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瑛韬;贾叶;裴艳玲
目的 探讨运用微信对心力衰竭出院患者进行持续性随访与指导的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科住院的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观察组在以往常规的出院指导及健康宣教基础上加用微信持续随访及指导,对照组则应用以往住院指导及健康宣教手段.比较2组半年内复查时的用药依从性,康复锻炼依从性及疗效指征等.结果 观察组3个月复查时,综合性指标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服药依从性、自我护理主动性、随访疗效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运用微信对心力衰竭出院患者进行持续性随访与指导,能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服药依从性、复查依从性.
作者:杨旭;杨沫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纪青山教授临证取穴精炼,采用动留针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能够在止痛的前提下让患者加大肩关节活动范围,疗效确切.条口透承山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疗效确切,肩髎穴为常用的有效经验穴,不刺患侧刺健侧,可使患者在留针的情况下活动肩关节,而不产生疼痛,取穴少而精.同时配合雷火灸及耳针治疗,共奏活血调经之功.
作者:韩晓瑞;陈春海;刘春;张楚;陈新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心病患者受孕、出生、百天、周岁共4个时段的运气特征,探讨先天运气禀赋对后天心病罹患是否产生影响.方法 将东直门医院11年的住院病例按照五脏分类,采用逻辑回归法,以是否罹患心病为因变量,不同时间的五运、六气为自变量,筛选出影响心病罹患的关键先天运气因素.结果 乙年出生者后天的心病罹患率要增加1.175倍(P<0.05),出生后1周岁时期主要分布在乙年者,后天的心病罹患率亦增加1.169倍(P<0.05).结论 影响心病罹患的关键先天禀赋运气为金运不及(乙年),其重要影响时段在出生期及1周岁期.
作者:张轩;贺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建立草乌中主要毒性成分3种双酯型生物碱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并测定其含量,探讨诃子-草乌不同比例配伍对3种双酯型生物碱含量的影响,阐释配伍减毒的原理.方法 采用HPLC含量测定方法对3种双酯型生物碱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条件为:采用Extend C18柱(4.6 mm×250 mm,5μm),以甲醇-0.05%氨水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30℃,检测波长235 nm,流速1 mL/min.结果 诃子-草乌不同比例(草乌单煎、0.5∶1、1∶1、2∶1、3.3∶1、5∶1)配伍合煎后,3种双酯型生物碱含量变化趋势略有不同.在水煎液中,3种双酯型生物碱总含量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抛物线状趋势.在诃子-草乌(2∶1)合煎液中3种双酯型生物碱总含量大,在诃子-草乌(5∶1)合煎液中3种双酯型生物碱总含量低且低于单煎液.结论 诃子-草乌不同比例配伍对水煎液中3种双酯型生物碱的含量具有很大影响,一方面促进3种双酯型生物碱的溶出,另一方面在诃子配伍比例较高时,又加速了生物碱的水解.
作者:赵爱娟;李红;图雅;李霄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二至丸对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大鼠脑组织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Ⅳ含量的影响,探讨二至丸抗氧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D-半乳糖诱导衰老模型大鼠,测定大鼠脑组织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Ⅳ含量.结果 二至丸各治疗组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脑组织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Ⅳ含量显著降低.结论 二至丸能够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可能与其能够降低体内活性氧含量有关,从而延缓机体的衰老进程.
作者:赵雪莹;韩伟丽;徐丹;高长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以北京市1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患者为调查对象,问卷调查其对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统计软件SAS 9.3对453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满意度情况采用描述性方法分析,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结果 本次调查患者453例,平均年龄59.30岁.调查发现,就诊方便性满意度平均得分(4.45±o.71)高,药品种类满意度平均得分(3.39±1.14)低.结论 社区卫生服务可及性较好,患者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差异明显,部分指标有待改进,满意度影响因素较多.
作者:丁方然;赵璇;满晓玮;蒋艳;赵丽颖;程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在我国开展的多中心临床试验中要求必须有牵头单位牵头开展临床试验,可见牵头单位在临床试验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但“牵头单位”这一概念的形成却在国家出台的相关法规中无从查询,这就导致牵头单位的职责模糊不清,在实际实施过程中无法落实具体责任.研究认为,牵头单位作为临床试验的总负责单位,应全面掌握并监督临床试验的开展及试验的全部过程.而牵头单位中每个主体,即主要研究者、伦理委员会和机构办公室应认真履行好自己在各个环节中的职责.
作者:柳正植;崔英子;齐彩缤;刘柳;杨海淼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腔内阻滞结合口服中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2组均采用TDP照射及股四头肌功能锻炼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膝关节腔内阻滞结合口服中药汤剂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口服中药汤剂进行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优于对照组的70.00% (P <0.05).结论 腔内阻滞结合口服中药治疗可以提高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减轻痛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赵树军;王海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患者自控镇痛技术(PCA)是一类可由患者预先自行控制镇痛药物给药量以减轻其疼痛的镇痛药物递送系统.静脉自控镇痛技术是PCA技术中研究和应用久的,但存在较多的不良反应.在高风险患者术后使用硬膜外PCA更为优越,而在上肢或下肢手术中应用外周神经PCA能够获得更好的术后镇痛效果及患者满意度.在应用PCA技术时,应当尽量避免准备过程和PCA设备程序设定中的错误操作,这将有利于术后镇痛效果的提高,并将PCA不良反应小化.
作者:李容杭;闫力;吕静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内镜下多连环结扎术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疗效观察及护理配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83例应用内镜下多连环结扎术后病例,对围术期患者进行健康宣教、紧急救治及并发症的预防等措施,观察护理后的疗效.结果 183例中,平均止血率97.5%,食管静脉曲张渗血控制率100%,喷射性出血控制率95.0%,延迟止血出血控制率98.0%.平均经4次结扎治疗达到根治,根治后规范随访观察可维持根治状态.结论 内镜下多连环结扎术操作简单、安全,止血效果好,优质护理服务可提高内镜下多连环结扎术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金萍;姜连英;沈玉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满山红中黄酮类成分的指纹图谱,为科学评价及有效控制满山红药材质量提供新的方法.方法 分析10个不同产地满山红样品的色谱图,采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推荐的“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计算处理,建立由18个共有峰及其他指纹峰组成对照指纹图谱,确定2个主要指纹峰.结果 通过夹角余弦法和相关系数法计算满山红10个样品与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得到满意结果.结论 所建立的对照指纹图谱可以用来区别不同产地满山红药材的优劣,为进一步控制满山红质量提供依据.
作者:李红梅;佟志军;孙丽;王安波;张雷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作为大型道教丛书的《道藏》收录了大量的中医药文献,对于中医药文献的保存和传播贡献极大,《急救仙方》《素问六气元珠密语》《葛仙翁肘后备急方》《黄帝八十一难经纂图句解》《灵柩略》《养性廷命录》《混俗颐生录》《四气摄生图》等医籍因《道藏》的收录而传世;《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图经衍义本草》《仙传外科秘方》因《道藏》的收录而扩大了传播范围.
作者:杨东方;周明鉴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前,我国儿童用中药存在品种少、剂型少、规格少、标识少的“四少”现象,不合理用药现象明显,缺少规范的临床研究,存在安全性隐患问题,易引发多种不良反应.加大对中药新药品种、剂型、规格的开发,加强儿童用中药的合理性、临床试验研究和对公众的健康教育,可望使儿童用中药更加合理化、标准化.
作者:邵欣;邱智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帕金森病(PD)轻度认知功能障碍(PD-MCI)的证候分布规律.方法 对102例PD-MCI的患者进行西医分期,同时进行中医辨证,了解其证候分布规律.结果 102例中,髓海不足证51例(50.00%)、瘀证44例(43.14%)、痰证36例(35.29%),出现率高.证候组合形态以髓海不足血瘀证多,21例(20.59%);且分期不同,髓海不足证、瘀证、痰证出现率始终较高,中期及晚期PD患者气虚及髓海不足出现率增高,风热痰瘀各证出现率减少.结论 髓海不足,痰瘀阻络为PD-MCI的主要病机,证型的变化与PD轻重分期密切相关.
作者:王彩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病人需求调查表和病人满意度调查表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中的临床应用与效果评价.方法 选择2011年1-3月骨科、中医科、老年病科3个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科室,随机抽取病人需求调查表242张,满意度调查表调查问卷343张.结果 通过需求调查表与满意度调查表的临床使用,能够确切了解病人的需求,制定护理服务方案,及时反馈护理服务质量.结论 护士提高服务理念改变护理服务模式,可达到病人满意、家属满意、医生满意、医院满意、政府满意,提高护士的自我价值观,看到自己的职业前景.
作者:王瑛韬;贾叶;裴艳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中药注射剂致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策略.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并结合自身经验,总结出中药注射剂致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所在.结果 中药注射剂致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包括中药材、患者、药物制备及药物使用等4个方面.结论 完善及规范质量控制标准、改进制备工艺,注重患者的个体差异,遵守辨证论治原则、合理规范用药等是预防中药注射剂致不良反应发生的重要措施.
作者:朱枫;赵可为;鲁佳琪;廖明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合并高发的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近年来发现的重要的临床现象,IPF与GERD关系密切,两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目前,国际上缺乏干预GERD对IPF病程或预后的前瞻性研究.从中医学“聚于胃,关于肺”角度阐述IPF合并GERD,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在治疗IPF时,应当重视健脾的重要性,观察干预GERD对IPF病程的影响,进而阐明抑制胃食管酸反流与对IPF预后的作用.
作者:王英;张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管理在老年失禁性皮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2014年3月-2015年3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呼吸内科入院的60例患有老年失禁性皮炎的患者,按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2组:2014年3-9月入院的30例为对照组,采用大小便失禁常规护理管理;2014年10月-2015年3月入院的30例为观察组,在常规大小便失禁护理的基础上,采用集束化护理管理.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9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失禁性皮炎愈合时间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集束化护理管理能有效提高老年失禁性皮炎的治愈率,缩短愈合时间.
作者:靳蓉晖;王丽;张敏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广泛,疗效确切,在我国医药产业目前从“仿制药”向“创新药”转变的重要时期,中药注射剂的研发具有特殊的意义,同时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安全性问题也亟待解决.0期临床试验,也称为探索性临床试验对于创新药物的研发,尤其是先导化合物的筛选,具有重要意义.从药物研发/二次开发和上市后再评价两个方面进一步梳理中药注射剂开展0期临床试验的思路和方法,以探讨其应用于中药注射剂研发和评价的可行性.
作者:崔英子;谢雁鸣;杨海淼;杨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糖尿病肾脏病(DKD)是糖尿病常见的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疾病的主要原因.目前DKD的发病机制与防治仍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由于DKD是环境与遗传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的多因素紊乱,目前众多研究尚未就其发病机制得出统一的结论.研究显示,槲皮素通过降低血糖、抗氧化应激、抗炎、抑制肾脏纤维化等机制,对肾脏起保护作用.
作者:杨晓琳;黄莉吉;张舒;余江毅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