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五脏对应自然界的四季春天养肝,夏天养心,秋天养肺,冬天养肾,四季养脾胃.夏季的炎热易干扰心神,使心情不宁,心跳加快,加重心的负担,诱发疾病.因此,夏季养生的一大关键就是养“心”.但是这里所说的“心”并非仅仅指“心脏”,但是包括心脏在内的整个神经系统甚至精神心理因素.夏季养心,预防情绪中暑需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作者:孟昭群 刊期: 2016年第07期
老话形容天津人三天不吃鱼就要学猫叫.若说吃鱼,在九河下梢的天津卫恐怕到处都有美食家,各色美味并不稀罕,可是偏偏有一道醋椒鲤鱼让“卫嘴子”百吃不厌,传流至今.缘何?一方水土育人;名流青睐传名.津沽港塘洼淀星罗棋布,鲤鱼盛产且肥美鲜嫩,营养价值颇高,特别是蓟县的州河鲤鱼古来就享有“御膳鲤”的美誉.
作者:由国庆 刊期: 2016年第07期
2012年的一部《舌尖上的中国》火了一大拨美食,让我们不仅饱了眼福也饱了口福.在依山傍水的徽州,藏匿着一种只有此处才有的人间美味,普通却又独特.有一句关于它的顺口溜流传甚广——徽州第一怪,豆腐长毛上等菜.您猜对了,这就是安徽驰名中外的素食佳肴——毛豆腐.
作者:王蕾 刊期: 2016年第07期
夏季三个月,气候炎热,是人体新陈代谢旺盛的时期,人体阳气外发,汗液蒸腾.在这样的季节,重视饮食养生,顺应自然、提高身体素质、防病保健会大有裨益.夏日饮食养生有以下四原则.一是要“清淡”.夏日气候炎热,湿热熏蒸,人们不但心烦气躁,由于湿热容易伤脾,人的食欲往往也会下降.所以,对夏日饮食的第一个要求就是要力求做到清淡爽口,以增进食欲.1.多吃果蔬.夏季是蔬菜、水果丰盛的季节,应适当多吃些番茄、茄子、豆角、黄瓜、冬瓜、苦瓜、豆芽、桃子、香蕉等蔬菜、水果,既清淡爽口,又能补充维生素C等,对防病保健为有益.
作者:孙清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很多家庭每天都离不开作为主食的馒头,尤其是在北方.由于生活节奏在加快,绝大多数的人很少有时间在家里自己蒸馒头,而是选择在附近的超市社区买馒头.那么,社区店里号称老面发酵的白白胖胖的大馒头,真的是天然发酵的吗?其实,时下很多市面上售卖的“发酵”面食,都是用食用碱、小苏打、泡打粉来发酵的,看似松软,其实并不是用天然酵母制作.我们日常购买时该如何区分并选择发酵食品呢?一般情况下,制作馒头等面食发酵主要有两种形式:酵母发酵法,膨松剂化学发酵法.
作者:王潍青 刊期: 2016年第07期
说起“天妇罗”,历史可是相当悠久了.这个词据说源自葡语,即“快一点”之意,当时是为了以较快的速度取得可充饥的食品.由葡萄牙传教士于16世纪传人日本并流行开来.天妇罗在不断发展与演变的过程中与寿司、荞麦面共同撑起江户美食界的一片天.那天妇罗这个名字又是什么意思呢?那么,请您闭上眼睛,想象天上的仙女衣袂飘飘自的样子.
作者:懿都 刊期: 2016年第07期
回忆起上学时接触的外国美食,无法让我理解的就是法国人对于橄榄的热爱.每次吃饭,少了橄榄就好像少了油和盐一样,可我却觉得橄榄这种味道怪怪的东西没什么吸引力,也许这就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吧.不过随着对橄榄认识的逐渐加深,似乎也被它的魔力所吸引而不能自拔了.说到与橄榄相关的东西,大家可能会想到白鸽叼着的橄榄枝,或者沙拉中零星点缀的小颗粒,这些都象征着美好的事物.
作者:夏月 刊期: 2016年第07期
发酵食物并不算是由人类发明的,而是因人们在生产生活中观察到一种自然现象,然后进行了再加工而得来的.由于地理差异,不同的地方,就会观察到不同的自然现象,而各个地方的剩余食物不同,处理方式也不一样.综观各国的饮食,发酵食物都占有一席之地,而且从调味料到主食、从固体到液体,覆盖了各种食物分支.
作者:范琳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苋菜又叫米苋,属苋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苋之茎叶,是一古老菜种.《尔雅》中称“蒉,赤苋”.苏颂曰:“人苋、白苋俱大寒,其实一也.但大者为白苋,小者为人苋耳.其子霜后方熟,细而色黑.紫苋茎叶通紫,吴人用染爪者,诸苋中惟此无毒,不寒.赤苋亦谓之花苋,茎叶深赤,根茎亦可糟藏,食之甚美,昧辛.五色苋今亦稀有,细苋俗谓之野苋,猪好食之,又名猪苋.”李时珍日:“苋并三月撒种,六月以后不堪食,老则抽茎如人长,开细花成穗,穗中细子扁而光黑,与青葙子、鸡冠子无别,九月收之.”《随息居饮食谱》:“苋通九窍.其实主青育明目,而苋字从见.”
作者:潘春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七月份是一年中热的一个月,气温升高,雨量增多,天气变得闷热、潮湿.为避免中暑,此时应尽量减少在中午时间外出,出汗较多时要注意补充水分.在使用空调时,注意温度不要设定过低.户外运动应选择早、晚进行,尽量避免剧烈运动,可选择散步、太极拳、游泳等运动项目.这个月是消化道疾病的高发期,平时应注意饮食卫生,不要过食寒凉.饮食方面可选择一些具有清热解暑、祛湿作用的食物,如绿豆、薏苡仁、赤小豆、茯苓、冬瓜、西瓜、乌梅等.下面为大家介绍几款应季食材及其养生食谱.
作者:战雅莲 刊期: 2016年第07期
问:现在很多人都认为粗粮有益于身体健康,那么粗粮吃得越多对身体越好么?食用粗粮时有没有需要注意的问题?答:适量进食粗粮,增加纤维素,确实对人体有益,值得提倡.由于健康、自然的饮食习惯已渐渐深入人心,使人们对粗粮越来越寄予厚爱,以至于出现粗粮的价格高于细粮的情况.的确,粗粮中含有大量的纤维素,纤维素本身会对大肠产生机械性刺激,促进肠蠕动,使大便排泄畅通.这些作用对于预防肠癌和由于血脂过高而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都有好处.此外,纤维素还会与体内的重金属和食物中有害代谢物相结合排出体外.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莱州旧称掖县,乃田单封地.《战国策》言,“益封安平君(田单)夜邑万户.”夜邑,就是掖县,也就是莱州.也就是说,在遥远的几千年前,中国还在竹简木渎年代,这儿就是一个人口繁盛之处,是一个古郡.莱州靠海,西北就是渤海湾,海水浩荡,浑然汪洋.站在海边,举目望去,清晨之际,海天一线,白光摇荡,由白变红,再血红.随之,一轮红日吐出,水天一色处,犹如丹砂泼洒,胭脂铺水.此刻,连水上行驶的船只,和船上渔人的剪影,都红黑驳杂,如铁匠炉中夹出的红铁一般.此景,莱州得天独厚,独此一份,很是壮观.
作者:余显斌 刊期: 2016年第07期
问:本人今年51岁,去年做眼科检查的时候发现有轻度白内障,但是视力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其他检查指标也正常,暂时没有手术治疗.请问有什么预防加重白内障发展的饮食方吗?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进入7月,流火的天气又让人食欲不那么振奋了,朋友圈里那些“神一样的吃法”又开始流行了.看起来高大上的美食只需要简单的操作就可以自己在家DIY,什么鸡蛋摇一摇再煮可以得到黄金蛋啦,什么剩饭剩菜放上奶酪再微波变成奶酪焗饭啦,老干妈花生酱烤面包啦,明火烤棉花糖啦,是不是看得您也心痒难耐?不过作为营养师的我,带着一种天然的职业病来看这些吃法,总觉得有些隐忧.
作者:念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食用油为居民生活之必需品,每天都要食用,消耗量也比较多.它不仅仅增加食物的口感,更与健康息息相关.如今吃油不仅要吃得安全,更要吃出健康来.重视养生之道的老年人在食用油的选择上慎之又慎,有些老年朋友特别迷恋自榨油,经常自己去集贸市场或农村的小作坊里购买原材料现场榨油,或者买台榨油机,干脆自己在家里榨油吃.认为这样亲眼目睹做出来的食用油比我们从超市里购买到的食用油更健康,更安全.这样做出来的自榨油或土榨油是否真的如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既安全又健康呢?
作者:王桂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夏天到,蚊子闹.天气热本来就烦,蚊子再一闹就更糟了,可是还有美食能缓解心情呢,想想吃什么就好了.一般来说,夏天的饮食比较清淡、简单,但是在天津不完全是这样,像绿豆稀饭、烙饼炒鸡蛋、炒豆芽菜、炸茄夹、烧茄子、拍黄瓜、麻酱面、打卤面、西红柿拌白糖等,这都是老天津卫夏天的饭食,您看既有油腻又有清淡.
作者:张宸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炎热的夏季,许多人喜欢在凉席上睡觉.在睡完凉席之后,躯干和四肢等部位容易出现分布不均的红斑、丘疹等,痒得人心神难安,觉也睡不好.夏季由于高温和高湿,本身就是皮肤病多发期,而很多的皮炎都是由于使用凉席不当造成的.
作者:李兰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天气渐热,人们愈发青睐饮料.年轻人经常喜欢喝碳酸饮料、果汁饮料、啤酒,但对老年人而言,多喝这类饮料对身体是弊多利少.那么,老年人应该饮用哪些饮料才既健康又解暑呢?茶茶含有多种维生素、氨基酸、多糖类和钙、镁等无机元素,还含有多酚类和生物碱.夏季喝茶,不但可补充水分,而且可提神醒脑.茶叶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E,是当今世界公认的抗衰延寿的佳品.同时,茶中富含的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有防治心血管病及癌症的双重功效.不同体质的人,可选择不同类型的茶叶,健康人以绿茶为佳,胃寒者则以红茶、乌龙茶为好.
作者:榕桦 刊期: 2016年第07期
许多父母长年累月地为孩子做着爱的奉献,总想好好表现.殊不知,让每个家庭成为无烟之家,是父母对家庭和孩子起码的“表现”.烟草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中国有3亿吸烟者,7.4亿人受到二手烟危害,每年有120万人死于烟草相关疾病.吸烟者不但损害自身的健康,他们吸烟时产生的二手烟,也会给不吸烟者造成危害,引起肺癌等恶性肿瘤、慢阻肺、心血管病、脑血管病等严重疾病,尤其可危害孕妇、婴儿和儿童的健康.
作者:高维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在唐宋时期,茶与茶文化不断地输入日本,到目前为止在日本文化中,茶文化可以算作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它体现了日本人的生活规范,或者可以说是爱茶人的心灵寄托之所在,因此,有人说日本茶道与哲学、艺术都有关联,是一种生活的艺术.古川徼三的《茶道美学》中说道:“艺术、社交、礼仪、修行,是茶道中应该包含的四个内容.”茶道存在于日本社会生活和历史文化中,首先形成于唐宋时期日本向中国学习阶段,而后又带有日本历史文化自身的特色,体现了其宗教特征的一面,也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日本艺术的一面.
作者:宋权峰 刊期: 2016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