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onseti方法治疗延迟就诊的儿童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朱光辉;梅海波;伍江雁;刘昆;唐进;赫荣国

关键词:Ponseti方法, 马蹄内翻足, 延迟就诊
摘要:目的:评价Ponseti方法治疗延迟就诊的儿童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Ponseti方法治疗19例(28足)12~36月龄的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按 Pirani系统和国际马蹄内翻足学会评分系统(ICFSG)进行效果评价。结果石膏固定4~10(6.0±1.3)次,石膏固定总时间7~13(9.0±1.3)周。26足(26/28)的患儿需行经皮跟腱延长术。 Pirani评分术前为3~6(4.9±0.9)分,术后3周拆除石膏时为0~1.5(0.4±0.5)分。按照Pirani评分标准,优良率为22/28。有2足出现Ⅰ度石膏压疮,经拆除石膏、换药等处理后治愈。无切口感染及血管神经损伤。末次随访时ICFSG评分1~33(13.8±11.1)分,其中优8足,良10足,中4足,差6足,优良率为18/28。6足(6/28)出现复发,其中3足行再次石膏矫形及胫前肌转位术,2足行跟腱延长、踝关节后关节囊松解、胫前肌转位术,1足行跟腱延长及中跗骨截骨、克氏针内固定术。结论Ponseti方法治疗延迟就诊的12~36月龄的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可以避免广泛性软组织松解,近期疗效满意。其复发率较小年龄的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病例高。如出现复发病例需要进一步手术处理。
临床骨科杂志相关文献
  • 椎弓根钉棒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小关节绞锁的疗效

    目的:探讨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固定、椎板植骨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的疗效。方法26例下颈椎关节突绞锁中,单侧小关节绞锁者9例,双侧小关节绞锁者17例。患者入院后行颅骨牵引,3~5 d后行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固定、椎板植骨术。对患者脊髓损伤ASIA神经功能评级,测量脱位程度,评价治疗效果。结果26例均获随访,时间12~36个月。术中无脊髓、血管、神经系统损伤;术后无螺钉松动,复位良好;颈椎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恢复。脊髓神经功能ASIA分级:2例A级、2例B级及1例C级患者无明显改善,其余病例较术前好转。结论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固定、椎板植骨术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小关节绞锁的可行方法。

    作者:杨子斌;赵伟;吕乔;阮安培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有限切开复位结合钛制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

    2010年11月~2013年2月,我们采用有限切开复位钛制弹性髓内钉( TEN)治疗18例股骨干骨折患儿,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张朝凯;朱跃良;刘庆波;张跃华;李迎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手指皮肤缺损显微外科修复的方法及疗效

    目的:分析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显微外科修复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200例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320指)采用掌背动脉穿支蒂营养皮瓣、手背皮神经营养皮瓣、指动脉逆行岛状营养皮瓣、示指背皮瓣、邻指皮瓣、桡动脉鼻烟窝上行穿支逆行皮瓣(简称鼻咽窝皮瓣)、改良交腹皮瓣、改良第一趾蹼游离皮瓣等方法修复。结果术后197例(316指)皮瓣成活,3例(4指)皮瓣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128例(215指)获得随访,时间6~60个月。患指皮瓣外形良好,无瘢痕挛缩畸形,吻合神经的皮瓣感觉恢复良好,两点辨别觉4~8 mm,功能恢复良好。参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87例(157指),良32例(45指),差9例(13指),优良率93.0%。结论掌背动脉穿支蒂营养皮瓣、手背皮神经营养皮瓣、示指背皮瓣、指动脉逆行岛状营养皮瓣、鼻咽窝皮瓣能一次性修复创面,吻合神经的皮瓣感觉恢复良好。邻指皮瓣、改良交腹皮瓣需要二期断蒂或分指,增加了手术次数,同时患肢长时间制动,易引起关节僵硬等,但腹部皮瓣能切取的皮瓣面积较大,对于多指软组织缺损能一次性覆盖。改良第一趾蹼游离皮瓣能一次性修复缺损创面,不需要二期整形,吻合神经后感觉恢复良好,但对显微外科技术有很高的要求,不易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卢建国;杨庆达;苏瑞鉴;梁波;梁大喜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显微手术治疗手指血管球瘤

    2006年8月~2013年12月,我院共收治24例手指血管球瘤患者,经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王会才;田勇;王峰;张金中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弹性髓内针固定儿童股骨干骨折

    2012年6月~2014年8月,我科采用钛质弹性髓内针(TEN)固定治疗15例儿童股骨干骨折,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志超;康鹏云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结合髂骨植骨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结合髂骨植骨在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切开复位肱骨近端锁定钢板联合髂骨植骨内固定术治疗28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结果26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28个月,失访2例。肩关节活动度:前屈95°~170°(139.8°±20.2°);后伸23°~50°(33.2°±8.8°);外展91°~155°(124.5°±15.5°)。按Neer评分标准评价:优5例,良16例,可3例,差2例。结论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固定可靠,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相对较少,是治疗该类骨折的理想方法。

    作者:许伟斌;郑松;刘明;徐竹;陈宝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经尺骨鹰嘴截骨治疗粉碎性肱骨髁间骨折

    2011年5月~2013年9月,我科采用经尺骨鹰嘴截骨治疗26例肱骨髁间粉碎骨折患者,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轩春岭;胡林;张耀;任军;佘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微型外固定支架联合克氏针治疗掌骨头关节内骨折

    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科应用微型外固定支架联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16例掌骨头骨折患者,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冒海军;许光跃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外踝上筋膜蒂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2006年1月~2014年6月,我们应用外踝上筋膜蒂皮瓣修复24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李超;何建荣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手指甲下巨大表皮样囊肿1例

    患者,男,27岁,因右手中指末节膨大2年入院。查体:中指末节杵状指畸形(见图1A),指甲膨隆,正常肤色,远指间关节活动正常,末梢感觉和血运正常,夜间胀痛,劳动后加重。无明显外伤史。X线片示(见图1B):末节指骨变粗,囊性改变,占据末节指骨体积4/5,未突破基底关节软骨,周围骨皮质菲薄,侧位片甲下和囊肿之间无骨皮质。局麻下手术治疗,甲板下入路,从尺侧面掀起指甲向挠侧翻开,甲床受压变薄,自甲床正中做纵行切口,轻轻剥离,甲床下显露囊肿为白色,椭圆形,有完整光滑包膜,指骨呈椭圆球形缺损。桡骨茎突局麻,切取条形皮质携带松质骨,植入示指末节,用6-0可吸收线缝合甲床切口,指甲复位,“井”字缝合固定(见图1C、D)。术后病理报告为表皮样囊肿。术后4个月复查,指骨愈合,手指外形恢复正常,新生指甲平整光滑(见图1E)。

    作者:郭红涛;陶忠生;冯亚高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两种微创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失血量比较

    目的:比较经皮加压钢板( PCCP)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显性及隐性失血量。方法对9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分别行PCCP(46例)及 PFNA(50例)固定,记录术中失血量、引流量、术前及术后血常规数值,通过Gross方程计算出两组患者隐性失血量,比较两者显性及隐性失血量差异。结果 PCCP组失血总量为(484.9±135.2)ml,其中显性失血量为(77.7±12.8)ml,隐性失血量为(407.4±126.1)ml;PFNA组失血总量为(699.7±185.9)ml,其中显性失血量为(77.6±10.5)ml,隐性失血量为(622.1±177.7)ml,两组患者显性失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隐性失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种微创内固定方式术后隐性失血量均超过显性失血量的5倍以上。结论 PCCP和PFNA虽然都是微创内固定方式,但术后均存在严重的隐性失血,容易引起患者贫血。 PCCP内固定较PFNA内固定的隐性失血量要少,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相对理想的方法。

    作者:董方;李广义;刘德强;朱安礼;范孟坡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

    目的:研究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 TLIF)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及刚度。方法新鲜小牛下腰椎标本8具,加工成L4~5功能单位,测定其在屈伸、侧弯、轴向旋转6个方向上的运动范围值(ROM)及刚度值。依序测试:正常组(A组),单侧部分关节突切除加椎间盘摘除组(B组),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组( C组),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置入单枚cage组( D组),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置入单枚cage组( E组)。结果与A组比较,B组ROM明显增加,而刚度值明显减小;C、D、E组ROM减小,但刚度值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C、D、E组ROM明显减小,而刚度值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D、E组ROM减小,刚度值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组比较,E组刚度值增加,但前屈、侧弯、旋转5个运动方向ROM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后伸运动方向RO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LIF术式椎间融合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可获得良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置入单枚cage较椎间植入自体骨的稳定性更高。

    作者:张志敬;潘兵;刘海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原发恶性骶骨肿瘤的外科治疗进展

    因原发恶性骶骨肿瘤的特殊性,其治疗方法尚无统一的标准。而单纯的放疗和化疗有其局限性,广泛的骶骨切除术才是有效的根治方法。该文对原发恶性骶骨肿瘤的外科手术治疗进展进行文献综述,回顾其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与诊断、手术治疗、并发症及治疗结果等;讨论该病的手术方案、术后并发症、复发率与生存率等;指出广泛的全骶椎切除术对长期控制肿瘤局部复发至关重要,可降低局部复发率,延长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治疗原发恶性骶骨肿瘤的有效方法。

    作者:赵忠胜(综述);林斌(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

    2009年3月~2013年4月,我科对3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经桡侧3枚克氏针固定,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周广明;田哲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以反复泌尿系结石和骨质疏松性骨折为症状的甲状旁腺癌1例

    患者,男,38岁,因“全身骨关节、腰骶部痛疼10余年、伴渐进性行走困难、乏力、尿结石、血尿7年”于2009年5月25日来我科就诊。患者于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骨关节、腰骶部疼痛,但无关节红肿、发热和游走性关节痛,疼痛与天气变化无关,在负重劳动时加重,在当地县医院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经对症治疗后疼痛有所减轻,但出现渐进性乏力、行走困难、反复出现尿排沙石及血尿等症状。既往诊治情况:于2008年1月首次来我科就诊,经 X 线及 CT检查诊断为“右胫骨及左股骨下端骨囊肿”住院治疗,行骨囊肿刮除及双侧髂骨取骨植骨术,术后全身骨关节疼痛好转,期间因外伤致左下肢胫骨病理性骨折,经保守治疗后愈合。至2009年5月因上述症状进行性加重,两次不慎双踝关节处扭伤前后发生骨折,就诊于当地县医院,行骶髂关节CT平扫提示:两侧骶骨、髂骨骨质疏松,建议转上级医院诊治,故再次来我科诊治。

    作者:陈莉;张童茜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3种缝合法修复半月板损伤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可吸收半月板箭( AMA)、FasT-Fix系统及Outside-in 3种缝合法修复半月板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0例半月板损伤患者在关节镜下行修复手术,其中18例采用Outside-in缝合法,24例采用AMA缝合法,28例采用FasT-Fix缝合法。对3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体征、临床愈合率及Lysholm膝关节评分进行比较。结果7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45个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FasT-Fix组与Outside-in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AMA组与Outside-in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FasT-Fix组与AMA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3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体征: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膝关节功能:3组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1);Outside-in组与AMA组、FasT-Fix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AMA组与FasT-Fix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A、FasT-Fix缝合法较Outside-in缝合法修复半月板损伤的近期疗效好,且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 FasT-Fix是半月板修复比较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作者:钱利海;梁清宇;陈先进;黄平;钱辉;祝劲松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Ponseti方法治疗延迟就诊的儿童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目的:评价Ponseti方法治疗延迟就诊的儿童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Ponseti方法治疗19例(28足)12~36月龄的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按 Pirani系统和国际马蹄内翻足学会评分系统(ICFSG)进行效果评价。结果石膏固定4~10(6.0±1.3)次,石膏固定总时间7~13(9.0±1.3)周。26足(26/28)的患儿需行经皮跟腱延长术。 Pirani评分术前为3~6(4.9±0.9)分,术后3周拆除石膏时为0~1.5(0.4±0.5)分。按照Pirani评分标准,优良率为22/28。有2足出现Ⅰ度石膏压疮,经拆除石膏、换药等处理后治愈。无切口感染及血管神经损伤。末次随访时ICFSG评分1~33(13.8±11.1)分,其中优8足,良10足,中4足,差6足,优良率为18/28。6足(6/28)出现复发,其中3足行再次石膏矫形及胫前肌转位术,2足行跟腱延长、踝关节后关节囊松解、胫前肌转位术,1足行跟腱延长及中跗骨截骨、克氏针内固定术。结论Ponseti方法治疗延迟就诊的12~36月龄的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可以避免广泛性软组织松解,近期疗效满意。其复发率较小年龄的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病例高。如出现复发病例需要进一步手术处理。

    作者:朱光辉;梅海波;伍江雁;刘昆;唐进;赫荣国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后路S-P截骨矫形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老年胸腰段重度椎体压缩骨折合并后凸畸形

    目的:探讨后路S-P截骨矫形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性胸腰段重度椎体压缩骨折合并后凸畸形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4例老年胸腰段重度椎体压缩骨折合并后凸畸形患者采取后路S-P截骨矫形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手术时间1.8~2.8(2.4±0.4)h;术中出血量240~460(320±85)ml。 S-P截骨1~3(1.8±0.4)处。24例均获随访,时间18~42(26±12.4)个月。矢状面后凸Cobb角:术前22°~48°(35.6°±13.4°),末次随访时5.2°~10.4°(8.4°±2.6°),矫正率70.4%~78.6%(76.6%±2.2%)(P <0.01)。 JOA下腰痛评分:术前4~9(6.4±2.1)分,末次随访时20~24(21.6±2.8)分,改善率73.6%±4.2%(P<0.01)。 ODI 评分:术前32~44(37.4±5.5)分,末次随访时8~14(11.6±2.8)分,改善率66.9%±2.4%(P<0.01)。结论 S-P截骨矫形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胸腰段重度椎体压缩骨折合并后凸畸形手术创伤小,安全性高,对轻中度的后凸畸形具有良好的矫正效果。

    作者:付青松;王安全;周宇;李超;崔红林;吴昊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内六角螺钉打滑时如何使用倒丝锥快速有效取出

    内六角螺钉接骨板系统发生取出困难的主要问题是螺钉帽打滑,而成套的螺钉接骨板器械包中均备有内六角螺钉打滑取出器(又称倒丝锥)。对于倒丝锥的使用目前停留在经验性使用的层面,操作注意事项不明确。笔者通过直接使用倒丝锥和加深打滑孔后使用倒丝锥两种使用方法的比较,来检测倒丝锥的实用性,探讨一种高效实用的使用方法,报道如下。

    作者:雷晓晶;韩鹏飞;宋晓亮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单侧内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伴 Modic改变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早期疗效

    目的:比较单、双侧椎弓根钉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伴Modic改变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早期临床疗效,探讨单侧内固定的价值。方法采用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64例伴Modic改变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单侧固定组30例,双侧固定组34例。采用疼痛VAS评分、ODI评分评估两组患者手术后的临床效果,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植骨融合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6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4~38个月。两组患者腰、腿痛VAS评分及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固定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住院费用方面均优于双侧固定组(P<0.05);两组患者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植骨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或双侧内固定结合椎间融合治疗伴Modic改变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早期临床效果相似;单侧固定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费用低等优点。

    作者:何江涛;何姝;付能高;杨鑫 刊期: 2015年第05期

临床骨科杂志

临床骨科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