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治君;马天文;张宇;杨正鼎
2007年1月~2014年10月,我科依据不同Pipkin分型选择切开复位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15例股骨头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曹欣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全膝置换术后部分患者抱怨膝前痛,有时会采用髌骨置换作为处理方案。作者回顾性分析了46例全膝置换术后膝前痛而采用髌骨置换处理的患者。平均随访74个月,发现虽然KSS评分有所提高,但是9%患者疼痛没有改善,65%患者不满意手术效果。4例出现并发症,其中2例需要再手术。因为疗效无法令人满意,作者不再推荐采用髌骨置换处理全膝置换术后膝前痛。
作者:胡孔足(摘译)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微创截骨矫形后绷带外固定拇外翻治疗的效果。方法对519例(961足)拇外翻患者微创截骨矫形术后采用“8”字绷带缠绕外固定。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36个月。截骨均愈合,时间为12~20周。无骨折不愈合或假关节形成者。结论绷带外固定可以达到维持复位后的固定要求,使骨折愈合;与传统固定方法比较该方法具有方便、灵活、痛苦小且可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值得在一些特殊部位骨折固定中应用。
作者:高战鳌;张云;赵思桥;马顺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患者,女,37岁,因摔伤致双侧大腿疼痛、畸形、活动受限6d 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82次,呼吸20次,血压16.23/10.64 kPa。神志清楚,痛苦面容。双下肢外旋畸形,皮肤无破溃,大腿肿胀明显,关节无肿胀,末梢血运好;双侧大腿压痛,可触及明显骨擦感及异常活动,足背动脉搏动正常,皮肤感觉正常;双髋、膝关节活动因疼痛拒绝检查,余关节活动正常。血常规:RBC 2.59×1012/L、HGB 75 g/L。 X线片显示:双股骨上段骨折,断端向内侧移位明显,双侧股骨皮质明显增厚,髓腔消失。椎体呈“夹心蛋糕”征,髂骨呈“同心圆”征(见图1A)。患者平素体健,于第2次剖宫产后出现昏迷20 h,醒后视力丧失。完善相关术前检查后,在全身麻醉下行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术。术中钻孔时首先使用小号钻头,保持低转速钻孔,穿过双层骨皮质后再使用直径稍大的钻头再次钻孔则容易钻入,同时使用冰盐水冲淋钻头,有效降低钻头转动所产生的高温,避免钻孔周围骨坏死,引起内固定物松动;钻孔时注意勤换钻头,避免扭转或折弯力量致术中出现骨折。术中透视见骨折复位满意,对合良好。手术历时145 min,出血约500 ml,术中输红细胞悬液4U、普通冰冻血浆300 ml,放置负压引流管后闭合伤口。术后复查血常规:RBC 2.97×1012/L、HGB 89 g/L;X线片显示双侧股骨上段骨折断端对合满意(见图1B)。术后第4天出院。
作者:魏厚泉;练克俭;林达生;庄泽民;李林 刊期: 2016年第02期
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科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联合植骨治疗25例老年股骨转子下粉碎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酒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2011年3月~2014年10月,我科采用切开复位腓骨解剖钢板胫骨L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18例合并腓骨骨折的胫骨Pilon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周广明;田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评价采用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采用前路或前后路联合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16例胸腰椎结核患者,术后抗结核药物治疗9~12个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48个月。9例术前神经功能障碍者术后均获得明显改善:改善至C级1例,D级1例,恢复至E级7例,无神经功能障碍加重者。除1例植骨融合延期外,其余患者植骨均愈合良好。 Cobb角术前22.6°~48.5°,术后10°~21°。结论胸腰椎结核采用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术,彻底清除病变组织,可重建脊柱稳定性,提高脊柱结核的治愈率。
作者:周三毛;郭卫春 刊期: 2016年第02期
2010年2月~2012年8月,我科对21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颈后路单开门时,采用 Arch 钢板行颈椎管成形术,间断式固定C3,5,7或C3,6,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吴志伟;李大刚;杨俊;黄祖元;芮刚 刊期: 2016年第02期
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科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结合克氏针固定治疗40例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王华;林博文;吕猛;周天健 刊期: 2016年第02期
2012年1月~2015年1月,我科手术治疗14例肩胛骨骨折患者,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14例,男11例,女3例,年龄19~55岁。左侧8例,右侧6例。肩峰喙突骨折1例,体部骨折12例,颈部骨折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7~14 d。
作者:李金生;谢学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棘突椎板回植联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椎管内肿瘤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棘突椎板回植联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14例椎管内肿瘤患者。结果14例均获得随访,时间8~16个月。行X线或CT复查显示棘突椎板复合体回植后达到解剖复位,局部连续性骨痂形成。术后无骨不连、后凸畸形、再发性椎管狭窄等并发症。按JOA评分:优9例,良3例,可2例。结论棘突椎板回植联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椎管内肿瘤,稳定脊柱,符合脊柱的生物力学特点,减少术后因瘢痕增生粘连导致的并发症,疗效满意。
作者:高俊;李志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摘除加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腰椎间盘摘除加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术,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ODI)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估。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36(18±6.5)个月。患者术后疼痛均明显缓解,功能改善,术后ODI与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融合节段均骨性愈合。随访期间内cage位置正常,内固定物无断裂及滑脱。结论腰椎间盘摘除加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能增加脊柱的稳定性及脊柱融合率,缓解患者症状及改善功能,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张亚;冯虎;李健华;刁天月;蒋学军;杨挺 刊期: 2016年第02期
2013年1月~2015年3月,我们对21例胸腰椎爆裂骨折并截瘫患者行后路椎体次全切钛笼植入钉棒固定术,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王治君;马天文;张宇;杨正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2014年6月~2015年3月,我们将骨蜡封闭技术应用于外固定支架固定联合负压封闭引流( VSD )治疗113例患者,报道如下。
作者:薛文;管晓鹂;王增平;钱耀文;刘林 刊期: 2016年第02期
近年来,髋关节前入路逐渐流行。作者研究了28具尸体半骨盆(10具是配对的,8具不是配对的)解剖股外侧皮神经的分支。发现股外侧皮神经有3种分布类型:一种为缝匠肌型(36%),特点是主干沿缝匠肌外侧缘分布,没有或者伴有一支很细的后侧分支;一种为后侧型(32%),特点是有一支粗的后侧支;一种为扇形(32%),特点是有很多相同粗细的分支。在50%标本中发现,股外侧皮神经在腹股沟韧带近侧分为2支或者2支以上。62%股外侧皮神经在髂前上棘内侧进入大腿,27%经过髂前上棘上方,11%经过髂前上棘外侧。股外侧神经始终行走在皮下脂肪组织深层。因此,作者认为髋关节前入路不可能完全避免损伤股外侧皮神经,其后侧支容易损伤。为减少神经损伤,切口要尽量靠外侧。
作者:胡孔足(摘译)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CT在肩关节骨性Bankart损伤中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急诊收治26例单肩骨性Bankart损伤患者,除采用X线正位、轴位、穿胸位检查外,再予以CT检查,扫描层厚3 mm,并由1位影像科医师及1位骨科医师独立读片。结果26例患者中,X线正位及穿胸位片仅发现11例存在关节脱位,并未发现骨性损伤;而CT检查发现26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骨性损伤。结论 Bankart损伤由于其解剖位置、骨折片大小而导致单纯X线检查无法确诊,CT检查在骨性Bankart损伤的早期具有更好的辅助诊断作用。
作者:许金樱;庄汝杰;许向东;吴龙兴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使用自制穿刺针经皮穿刺纤维环制备兔腰椎间盘退变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将18只新西兰大白兔分为实验组、假手术组及空白对照组。实验组及假手术组使用自制穿刺针穿刺L3~4、L4~5和L5~6椎间盘位置,实验组穿刺椎间盘深度为5 mm,假手术组钝性穿刺但不损伤椎间盘,空白对照组不作处理。术后3、6、9周每组取2只兔麻醉后行腰椎MRI检查,处死行大体观察并取椎间盘行HE染色及髓核蛋白多糖含量测定。结果术后3周开始实验组MRI信号强度、髓核蛋白多糖含量与其他两组相比明显下降( P<0.05),其后呈逐渐下降趋势,大体观察及HE染色显示实验组髓核及纤维环呈逐渐退变趋势。结论自制穿刺针经皮穿刺纤维环法能成功建立兔腰椎间盘退变模型,具有操作简单、损伤小、动物存活率高等优点。
作者:黄杰烽;郑杨;夏臣杰;何川;赵凯;杜文喜;陈俊杰;童培建 刊期: 2016年第02期
2009年10月~2015年2月,我科采用V-Y腱成形术联合Krackow缝合法治疗12例手术后跟腱再断裂患者,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12例,男10例,女2例,年龄17~52岁。既往在外院手术9例,在我院手术3例。术后跟腱再断裂时间:<1周2例,2~4周7例,>1个月3例。其中2例伴有原伤口皮肤裂伤。所有患者均行急诊手术。
作者:王学磊;康志秋 刊期: 2016年第02期
髋臼周围截骨术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有效手段,然而髋臼周围截骨术失败后行全髋置换术比较困难。作者分析了48例患者(52髋)髋臼周围截骨术失败后行全髋置换术,与96例常规全髋置换术配对。两组术前Harris评分无差异,然而术后前者Harris评分差,尤其是步态、活动能力、活动范围显著差于后者。按照Lewinnek′s髋臼假体安全区分析,前者显著差于后者。因此,作者认为髋臼周围截骨术失败后全髋置换术疗效不佳。
作者:胡孔足(摘译)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带薄层肌肉岛状皮瓣修复胫骨慢性骨感染缺损创面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筋膜肌皮瓣逆行转位修复12例胫骨慢性骨髓炎后骨缺损并骨外露患者,皮肤软组织缺损为9~16 cm2。结果12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6~72个月。12例转移肌皮瓣均一期存活,伤口愈合时间14~21 d。1例肌皮瓣静脉回流障碍,行网状打孔并以肝素钠溶液冲洗网孔1周后皮瓣成活;1例皮瓣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3周后愈合;所有感染均治愈。结论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筋膜肌皮瓣逆行转位修复胫骨慢性骨髓炎后骨缺损并骨外露疗效理想。
作者:覃松;喻忠斌;夏晓枫;车彪;刘骏;王凯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