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英
马钱子毒性较大、治疗窗窄,半衰期短,临床上较少用于汤剂,多用于丸、散剂,限制了马钱子的广泛使用.随着透皮给药系统、微囊与微球、脂质体及纳米制剂的不断研究,马钱子新剂型不断涌现,弥补了马钱子的不足.目前,马钱子新型制剂的研究主要有:涂膜剂、喷雾剂、微乳、贴膏剂、凝胶剂、超微粉、微囊、囊泡、脂质体、纳米制剂等.
作者:曹欢;管庆霞;张亮;刘振强;王艳宏;包蕾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推拿辅助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予早期微量喂养、非营养性吸吮、静脉营养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中医推拿,观察2组患儿治疗后症状改善情况及血浆胃动素(MOT)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MO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早产儿胃残留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且治疗组早产儿腹胀消失时间、恢复至出生体质量时间、喂养耐受时间以及肠道营养达418.4 kJ/(kg·d)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推拿治疗能够尽快诱导早产儿胃肠功能成熟、缩短喂养耐受时间、减少因长期静脉营养输液治疗所致的毒副作用.
作者:文秀敏;吴琴琴;龙艳明;赵洁;叶娜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小青龙汤的病机特点为表寒外束,水饮内停,内外合邪,两寒相感,而致发病.外感多因风寒,内因多为寒饮,与脾、肺、肾相关.肺间质纤维化病机关键为肺中虚冷,肺络痹阻为其主要病理特点,其形成根本原因在于阳气不足,阳虚体质是寒饮的主要内因,临床以温肺化饮为基本治则,恰合小青龙汤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之意.小青龙汤为辛温峻剂,是治疗寒饮咳喘的经典方,但用之不当,可出现变证,因此使用时要求辨证准确,剂量适宜,中病即止.
作者:袁成波;王檀;仕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方剂的实验研究目前研究方法较多,范围较广,主要集中在方剂提取方法研究、方剂药理研究、方剂毒理研究以及方剂的化学成分研究等方面.方剂的提取方法研究观察了影响方剂效果的外在因素、方剂发挥佳作用的提取方法;方剂药理研究从现代医学角度明确方剂的作用机制;方剂毒理研究拓展了对方剂的认识;方剂的化学成分研究对方剂发挥作用物质基础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方剂的实验研究结合了现代研究的手段与方法,对方剂的作用机制进一步探索,拓展了对方剂的认识,推动了方剂学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中西医结合的发展.
作者:安静;陆惠红;沈艳;卢勇;许霞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益肾健脑汤对脑动脉硬化症患者血脂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60例脑动脉硬化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尼莫地平、血脂康等)治疗,治疗组则给予口服益肾健脑汤(枸杞子、牡丹皮、决明子、陈皮、川芎、白菊花等)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血脂变化情况.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7%,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脂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 益肾健脑汤治疗脑动脉硬化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降低血清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HDL-C),升高高密度脂蛋白(LDLC)等,且无不良反应.
作者:黄顺福;崔美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加味生化颗粒治疗产后恶露不绝的临床疗效及野菊花外洗预防产后恶露不绝患者产后感染的效果.方法 将120例产后恶露不绝患者,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瘀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加味生化颗粒口服(10 g/次,3次/d)结合野菊花外洗治疗,对照组采用产复康颗粒(20g/次,3次/d)口服治疗.2组均治疗1周为1疗程,对比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改善、平均止血时间及产后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平均止血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3.3%高于对照组7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产后感染发生率1.7%显著低于对照组1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味生化颗粒可缩短产后恶露不绝患者止血时间,促进子宫复旧,配合野菊花外洗,可有效降低患者产后感染率.
作者:刘伟杰;李春霞;刘玉芹;李衔强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流行病学和基础研究证实,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持续感染是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和宫颈癌的主要病因.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至今没有特效药,西医多采用高频电波刀、聚焦超声等物理治疗和重组人干扰素等局部用药治疗,对HPV转阴有一定的疗效,但有明显的毒副作用.祖国医学研究表明,使用中药复方制剂局部用药或配合汤剂辨证治疗,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HPV病毒载量,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取长补短,减毒增效.
作者:吴赵易;曹佩霞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不明原因发热(FUO)的病因.方法 对107例“发热待查”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病例及诊断正确率.结果 107例中,102例做出了明确诊断,确诊率为95.3%;确诊的102例患者中,感染性疾病66例,占64.8%,非感染性疾病36例,占35.2%.结论 FUO的病因中,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远高于非感染性疾病,而非感染性疾病中,结缔组织疾病及恶性肿瘤所占比例较高;全面、详细的临床资料采集及结合相关的辅助检查,大部分不明原因发热可以明确诊断.
作者:刘若实;胡金凤;张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资源的需求,随着医疗改革的推进以及生活水平的提升而明显增加,需求种类也逐渐多元化.作为初级卫生保健影响性因素,社区卫生服务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繁荣、保证社会和谐具有关键意义.目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宣传覆盖率低、政府支持力底低、政策缺乏等,今后应扩大社区卫生服务的宣传,加大政府部门支持的力度等.
作者:白明艳;韩俊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射干麻黄汤为治疗寒痰阻肺的常用方,能宣肺散寒、祛痰止咳.仝小林教授用此方,对于哮喘、支气管炎等肺气不降之病证,重用葶苈子、前胡、百部以降肺气;对于肺气郁闭者,则加橘红、厚朴增强行气之功;对于肺的纤维化表现,用红花、三七等活血化瘀抗纤维化.对于急症当速战速决,对于慢性病当守法守方,长期治疗.并指出,在治疗肺部疾病时,当把握肺气的宣发肃降特点,以“逆者平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为原则选方用药.
作者:贾淑明;彭智平;逄冰;周强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自制“梅花近视针”叩刺眼周“四穴”治疗青少年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选取的青少年调节性近视患者42例80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0例(38眼),对照组22例(42眼).治疗组采用自制梅花近视针在75%乙醇消毒基础上,内加注蒸馏提纯的“4味”中药(黄芪、郁金、菊花、薄荷脑),先后叩刺睛明、攒竹、四白、瞳子髂眼周四穴,以局部潮红、不出血为度;对照组采用普通传统梅花针,操作方法同上.结果 治疗组15例29眼中,显效14例27眼,有效1例2眼,总有效率100%.对照组15例29眼中,显效8例16眼,有效5例10眼,无效2例3眼,总有效率87%(89.6%).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P<O.01.结论 自制“梅花近视针”治疗调节性近视,能在腧穴皮肤周围形成高浓度药区,渗透到腧穴内,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调节作用,加速眼部毛细血管的新陈代谢,清凉眼睛,起到松弛眼部肌肉、缓解消除视疲劳的效果.
作者:鞠胜;王柳棋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采用经典强迫游泳试验确定治郁颗粒的佳给药剂量及高效液相色谱法,以芍药苷的含量为内标物,研究治郁颗粒活性成分栀子苷在大鼠体内各组织脏器中的分布.方法 以4种剂量小鼠灌胃给予治郁颗粒混悬液,以4 min内累计不动时间为考察指标,确定药物的佳给药剂量.治郁颗粒混悬液0.02 g/mL灌胃给予大鼠,给药剂量为0.10 mL/kg体质量,连续给药4d.结果 确定药物的浓度为0.02 g/mL为佳给药浓度,即小鼠剂量为0.2 g/kg体质量,换算成人的服用量为每日4.4 g/60 kg.大鼠末次给药45 min后,各组织及血液中均检出栀子苷,各脏器中栀子苷含量大小顺序为肝>肾>肺>脾>血>心>脑,其中脑组织栀子苷含量为(1.223±0.277) μg/g.结论 该方法稳定、可行,方中活性成分栀子苷能通过血脑屏障,为治郁颗粒的抗抑郁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张炜煜;孙敬蒙;叶豆丹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炙甘草汤对转化生长因子(TGF-β1)与G-CSF分泌的影响.方法 选取炙甘草汤与右归饮2个方剂,脐静脉内皮细胞设空白对照组、炙甘草汤组、右归饮组及混合组,每组分别加入相应中药液,于培养第3,6,9天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ELISA检测上清液中TGF-β1与G-CSF的分泌水平.结果 TGF-β1分泌水平:给药组均明显刺激脐静脉内皮细胞产生TGF-β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实验初期(第3,6天)炙甘草汤刺激效果较强,实验后期(第9天)混合给药组表现出更好的刺激效果.G-CSF分泌水平:给药组均明显刺激脐静脉内皮细胞产生G-CSF,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0.001.混合给药组刺激效果明显,其次为炙甘草汤组.给药后细胞因子分泌均随时间延长而增加.结论 炙甘草汤能增强细胞TGF-β1与G-CSF的分泌,当有右归饮辅助时这种效应更加明显,其刺激增强作用有时间累积效应,随时间延长TGF-β1与G-CSF的分泌增多.
作者:马鹏;张泽渊;刘渊 刊期: 2014年第04期
胰岛素抵抗(IR)是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且贯穿于2型糖尿病发病的全过程,针对胰岛素抵抗进行干预是防治糖尿病的关键措施之一.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各证型与客观指标(血糖、空腹胰岛素、血压、血脂水平等)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其中与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功能关系密切.中医药具有多途径、多靶点、整体调节的优势,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作用温和,不良反应少.目前已发现具有降糖和改善IR的中药和复方多达70余种,常用的有20余种,如葛根、银杏叶、黄芪葛根汤等.
作者:刘元君;王旭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太极拳是内功拳术,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内部的意气运动,二是外部的拳势神气运动.拳势神气运动则是意气运动显露于外的表现.教授太极拳不学内功,在太极拳教学上是不完善的,不但影响教学质量,也影响学生的练拳效果.学习太极拳内功是深化太极拳教学改革内容的重要措施,让学生在掌握太极拳动作的基础上学习太极拳内功,即要抓住“以意导动,意动身随”和“以意引气,意动气行”这两个环节,又要把练意、练气、练身统帅起来,使形、气、神合练而一,完成太极内功的教学任务.
作者:何建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复方甘草酸单胺片、吡嗪酰胺、利福平联合治疗布氏杆菌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复方甘草酸单胺片(3片/次,1次/d)、吡嗪酰胺(1.5 g/d)、利福平(200 mg/次,2次/d)口服治疗;对照组采用左氧氟沙星(200 mg/次,2次/d)联合多西环素(200 mg/次,1次/d)治疗,2组均以3周为1疗程,共治疗2疗程,对比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73.3%,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 (6/60),对照组为30.0% (18/60),2组比较,P<0.05.结论 复方甘草酸单胺联合吡嗪酰胺、利福平治疗布氏杆菌病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缓解疼痛,抗感染,提高患者免疫力,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刘海春;王海波;王振青;武栋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偏头痛发病之因不外外感、内伤两端,或风寒外袭,或下虚上实,或肠胃失司,致经气冲逆,上干于清道,不得运行,壅遏作痛.有虚、实之分,实者多因风寒痰郁,虚者多因气虚髓亏,终皆致气血逆乱,瘀阻经络,脑失所养所致.临证以肝阳上亢、气滞血瘀、痰浊上扰、肝肾亏虚4型为常见.治疗以祛邪与补虚为主,但总以缓急止痛为原则.临证采用传统中药汤剂、自拟方及中成药辨证论治,或治以针灸、推拿、按摩等中医特色疗法,中西医结合疗效更佳.今后应在结合国际评价标准的基础上进行中医药临床研究,兼顾中医特色,使中医的标准化与差异化相统一.
作者:陈鸿雁;董晗;张静;赵建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黄褐斑是多发于颜面部的色素沉着性皮肤病,本病总因脏腑功能失调、面部气血失和所致.中医外治法对于本病的治疗优势明显,针刺及穴位注射、刺络放血等可以调和阴阳,疏通面部气血运行;面部按摩可使面部气血经络畅通,改善面部肌肤营养状况,与药物相比其疗效持久,避免针刺与服药的痛苦;外敷面膜可以改善面部皮肤营养代谢,对抗和清除氧自由基;综合外治法,可发挥多种功效,达到清除黄褐斑之目的.
作者:王博超;李一群;杨帆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中医层次辨证的思维是一种中医气血精神的思维方法,对临床慢性疑难杂症有较强的诊治实践指导作用.国医大师颜德馨提出气为百病之长,血为百病之胎理论,并源创性的提出了疏其气血,令其条达的衡法治则,成为临床诊治疾病之纲领.从气血精神层次用药及辨治思维角度分析颜老诊治心系疾病(冠心痛稳定期、冠心病心绞痛、病毒性心肌炎、慢性心功能衰竭、高血压痛),20首方药共应用不同药味85味,221频次药味,347个药味层次.前20位高频药味依次为生蒲黄、赤芍、丹参、川芎、桃仁、当归、牛膝等,均为活血化瘀药.排名前20位高频药味归层排名依次为气层、血层、气血相兼、神层、精层等.
作者:张磊;颜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解毒通络保肾胶囊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组织中Ⅳ型胶原(ColⅣ)及纤维连接蛋白(FN)表达的影响.方法 高脂饲料喂饲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复制DN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解毒通络保肾组、阳性对照组(罗格列酮联合贝那普利).16周后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肾小球中ColⅣ及FN的表达水平,同时检测血糖、尿素氮、肌酐、尿微量白蛋白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模型组大鼠血糖、尿素氮、肌酐、尿微量白蛋白、Col Ⅳ及FN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解毒通络保肾组大鼠血糖、尿素氮、肌酐、尿微量白蛋白、Col Ⅳ及FN的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 解毒通络保肾胶囊能够减少肾组织中ColⅣ、FN含量,抑制肾小球ECM积聚,延缓DN的进展.
作者:王秀阁;赵金祥;朴春丽;陈曦;高林花 刊期: 201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