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偏头痛的中医药治疗概况

陈鸿雁;董晗;张静;赵建军

关键词:偏头痛/中医药疗法, 肝阳上亢, 风痰阻络, 辨证论治
摘要:偏头痛发病之因不外外感、内伤两端,或风寒外袭,或下虚上实,或肠胃失司,致经气冲逆,上干于清道,不得运行,壅遏作痛.有虚、实之分,实者多因风寒痰郁,虚者多因气虚髓亏,终皆致气血逆乱,瘀阻经络,脑失所养所致.临证以肝阳上亢、气滞血瘀、痰浊上扰、肝肾亏虚4型为常见.治疗以祛邪与补虚为主,但总以缓急止痛为原则.临证采用传统中药汤剂、自拟方及中成药辨证论治,或治以针灸、推拿、按摩等中医特色疗法,中西医结合疗效更佳.今后应在结合国际评价标准的基础上进行中医药临床研究,兼顾中医特色,使中医的标准化与差异化相统一.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吉林省不同产地五味子中木质素类成分含量的差异性

    目的 比较不同产地五味子中木质素类成分含量差异性,探讨其与产地相关性,为确定我省五味子道地药材的主产区及规范化种植基地的药材品质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吉林省不同产地五味子药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Apollo-C18柱(250 mm×4.6 mm,5μn);流动相为乙腈(A)-水(B),梯度洗脱(0~15 min,50% ~60% A;15 ~50 min,60%~75% A);检测波长为220nm;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0℃,分别测定其中五味子醇甲、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含量.结果 五味子药材中五味子醇甲、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含量在产地间差异性显著.结论 初步选择旺起镇、万良镇、松江镇、长白镇、泉阳镇为五味子品质优良产地.

    作者:张红岩;王中汉;韩大庆;唐岩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降压夹耳穴靶点治疗高血压病

    目的 观察降压夹以耳部降压沟为作用靶点治疗高血压病临床效果及评价.方法 选取已应用降压药降压治疗的高血压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在原降压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降压夹耳穴(以降压沟为靶点,将降压夹有齿痕的一侧夹在单侧耳廓降压沟上,隔日交替进行)治疗;对照组50例,单纯降压药物治疗,采用心电监护监测了解治疗前及治疗后血压及心率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2.0%优于对照组78.0%,治疗组血压及心率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降压夹耳穴靶点治疗可明显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及心率,降压效果稳定.

    作者:郭霞;平懋华;张岭;余国辉;方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中西医治疗

    流行病学和基础研究证实,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持续感染是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和宫颈癌的主要病因.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至今没有特效药,西医多采用高频电波刀、聚焦超声等物理治疗和重组人干扰素等局部用药治疗,对HPV转阴有一定的疗效,但有明显的毒副作用.祖国医学研究表明,使用中药复方制剂局部用药或配合汤剂辨证治疗,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HPV病毒载量,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取长补短,减毒增效.

    作者:吴赵易;曹佩霞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中风回语颗粒对大鼠脑血流动力学及小鼠微循环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中风回语颗粒对大鼠脑血流动力学和小鼠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进而探讨其抗脑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结扎大鼠颈外动脉的方法,以大鼠脑血流量、脑血管阻力、血压、心电等为观测指标,采用注射高分子右旋糖酐造成小鼠微循环障碍,以小鼠肠系膜微动脉的流速、血管入口直径和出口直径的变化为观测指标.结果 中风回语颗粒(6,3,1.5 g/kg)可增加大鼠脑血流量(P<0.05),降低脑血管阻力及血压,但对大鼠心率无明显影响;中风回语颗粒(6,3 g/kg)可以升高小鼠血液流速、扩张血管管径(P <0.05,P<0.01).结论 中风回语颗粒对大鼠脑血流动力学及小鼠肠系膜微循环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其抗脑缺血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增加脑血流量及改善微循环有关.

    作者:常志达;律广富;张婧卓;王建玮;林贺;曲晓波;林喆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苍术山楂颗粒对幼龄营养性肥胖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

    目的 通过高脂饲料喂养诱导幼龄SD大鼠营养性肥胖模型,观察苍术山楂颗粒对幼龄营养性肥胖大鼠模型体质量、体长、李氏指数、脂肪湿重、脂肪系数、血糖、血脂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刚离乳SD大鼠4周,诱导幼龄营养性肥胖大鼠模型,然后予苍术山楂颗粒灌胃治疗4周,观察幼龄营养性肥胖大鼠模型体质量、体长、李氏指数、脂肪湿重、脂肪系数、血糖、血脂的变化.结果 苍术山楂颗粒灌胃4周后,中药治疗组可显著降低肥胖大鼠的体质量、脂肪湿重、脂肪系数、三酰甘油和胆固醇水平(P<0.01);中药治疗组大鼠的体长、李氏指数、血糖及高密度脂蛋白较模型对照组有下降(P<0.05);各组之间低密度脂蛋白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苍术山楂颗粒对幼龄SD大鼠营养性肥胖模型的体质量、体长、李氏指数、脂肪湿重、脂肪系数、血糖、血脂指标方面均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作者:职冬丽;王明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251例中老年睡眠障碍患者体质分布特点

    目的 调查并分析中老年睡眠障碍患者中医体质的分布特点.方法 调查对象为上海市杨浦区中老年睡眠障碍患者,采用抽样调查,现场填写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和中医体质量表,对该区睡眠障碍的中老年患者的中医体质进行调查.结果 睡眠障碍患者与正常中老年人的偏颇体质分布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老年睡眠障碍患者较易具有偏颇体质的倾向;偏颇体质中虚性体质较多,其中气虚质、阳虚质多.从性别上看,中老年睡眠障碍患者中女性阳虚质、气虚质、血瘀质比例较男性高.结论 气虚质、阳虚质人较易发生睡眠障碍,可以针对体质类型为临床治疗睡眠障碍选择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

    作者:胡甜甜;周爽;尤艳利;舒适;方凡夫;张天芳;李春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干预对干体质量的影响

    目的 评价营养状态干预对血液透析(HD)患者干体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3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5例.干预组进行12周的营养状态干预,对照组仅进行常规宣传教育.2组在血液透析开始时及12周后,分别采用主观综合营养评估(SGA)评分和患者干体质量的测评.结果 干预组患者干体质量控制和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系统化、连续性、个体化的营养状态干预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干体质量,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杨欣;宫雪梅;周微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循证护理在预防血液透析深静脉导管感染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对预防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长期留置导管感染的效果.方法 将血液透析行深静脉导管留置术5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治疗组实施循证护理,结合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护理计划,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比较2组患者导管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患者发生感染8例,发生率为30.77%;治疗组患者发生感染2例,发生率为7.69%,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循证护理可以对血液透析深静脉长期留置导管患者进行准确评估,能及时有效的给予治疗和护理干预,有效降低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长期留置导管感染的风险.

    作者:韩林露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系统辨证脉学“脉方证相应”规律应用举隅

    齐向华教授总结多年临床经验,融合古今医家的脉法,创立了以25对脉象要素为基础的具有系统性与回溯性的系统辨证脉学体系.并在“方证相应”的基础上归纳创新出“脉证方相应”的规律.通过诊察脉象,提取脉象要素,总结脉象特征,得出实实在在的客观证据,依照这些实实在在的“脉象证据”所示进行层层推理,运用系统辨证方法,后推导出疾病整个过程和主要病因、病机、证候,然后进行“审因论治”或“方因证立”.

    作者:刘英杰;齐向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偏头痛的中医药治疗概况

    偏头痛发病之因不外外感、内伤两端,或风寒外袭,或下虚上实,或肠胃失司,致经气冲逆,上干于清道,不得运行,壅遏作痛.有虚、实之分,实者多因风寒痰郁,虚者多因气虚髓亏,终皆致气血逆乱,瘀阻经络,脑失所养所致.临证以肝阳上亢、气滞血瘀、痰浊上扰、肝肾亏虚4型为常见.治疗以祛邪与补虚为主,但总以缓急止痛为原则.临证采用传统中药汤剂、自拟方及中成药辨证论治,或治以针灸、推拿、按摩等中医特色疗法,中西医结合疗效更佳.今后应在结合国际评价标准的基础上进行中医药临床研究,兼顾中医特色,使中医的标准化与差异化相统一.

    作者:陈鸿雁;董晗;张静;赵建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论太极拳的意识与教法

    太极拳是内功拳术,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内部的意气运动,二是外部的拳势神气运动.拳势神气运动则是意气运动显露于外的表现.教授太极拳不学内功,在太极拳教学上是不完善的,不但影响教学质量,也影响学生的练拳效果.学习太极拳内功是深化太极拳教学改革内容的重要措施,让学生在掌握太极拳动作的基础上学习太极拳内功,即要抓住“以意导动,意动身随”和“以意引气,意动气行”这两个环节,又要把练意、练气、练身统帅起来,使形、气、神合练而一,完成太极内功的教学任务.

    作者:何建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加味生化颗粒结合野菊花外洗治疗产后恶露不绝

    目的 探讨加味生化颗粒治疗产后恶露不绝的临床疗效及野菊花外洗预防产后恶露不绝患者产后感染的效果.方法 将120例产后恶露不绝患者,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瘀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加味生化颗粒口服(10 g/次,3次/d)结合野菊花外洗治疗,对照组采用产复康颗粒(20g/次,3次/d)口服治疗.2组均治疗1周为1疗程,对比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改善、平均止血时间及产后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平均止血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3.3%高于对照组7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产后感染发生率1.7%显著低于对照组1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味生化颗粒可缩短产后恶露不绝患者止血时间,促进子宫复旧,配合野菊花外洗,可有效降低患者产后感染率.

    作者:刘伟杰;李春霞;刘玉芹;李衔强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自制“梅花近视针”叩刺眼周“四穴”治疗青少年近视

    目的 观察自制“梅花近视针”叩刺眼周“四穴”治疗青少年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选取的青少年调节性近视患者42例80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0例(38眼),对照组22例(42眼).治疗组采用自制梅花近视针在75%乙醇消毒基础上,内加注蒸馏提纯的“4味”中药(黄芪、郁金、菊花、薄荷脑),先后叩刺睛明、攒竹、四白、瞳子髂眼周四穴,以局部潮红、不出血为度;对照组采用普通传统梅花针,操作方法同上.结果 治疗组15例29眼中,显效14例27眼,有效1例2眼,总有效率100%.对照组15例29眼中,显效8例16眼,有效5例10眼,无效2例3眼,总有效率87%(89.6%).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P<O.01.结论 自制“梅花近视针”治疗调节性近视,能在腧穴皮肤周围形成高浓度药区,渗透到腧穴内,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调节作用,加速眼部毛细血管的新陈代谢,清凉眼睛,起到松弛眼部肌肉、缓解消除视疲劳的效果.

    作者:鞠胜;王柳棋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解毒通络保肾胶囊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中Col Ⅳ及FN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解毒通络保肾胶囊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组织中Ⅳ型胶原(ColⅣ)及纤维连接蛋白(FN)表达的影响.方法 高脂饲料喂饲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复制DN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解毒通络保肾组、阳性对照组(罗格列酮联合贝那普利).16周后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肾小球中ColⅣ及FN的表达水平,同时检测血糖、尿素氮、肌酐、尿微量白蛋白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模型组大鼠血糖、尿素氮、肌酐、尿微量白蛋白、Col Ⅳ及FN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解毒通络保肾组大鼠血糖、尿素氮、肌酐、尿微量白蛋白、Col Ⅳ及FN的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 解毒通络保肾胶囊能够减少肾组织中ColⅣ、FN含量,抑制肾小球ECM积聚,延缓DN的进展.

    作者:王秀阁;赵金祥;朴春丽;陈曦;高林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资源的需求,随着医疗改革的推进以及生活水平的提升而明显增加,需求种类也逐渐多元化.作为初级卫生保健影响性因素,社区卫生服务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繁荣、保证社会和谐具有关键意义.目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宣传覆盖率低、政府支持力底低、政策缺乏等,今后应扩大社区卫生服务的宣传,加大政府部门支持的力度等.

    作者:白明艳;韩俊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慢性间质性肺炎

    目的 探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慢性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慢性间质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头孢哌酮舒巴坦3.0 g/d,同时配以止咳、化痰、平喘等药物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药穴位贴敷(肺俞、中府、膏肓等)进行治疗,对比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不良反应等方面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慢性间质性肺炎,能有效的减轻患者临床症状,逐渐恢复体力活动,毒副作用小.

    作者:武生梅;李玉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炙甘草汤对脐静脉内皮细胞分泌转化生长因子与G-CSF的影响

    目的 研究炙甘草汤对转化生长因子(TGF-β1)与G-CSF分泌的影响.方法 选取炙甘草汤与右归饮2个方剂,脐静脉内皮细胞设空白对照组、炙甘草汤组、右归饮组及混合组,每组分别加入相应中药液,于培养第3,6,9天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ELISA检测上清液中TGF-β1与G-CSF的分泌水平.结果 TGF-β1分泌水平:给药组均明显刺激脐静脉内皮细胞产生TGF-β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实验初期(第3,6天)炙甘草汤刺激效果较强,实验后期(第9天)混合给药组表现出更好的刺激效果.G-CSF分泌水平:给药组均明显刺激脐静脉内皮细胞产生G-CSF,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0.001.混合给药组刺激效果明显,其次为炙甘草汤组.给药后细胞因子分泌均随时间延长而增加.结论 炙甘草汤能增强细胞TGF-β1与G-CSF的分泌,当有右归饮辅助时这种效应更加明显,其刺激增强作用有时间累积效应,随时间延长TGF-β1与G-CSF的分泌增多.

    作者:马鹏;张泽渊;刘渊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双重建钢板治疗肱骨髁间骨折

    目的 探讨双重建钢板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肱骨髁间骨折AO/ASIF分型均为C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双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克氏针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后2组均随访1年,观察术后骨折愈合时间、肘关节活动范围、功能恢复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骨折愈合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1,6,12月随访肘关节活动范围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12月随访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重建钢板治疗肱骨髁间骨折,患者术后可行早期康复训练,能明显促进肘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患者肘关节活动范围,缩短骨折愈合时间.

    作者:罗贤丰;周玉成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阴虚燥热型

    目的 探讨益气养阴清热方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阴虚燥热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16例2型糖尿病阴虚燥热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08例,所有患者均严格控制饮食及行合理运动锻炼等治疗.对照组给予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益气养阴清热方(金银花、玄参、当归、丹参、甘草等),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体征、肝肾功能、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等代谢指标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93%(P <0.05);2组各项代谢指标组间比较,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0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15% (P <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能清热泻火、益气养阴、止渴化浊,具有明显的降血糖、降血脂作用.

    作者:马丽荣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非放射性EMSA法检测AP-1蛋白DNA结合活性实验优化

    目的 探索一种方案简便,仪器要求较低,且有效的非放射性凝胶电泳迁移率(EMSA)的检测方法.方法 以AP-1蛋白为实验对象,自制退火缓冲液合成生物素标记AP-1探针,抽提炎症大鼠脊髓背角处核蛋白(无需纯化),取10μg核蛋白与探针室温反应30 min.小型聚丙烯酰胺非变性凝胶电泳后将探针湿转至正电子加强尼龙膜上,紫外交联,ECL显影.通过正常探针与变性探针的竞争实验,证明方法的可靠性.结果 自制退火缓冲液成功合成生物素标记AP-1探针;炎症大鼠脊髓背角处AP-1蛋白与正常探针的结合后产生明显滞后条带,且结合力远高于变异探针.结论 优化后的非放射性EMSA方案,有效降低了实验花费和仪器要求,且结果可信.

    作者:房军帆;杜俊英;梁宜;方剑乔 刊期: 2014年第04期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吉林省教育厅

主办:长春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