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泥胡菜属植物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

董政起;李琳琳;徐珍;张英华;王威

关键词:泥胡菜, 化学成分, 药理活性, 药理研究
摘要:研究证明,泥胡菜属植物的化学成分现已分离鉴定了约50多种化合物,主要有黄酮类、木脂素类和倍半萜内酯类、三萜类、有机酸类、甾醇类、化合物及微量元素等.具有抗肿瘤活性、抗炎、抗菌、抗酷氨酸酶等药理作用.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刘友章教授治疗慢性咳嗽经验

    刘友章教授治疗久咳,临证强调分清主次虚实,注重肺脾相关,主张“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处方用药遵古而不泥古,用意而不拘于方,并善用岭南中草药.

    作者:蔡骏逸;刘友章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针刺治疗脊髓空洞症

    导师郑健刚博士临床上采用针刺夹脊穴,两侧膀胱经排刺,针刺百会、印堂、曲池、外关、合谷、上八邪、气海、关元、中极、大巨、水道、归来、足三里、阴陵泉、阳陵泉、三阴交、太冲、阿是穴,在感觉异常点配合刺血拔罐等方法,治疗脊髓空洞症,使病人自觉症状及临床体征明显好转,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作者:吴雨蒙;郑健刚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不寐证治

    不寐之症,虚实皆有,虚证多,实证少,以补虚泻实为治疗原则,治疗的关键是在辨证的基础上灵活使用安神药:如养心安神用酸枣仁、柏子仁、夜交藤,重镇安神用磁石、龙齿、生铁落、珍珠母,疏肝安神用合欢皮,清心安神用莲子心、朱砂,敛心安神用五味子,健脾安神用茯神,补肾安神用远志,化瘀安神用琥珀等.

    作者:宋景龄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柴胡桂枝汤治疗焦虑性神经症性头痛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柴胡桂枝汤治疗焦虑性神经症性头痛的疗效.方法:将4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柴胡桂枝汤(药用柴胡、桂枝、黄芩、人参、炙甘草等),对照组给予黛力新口服.结果:柴胡桂枝汤与黛力新治疗焦虑性神经症性头痛均有显著疗效,但2组间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结论:柴胡桂枝汤能够有效治疗焦虑性神经症性头痛.

    作者:冯驭臣;祝维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补肾健脾方药结合二甲双胍对多囊卵巢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

    目的:观察补肾健脾方药结合二甲双胍对多囊卵巢模型(PCO)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和PCO模型组90只.正常对照组给予常规伺养,PCO模型组依照Poretsky法每只大鼠皮下注射HCG 1.5 U,每日2次,共22d,INS皮下注射于第1~11天内自0.5 U/d开始,每日递增0.5U,逐淅递增至6.0 U/d,并按此剂量维持至第22天,注射前1d起以5%葡萄糖溶液替代日常饮用水,造模后1d禁食过夜.结果:模型组大鼠的卵巢质量和质量系数比正常动物明显升高,初步表明多囊卵巢模型的形成,用药各组的卵巢质量和质量系数比模型组均有明显下降(P<0.01),与阳性药二甲双胍的作用相当.结论:二甲双胍结合补肾健脾方药对皮下注射HCG和INS引起的多囊卵巢模型大鼠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且比单独使用二甲双胍治疗的阳性对照组的药效作用有一定程度的好转.

    作者:陈高萍;沈明勤;魏爱醇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药膳猪心茯神汤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药膳猪心茯神汤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心脾两虚型失眠症门诊患者38例,给予药膳猪心茯神汤进行食疗.15 d为1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结果:痊愈2例,显效12例,有效17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3.8%.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学指标积分、PSQI指数总积分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膳猪心茯神汤能够有效缓解失眠症患者各种症状,具有较好临床疗效.

    作者:尚坤;杨启光;王德友;张欣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可摘义齿修复临床评价

    目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可摘义齿修复进行临床评价.方法:对114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口腔牙列缺失检查,可摘义齿修复.戴入1年后复查,检查基牙有无龋病、牙周改变及松动.结果:依据老年糖尿病患者口腔学特点,义齿的设计与基牙健康密切相关.114例按肯氏分类法统计,肯氏Ⅰ类39例,肯氏Ⅱ类37例,二者为多见,约占总例数的67%.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适宜采用活动义齿修复,修复时需要更加关注口腔卫生状况.

    作者:刘家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盆腔炎反复发作的预防方法研究

    对盆腔炎反复发作的治疗与预防,可运用中医中药理论,辨证施治,从食疗、足浴、按摩、耳针等多方面着手,避其邪气,增其正气,调和阴阳,内安脏腑,可扶正祛邪,提高机体免疫力,有效防止反复发作.

    作者:覃妍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输卵管炎性阻塞性不孕症的临床治疗

    对于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中医采用中药汤剂内服、中成药口服、中药外敷、中药保留灌肠、穴位注射、穴位针灸等,化瘀通络、疏肝理气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但单纯中药治疗存在起效缓慢、疗程长、患者不易长期坚持、缺乏统一的诊断及疗效评价标准等缺点;西医的宫腔镜、腹腔镜等微创技术虽可在直视下进行操作,对患者损伤大且复发率高,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取长补短,能发挥更大疗效,消除不良反应.

    作者:李芳;张轶清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输卵管通液加口服桂枝茯苓胶囊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的可行性.方法:选择输卵管性不孕患者70例,随机分为2组,均采用宫腔镜插管通液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中药桂枝茯芩胶囊,治疗3~6个月后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输卵管通畅度及妊娠率均优于对照组,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输卵管通液加服桂枝茯苓胶囊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提高妊娠率,改善输卵管通畅度.

    作者:陶航;张颖;杨大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天牝从来,复得其往”理论指导下的瘟疫预防研究

    《内经》中“天牝从来,复得其往”理论强调在瘟疫预防中的意义是要守住鼻窍这一关,把疫气阻挡在鼻外.对于部分从鼻进入体内的疫气可以通过探鼻取嚏法,将其再通过鼻窍驱逐出去.古代医家创立了大量行之有效的简便易行的瘟疫预防方法:如雄黄涂鼻、诸油涂鼻、药物塞鼻、取嚏法等,为现代传染病的预防提供有益的借鉴.

    作者:董文军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中医药治疗慢性咳嗽的思路

    慢性咳嗽的病因分为外因与内因,外因为天气、饮食失常,内因是脾肾亏虚,伤及肺气.治疗上治风,顺应其发病季节的变化规律,因时而治,重在祛风,兼顾散寒、清热、润燥、化湿,并参入利咽之品;治痰,重在化痰,法宜清化或温化,或清温并用,久者应加行气活血药;治虚,重在治脾肾,以绝生痰之源,关键是补益肺脾之气和滋养肺肾之阴.三者治疗,应互相参透,相互配合,临症不可拘泥.

    作者:尤菊松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经方治验举隅

    刘某,男,10岁,2011年11月29日.间断腹痛、呕吐2月,加重3d.刻诊:腹痛、呕吐反复发作2月余,空腹为甚,喜按,干呕,吐涎沫,食后即吐,纳少、便干,舌淡苔白,脉弦紧.患儿1周前于天津464医院查血常规示:WBC 4.36×109,N 41.3,L 50.21,Hb137g/L;尿淀粉酶497.0 u/L(正常值<620 u/L);胃彩超示:肝胆胰脾肾未见异常;胃镜示:反流性食管炎,浅表性胃炎;立位腹平片示:肠管扩张积气,未见气液平;中下消化道造影、腹部CT均未见明显异常;胃电图示:餐前餐后胃电节律紊乱,功能性异常.

    作者:李亮;朴香;魏小维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糖调节受损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临床调查研究

    目的:通过对糖调节受损患者病理体质类型的调查,探讨糖调节受损常见体质类型和人群易感性,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在中医体质理论的指导下,运用临床调查的方法,依据糖调节受损诊断标准,对540例糖调节受损患者进行调查,并对其体质特征进行分析,应用统计学分析的方法处理调查结果.结果:糖调节受损的常见体质类型有阴虚质、痰湿质、血瘀质、湿热质、气虚质5种类型,以阴虚质、痰湿质占比例多.结论:在糖调节受损患者体质类型中,阴虚质、痰湿质与其他各类型体质发病有统计学意义(P<0.01);阴虚质、痰湿质约占发病人数的80%;在糖调节受损体质类型中,阴虚质与痰湿质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虚质发病人数明显高于痰湿质发病人数.

    作者:魏东;田锦鹰;郑粤文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中医药治疗胃溃疡的研究

    中医药治疗胃溃疡,具有保护胃黏膜,促进溃疡愈合,降低胃酸分泌的作用,同时中医药治疗还具有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小,有效率高和整体调节的优势.

    作者:李中国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手足口病12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住院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给予口服中药甘露消毒丹加减及利巴韦林;对照组60例单纯给予利巴韦林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为7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手足口病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安全性高.

    作者:张贺峰;罗威;曲辑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黄元御辨伤寒与温病探究

    黄元御论伤寒、温病,从六气出发,以六经论病,统治伤寒、温病,不为王叔和《伤寒例》所束缚,也不与叶天士、吴鞠通的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同,具有明显的学术特色.

    作者:梁伟海;黄曼萍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基于系统整合理念的《针灸治疗学》理论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根据我院新近修改的教学大纲,单就针推专业而言,《针灸治疗学》由原来的2个学期授课,共144学时,改为1个学期授课、90和108学时,因为又增加了临床课时的比例,这就必须删减一定的理论教学内容以适应课时的安排.为此教研组在2007届和2008届针推专业学生中进行了基于系统整合理念的《针灸治疗学》理论教学改革的实践.

    作者:王朝辉;齐伟;李铁;王富春;洪杰;王洪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如阿司匹林、胞二磷胆碱、立普妥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采用丹红注射液治疗,丹红注射液3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15 d.比较2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和血浆黏度水平变化等.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评分(CSS)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76.67%,2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2组治疗后血浆黏度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疗效.

    作者:岳丽军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治未病”思想是防治缺血性卒中的精髓

    “治未病”理论主要包括未病先防,即在疾病未发或欲发的阶段注意保健,养护身心,防止疾病的发生;既病防变,即疾病发生后要进行早期治疗,防止疾病发生传变和发展;瘥后防复,即病后应积极采取措施促使疾病康复与防止复发.“治未病”思想贯穿于缺血性卒中的预防与治疗的整个过程,是防治缺血性卒中的精髓.

    作者:陈子睿;万沁清 刊期: 2012年第02期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吉林省教育厅

主办:长春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