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双束双隧道6股腘绳肌腱解剖重建前交叉韧带

黄长明;董辉详;范华强;付仰攀;韩亮

关键词:关节镜检查, 前交叉韧带/外科学, 膝关节
摘要:目的 探讨双束双隧道6股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 对28例ACL损伤患者行关节镜下ACL重建术.采用股骨胫骨双隧道建立前内侧束(AMB)及后外侧束(PLB).分别将股薄肌腱、半腱肌腱编织成3股肌腱,用于重建PLB与AMB.AMB与PLB股骨端均用Endobutton钢板固定,胫骨端AMB用Bio-Intrafix固定,PLB用Milagro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结果 28例均获随访,时间12~24(19.54±3.84)个月.根据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前为18~60(34.79±12.53)分,术后1年为90~98(95.54±2.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议(t=26.51,P<0.01).结论 双束双隧道6股腘绳肌腱重建ACL,手术操作简便,固定牢固,效果可靠.
临床骨科杂志相关文献
  • 多种皮瓣急诊修复手部大面积组织缺损

    目的 探讨应用多种皮瓣急诊修复手部大面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47例手部大面积组织缺损患者,根据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不同伤情选择不同皮瓣进行修复:游离股前外侧皮瓣16例,尺动脉腕上皮支逆行岛状皮瓣13例,带桡神经浅支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6例,前臂骨间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12例.结果 47例皮瓣均成活,其中4例逆行岛状皮瓣远端部分颜色暗紫,出现水疱,予以活血、换药治疗后一期愈合.12例皮瓣臃肿,术后6个月行修整术.患者均获随访,时间2个月~5年.皮瓣色泽、质地良好,部分皮瓣感觉恢复,手部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急诊手术选择合适皮瓣修复手部创面,避免指骨、肌腱坏死,可早期锻炼,有利于手部功能恢复.

    作者:陈前永;赵光勋;王海峰;吴健;袁伟;吴成如;方健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多向性张力带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探讨

    2005年2月~2008年6月,我们采用多向性张力带固定方法治疗闭合性髌骨粉碎性骨折84例,经随访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86例,男46例,女38例,年龄22~66岁.左侧45例,右侧41例,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

    作者:冯琼华;张远金;张国富;段军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胫骨远端内侧型锁定加压钢板微创治疗胫骨远端骨折

    2007年11月~2010年1月,我科采用微创技术结合胫骨远端内侧型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34例,效果良好,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34例,男25例,女9例,年龄18~73岁.左侧19例,右侧15例.闭合骨折33例,开放骨折1例.

    作者:吴健强;王炳庚;徐兴明;缪一奇;沈为苟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单纯自体腓骨头移植治疗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远期疗效

    1998年3月~2009年3月,我院应用自体腓骨头移植治疗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12例,未行血管吻合,临床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12例,男18例,女4例,年龄18~42岁.右侧7例,左侧5例.病理分级:1级8例,2级4例.破坏范围: 3~5 cm,皮质骨菲薄或穿破.

    作者:李井山;饶放萍;钟雪平;张万泉;欧阳少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微型三维万向外用骨支架治疗婴幼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2005年1月~2009年1月,我科应用微型三维万向外用骨支架治疗婴幼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20例,效果良好.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20例(35足),男15例,女5例,年龄7个月~3岁,其中7个月~1岁9例,1岁1个月~2岁7例,2岁1个月~3岁4例.

    作者:郝青坡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锁骨钩钢板配合带线锚钉治疗Tossy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

    目的 比较单纯锁骨钩钢板与锁骨钩钢板配合带线锚钉治疗Tossy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30例(A组),应用锁骨钩钢板配合带线锚钉修复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25例(B组).B组术后3个月取出锁骨钩钢板,带线锚钉不取出.采用Lazzcano标准评定患肩功能.结果 两组患者均获得6个月以上随访.术后1~3个月,两组均未发生内固定松动、脱钩、肩锁关节再脱位.术后1、3、6个月,A、B两组肩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锁骨钩钢板配合带线锚钉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疗效与单纯应用锁骨钩钢板无明显差异,说明肩锁关节的解剖结构重建有效.

    作者:沈奕;李晓淼;张炜;王伟力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准确构建个体化膝关节有限元解剖模型的方法

    目的 利用多模态影像数据融合和多种建模软件协同应用的方法准确构建膝关节有限元解剖模型,为研究膝关节生物力学行为奠定基础.方法 采集正常膝关节CT和MRI影像数据,导入Mimics软件,提取骨、软骨、韧带和半月板,分别构建三维工程化模型.以外部标记物为参照进行模型的配准融合.将膝关节工程化模型导入SC/Tetra和Hypermesh软件,分别进行干涉面删除、网格自定义划分、局部网格优化和体网格划分,构建包含多解剖结构的膝关节有限元模型.结果 基于CT和MRI影像数据构建出膝关节骨、软骨、韧带和半月板的三维工程化模型.以三维工程化模型为基础,多种建模软件协同应用构建的有限元模型充分保持了膝关节各结构的解剖学特征.结论 利用CT和MRI影像数据融合和多种建模软件协同应用的方法可以构建活体膝关节有限元模型,并保持膝关节各解剖结构的解剖真实性,为准确模拟膝关节生物力学特征提供前提.

    作者:董跃福;董英海;胡广洪;张华;胡杨;徐卿荣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Delta陶瓷界面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中初步应用体会

    目的 探讨应用Delta陶瓷界面行陶对陶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患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对15例不同髋关节疾病患者应用Delta大直径陶瓷股骨头及Delta陶瓷内衬全髋关节假体系统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多模式有效镇痛及早期下床功能锻炼.根据Harris评分系统进行评估髋关节功能,并了解有无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15例均获随访,时间3~13(10.8±6.8)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术前为7.0~55.8(43.6±23.2)分,术后8个月时为81.3~97.6(91.2±8.5)分.2例患者术后患髋轻微疼痛,无其它并发症发生.结论 Delta陶瓷界面人工全髋关节假体系统治疗髋关节疾患早期疗效满意,鉴于Delta陶对陶假体的物理性能及设计理念,预计患者将得到长期的优良生活质量.

    作者:潘檀;赵致良;干阜生;符东林;王宏亮;郭标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微创技术LISS接骨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

    2007年2月~2010年1月,我科应用LISS接骨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41例,取得了良好疗效,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41例,男25例,女16例,年龄21~68岁.骨折按AO Muller分类:A1型4例,A2型5例,A3型9例; C1型9例,C2型6例,C3型8例.

    作者:盛晓文;陈兵乾;薛峰;陆建民;钱宇峰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Maffucci综合征1例

    1 病例资料患者,男,24岁,因左踝关节、足部多处肿块5年,伴行走不适1年,于2010年1月入院.3年前曾行左踝后方一处结节切除术,诊断为血管瘤.

    作者:谢卯;杨述华;许伟华;叶树楠;王晶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

    2004年9月~2008年12月,我院采用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32例,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32例,男26例,女6例,年龄21~58岁.开放骨折9例,闭合性骨折23例.

    作者:舒武斌;徐德洪;李之斌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

    目的 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临床效果.方法 对58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应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时间8个月~3年.参照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41例,良11例,可3例,差3例,优良率为90%.结论 胫骨平台骨折应用锁定钢板内固定,固定牢靠,创口无感染,愈合率高,可进行早期功能锻炼.

    作者:魏尧森;张立岩;刘斌;徐成;王济纬;陈日勇;徐建军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间接复位、经皮股骨髁万向锁定板倒置治疗股骨转子间及转子下骨折

    目的 探讨间接复位、经皮股骨髁万向锁定板倒置治疗股骨转子间及转子下骨折治疗效果.方法 对28例股骨转子间及转子下骨折患者,均采用牵引床间接复位、穿皮股骨髁万向锁定板倒置固定.结果 28例均获得随访,时间5~11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3~6个月.无肢体短缩、髋内翻等并发症.结论 对外侧壁粉碎或反斜行骨折、髓腔过细不适合髓内固定、假体周围骨折等股骨转子间及转子下骨折,采用间接复位、股骨髁万向锁定板倒置固定效果良好.

    作者:张智长;王韬;陆男吉;罗从风;曾炳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部分甲板、甲床及甲皱襞切除术联合应用石炭酸治疗嵌甲

    2000年2月~2008年6月,笔者采用部分甲板、甲床及甲皱襞切除术联合应用石炭酸治疗Ⅱ、Ⅲ期嵌甲患者65例,经随访疗效确切.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65例(70趾),男40例,女25例,年龄12~52岁.单趾60例,双趾5例,均为嵌甲处疼痛及屡发感染者.术前常规摄X线片,均排除末节趾骨骨髓炎的可能.临床分期:Ⅱ期(脓肿期) 20趾,Ⅲ期(肉芽形成期) 50趾.

    作者:孙玉福;李彦敏;姜文学;李炳万;胡茂忠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W形克氏针结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

    目的 探讨W形克氏针结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8例髌骨骨折患者采用髌前纵行切口,骨折复位后均行W形克氏针结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结果 38例均获随访,时间8~24个月.骨折均达骨性愈合,髌骨关节面光整,无克氏针旋转、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关节功能根据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优36例,良2例.结论 W形克氏针结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预防了改良张力带由于克氏针的旋转刺破皮肤而影响功能恢复等并发症发生.该方法操作方便,创伤小,固定牢靠,能早期活动,符合生物力学原理,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周保军;张新波;胡开泰;李国军;祁志轶;苏江源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应用拇甲瓣再造手指末节32例

    目的 探讨拇甲瓣游离移植再造手指末节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拇甲瓣游离移植法再造手指末节部分缺损32例32指,14例即时再造,18例择期再造.结果 32指全部成活,经6~24个月的随访,外形有27例自觉满意;再造手指功能恢复良好,按手外科学会的手指再造功能试用标准评定:优21例,良10例,优良率为96.9%.供足初期行走疼痛,但8个月后疼痛消失,步态平稳.结论 选择拇甲瓣游离移植是再造手指末节效果显著的方法.

    作者:潘小平;许祥明;郑功胜;何定锋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带绊双纽扣钢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的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带绊双纽扣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带绊双纽扣钢板内固定治疗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16例.结果 16例均获随访,时间8~14个月.参照Lazcano标准结合术后X线片评定疗效:优11例,良5例.结论 带绊双纽扣钢板内固定安全可靠,可重建断裂的喙锁韧带,具有手术创伤小、无需二期手术取出内固定物等优点,为治疗锁骨远端骨折提供了新的选择.

    作者:潘建成;游逸丰;王大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锁骨钩钢板治疗Tossy Ⅲ度肩锁关节脱位21例

    2005年3月~2009年5月,我科采用锁骨钩钢板治疗Tossy Ⅲ度肩锁关节脱位21例,取得满意疗效.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21例,男13例,女8例,年龄22~56岁.左侧15例,右侧6例.均为Tossy Ⅲ度损伤,其中2例为克氏针张力带固定后出现再脱位.受伤距手术时间1~3 d.

    作者:刘云宁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钢板内固定治疗胸锁关节脱位

    2009年1月~2010年11月, 我科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胸锁关节脱位9例,疗效满意.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9例,男7例,女2例,年龄25~42(32±2.5)岁.脱位程度采用Grade分型:Ⅱ型3例,Ⅲ型6例.左侧4例,右侧5例.前脱位8例,后脱位1例.病程3 h~7 d.

    作者:程鑫华;余永桂;黄振华;王小涛;张功礼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骑缝钉内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2007年9月~2010年4月,我科采用骑缝钉内固定治疗19例后交叉韧带(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疗效满意.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19例, 男13例, 女6例, 年龄18~58岁.新鲜骨折17例,陈旧性骨折或者骨折不愈合2例.合并同侧胫骨骨折2例,同侧股骨髁骨折2例,同侧髌骨骨折1例.

    作者:任亚军;孙惠清;姜雪峰;张云庆;周正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临床骨科杂志

临床骨科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