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勇;梁钟鸣;邹宁;周建伟;许庆利;张传寅;胡玉平;王兴元;李玉军;张亮;张燕鹏;蒋毅
目的 探讨SchatzkeⅣ、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内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1例患者根据分型采用不同内固定方法:6例Ⅳ型骨折采用L型或T型支持钢板内固定,11例Ⅴ型骨折采用高尔夫(或锁定)钢板加拉力螺钉内固定,4例Ⅵ型骨折采用高尔夫(或锁定)钢板内固定.14例行自体髂骨植骨.结果 术后有1例切口脂肪液化,无切口感染.21例均获随访,时间6~18个月.摄片复查均已骨性愈合.膝关节功能按Merchant评分标准:优4例,良14例,中3例.结论 胫骨平台骨折按类型选择相应的内固定方法可达到较好的疗效.
作者:汪心毅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采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远端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位术后并发肩部疼痛和肩关节外展受限的原因.方法 将60例锁骨远端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位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锁骨钩钢板外侧钩的安置采用两种不同方式:A组(30例)患者术中仅显露锁骨骨折断端及肩锁关节,不显露肩峰,锁骨钩钢板外侧钩于肩锁关节后方盲插入肩峰下进行固定;B组(30例)患者同时显露肩峰,将锁骨钩钢板外侧钩紧贴肩峰于骨膜下插入进行固定,以减少钢板钩部与肩峰之间软组织嵌入.对两组术后出现患侧肩关节疼痛不适及外展受限发生率进行组间对比分析.结果 55例患者获得12~24个月随访,5例失访.肩关节疼痛及外展轻度受限B组28例中出现3例,发生率为10.7%;A组27例中出现9例,发生率为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中充分显露肩峰,紧贴肩峰插入锁骨钩钢板外侧钩,使外侧钩部与肩峰紧密贴合,可减少其间软组织嵌入和肩峰与钢板钩部撞击,从而减少术后肩关节疼痛及外展受限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周勇;冉学军;邓长青;蒲川成;覃勇志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预防或减少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不等长的有效方法.方法 选取需行髋关节置换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术前测量双下肢长度差异值,实验组术中使用自行设计的下肢等长测量装置,根据术前测量值调节手术侧肢体长度;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方法.术后第2天测量患者双下肢长度差异值.术后6个月通过问卷调查,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及患髋的Harris评分.结果 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均满意,但在满意程度上存在差异;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后双下肢长度差异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后患髋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髋关节置换术中使用下肢等长测量装置,可有效减少或消除髋关节置换术后双下肢不等长,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李宏斌;朱振安;陈雪荣;曾青东;骆剑敏;范洪辉;骆宏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2008年6月~2011年2月,笔者运用钉帽单开槽法取出滑帽螺钉28枚(φ 3.5 mm),与传统断取螺帽法、钢板下沉法等比较,有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安全实用等优点,现报道如下.
作者:秦晓平;曹阳;郭新辉;李冠军;许啸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镇痛药物控制进行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镇痛效果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64例单侧TKA的患者分为3组.A组:术前术后均口服塞来昔布,术中膝关节周围注射用药(2.5 mg/L布比卡因40 ml,1:200 000的肾上腺素∶生理盐水30 ml.B组:术中未行膝关节周围注射,术前术后口服塞来昔布.C组:仅术中膝关节周围注射用药(同A组).分别记录术前、术后静止与活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和膝关节活动度.结果 ① VAS:A组术后6、12、24、36、48 h静止、运动VAS低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之间静止、运动VAS无明显差别(P<0.05);3组之间术后72 h静止和运动VAS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 膝关节活动度:A组术后第1、2、3天膝关节活动度均高于B、C组(P<0.05),而术后2周3组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围手术期综合用药能有效控制TKA术后的疼痛,有利于关节功能早日恢复.
作者:马建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2007年1月~2010年10月,我院采用切开复位角型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36例移位的新鲜尺骨鹰嘴骨折患者,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36例,男27例,女9例,年龄20~63岁.左侧20例,右侧16例.闭合性骨折27例,开放性骨折9例.根据Colton分型[1]:Ⅰ型11例,Ⅱ型9例,Ⅲ型11例,Ⅳ型5例.合并伤:冠状突骨折3例,肘关节脱位伴桡骨小头骨折4例,尺骨干骨折2例.手术在受伤7 d内进行.
作者:毛立彪;柴俊;朱成善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AF系统复位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前中柱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AF复位内固定,经椎弓根椎体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35例,术前、术后和随访期间均摄X线片,检测椎体高度丢失情况以及成角段Cobb角度变化,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对比治疗前后ASIA分级.结果 31例获5~36个月的随访.Cobb角术前为23.5°±6.8°,术后为2.6°±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前后缘高度比值术前为0.5±0.2,术后为0.9±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骨折椎体愈合,伤椎高度无丢失.术后ASIA分级:A级5例中3例无改善,2例恢复至C级;4例B级中2例恢复至C级,2例恢复至D级;C级5例中2例恢复至D级,3例恢复至E级;D级5例均恢复至E级;E级16例仍为E级.结论 使用AF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操作简单、快捷,伤椎体回复高度满意,联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重建前中柱的稳定性好.
作者:范勇;梁钟鸣;邹宁;周建伟;许庆利;张传寅;胡玉平;王兴元;李玉军;张亮;张燕鹏;蒋毅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交锁髓内钉治疗长管状骨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骨折愈合快、能早期活动等优点[1-2], 2005年6月~2010年8月,我们根据X线片选择合适病例,使用交锁髓内钉治疗长管状骨折23例,疗效满意.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23例,男16例,女7例,年龄23~65岁.新鲜骨折22例:横断骨折完全错位7例,斜面及螺旋形骨折10例,粉碎性骨折5例,其中开放性骨折2例;陈旧性骨不连1例.骨折部位:股骨12例,胫骨9例,肱骨2例.
作者:江红辉;罗利平;许世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2006年11月~2009年2月,我院应用AO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共82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82例,男38例,女44例,年龄70~86岁.按AO分类:A1型21例,A2型36例,A3型25例.左侧45例,右侧37例.均为闭合性骨折,其中1例骨折累及转子下股骨中段.合并症:高血压、糖尿病、老慢支、冠心病、哮喘、肺心病、脑梗死、房室传导阻滞、脑血管意外恢复期等,单纯合并高血压者21例、糖尿病者34例,合并两种及以上疾病者22例.伤后至手术时间 2~7 d.
作者:高飚;张宇博 刊期: 2011年第05期
2007年5月~2008年5月,我科采用经椎弓根植骨结合后路短节段固定治疗26例胸腰椎单节段骨折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本组26例, 男15 例, 女11 例,年龄19~55 岁.均为胸腰椎单节段骨折.骨折部位:T11 4例, T12 8 例, L1 11例, L2 3例.骨折按Denis分类[1]: A型2例, B型10例, C型12例, D型2例.术前侧位X线片测量:Cobb 角11°~30°,伤椎压缩程度40%~80%;12 例椎管狭窄>30%.术前脊髓功能按Frankel 分级: A级2例, B级6例, C级10例,D 级8例.伤后距手术时间:6 h~ 10 d.
作者:何帮剑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总结阶梯疗法干预下持续1~12年观察中、小学生脊柱侧凸发病率的情况.方法 1997年10月~2009年10月应用脊柱侧凸三检法(体检、波纹照相、X线摄片)对中山市44 058名中、小学生进行普查后,建立了由医院、学校、家庭组成的脊柱侧凸防治网络体系.对发生脊柱侧凸的学生按照Cobb角大小进行分组,采用阶梯式疗法分别对不同程度脊柱侧凸进行干预.A组:5°≤Cobb角<10°,对其实施宣教工作;B组:10°≤Cobb角<20°,采用体操锻炼疗法;C组:20°≤Cobb角<40°,采用体操锻炼联合牵引、支具治疗;D组:Cobb角≥40°或脊柱侧凸有较快发展趋势的患者行手术矫形.结果 跟踪随访1~12年.按照Cobb角≥10°为诊断标准,共有134例确诊为脊柱侧凸,在阶梯疗法干预下脊柱侧凸发病率为3‰.按照Cobb角程度所分的A、B、C 3组中,分别有4、5、2个患者病情进展、畸形加重进入下一组继续治疗,3组患者中病情进展率分别为2.90%、6.02%、4.65%.D组患者实施手术矫形,手术顺利,患者术后外观改善满意.结论 开展青少年儿童脊柱侧凸普查并进行适时、阶梯性干预对早期防治脊柱侧凸有着积极的意义.
作者:李青;袁元杏;梁道臣;张爱明;梅治;赵成毅 刊期: 2011年第05期
2009年9月~2011年1月,我们对574例手指外伤患者采取掌侧皮下注射麻醉药的方法实施手指麻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574例(738指),男368例(477指),女206例(261指),年龄6~66岁.拇指183指,示指263指,中指131指,环指98指,小指63指.其中清创缝合术382指,残端闭合术92指,肌腱吻合术84指,甲床修补术62指,皮瓣推移术36指,拔甲术25指,游离植皮术16指,异物取出11指,其它30指.
作者:刘财;徐军;田军;李萍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结合股方肌骨瓣移植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切口,切开复位、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加股方肌骨瓣移植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26例.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3年.骨折均一期骨性愈合,疗效评定:优秀16例,良好8例,差2例,优良率达92.3%(24/26).结论 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结合股方肌骨瓣移植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骨愈合率高,并发症少,操作简单,恢复快,疗效好.
作者:胡阿威;喻爱喜;夏春明;何正华;徐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利用经过验证的踝关节模型研究前抽屉试验检测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的机制.方法 应用MRI扫描1个健康人的踝关节,利用MIMICS及ANSYS建立踝关节模型.验证模型正确性后,在踝关节不同屈曲角度下行前抽屉试验,观察距骨前移距离及踝关节周围主要韧带应力的变化规律.结果 踝关节中立位时距骨前移距离较大,前向拉力较小时距骨前移增加更明显.结论 踝关节处于跖屈位时,利用较小的前向拉力检测距腓前韧带断裂为敏感.
作者:许灿;张明彦;李康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2008年10月~2010年5月,我科对2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小切口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26例,男 11例,女 15例,年龄69~85岁.左侧14例,右侧12例,均为顺行股骨转子间骨折.按Evans分型:Ⅱ型9例,Ⅲ型11例,Ⅳ型6例.其中8例合并有糖尿病、心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脑梗死等慢性内科疾患.
作者:张卫兵;刘忠;孙建平;刘永杰;程庆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24例Pilon骨折.结果 24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0~20个月.无骨不连、皮肤坏死发生.踝关节功能Mazur评分:优14例,良7例,可3例.结论 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可以获得术后骨折稳定,取得良好踝关节功能,是治疗Pilon骨折有效的手术方案.
作者:周淮;徐晓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双矩形胫骨髓内钉的适用范围、稳定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将传统的矩形髓内钉钉尾改造成20 mm×12 mm啤酒瓶样结构,并在距尾端6、18 mm处开 6.5、4.5 mm松质骨螺钉孔及皮质骨螺钉孔,制成长280、300、320、340 mm、宽7、8、9、10 mm、厚2 mm的不同型号带锁双矩形胫骨髓内钉,临床应用36例不同类型胫骨骨折患者.结果 35例伤口一期愈合,1例延期愈合.33例骨折12个月内愈合,1例20个月愈合,2例24个月愈合.综合评分:优28例,良6例,可2例.结论 带锁双矩形胫骨髓内钉较传统矩形髓内钉更稳定骨折、适应范围广,并发症少,是较好的胫骨动力固定系统.
作者:史方悌;曹克银;余涛;渠继武;侯家芳;郝强;孙敬意;马风威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 (VSD) 技术在四肢大面积脱套伤皮肤回植中的作用.方法 对46例四肢大面积脱套伤皮肤回植患者应用VSD技术进行治疗.结果 46例均获随访,时间6~36个月.脱套皮肤成活面积60%~100%(85%±14.8%).骨折愈合时间4~12(6.3±1.8)个月.结论 VSD技术操作简便,易于掌握,能够彻底去除腔隙或创面分泌物和坏死组织,促进回植皮肤成活.
作者:雷林革;程东升;李金翠;闫宛春;陈克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2006年6月~2010年8月,我们对64例Danis-Weber A型踝关节骨折给予外踝钩状钢板内固定,疗效满意.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64例,男46例,女18例,年龄17~58(31.2±3.6)岁.左踝20例,右踝44例.均为新鲜骨折.按Danis-Weber分型[1]均为A型骨折.合并内踝骨折38例,三角韧带断裂8例.
作者:贾斌;张勇;曹国庆;刘彦勋;马雪峰;郑杰;高迪 刊期: 2011年第05期
2008年5月~2010年1月,我院应用MIPPO 技术使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21例胫骨近端骨折患者,疗效满意.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21例,男12例,女9例,年龄23~45(32±3.5)岁.按AO/ASIF分类法:41-A型13例(41-A2型7例,41-A3型6例),41-C型8例(41-C15例,41-C2型3例).
作者:程鑫华;余永桂;黄振华;王小涛;张功礼 刊期: 201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