田成武;朱华文
肝外伤在腹部外科中常见,自1998年3月~2001年5月我们采用腹壁硅塑管引出叠瓦式绷带压迫法治疗严重肝损伤12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韦平余;李凤苍 刊期: 2002年第02期
随着现代脾脏外科对脾功能认识的进展,对外伤性脾破裂的处理越来越强调保脾的重要性.保脾术的方式很多.我科自2000.2~2002.1应用经腹和介入二类保脾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43例,效果满意.现就二类保脾术式的应用讨论如下.
作者:叶宁;赵涛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短时间缺血对大鼠80%肝切除术后肝功能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 12只大鼠分成两组,缺血组肝右叶缺血15 min,24 h后行缺血肝叶亚铁血红素氧化酶-1免疫组化染色和ATP酶活性测定,同时行肝左叶和尾状叶切除,观察肝切除前、肝切除后1 d、2 d、3 d、和第5 d肝功能指标GOT、GPT和LDH变化,第5 d测定肝再生指数.结果缺血组缺血后24 h,肝细胞亚铁血红素氧化酶-1染色强阳性,并由中央小静脉周围向汇管区逐渐减弱,两组肝ATP酶活性无差异;80%肝切除后第5 d,缺血组血清GOT、GPT和LDH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肝功能恢复较对照组快,两组肝再生指数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肝缺血15 min后24 h,肝细胞亚铁血红素氧化酶-1被大量诱导产生,短时间缺血可以改善肝切除术后肝功能,缺血组肝切除术后肝功能的迅速改善可能与亚铁血红素氧化酶-1的诱生有关.
作者:张海山;张德恒;郑泽霖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本院1994年4月~2001年4月间共施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1558例,术中根据胆囊病变情况,分别采用逆行法、顺行+逆行法、改良法切除胆囊,效果理想,现总结如下..
作者:徐书福;许玉友;邹米红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糖尿病患者肝脓肿的诊治经验.方法对14例糖尿病合并肝脓肿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糖尿病合并肝脓肿占同期收治肝脓肿的36.84%,血糖控制不理想、临床表现不典型、脓肿液化不明显是本病的主要特点.本组3例行B超引导下穿刺引流+抗生素冲洗治愈,平均住院31±1.7 d,11例厚壁脓肿行手术脓肿局部切除,平均住院20±1.7 d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肝脓肿临床不少见,多为厚壁脓肿,脓肿局部切除术是治疗本病的重要方法且安全有效,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作者:晏建军;严以群;周飞国;吴孟超;尤天庚;黄亮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自1963年成功开展第1例肝移植手术以来,原位肝移植术作为治疗终未期肝病的唯一有效方法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应用.随着新的免疫抑制剂的应用、麻醉及监护水平的提高,以及临床经验的不断丰富,肝移植手术的成功率不断提高,术后生存时间不断延长.但是,感染始终是肝移植术后主要的并发症之一,较高的感染率一直是患者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尽管围手术期使用了全身性的广谱抗生素作为预防措施,感染率仍高达35%~70%.其中需氧
作者:揭彬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经腹腔镜行胆囊切除术,人工气腹对生理功能干扰较大,手术时间短.对麻醉的要求,除提供适当的麻醉深度,保证呼吸、循环平稳外,还要求术后尽快苏醒,早期活动,因此对麻醉药的选择需慎重.异丙酚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苏醒迅速等优点,本实验比较异丙酚、安氟醚用于腹腔镜手术的术中维持,探究一种适用于临床的麻醉方法.
作者:朱琳;王泉云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细菌性肝脓肿外科治疗的变化.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1974年~到2001年间共收集500例细菌性肝脓肿病菌例,并分为两组.A组:1974-1990年有371例,B组:1991-2001年有129例.结果,两组细菌性肝脓肿发病菌率和病例殛率分别为0.176%vs0.052%,和4.58%vs1.55%,外科手术引流率(TID)分别为43.67%和17.05%,三者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1。B超引导下穿刺引流纺PPD分为为12.4%和30.23%,呈上趋势,有统计学差异P<0.001。手术组和B超定位下刺组平均住院日分别为31.6+54.5和13.43.4d,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B超定位下穿刺引流是一种简便、疗效可靠的治疗方法,细菌性肝脓肿的外科手术引流有一定的适应征。到2001年间共收集500例细菌性肝脓肿病菌例,并分为两组.A组:1974-1990年有371例,B组:1991-2001年有129例.结果,两组细菌性肝脓肿发病菌率和病例殛率分别为0.176%vs0.052%,和4.58%vs1.55%,外科手术引流率(TID)分别为43.67%和17.05%,三者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1。B超引导下穿刺引流纺PPD分为为12.4%和30.23%,呈上趋势,有统计学差异P<0.001。手术组和B超定位下刺组平均住院日分别为31.6+54.5和13.43.4d,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B超定位下穿刺引流是一种简便、疗效可靠的治疗方法,细菌性肝脓肿的外科手术引流有一定的适应征。
作者:钱叶本;汪进国;耿小平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总管切开探查T管引流术是普通外科常见手术,拔T管后发生胆漏致胆汁性腹膜炎,近来也偶见报道.我科自1993年7月至2000年5月胆道手术后拔T管致胆漏、胆汁性腹膜炎4例,均治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作者:方晓明;方旭东;洪宇;姚宁;姜朝晖;盛玉才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肝脏脂肪瘤的影像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及治疗方式.方法总结1982~2001年收治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肝脏脂肪瘤影像表现及诊治经验.结果,肝脏脂肪瘤在影像上有特征表现:瘤内脂肪在B超上表现为强回声区;CT上呈明显低密度;MRI T1 W1呈高信号,部分病灶可强化。结论,影像学表现可反映肝脂肪瘤组织万分,有助于术前诊断,手术切作是侍治疗方式。
作者:傅思源;周伟平;姚晓平;杨甲梅;陈汉;吴孟超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外科手术切除肝脏性恶性肿瘤是目前公认的使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治疗方法[1].然而临床上仅1/3的原发性肝癌和10%~20%的转移性肝癌有手术切除的机会,因此,寻找具有适应证更广的有效治疗方法是当前的热点之一[3].随着新的影像技术的发展和冷冻设备和临床应用,冷冻外科日益引人注意[2].已有报道[4]经冷冻治疗的肝患者有50%~60%的人生存长期达24个月.
作者:龚平;仇毓东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肝脓肿主要分为细菌性及阿米巴性两大类,由于近年来肠道传染病的控制,现肝脓肿主要是以细菌性为主.
作者:刘庆全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患者女性,43岁.反复右上腹疼痛1年加重1天入院.查体:体温37℃,脉搏82次/ min,呼吸20次/ min,血压120/76 mmHg,皮肤巩膜无黄染,腹部平坦,右上腹有轻度压痛,肝脾未扪及,血常规及凝血四项正常,肝肾功能无异常发现,HBsAg及AFP(-),B型超声波检查:肝脏Ⅳ段近Ⅴ段交界距肝前缘2 cm处的内上方有3 cm×3 cm×3 cm的稍弱回声,边界较清的占位病变,胆囊壁厚0.3 cm,内有0.6 cm弱回声,其基底部窄小的光团,肝内胆管不扩张、胰腺正常,诊断:①右肝血管瘤;②慢性胆囊为并胆囊息肉.
作者:李荣祥;潘万能;李金龙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原发性肝癌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致病原因尚未完全明了.流行病学显示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含黄曲霉素B1食物的摄入及过度饮酒是原发性肝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但其参与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尚未单明.目前认为,肝癌的发生发展也是一个多因素参于的多阶段、多步骤的演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的涉及到的一系列遗传学改变(如癌基因的激活、抑癌基因的失活等)是其发生发展的分子学基础.
作者:秦运升;郑树森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求健康犬远端脾肾静脉分流术后肝外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插管连续测量犬的远端脾肾静脉吻合术前后自由门静脉压力、脏侧闭塞门静脉压力、平均动脉压,并应用公式通过上述三个压力参数计算出肝外门体分流率.结果自由门静脉压术前为10.15±1.65 mmHg,术后为1
作者:吕振琪;金洪永;郎达民;郝思源;刘建华;张学文;郑泽霖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胆外胆道系统内变异较为常见,胆囊可以萎缩,胆囊位置可能部分或全部位于肝实质内,有时具有腹膜形成系膜呈游离状,较少情况可见到双胆囊甚至胆囊缺如.除左右肝管外有时还存在另外的肝管汇入左右肝管或肝总管,胆囊管等处称为副肝管,出现率为16%[1].胆囊管的长度和行程变异也较大,80%与肝总管相遇,先天性双胆囊管或胆囊管缺如临床上更不常见.这些解剖异常的存在,增加了胆囊切除术的难度和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文献及回顾我院1995年1月~2000年12月收治肝外胆道异常患者55例,着重对其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探讨.
作者:杨继武;尹光芬;谭云波;虎文军;刘仁贵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研究T管拔除后胆汁性腹膜炎的微创治疗方法.方法通过T管窦道置管引流、B超引导下腹腔穿刺引流以及内镜鼻胆管引流.结果 18例手术患者均顺利康复出院.无1例需行开腹手术治疗.结论 T管拔除后胆汁性腹膜炎的治疗首选微创引流方法,特别是内镜鼻胆管引流效果确切.
作者:张凯;潘一明;周建新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细胞粘附分子是否参与肝移植热缺血再灌注这一病理损伤过程.方法实验以大鼠供肝获取前经历的心脏停搏时间0、30和60 min分为3组,分别为HB组、NHBD-30组和NHBD-60组,而后行大鼠原位肝移植,每组各20对.于术后1、3、6和24 h处死取材,分别检测血清中TNF-α和ICAM-1的表达、以及肝组织中ICAM-1的表达.结果随着供肝经历的热缺血时间的不断延长,术后血清中TNF-α和ICAM-1的表达、以及肝组织中ICAM-1的表达呈上升趋势.结论 ICAM-1参与肝移植中热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严佶祺;李宏为;张明钧;杨卫平;蔡伟耀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自1992年8月~2001年8月,我院手术治疗伴有肝硬化的胆囊结石患者46例,其中采用胆囊硬化疗法18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思合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肝癌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是右侧胸水形成,其后果可致患者低氧血症甚至呼吸功能不全,从而影响全身功能[1].本文初步探讨了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右侧胸水的部分成因及对策.
作者:施乐华;吴孟超 刊期: 200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