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尺侧腕屈肌旁入路治疗O'DriscollⅡ型尺骨冠突骨折

许伟凡;马辉;王谦;许国星;楼毅;康一凡;张麒云

关键词:尺骨冠突骨折, 手术入路, 内固定
摘要:2008年6月~ 2016年6月,我们采取经尺侧腕屈肌旁入路结合微型钢板固定治疗5例尺骨冠突骨折患者,取得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5例,男4例,女1例,年龄20 ~ 40岁.骨折O'Driscoll分型:Ⅱa型1例,Ⅱb型3例,Ⅱc型1例.3例合并外侧副韧带损伤.受伤至手术时间2~10d.
临床骨科杂志相关文献
  • 闭合复位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适应证及优、缺点.方法 采用闭合复位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34例跟骨骨折患者.末次随访时采用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评价疗效.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3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8~12周.末次随访时,B(o)hler角从术前15.4°±4.1°改善至26.4°±4.9°;Gissane角从术前94.2°±7.9°改善至118.7°±6.6°;AOFAS踝-后足评分为78 ~94(86.0±5.1)分,其中优19例,良12例,可3例,优良率为91.2%.至末次随访时,未发现创伤性关节炎征象,无明显跛行.结论 闭合复位经皮螺钉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复位满意,可减少手术损伤和术后并发症,缩短治疗时间,安全、可靠.

    作者:周黎辉;王徐灿;欧阳连;胡通洲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经皮脊柱内镜术后骨质残留1例

    患者,男,81岁,2017年10月11日因腰痛伴左下肢放射痛1周入院.患者于1周前出现腰痛伴左下肢放射痛,左下肢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左侧股神经牵拉试验阴性,左足背感觉减弱.腰椎X线片显示:腰椎退行性变,L3 ~4、L4 ~5椎间盘病变,L3,4椎体失稳(见图1A);腰椎CT显示:L3~4椎间隙狭窄,L4 ~5椎间盘向左后上脱出(见图1B);腰椎MRI显示:L4椎体后方脱出髓核,长径约26mm,考虑L4 ~5椎间盘脱出髓核块向上移位(见图1C).

    作者:李大刚;陈世忠;周其璋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骨折术后再发胸椎骨折1例

    患者,男,81岁.因腰椎骨折术后3年,背痛10 d,于2016年08月19日入院.强直性脊柱炎病程40多年,有长期不规则服用强的松片史.患者3年前因强直性脊柱炎、L1椎体骨折不愈合、L2椎体骨折在我院全身麻醉下行强直性脊柱炎L1,2椎体骨折后路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见图1A、B.术后3年内患者腰背部轻度酸痛,行走正常.

    作者:王刚祥;周海东;徐宏宇;周亮;潘科良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应用游离前臂背侧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手指部软组织缺损

    目的 探讨应用游离前臂背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指部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11例手指部中小面积皮肤缺损患者,应用游离前臂背侧动脉穿支皮瓣进行修复,以前臂后侧皮神经重建感觉,皮肤缺损面积2.5 cm×2.0cm~8.0cm×3.0cm,皮瓣切取面积3.0cm×2.3 cm~9.0cm×3.5 cm.血管采用端端或端侧吻合法,随访观察皮瓣外形及感觉恢复情况.结果 1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皮瓣全部成活,外观良好、质地佳、感觉恢复满意,供区仅残留线状瘢痕.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疗效:优7例,良4例.结论 游离前臂背侧动脉穿支皮瓣具有血供可靠、切取方便、质地优良、供区损伤小等特点,是修复手指部中小面积缺损较好的方法.

    作者:何小鹏;张亚斌;李敏杰;姚永锋;徐文龙;蒋永彬;瞿超;庞仲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微创切口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

    目的 探讨微创切口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微创切口内固定治疗38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结果 38例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4 ~ 18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时,跟骨B(o)hler角由术前5.28O±10.38O改善至28.45°±6.82O,Gissane角由术前98.73O±25.36O改善至120.61°±15.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按AOFAS踝-后足评分标准评估疗效:优24例,良10例,可4例,优良率89.5%.结论 微创切口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复位满意,固定牢固,术后允许早期活动,有效减少术后切口并发症,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俊杰;吴群峰;俞立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目的 探讨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0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行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采用JOA评分评价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30例患者均获得12个月随访.内固定节段均获得骨性融合.1例出现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予对症治疗后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无脑脊液漏、硬膜外血肿形成等并发症发生.内固定物无松动、断裂.JOA评分:术后6、12个月分别为(11.70 ±3.23)分、(13.27 ±1.97)分,与术前(7.81±1.85)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可以有效改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减少手术相应并发症,近期疗效满意.

    作者:葛黁黁;樊成虎;张尚省;杨蕊琼;唐晓栋;唐仲海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OxfordⅢ单髁系统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OxfordⅢ单髁系统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采用OxfordⅢ单髁系统手术治疗22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采用VAS评分、HSS评分、KSS评分评价疗效.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18个月.手术时间33 ~56(40±9) min,术后引流量30 ~60(40.1±8.4) ml,住院时间7~15(9.2±2.8)d.术后患者症状与功能均较术前显著改善.VAS评分:术前为5~ 10(8.1±1.0)分,术后8周为0~3(2.1±0.7)分;HSS评分:术前为19~59(47.1±8.7)分,术后8周为59 ~90(77.3±7.7)分;KSS临床评分:术前为28 ~66(43.5±9.8)分,术后8周为60 ~94(73.6±10.5)分;KSS功能评分:术前为29 ~ 65(46.1±10.0)分,术后8周为57~ 98 (72.8±10.9)分;各项评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xfordⅢ单髁系统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疗效明显,创伤小,保留骨量好,恢复快,并发症少.

    作者:张永强;汪洋;耿家金;杨民;张强;程加峰;赵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经尺侧腕屈肌旁入路治疗O'DriscollⅡ型尺骨冠突骨折

    2008年6月~ 2016年6月,我们采取经尺侧腕屈肌旁入路结合微型钢板固定治疗5例尺骨冠突骨折患者,取得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5例,男4例,女1例,年龄20 ~ 40岁.骨折O'Driscoll分型:Ⅱa型1例,Ⅱb型3例,Ⅱc型1例.3例合并外侧副韧带损伤.受伤至手术时间2~10d.

    作者:许伟凡;马辉;王谦;许国星;楼毅;康一凡;张麒云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颈椎曲度异常对椎间盘应力分布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目的 利用有限元模型研究颈椎曲度变化对椎间盘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 根据志愿者颈部CT数据建立曲度正常、变直、后凸3种颈椎有限元模型,计算不同载荷下颈椎间盘的应力分布.结果 ①同一载荷下,3个颈椎模型中C3~4椎间盘应力小,C5~6椎间盘应力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重力载荷作用下,C3~4、C4~5、C5~、C6~7椎间盘应力曲度后凸模型显著大于曲度正常模型及曲度变直模型(P<0.05).③前屈+重力载荷下,各模型中椎间盘应力均明显大于单纯重力载荷(P<0.05),其中C4~5 、C5~6椎间盘应力曲度后凸模型和曲度变直模型明显大于曲度正常模型(P<0.01).④后伸+重力载荷下,各模型椎间盘应力明显小于前屈+重力载荷(P<0.05).结论 根据颈椎弧度建立的有限元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颈椎曲度变化对椎间盘应力的影响,可以用来研究颈椎病预防及治疗措施的有效性.

    作者:邢秋娟;赵东峰;戴薇薇;吴佶;黄春水;暴洁;赵芸;焦丹丽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普通假体直接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的早期疗效

    目的 探讨普通假体直接前入路(DAA)全髋关节置换(THA)治疗髋关节疾病的可行性及早期疗效.方法 对58例行普通假体THA的患者(72髋)分别采用DAA(DAA组,35髋)与后外侧入路(PLA组,37髋).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失血量、并发症、术后影像学参数、术后疼痛VAS评分及HHS评分等指标.结果 57例患者(71髋)获得随访,时间3 ~12个月,PLA组失访1例(1髋).DAA组手术时间长于PLA组,而失血量、臼杯前倾角及外展角少(优)于PL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切口长度、并发症、股骨柄位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VAS评分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HHS评分DAA组优于PL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普通假体DAA THA具有创伤小、康复快、假体位置佳和关节稳定性高等优点,早期疗效满意.

    作者:彭朝华;赵相杰;杨彬;杨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股骨颈疲劳骨折1例

    患者,男,18岁,因左腹股沟区疼痛1个月,加重7d入院.患者为入伍3个月的新兵,训练项目包括每天3 km跑、三大步伐、擒敌基本功、军体等.1个月前跑步时出现左侧腹股沟区疼痛,活动时疼痛加重,休息可缓解,怀疑韧带拉伤,给予非甾体抗炎药治疗,并适当休息,症状部分缓解后仍坚持训练.7d前在3 km跑时左侧腹股沟区疼痛突然加重,负重及行走困难,休息后症状无明显缓解.

    作者:王相如;衣英豪;曹克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早期负重治疗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

    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科手术治疗65例第五跖骨基底部Ⅰ、Ⅱ区骨折患者,术后分别采用早期负重和晚期负重,笔者比较两种术后处理方法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65例,男36例,女29例,年龄19~ 53岁.根据术后负重时间不同将患者分为早负重组(术后3d完全负重)和晚负重组(术后4周完全负重).

    作者:时亮;段亮;董向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维生素D缺乏的女性髋部骨折患者中血清甲状旁腺素值与股骨颈骨密度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维生素D缺乏的女性髋部骨折患者中血清甲状旁腺素(PTH)值与股骨颈骨密度(BMD)的相关性.方法 将128例维生素D缺乏(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50 nmol/L)的女性髋部骨折患者根据血清PTH水平分为PTH正常组(n=86)和PTH升高组(n=42).测定股骨颈BMD、BMD(T值)及各临床指标.各临床指标与股骨颈BMD(T值)的相关性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年龄、PTH:PTH正常组显著低于PTH升高组(P<0.05).血磷、肾小球滤过率、BMD(T值)、BMD:PTH正常组显著高于PTH升高组(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PTH、年龄与股骨颈BMD呈负相关(P<0.05),BMI与股骨颈BMD呈正相关(P<0.05).PTH正常组中有52例(60.47%) BMD(T值)≤-2.5,PTH升高组中有30例(71.43%) BMD(T值)≤-2.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PTH、BMI是BMD(T值)≤-2.5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维生素D缺乏的女性髋部骨折患者中,PTH水平与股骨颈BMD密切相关.维生素D缺乏症的防治在血清PTH升高的女性髋部骨折患者中可能尤为重要.

    作者:杨坤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小切口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小切口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方法 将16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3例,对照组采用小切口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疼痛缓解和功能恢复情况、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得3个月随访.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01).术后3个月,两组VAS评分、JOA评分及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小切口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相当,但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损伤少,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

    作者:王玉林;卓祥龙;陈昱;那孟奇;彭小忠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改良肘关节前内侧入路在尺骨冠状突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2015年1月~2017年12月,我科采用改良肘关节前内侧入路治疗1 1例尺骨冠状突骨折患者,效果良好,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24 ~65岁.左侧4例,右侧7例.开放损伤2例,闭合损伤9例.患者受伤至手术时间1.5 ~72 h.

    作者:梁辉;林石明;司在武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行后路单节段钛网重建术对邻近节段的影响

    目的 探讨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行后路单节段钛网重建术对邻近节段的影响.方法 20例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行后路单侧椎体次全切除、脊髓270°减压、钛网植骨重建前中柱及椎弓根钉内固定并后路重建术.1年后取出钉棒内固定并继续随访1~3年.末次随访通过动力位X线片、MRI评估邻近节段椎间盘变化情况.结果 末次随访时,患者钛网均无松动.有2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塌陷,Cobb角有所丢失.所有患者远端椎间盘有不同程度退变,椎间隙未见明显变窄,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Pfirrmann分级:Ⅰ级退变13例,Ⅱ级退变5例,Ⅲ级退变1例,Ⅳ级退变1例.结论 后路单节段固定钛网重建治疗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加速邻近节段椎间盘退行性变.

    作者:马雪峰;贺旭;刘恺;马鹏飞;阮烨;易小波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改良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

    2013年4月~ 2017年4月,我科对9例桡骨远端包括茎突骨折患者采用改良管型钢板固定较小骨折块、微型掌指骨钢板固定较大骨折块治疗,效果显著,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9例,男4例,女5例,年龄32~ 78岁.左侧5例,右侧4例.患者均属于桡骨远端包括茎突骨折,骨折块分离.

    作者:郑骏;毛兆光;吴维剑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1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合并肺气肿的综合治疗

    患者,女,93岁,因摔伤致右髋疼痛,活动受限,于伤后7h入院.X线片提示右侧股骨转子间骨折,分离移位、短缩.既往有冠心病、房颤、慢性支气管炎伴肺气肿、肺大泡病史.呼吸科、心内科会诊结果:患者气促,无力行肺功能检查.血气分析提示呼碱,胸片提示心脏扩大,双侧胸腔积液,考虑心功能不全.

    作者:刘坚林;白刚;张益辉;沈谷丰;陆佳龙;曹俊培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掌背侧不同入路联合斜T形接骨板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

    目的 比较掌背侧不同手术入路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3例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按骨块移位方向和骨折类型不同分为掌侧入路组(24例)和背侧入路组(19例),对两组骨折愈合情况、桡骨尺偏角、掌倾角、桡骨高度、腕关节活动度及功能进行比较.结果 43例均获得随访,时间8 ~15个月.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个月桡骨尺偏角、掌倾角、桡骨高度两组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桡骨掌倾角术后6个月与术后1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末次随访时,腕关节背伸、掌屈、桡偏、尺偏、旋前、旋后活动度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950).结论 掌背侧不同入路联合斜T形接骨板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疗效相当.临床治疗中应按患者适应条件、骨折情况等确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作者:余磊;王伟;梁宏伟;孙冶智;赵宝峰;林荣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巨大突出型腰椎间盘突出自发性重吸收1例

    患者,女,28岁,主诉间断腰痛半年,就诊3d前出现腰部疼痛伴右下肢放射痛.于2017年6月14日收住入院.查体:腰椎生理弧度存在,腰椎前屈10°、后伸0°,左右侧屈、旋转约20°;L4~5右侧棘突旁压痛、叩击痛;直腿抬高试验:右20°(+),左80°(-);右侧股四头肌肌力Ⅳ级,肌张力正常;右侧膝腱反射减弱,踝反射正常;髌阵挛、踝阵挛阴性;右下肢皮肤感觉正常.入院时腰部、腿部疼痛VAS评分均为8分.

    作者:董磊;姜宏 刊期: 2019年第01期

临床骨科杂志

临床骨科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