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维燕;刘厚宝;徐子平;王炳生
目的 通过临术手术分析诊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发生右上腹剧烈腹痛的原因,并采取措施降低其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诊断对照组138例LC术后出现的32例右上腹剧烈腹痛的可能原因.前瞻性地随机将治疗组186例分为换气引流组73例,换气组45例,引流组68例;然后观察分析各组病人术后剧烈腹痛的发生率,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剧烈腹痛的发生率为23%,可能的原因分别是腹腔膈下CO2气体酸性刺激9例,肝下积血积液7例,肋软骨受损5例,肠胀气7例,原因不明者4例.换气引流组、换气组、引流组的术后剧烈腹痛发生率分别是5.8%(4例),13%(6例),10.2%(7例);对照组与各治疗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出现剧裂腹痛与膈下CO2酸性刺激、肝下积气积液、肋软骨损伤、肠胀气等因素有明显关系;术前清洁肠道,术终时行腹腔换气、置管引流能大限度地降低术后右上腹剧烈疼痛的发生率,建议常规执行.
作者:刘安重;陈孝平;卢绮萍;邵俊伟;孟春城;张天启 刊期: 2000年第05期
自1963年Starzl首次完成原位全肝移植后,肝脏移植在全世界相继开展,出现了许多新的肝移植术式,如减体积性肝移植、活体部分肝移植、劈离式肝移植以及肝与其他器官联合移植,其中背驮式肝移植术式以其特有的优点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现将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丁震宇;蒋彤;余汇洋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胆囊癌误诊发生的原因,寻找预防的方法.方法 对1990年6月~1999年6月26例胆囊癌发生误诊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前误诊19例,高达73.1%.并发胆囊其它疾病为主要原因.其中胆囊结石常见占73.7%,其次有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瓷样胆囊、胆囊息肉样改变.结论 临床上对于①老年女性有胆囊炎病史多年,胆囊萎缩.②近期出现局部症状加剧或伴消化障碍.③B超或CT影像学检查,胆囊壁不规则隆起或胆囊内单发结节短期内体积增大明显,均应早期进行预防性胆囊切除,常规剖开胆囊标本,亦可提高胆囊癌的诊断率.
作者:刘维燕;刘厚宝;徐子平;王炳生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修补肝外胆管缺损简捷、有效的术式.方法 用带蒂胆囊瓣修补肝外胆道缺损14例.其中,肝总管缺损Mirizzi综合征Ⅱ、Ⅲ型11例(78.57%);原发性胆总管结石、胆总管壁溃疡穿孔2例(14.28%);医源性胆总管损伤1例(7.14%).结果 全组病例恢复好,术后带T型管3~6月经T管造影复查后拨管,无1例术后出现并发症.结论 带蒂胆囊瓣修补肝外胆管缺损,手术简单易行,取材方便,合乎胆道生理,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刘亚光;张文福;牛力春;严琦敏;孙永峰;宋波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猪原位肝移植(OLTx)术中血浆内皮素(ET)与血流动力学的关系.方法 观察静脉转流组(VVB)和无静脉转流组(NVVB)各6例猪OLTx术中ET水平和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变及其相互关系.结果 复灌后NVVB组的ET水平比VVB组高.血浆ET水平与MAP、SVR、PVP、PAWP呈正相关,与CO、SV呈负相关关系.结论 ET参与猪OLTx术中血流动力学紊乱的病理过程,VVB可降低OLTx术中血浆ET水平,有助于血流动力学稳定.
作者:彭民浩;杨定华;陈滨;刘苗生;黄源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移植后免疫排斥反应是肝脏移植失败的重要因素,因此预防和逆转移植后排斥反应是保证移植成功和提高受者和移植肝长期存活率的关键.
作者:熊杰;王华梁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 进行肝移植的两种供肝切取方法的比较.方法 分析作者在国内进行的6例快速供肝切取和在国外参加的4例标准供肝切取的资料,重点对两种手术中的几个时间进行统计学处理,还对两种手术的方法和结果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比较.结果 快速法的手术时间明显较标准法为短(P<0.001),其灌注前解剖时间也明显短于后者(P<0.001),但两种方法的热缺血时间相同、冷灌注时间的差异不显著.结论 快速取肝法对供肝的影响与标准取肝法无明显差异,更适合于中国国情.
作者:谢敏;丁义涛;李强;仇毓东 刊期: 2000年第05期
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临床上少见,其发生率占胰岛细胞肿瘤的15%~20%,其中44%~67%为恶性肿瘤[1].因其缺乏典型的症状和体征,术前定位、定性诊断困难.本文收集了1990~1999年中8例影像学资料较为完整的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病例,结合影像学特征,对其诊断价值作一探讨.
作者:任光圆;施国明;章军辉;倪克梁;夏国园;黄浙勇;康旭;任培土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临床特点,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方式.方法 回顾分析75例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病例临床诊疗资料.结果 75例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患者中有58例行手术治疗,其中23例行囊肿内或外引流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0.3%,35例行囊肿切除胆道重建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的统计学意义(P<0.05).在75例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患者中,有5例妊娠期出现症状.结论 妊娠可能是女性先天性胆管扩张症出现症状的诱因之一;完整的胆囊切除,胆管空肠Roux-Y吻合术,是一种较为合理的手术方式.
作者:赵凤林;张荣贵;李国才;杨毅军;朝玥;孙克坚;王作仁;王健生;石景森 刊期: 2000年第05期
原发胆道结石多为胆红素钙结石,其病因未明,一般认为与胆道感染,胆流淤滞,胆汁成份改变有关.近来对胰胆管合流异常的研究发现,长期胰液胆道返流可刺激胆管壁和改变胆汁成分,导致胆管扩张或结石形成[1].原发性胆道结石病例都有不同程度的胆管扩张和胆汁病理性外观变化,其胆道内是否有胰液返流尚不清楚.本文旨在探讨原发性胆道结石病人胆道内有关胰液返流的临床证据及其与胰胆管合流异常的关系.
作者:周瑾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对胰头癌术前评分指导胰头癌的治疗.方法 疑胰头癌的病人术前行肝功能、CT检查,根据病人的年龄、肝功能、CT结果进行评分,根据评分结果制定手术方案.结果 对20例胰头癌进行评分,避免了不必要的探查,选择了切合实际的治疗方案.结论 对胰头癌进行术前评分有助胰头癌治疗方案的选择.
作者:龙宏纲;张辉;邝伟民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及其平衡与重症胰腺炎(SAP)的关系.方法 26例SAP病人分为血液滤过组和对照组.测定血清内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1β、IL-8、Sil-2R及抗炎细胞因子IL-2、IL-10的含量,观测APACHEⅡ评分、CT积分和体液细菌培养及临床症状的变化,以观察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与疾病严重度、胰腺坏死、机体免疫力及腹痛的关系.结果 APACHEⅡ及CT积分显著降低和腹痛(P<0.05)时间显著缩短;体液细菌培养时间显著延迟和阳性率降低(P<.005).血滤组的促炎细胞因子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而抗炎细胞因子却显著升高(P<0.05).结论 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与重症胰腺炎的病理生理变化密切相关,且两者的相对变化较两者的绝对变化更为重要.
作者:毛恩强;汤耀卿;韩天权;袁祖荣;张圣道;彭奕冰;季育华;支立民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肠胃道转流治疗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致胆管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了旷置十二指肠的胃肠道转流术三种术式34例,其中,胃空肠Roux-Y吻合术12例,毕Ⅱ式胃肠改道术18例,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4例进行外科治疗.结果 三种术式行胃肠道改道的机理相同,疗效相近,但手术操作及术后并发症各有不同.前两种术式较安全,可减少胆胰管损伤及十二指肠瘘的发生;操作简便,术后并发症少,缺点是胃幽门被切除,丧失生理能力,可引起残胃排空障碍.第三种术式保留了胃和幽门的完整性及其功能,可减少胃切除中可能出现的副损伤,避免了残胃排空障碍及返流性胃炎等并发症.但因切断十二指肠球部,残端较短,包埋困难,术后有残端瘘之虑.结论 三种术式各有优缺点,临床上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选择应有.
作者:胡海田;吴智才;向国安;杜立学;王汉宁 刊期: 2000年第05期
急性自发性胆道穿孔在临床上并不多见,表现为肝外胆管穿孔更为少见.一旦发生,其症状凶险,若不予及时合理的治疗,死亡率可达33.3%.我院1987~1997年间因急性胆管炎手术342例中4例为肝外胆管穿孔,另于剖腹探查中发现1例.现结合文献复习,对其病因、诊断和处理进行讨论.
作者:赵祥;杨兵;应嘉钧 刊期: 2000年第05期
以往,门静脉癌栓常常被认为是肿瘤的晚期表现,而如何明确其性质和部位以及来源则又是临床上非常棘手的问题.随着近10年来医学技术和设备的进步,临床医生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为内科、外科和放射介入治疗提供了非常有用的理论依据.
作者:刘安重;陈孝平 刊期: 2000年第05期
近二十年由于超声、CT、磁共振胆管水成像(MRCP)、核医学、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以及经皮肝穿胆道造影(PTC)等成像技术的出现和发展,胆管成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作者:张国兵;余永强 刊期: 2000年第05期
我院自1991年6月~1999年8月采用自行设计的改良式Roux-Y胆总管空肠吻合术治疗胆道良性疾病,其效果优于传统Roux-Y胆总管空肠吻合术,现报告如下.
作者:兰强;马祖华 刊期: 2000年第05期
肝门部胆管癌,又称Klatskins肿瘤,临床上并不少见,手术切除率低,预后较差,为减少盲目手术探查,做好可切除性术前评估十分重要.我院1990~1997年共收治肝门部胆管癌52例,其中手术治疗16例,本文仅就这16例病人的手术探查所见与术前影像检查所见进行对比分析如下.
作者:李勇;廖彩仙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肝癌合并门脉高压症的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9例肝癌合并显著食管静脉曲张和脾功能亢进病人的治疗情况.结果 本组均采用了肝癌或肝叶部分切除同时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2例肝癌复发,于术后13和16个月死亡.1例术后32天死于十二指肠降段巨大溃疡并出血,全身衰竭.6例术后已生存3、4、8、10、12和25个月.结论 小肝癌同期联合手术同单纯肝癌切除具有相似的良好疗效,该术式对维护肝脏功能有利.
作者:李洪;胡义利;王一;张东生;姜丰星 刊期: 2000年第05期
为探讨胆道镜在术中的应用价值与适应症,我院自1998年至今,应用日本OlympusP20型纤胆镜对32例患者实施术中胆道镜探查与治疗,结果满意.
作者:倪斌;戴江峰 刊期: 2000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