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Oxford单髁置换治疗膝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

张曦;高俊;吕正祥

关键词:膝关节, 骨性关节炎, 单髁置换
摘要:目的 探讨Oxford单髁置换(UKA)治疗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Oxford UKA治疗25例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26膝).采用膝关节功能HSS评分评价疗效.结果 25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8~16个月.术后患膝关节疼痛均明显缓解,关节活动度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术后2周、3个月、6个月膝关节功能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均较术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周、3个月、6个月膝关节屈曲挛缩度数均较术前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Oxford UKA治疗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具有术后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少等优点.
临床骨科杂志相关文献
  • 脊柱内固定术后切口深部感染诊断与治疗进展

    切口深部感染是脊柱内固定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了解脊柱内固定术后切口深部感染的分类、致病菌、影响因素、治疗方法及降低切口感染的策略,认识切口深部感染早期诊断线索,可早期诊断并及早给予适当的治疗,有利于降低致残率;审慎考虑围手术期的相关因素和干预措施,有助于降低感染率.早期诊断及适当的治疗对于降低致残率至关重要,该文介绍脊柱内固定术后切口深部感染的诊断及治疗进展情况.

    作者:苏新磊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Oxford单髁置换治疗膝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

    目的 探讨Oxford单髁置换(UKA)治疗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Oxford UKA治疗25例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26膝).采用膝关节功能HSS评分评价疗效.结果 25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8~16个月.术后患膝关节疼痛均明显缓解,关节活动度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术后2周、3个月、6个月膝关节功能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均较术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周、3个月、6个月膝关节屈曲挛缩度数均较术前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Oxford UKA治疗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具有术后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张曦;高俊;吕正祥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急性感染的外科治疗

    2003年7月~ 2013年5月,我科收治21例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急性感染患者,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21例,男14例,女7例,年龄18 ~ 56岁.闭合骨折18例,开放骨折3例(Gustilo Ⅰ型2例、Ⅱ型1例).股骨钢板固定16例,股骨重建钉固定3例,带锁髓内针固定2例.

    作者:王荣诗;周欣;曾玉林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前外侧锁定加压钢板治疗高能量胫骨远端骨折

    目的 探讨胫骨远端前外侧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高能量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按照踝关节三柱理论,踝前正中入路,应用胫骨远端前外侧锁定加压钢板治疗15例高能量胫骨远端骨折患者.结果 15例全部获得随访,时间5 ~13个月,骨折全部愈合.踝关节功能参照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系统评价:优9例,良4例,可2例.结论 踝关节三柱理论指导下,前外侧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高能量胫骨远端骨折固定牢固,可早期功能锻炼,效果满意.

    作者:袁瑞新;张利辉;张晓光;杨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空心钉结合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

    2010年1月~2013年12月,我科采用空心钉张力带固定治疗43例髌骨骨折患者,取得良好疗效,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43例,男31例,女12例,年龄20 ~ 65岁.均为闭合横形髌骨骨折.1.2 手术方法 腰麻或硬膜外麻醉.髌骨前方纵行切口,复位髌骨,用布巾钳临时固定,在髌骨中内、中外1/3处分别钻入2枚克氏针,距关节面约3 mm,C臂机透视确认骨折端、克氏针位置良好,依次拧入φ3.5 mm空心钉,拔除克氏针,φ1.2 mm钢丝绕空心钉,紧贴髌骨表面行8字交叉固定.

    作者:叶积飞;郑崇武;苏琳珠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髁支持钢板合并自体骨移植治疗股骨远端C3型骨折

    目的 探讨股骨髁支持钢板合并自体骨移植治疗股骨远端C3型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股骨髁支持钢板内固定、植骨采用自体髂骨+腓骨治疗64例股骨远端C3型骨折患者,植骨形式为骨块与骨条相结合.患者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1 ~40(26±2.7)个月.64例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6~12(8±1.6)个月.膝关节活动度为0°~121°(102°±5.3°).参照Merchan膝关节功能标准评价:优34例,良23例,一般6例,差1例,优良率达89.9%.结论 采用髁支持钢板合并自体骨移植治疗股骨远端C3型骨折,固定牢靠,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是治疗股骨远端C3骨折骨折的理想选择.

    作者:赵溪林;李鑫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寰枢椎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ⅡC型齿状突骨折

    目的 探讨寰枢椎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ⅡC型齿状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0例ⅡC型齿状突骨折行寰枢椎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结果 10例均获随访,时间6~12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内植物取出术后,颈椎活动均恢复正常.结论 寰枢椎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是治疗ⅡC型齿状突骨折的有效方法,可保留寰枢关节的旋转功能.

    作者:姚小涛;程斌;丁真奇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关节镜下带线锚钉紧缩内侧支持带治疗急性髌骨脱位

    2006年10月~ 2013年9月,我科于关节镜下行外侧支持带松解及内侧支持带带线锚钉紧缩术治疗20例急性髌骨脱位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20例(21膝),男6例,女14例,年龄14 ~38岁.患者均急诊或自行复位,于伤后1周内接受手术.

    作者:付卫杰;许红生;孟位明;王平;张磊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多模式止血方案对减少单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失血的有效性

    目的 探讨多模式止血方案对减少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围手术期失血量及减低术后输血率的有效性.方法 分析95例行TKA患者围手术期失血及输血量等相关资料,59例患者采用多模式止血方案为A组,36例患者未采用多模式止血方案为B组.多模式止血方案包括:术前血红蛋白浓度的优化,术前补充循环容量,尽量减小手术创伤,术中关节内外鸡尾酒混合剂的应用,止血带压力的设置,术中关节内注射氨甲环酸联合引流管夹闭3h等.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手术前后血常规相关数值,同时观察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等严重并发症情况.结果 A组患者引流量、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显著低于B组,术后第1、3天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比容均明显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输血:A组0例,B组10例(27.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现深静脉血栓及相关并发症.结论 多模式止血方案对减少单膝TKA术后血液丢失效果显著,达到零输血率的目标,该方案安全、有效.

    作者:汪锡龙;尚希福;贺瑞;李旭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

    目的 探讨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60例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患者行TLIF,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5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对腰背、下肢疼痛进行评估;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对腰椎功能进行评价.测量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5年手术节段椎间隙前后缘高度、前凸角以及活动度,综合评价手术疗效.结果 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一例发生脊髓损伤、脑脊液漏或内固定装置移位、脱出等并发症.出现3例神经根牵拉伤,经保守治疗后完全恢复正常.术后6个月、5年随访时腰背、下肢VAS、ODI均较术前明显减少(P<0.05),椎间高度、角度均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术后6个月与术后5年的ODI、VAS、椎间高度、角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融合率均为100%.结论 T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可维持固定节段的椎间高度与稳定性,达到满意的椎间融合率,近、中期临床效果满意,远期效果有待于进一步临床观察.

    作者:蒋西嘉;朱瑞霞;徐南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组织工程化凝胶诱导股骨头坏死血管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 验证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EC/SMC)移植可通过促进血管生成和骨再生治疗股骨头坏死.方法 先建立无水乙醇诱导兔股骨头坏死模型,将制备的组织工程聚合物凝胶注射到骨坏死区域.分为未干预组、细胞/凝胶组、微球/凝胶组、细胞/微球/凝胶组,干预后第2、4、6周,通过影像学(X线和MRI)和组织病理学(HE染色)检测股骨头坏死后血管和骨组织再生.使用Image-Pro Plus图像分析软件对新生血管密度进行分析.结果 X线、MRI和组织病理学检测均显示骨坏死面积缩小,新生毛细血管和新生骨修复坏死区域.图像软件定量分析细胞/微球/凝胶组的新生血管密度明显高于其它各组.结论 骨坏死区域形成稳定和功能成熟的血管网证明EC/SMC在治疗性血管再生的作用.局部注射组织工程化凝胶提供了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新方法.

    作者:黄峰;吴北海;陈东;叶树楠;杨述华;李素云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不稳定Hangman骨折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不稳定Hangma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14例不稳定Hangman骨折患者根据Levine-Edwards分型:Ⅱ型7例,ⅡA型5例,Ⅲ型2例.4例行后路C2.3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7例行前路C23间盘摘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3例行前后路联合手术.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时间3 ~ 24个月.1例患者术后3个月单侧椎弓根处可见模糊骨折线,13例患者均达到骨性愈合.术中及术后未出现椎动脉、脊髓损伤及脑脊液漏等并发症,未发生钢板螺钉断裂内固定失效等现象.结论 对于不稳定Hangman骨折无论是采取前路或者后路手术均可使骨折达到骨性愈合,对严重骨折伴脱位Hangman骨折可以采取前后路联合的手术方式.

    作者:陈赵乐;巩固;特木尔巴;姚运壮;王小瑜;臧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髁间髁上粉碎性骨折

    2009年10月~2013年6月,我们应用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治疗42例股骨髁间髁上粉碎性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42例,男26例,女16例,年龄34~65岁.左侧18例,右侧24例.闭合骨折36例,开放骨折6例.骨折AO分类:C2型18例,C3型2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7d.

    作者:李祖高;徐林军;陈健;许永涛;谢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超关节外固定架结合内固定治疗Pilon Ⅲ型骨折

    目的 评价超关节外固定架结合内固定治疗Pilon Ⅲ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6例Pilon Ⅲ型骨折患者行超关节外固定架结合钢板有限内固定治疗,术后加强功能锻炼.结果 36例均获随访,时间6 ~ 24个月.按Mazur标准评定疗效:优6例,良24例,差6例.无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无肢体短缩.结论 超关节外固定支架结合内固定治疗Pilon Ⅲ型骨折可以有效保护软组织,有利于踝关节软骨关节面骨折愈合及稳定结构重建,减少关节面塌陷及关节融合的发生,临床疗效较好.

    作者:李艳锋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动力髋螺钉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动力髋螺钉(DHS)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锁定钢板组(25例)和DHS组(25例),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Barthel生活指数、骨折愈合时间、肢体短缩程度、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均获随访,时间6~12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锁定钢板组优14例,良9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23/25;DHS组优9例,良13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22/2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Barthel生活指数、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锁定钢板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肢体短缩程度方面与优于DHS组(P<0.05).结论 DHS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均疗效显著,但锁定钢板内固定具有切口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等优点.

    作者:张胜军;徐昕;黄智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Legacy cMAS腰髂固定系统治疗腰骶部骨折脱位

    目的 探讨Legacy cMAS腰髂固定系统治疗腰骶部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Legacy cMAS腰髂固定系统治疗12例腰骶部骨折脱位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后路腰髂固定手术,术前存在骶神经损伤症状者同时行骶管减压术.记录术后并发症,测量术后双下肢长度,摄X线片及重建CT观察骨折复位情况及融合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对患者术后残余疼痛进行评估,按照Majeed骨盆功能调查表对患者术后骨盆功能进行评估,采用功能独立性测量(FIM)进行行走能力评估.结果 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 24个月,术后患者疼痛及运动功能均明显改善.VAS评分:术后1个月、3个月、末次随访评分逐渐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ajeed评分:术后1个月、3个月、末次随访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IM评分:术后1个月、3个月、末次随访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例在术后6个月骨折愈合,3例术后9个月骨折愈合.无压疮及深静脉血栓并发症发生;2例出现切口感染,予以清创、VSD引流及敏感抗生素治疗后愈合;3例术前有骶神经损伤表现,2例术后症状明显改善,1例术后出现骶神经损伤症状加重,予以脱水、激素及营养神经治疗,手术3个月后逐渐好转.结论 Legacy cMAS腰髂固定系统是一种坚强的三维固定系统,能够重建腰骶段稳定性,是治疗腰骶部骨折脱位的有效方法,初期随访效果良好.

    作者:汪雷;肖黎;章洪喜;袁即山;丁华;姚翔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治疗体会

    2008年1月~2012年5月,我科手术治疗30例腰椎滑脱症患者,治疗效果良好,现总结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龄39~68岁.腰椎滑脱部位:L5 19例,L47例,L3 4例.峡部崩裂性滑脱28例,退行性滑脱2例.滑脱分度:Ⅰ度滑脱24例,Ⅱ度滑脱6例,16例伴有椎间盘突出,26例伴有椎管狭窄.手术适应证:①腰腿部疼痛反复发作或持续发作,经过3个月以上非手术治疗无效,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②持续性神经根压迫导致下肢神经根痛;③马尾神经受压出现鞍区麻木、大小便功能障碍;④影像学证实滑脱逐渐加重.

    作者:叶生余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不同方法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应用外固定支架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疗效.方法 48例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外固定组(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24例)和内固定组(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24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腕关节功能.结果 48例获得随访,时间6 ~24(13.19±4.31)个月.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外固定组均少(短)于内固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影像学在掌倾角、尺偏角:C1型骨折两种治疗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2骨折内固定组优于外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3型骨折外固定组优于内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固定支架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C型骨折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在术后24周影像学比较中:C2型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在影像学上有更好的掌倾角和尺偏角,更有利于关节功能恢复;C3型骨折外固定支架具有更好的牵张力,更能有效避免桡骨远端关节面继发性塌陷.外固定支架治疗创伤较小,有利于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

    作者:丁富军;龚景海;顾国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目的 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32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缺损面积5cm×4cm~10cm×8cm.结果 32例皮瓣全部存活,1例皮瓣远端皮缘浅表坏死,经换药愈合.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12个月,皮肤质地优良,色泽正常,局部稍饱满,修复缺损满意.结论 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可以很好地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作者:袁翔;雷毅;王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移动窗口接骨板后置技术治疗踝关节旋后外旋型损伤

    目的 探讨移动窗口接骨板后置技术治疗踝关节旋后外旋型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5例踝关节Lauge-Hansen旋后外旋型Ⅲ、Ⅳ度损伤患者应用移动窗口接骨板后置技术治疗.结果 25例均获随访,时间12 ~18个月.无切口感染及皮肤坏死等并发症发生,1例发生腓骨肌腱炎,取出钢板后症状缓解.骨折愈合时间10.2~15.5(11.4±3.2)周.根据Olerud-Molangder踝关节伤后自我评分系统进行评分,为76 ~ 97(88.3±4.2)分,其中优19例,良4例,可2例.结论 采用移动窗口接骨板后置技术治疗踝关节旋后外旋型Ⅲ、Ⅳ度损伤临床效果满意,较传统术式有较明显优势.

    作者:焦涛;黄虎;任孝燕;孙荣涛;孙金刚;段崇锋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临床骨科杂志

临床骨科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