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硕;睢大筼;陈志鸿;惠敏;陈丽玲;王琦;曲绍春;于晓风;富力
《傅青主女科》舒肝解郁法在调经、止带、止崩、种子中的临床用药特点为:注重养血柔肝以舒肝,强调“妇人以气为本,以血为用”.导师丛慧芳教授在临床实践中灵活运用《傅青主女科》舒肝解郁法,将舒肝解郁法与傅青主舒肝解郁法用药特点相结合,在调经、止带、止崩、种子证中灵活运用,收效满意.
作者:陈炳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患者,男,69岁,2011年9月16日入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2011年9月5日患者突然昏迷,查颅脑MRI示延髓梗死灶.入院时:目睁少意识,右眼右侧凝视,双侧肢体不遂,混合性失语、构音障碍,饮水咳呛、流涎,吞咽困难,纳食自胃管注入,不能经口进食,小便失禁,大便3d未行.舌淡白,苔黄腻,脉弦细.2010 - 2011年3次脑梗死病史,遗有右侧肢体不遂.查:血压110/75mmHg,心率115次/min,律不齐.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哕音.
作者:刘佳;张春红;任雪松;乔波;高翔宇 刊期: 2012年第02期
患者,女,65岁,因胸痛伴气短7d,加重1d于2011年9月29日入院.缘于7d前情绪激动后出现胸部隐痛,以心前区为著,无放散痛,伴气短及咳嗽、咳痰,痰为白色黏痰,伴双下肢浮肿,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冠心病、心衰”,予对症治疗后无明显缓解.其后间断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不能平卧,1 d前无明显诱因呼吸困难加重.
作者:鞠蕾;麻薇;何敏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超声电导药物透射治疗妇科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1例诊断为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患者采用超声电导药物(中药型超声电导凝胶贴片,药由三棱、莪术、贯众、三七粉、丹参等组成)透射治疗,每日1次,5d为1疗程.结果:治疗1疗程55例,2疗程12例,3疗程4例,治愈15例,显效24例,有效31例,无效1例.结论:超声电导药物透射治疗妇科疾病疗效显著,疗程短,见效快,不良反应小.
作者:刘辉;罗楠楠;王南竹;田秀娟 刊期: 2012年第02期
范绍荣主任医师认为,膏方制定需遵循辨证论治、整体调理和个体化的原则.膏方的主要作用是扶正祛邪、调整阴阳,膏方既能治病祛病,又能强身健体、防病延年.运用膏方力求做到滋而不腻,补而不滞,以防阻碍气机,滋生他病.
作者:余宏伟;范绍荣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现代医学对于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治疗仍以经验性的抗生素治疗为主,随着耐药菌株的增加,抗生素的使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传统中药、中药提取物及中药颗粒剂具有清热化瘀、清瘟解毒、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的作用,治疗、干预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确切.
作者:钟新春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益气通络汤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1例D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2组均给予相应的降糖、降压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加服益气通络汤(药用黄芪、丹参、黄精、地龙等);对照组给阿托伐他汀钙口服.结果:治疗后2组空腹血糖(HBG)、尿微量蛋白、尿素氮、肌酐、TC、TG均有明显下降,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通络汤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确切.
作者:许文东;梁永清 刊期: 2012年第02期
膏摩疗法是一种比较古老而独特的外治法.通过以药膏涂抹于体表,再施以按摩手法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主要特点在于药物与按摩有机的结合,对于药物透皮吸收、释放、穿透进入血液循环的3个阶段起到了促进作用.
作者:王玉龙;王为民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中药在肛周脓肿治疗中的作用,主要有清热解毒、补益托毒、祛腐生肌、清热燥湿4大类功能.按照疮疡初起、成脓、溃后3个不同发展阶段,确立消、托、补3个总的治疗原则.分阶段给药更符合中医的根本原则,脓肿初期及术前以邪盛为主,应清热解毒,术后邪祛正虚,应补益托毒.
作者:张乳艳;令狐庆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麻醉期低血压对颅内肿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术前常规用药,麻醉诱导用秘达唑仑、芬太尼和阿曲库铵插管,麻醉维持用丙泊酚、芬太尼、维库溴铵及异氟醚,以纯氧行机械通气.结果:通过对98例颅内肿瘤术后患者的观察发现,有麻醉期低血压的30例中,死亡9例(30%),重残或植物人生存2例(7.7%),预后较好19例(63.3%),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7.7%;无麻醉期低血压的68例中,死亡13例(19.7%),重残或植物人生存4例(5.9%),预后较好51例(75%),不良事件发生率25%.结论:颅内肿瘤患者麻醉期低血压对其预后有不良影响.
作者:刘思宏 刊期: 2012年第02期
脑血栓形成的发病、病理变化与三焦的功能息息相关.上焦从心肺论治,以宣散为主;中焦从脾胃论治,以健运为主;下焦从肝肾论治,以滋养升清为主.治疗脑血栓形成,从三焦论治,以脾肾为本,以祛痰瘀为要,令三焦通利,常收显效.
作者:赵文冰;张艾民 刊期: 2012年第02期
《内经》对疝病的论述散在于各篇章之中,多从宏观方面论述,《金匮要略》对疝病的论述是在《内经》理论的指导下,从具体临床应用方面进行理法方药的论述,使疝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治法方药更加具体化.
作者:席鹏飞;任少辉;马晓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针挑疗法属中医外治方法,通过挑纤维、取脂、刺络、放血等手法治疗内痔、外痔、混合痔,使瘀血浊气外泄,改善肛周气血,促使瘀血消退,炎症吸收.
作者:曹亚秋;周建华;冷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住院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给予口服中药甘露消毒丹加减及利巴韦林;对照组60例单纯给予利巴韦林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为7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手足口病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安全性高.
作者:张贺峰;罗威;曲辑 刊期: 2012年第02期
探讨宋以前方书的特点及对比流行的研究思路,认为现代当对于不同方书进行研究的时候,应该将方书中方剂的归类研究作为首要步骤,并依据不同的对比层面来对方剂所涉及的各项信息进行深层的研究整理,这才是具有一定意义的,亦是可以准确反映出编书医家的学术水平的.同时也可以从不同的侧面来更加科学、准确的理解古方,完善古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使古方研究更好的指导临床工作.
作者:许可;吴承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血管性痴呆(VD)是伴随着脑血管病的发生出现的一种记忆、认知和行为等障碍的综合征.血管性痴呆的发生,直接导致患者的生活能力下降,甚至不能自理,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韩景献教授通过多年临床实践观察总结出VD的根本病机在于三焦气化失司,并据此创立了旨在调理三焦的“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简称三焦针法),在改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果.
作者:尚磊;成海燕;许文斌;陈璐;刘阿庆;温明菲;于建春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何炎粲教授认为,小儿脾胃虚弱,运化功能失常,多种疾病表现为脾虚证.临床灵活运用健脾法扶正固本,对感冒、久咳、小儿暑热症、小儿厌食症、小儿多动症和水肿等常见小儿疾病出现的脾虚证均能收到显著疗效.
作者:钟秋生 刊期: 2012年第02期
基因芯片技术已成为现代分子生物学实验研究新技术之一.基因芯片技术已应用于中医的实验研究领域,其应用基因检测肾阳虚鼠脑基因、检测健脾益气、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中医对金属硫蛋白IE( MT1E)基因在肝癌细胞中表达的影响、观察理气活血法对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大鼠胃黏膜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影响、研究小鼠胸膜间皮细胞免疫相关基因表达谱的状况及采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虚寒证与虚热证大鼠肝全基因表达谱的差异,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出寒体与热体的特征性基因等.
作者:王军;刘震坤 刊期: 2012年第02期
华佗再造丸既往主要用于脑卒中恢复期和后遗症期,临床研究发现,该药还可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面瘫、肿瘤等其他证属痰瘀阻络的多种疾病,均能取得良好疗效,是中医“异病同治”原则的具体体现.
作者:李冲;王月;郭利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心房纤颤患者血浆B型利钠肽(BNP)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荧光法测定18例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30例永久性心房纤颤患者和20例健康者(对照组)血浆BNP浓度作对比分析.结果:血浆BNP水平在阵发性心房纤颤期间明显高于窦性心律时,当阵发性心房纤颤转为窦性心律时可降至正常水平.阵发性心房纤颤发作期间及永久性心房纤颤血浆BNP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阵发性心房纤颤发作期间及永久性心房纤颤两者之间血浆BNP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心房纤颤可致血浆BNP值升高.
作者:武国东;张舒石;及志勇 刊期: 201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