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可膨胀自锁髓内钉治疗肱骨中1/3骨折

沙勇;丁晶;李春晓;徐永清;李军;李福兵

关键词:可膨胀自锁髓内钉, 肱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髓内
摘要:目的 探讨可膨胀自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中1/3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可膨胀自锁髓内钉治疗18例肱骨中1/3骨折患者.结果 10例闭合复位,手术时间40~60 min,术中出血量40~150 ml;8例切开复位,手术时间60~100 min,术中出血量50~150 ml.18例均获随访,时间3~5年.患者骨折均获得临床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2~18周.肩关节功能根据Neer评分:优13例,良4例,可1例.无神经血管损伤、感染、脂肪栓塞及髓内钉松动等并发症.2 例出现进钉点处压痛,取出内固定后疼痛消失.结论 可膨胀自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肱骨干中1/3骨折,操作简便,固定牢靠,创伤小,可早期行上肢康复训练,患肢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
临床骨科杂志相关文献
  • 系统性红斑狼疮激素治疗后股骨头坏死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处理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激素治疗导致股骨头坏死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围手术期特殊处理方法.方法 对12例(14髋)SLE并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在病情稳定、SLE无活动时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中补充小剂量激素,术前3 d及术后7 d使用抗生素,围手术期继续治疗SLE.结果 12例患者围手术期病情平稳,2例出现SLE活动,1例切口愈合不良,无发生肾上腺皮质危象.患者术后均获随访,时间2~3年,无感染发生.结论 激素治疗后股骨头坏死的SLE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应特别注意病情及药物使用,尤其是激素、抗生素的使用和原发病的治疗.

    作者:黄立羡;练克俭;郭林新;郭延杰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全髋关节置换术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移位性股骨颈骨折疗效比较

    目的 评价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HA)治疗老年移位性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 对54例伤前活动良好的移位性股骨颈骨折患者分别采用THA(27例)和HA(27例)治疗,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疗效.结果 54例均获随访,时间12~24(15±2.6)个月.THA组:手术时间50~120(86±33)min,术中出血量200~500(380±125)ml,术后引流量450~610(510±83)ml;HA组:手术时间30~55(43±10)min,术中出血量70~120(95±20)ml,术后引流量100~140(112±18)ml.THA组上述指标均优于HA组(P<0.01).THA组优良率92.6%,单次步行大距离1.7km;HA组优良率为66.7%,单次步行大距离0.5 km;THA组的术后功能明显优于HA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差别,而HA组中有20例术后随访发现髋臼侧不同程度的磨损.结论 老年移位性股骨颈骨折行THA可以获得更好的短期临床效果,而术后并发症并不会明显增加.

    作者:黄杰;黄英;刘瑾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第1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食指软组织缺损

    2010年6月~2012年5月,笔者设计切取第1掌背背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22例食指软组织缺损患者,获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陈伟听;陈龙;王立军;童雅琼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与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与不稳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PLIF)与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TLIF)手术治疗退行性脊柱滑脱与不稳的疗效.方法 162例退行性脊柱疾病患者中,86例行PLIF术,76例行TLIF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观察术前术后滑脱复位、椎间隙及椎间孔高度变化,使用 ODI、VAS评分方法对患者术前术后情况进行评估,按照影像学Brantigan 和Steffee标准评价植骨融合情况,同时记录并发症及其转归.结果 与PLIF组比较,TLIF组手术时间短、失血量少、手术并发症少(P<0.05),而滑脱复位、椎间隙及椎间孔高度变化、ODI、VAS评分、ODI改善率、植骨融合率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PLIF与TLIF均为手术治疗退行性脊柱滑脱与不稳的有效方法,而TLIF手术时间短、失血量少,并发症少.

    作者:罗远明;徐跃根;卢厚微;杨东方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肘管内新生物合并尺神经脱位1例

    1 病例资料患者,男,52岁.因右手尺侧麻木、精细动作受限6个月,于2011年12月26日入院.查体:右肘关节外翻畸形,屈110°,伸 -30°.

    作者:程志山;贾淑敏;辛俊卿;井波;刘杰;周贺昱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钛制弹性髓内钉治疗锁骨中段骨折

    2007年10月~ 2011年12月, 我科采用钛制弹性髓内钉(TEN)治疗锁骨中段骨折23例,疗效良好,报道如下.

    作者:高均宏;冯健;胡祖愉;胡江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记忆合金环抱器治疗股骨假体周围骨折

    2005年3月~2011年10月,我科采用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治疗12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取得满意疗效.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12例,男5例,女7例,年龄62~73岁.骨折根据Vancouver分型[1]:B1型6例,B2型5例,B3型1例.

    作者:喻忠斌;覃松;刘骏;车彪;王凯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锁定钢板结合髓内外植骨治疗股骨骨折术后骨不连

    2008年1月~2011年1月,我科对10例股骨骨折术后骨不连患者采用锁定钢板结合髓内外植骨方法治疗,疗效较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张文文;杨建文;胡小永;王接应;李应池;李长吉;任小红;王斌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交锁扩髓髓内钉治疗胫骨干C型骨折

    目的 探讨交锁扩髓髓内钉治疗胫骨干C型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29例胫骨干C型骨折患者行交锁扩髓髓内钉治疗.术前积极处理合并伤,行患肢跟骨牵引,术后长石膏托固定8周,并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结果 患者伤口均愈合良好,无感染发生.29例均获随访,时间13~22 个月.5例患者术后6个月摄片示胫骨骨折延迟愈合,予髓内钉一端锁钉取出动力化3个月后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时9例出现膝前痛.患者患肢膝关节及踝关节功能均恢复良好.骨折无畸形愈合,无髓内钉弯曲及断裂、肢体短缩和胫骨成角畸形等并发症.按Johner-Wruhs 评分标准进行临床功能评分:优23例,良6 例.结论 交锁扩髓髓内钉治疗胫骨干C型骨折可提供多向稳定性,结合术后合理的外固定及康复锻炼,疗效确切.

    作者:叶京兵;叶峥;朱剑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双枚空心加压螺钉闭合复位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

    目的 探讨双枚空心加压螺钉闭合复位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双枚空心加压螺钉闭合复位治疗107例60岁以上老年人新鲜股骨颈骨折患者.结果 107例获得3年以上随访(39~94个月).根据Harris百分制评分法评价疗效:优60例,良38例,中7例,差2例,优良率为91.59%.发生股骨头坏死6例,无骨不连发生.结论 双枚空心加压螺钉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手术创伤小,操作简便,固定牢靠,骨折愈合率高,可早期功能锻炼,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作者:蔡鑫;施咏毅;陆祯;尤君怡;姜宏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白细胞介素1β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滑液中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膝关节液内白细胞介素1β(IL-1β)与膝骨性关节炎(OA)关节镜下分级的关系,寻找反映骨关节炎严重程度的生化指标.方法 选择膝关节镜及人工膝关节置换的患者40例,其中11例单纯半月板损伤为对照组;OA患者29例为实验组,再根据其软骨损伤程度分为轻、中、重度3组.抽取其膝关节液送检,测量关节液内IL-1β的浓度.结果 对照组与实验组IL-1β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实验组不同分级组间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OA患者关节液中IL-1β的含量与关节镜下OA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r=0.887,P<0.01).结论 OA患者关节液中IL-1β的含量与关节镜下OA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可有效反应OA严重程度.

    作者:沈鹏飞;侯为林;徐建达;瞿玉兴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解剖钢板结合克氏针加植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

    2008年6月~2011年10月,我院对31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解剖钢板(高尔夫钢板、T形钢板、L形钢板)结合克氏针加植骨治疗,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丁少成;曹家俊;周本学;魏学忠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闭合手法复位钢针内固定治疗少儿肱骨髁上骨折

    目的 探讨少儿各种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行闭合手法复位后钢针三维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1 200例有移位肱骨髁上骨折患儿均采用闭合手法复位后钢针三维内固定.结果 疗效依据Flynn疗效标准评价:优秀1 090例(90.83%),良好80例(6.67%),可18例(1.5%),差12例(1%),优良率为97.5%.结论 闭合手法复位后钢针三维内固定治疗少儿各种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可使骨折复位,愈合良好,功能恢复满意,并能有效预防肘部畸形的发生.

    作者:王明千;杨泽晋;马长生;杜传宝;张彦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4例去分化软骨肉瘤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去分化软骨肉瘤的诊断、治疗及其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去分化软骨肉瘤的诊断、治疗及其预后.术前行X线、CT、MRI检查及穿刺病理活检明确诊断.肱骨近端1例接受保肢治疗,股骨2例行髋关节解脱术,骨盆1例行半骨盆切除术.患者术前未进行新辅助化疗,术后均接受辅助化疗.结果 术后病理检查均为去分化软骨肉瘤.4例患者分别于术后13、24、28、35个月死亡.结论 去分化软骨肉瘤是高度恶性肿瘤,早期明确诊断、迅速进行根治性或广泛性切除肿瘤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作者:潘垚;杨庆诚;董扬;张惠箴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附加防旋钉在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附加防旋钉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作用与疗效.方法 57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根据所采用内固定方式分为DHS附加防旋钉组(A组,32例)和DHS组(B组,25例).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尖顶距(TAD)、骨折复位质量(参照Garden标准)、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 57例手术切口均甲级愈合.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4~31个月.骨折均愈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及严重移位等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住院时间、>25 mm TAD值(%)、骨折复位质量差(%)、骨折愈合时间:A组分别为92.4 min±24.5 min、365.7 ml±70.1 ml、16.5 d±4.5 d、3.1%、6.2%、10.1周±2.1周;B组分别为88.7 min±23.1 min、360.4 ml±68.7 ml、17.5 d±3.5 d、4.0%、8.0%、10.8周±2.6周;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A组为88.7分±10.7分,B组为82.1分±11.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附加防旋钉具有较好的抗张力和防旋转作用,可改善骨折固定稳定性,结合DHS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较好方法.

    作者:丁亮;薛锋;孙太存;肖海军;何志敏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颈椎动态稳定器置入治疗颈椎病近期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颈椎动态稳定器(DCI)在颈椎非融合手术应用中的安全性及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对17例颈椎病患者行颈椎前路减压DCI置入非融合内固定术,术前及术后进行JO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观察神经功能恢复及疼痛改善情况.根据颈椎正、侧位及过伸、过屈位X线片观察患者手术前后颈椎的活动范围.结果 17例均获随访,时间3~12个月.术前JOA评分为7.5~10.2(8.66±0.75)分,术后为12.5~16(15.24±0.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颈部VAS术前为3.9~6.9(5.61±0.81分),术后为1.1~2.4(1.74±0.4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上肢VAS术前为5.0~7.3(6.33±0.70)分,术后为1.4~2.5(1.98±0.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复查未出现DCI下沉、偏移、旋转、松动等并发症;椎间隙高度维持良好,颈椎活动度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颈椎前路减压DCI置入非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安全有效,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吴李闯;何齐芳;王伟;季成;丁国明;朱六龙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手术治疗下颈椎创伤107例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下颈椎创伤的策略.方法 手术治疗下颈椎创伤107例:前路手术68例,后路手术9例,前后联合入路手术30例.评价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情况.结果 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107例均获随访,时间6~18个月.植骨融合,颈椎序列较好.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除2例高位截瘫患者没有明显恢复外,其余患者的神经功能均.有1~3级恢复.结论 对下颈椎创伤的患者应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积极预防并发症,采用手术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康照利;邹三明;黄笃;喻亮;冯华明;张小舟;高彪;王盛;张宇博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同种异体肌腱修复跟腱断裂30例

    目的 探讨应用同种异体肌腱修复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同种异体肌腱修复30例不同类型跟腱断裂患者,术后长腿管形石膏固定.疗效按Arner-Lindholm标准评定.结果 切口长8~13 cm,手术时间35~80 min,出血量20~70 ml.术后切口获甲级愈合27例,乙级愈合3例.住院时间5~21 d.30例均获随访,时间12~36个月,无再断裂.2例出现异体排异,经对症治疗痊愈.疗效评定:优22例,良6例,差2例,优良率为93%.结论 同种异体肌腱修复跟腱断裂可取得满意临床效果.

    作者:陈广辉;王洪伟;阮美树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背侧入路切开复位治疗经舟骨月骨周围背侧脱位

    目的 评价切开复位螺钉固定舟骨、锚钉修复月三角韧带治疗急性期经舟骨月骨周围背侧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背侧入路切开复位螺钉固定舟骨、锚钉修复月三角韧带治疗13例经舟骨月骨周围背侧脱位患者.末次随访时进行评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腕部活动度(ROM)、握力、Cooney腕关节评分、舟骨愈合情况.结果 13例均获随访,时间13~24个月.VAS评分0~6(1.8±0.9)分,其中9例患腕基本无疼痛.患腕屈伸ROM和尺桡偏ROM分别为对侧的73.9%和74.1%.患腕握力达对侧的91.1%.末次随访时Cooney评分:优1例,良9例,可2例,差1例.舟骨骨折愈合时间10例为12~18周,3例为30~39周.结论 经舟骨月骨周围背侧脱位早期诊断、早期手术,采用背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舟骨、修复月三角骨间韧带,可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王伯通;张定伟;唐诗添;叶楠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闭合复位空心钉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

    2009年10月~2012年3月,我科对27例髌骨骨折患者采用闭合复位、中空钉结合表面钢丝张力带固定治疗,疗效优良,报道如下.

    作者:龙如超;叶家宽;洪俊毅;郑博 刊期: 2012年第06期

临床骨科杂志

临床骨科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