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跃红
现在正是杨梅大量上市之季,不少市民趁着这个季节大快朵颐,有的是到郊区采摘尝鲜,有的则是在菜市场直接购买杨梅.营养专家指出,夏日吃杨梅除了止泻还可防止中暑,可前提是吃杨梅时好用盐水浸泡过,以免止泻不成反而引起腹泻.广西医科大公共卫生学院营养学专家鲁力教授指出,杨梅有解毒祛寒的功效,可与西瓜媲美.著名医药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介绍:“杨梅可止渴、和五脏、能涤肠胃、除烦愦恶气.”杨梅性味酸涩,具有收敛消炎作用,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等细菌有抑制作用,能治痢疾腹痛腹泻等.此外,杨梅果肉中的纤维素可刺激肠管蠕动,有利于体内有害物质的排泄,其所含果酸能阻止体内的糖向脂肪转化,有助于排毒养颜和减肥.
作者:吕斌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古诗中写道:“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轻轻一叶舟,荡入荷花里.不见采莲人,但闻花中语”,这是江南采莲的情景,是颇有自然的天趣萦于襟怀的.其实,古诗中的“采莲”就是采撷莲子.荷中荡舟,花间采莲,掬水闻香,成为诗里画中人,这样的境界真的令人无限向往.品尝莲子的味道和采莲一样,也是颇有情趣的.
作者:王吴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生命、生活离不开饮食,吃,恐怕是我们富有情节的故事.吃了几千年中餐的国人,初看到洋人烧制的“番菜”,听到刀叉相处的声响时,认为这是匪夷所思的事情.1840年以前,在广州开展贸易的外国人已将西方的餐饮带到了这座城市,但那只是金发碧眼们自己的口味.近代中国开埠以来就大不一样了,西风劲吹,西菜伴随着饮食风俗很快流入中国沿海城市.
作者:由国庆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我是土生土长的天津人,对天津家乡的美食情有独钟,也对天津的历史民俗有浓厚的兴趣.时间追溯到至少100年前,天津的发展主要集中在现在的“老城里”地区,即东西南北四条马路围成的方城中,有名的建筑即有:铃铛阁(gǎo)、鼓楼、官银号、估衣街、娘娘宫等处,当时商贾云集,五方杂聚,兴旺繁荣,所居大多头面的人物.再有大直沽自古屯兵,故当时大直沽人气也很高,且盛产天津名酒“直沽高梁”,口味纯正.还有就是老龙头地区,受车站、码头的影响,所居多为脚夫、苦力等社会底层的劳动者,自成一个群落.这三地的味道的融汇,是现在天津味道的重要源头,也代表了天津人饮食的习惯.下面要提到的两款美食正是平民饮食的代表,原食用者多为那些靠出卖劳动力糊口的平民.
作者:刘键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古代小食所谓的小,是与正餐相对而言的食品,有人说“小食”早见于晋人干宝的《搜神记》“卯日小食必至君家”,这是不确的,早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就有“小食”一词出现了.《说文解字》曰:“既,小食也.”甲骨文里的“既”字左边是一个食器,右边是一个人吃过饭准备离开食器,意思是吃罢吃过了.正因为如此,近人罗振玉反对《说文解字》里的这种解释,他说:“即,象人就食;既,象人食既.许训既为小食,义与形不协矣.”不论他们谁对谁错,这至少说明东汉时候就有小食一词出现了.相传点心一词,也来源于东晋,说一位大将军在战场上见战士们英勇杀敌非常辛苦,甚为感动,就做了很多美味糕饼,前去慰问,以表“点点心意”,这就是点心一词的来源.如今北京话里的点心可以重叠成“点点心”,不知道是否与此有关.
作者:李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进入夏季,气候潮湿闷热,由于暑热侵袭,很多朋友会出现食欲不振、头昏脑涨、心烦失眠、困倦疲乏、口舌生疮等诸多不适.夏季人们本来就会“疰夏”,饮食量下降,脾胃有失运化,优质蛋白更是摄入不足,严重时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从而引发多种身体不适.隆顺榕建议您,合理膳食,抵御暑热侵袭.
作者:张盼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盛夏时节,天气炎热,此时人们容易感觉心神不宁、烦躁不安、疲倦乏力等,人体大量排汗,导致津液不足,易产生一系列身体不适.很多朋友口渴难耐时只凭喜好选择饮料.其实,夏季饮料的选择也应遵循现代健康养生理念,在补充身体水分的同时,保证机体的健康.洋参菊花茶当您夏季觉得头重如裹、周身疲惫时,不妨喝上一杯洋参菊花茶,不但能消除暑热,还为您的健康添砖加瓦.具体做法为:西洋参3克,杭白蕾菊5克,放入杯中,开水冲泡,加盖5分钟,待温凉后加入蜂蜜2勺,搅拌均匀即可.西洋参补而不燥,在夏季可以很好地缓解疲劳,特别是气阴两虚、心火旺盛、经常觉得疲乏的朋友,夏季经常服用西洋参,效果更佳.夏季天气闷热,容易使人情绪波动,杭白菊是夏季清凉消火的佳品,其口味甘甜、清香,作用平缓,很适合容易上火的人群,长期饮用对因上火引起的皮肤发干、眼睛肿胀、便秘等都有很好的保健作用.每日一杯洋参菊花茶,能助您精力充沛地去迎接每一天的学习和工作.
作者:张盼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现在人们都比较注意养生保健.那么夏季来临,该如何养生呢?为此,我们采访了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的杨云松主任,请他来给我们谈一谈夏季的保健养生.食品与健康:我们都知道中医养生讲究顺应自然,那么,这个顺应自然有什么道理呢?为什么我们要根据季节来选择养生保健方式?杨云松:中医理论的经典著作《灵枢·本神篇》中说:“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这句话实际上就指明了中医养生的大法则,即顺应四时气候的变化,使人与自然界变化的步调一致.
作者:格物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李萍退休前是某市政府机关公务员,现年6 5岁,大约在5年前一次“重感冒”后,就留下了咳嗽毛病,吃完饭就咳嗽,有烧心感和咽喉异物感,为刺激性干咳,很少吐白痰,但从不发烧.另外感到肚子饱胀不适,不想吃饭,有时心窝部疼痛,间断性呕吐、反酸.几个月下来,人看着就瘦了一圈,丈夫很心痛,陪她到市内几家医院就诊,诊断为“慢性咽炎”和“慢性支气管炎”,通过拍胸片和化验肝功能全套没有明显异常发现,排除了肺部感染和肝脏疾病.
作者:王小衡 刊期: 2014年第07期
近,一篇文章在微信朋友圈里快速流传:“牛奶将人类送进癌症的坟墓!”对于已习惯天天喝牛奶的国人来说,这条消息不啻为一颗炸弹.该文指出,人是地球上唯一终生吃奶的动物,而奶牛是靠打高剂量的荷尔蒙产奶的,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研究发现:雌性激素、雄性激素和胰岛素生长因子(IGF-1)是牛奶内的主要致癌物质,同时称牛奶中的蛋白质增加癌症、心脏病、糖尿病、多发性硬化病、肾结石、骨质疏松症、高血压、白内障和老年痴呆症等的患病几率.
作者:梅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主料:鸡翅中500克调料:姜2片,盐1克,黄酒1汤匙(15毫升),生抽2茶匙(10毫升),白糖1茶匙(5克),植物油3汤匙(45毫升),蚝油3汤匙(45毫升)做法1.鸡翅中洗净沥干后放入保鲜盒中,加姜片,盐,生抽和黄酒,盖上盖子腌制30分钟(如果是夏季,记得放在冰箱里冷藏腌制).2.锅内依次倒入植物油、糖、蚝油和鸡翅(把腌料也一起倒入锅中).3.使用自动烹饪锅的烹鸡程序.4.待烹饪结束后,用铲子把锅内的所有食材搅匀,盛入盘中,撒一点熟的白芝麻即可.
作者:文怡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做法1.土豆带皮刷洗干净,纵向切成小角,擦干土豆表面的水份后,放入容器中,加入盐,辣椒粉,黑胡椒碎,香草调料和油混合均匀.2.烤盘内铺上锡纸,然后将拌好的土豆分散的摆放在烤盘上,放入烤箱中层,220℃,烤30分钟左右即可.
作者:文怡 刊期: 2014年第07期
虾字有个虫字旁,确实挺像虫子的,不过确是人们喜爱的水生虫族.就连一些平时十分害怕昆虫的女生来说,那要是吃起来,也是嘎吱吱,嘎吱吱的,毫不在乎!虾(瞎)炒有一次录完音,回到家里腹中饥饿,翻腾翻腾,虾仁、鸡胸、鲜贝,冰箱里就剩下这哥仨了,就是它吧.炒虾仁?那俩怎么办?酱爆鸡丁?还是甩下俩,鲜贝倒是能和虾仁配一起,剩这一点儿鸡胸还等下回?做全爆?全家福?主料、辅料都不齐啊,搁锅里熬汤?水哗哗的不管饱呀,得了!咱来个胡作胡有理,虾仁、鸡胸、鲜贝一起炒吧.名字?管他呢!
作者:张宸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据《吴地记》记载:“吴王筑城,城以养鸭,周数百里.”可见,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南京就有了“筑地养鸭”的传统和赞誉.我想这大概是由南京的水土文化决定,南京一直是标准的江南水乡,大小池塘,湖泊的数量很多,加上气候温暖,雨水充沛,养出来的鸭子肉质鲜嫩美味.众所周知,金陵人喜吃鸭,会吃鸭,我想天下只怕没有哪里会像南京人一样对鸭子情有独钟了.
作者:窈窕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现在,美食是热门的词汇.央视的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已播到第二季,引发了全国“吃货”们的热议.美食除了用影像的方式记录外,写在文字里的美食也充满了感情和味道.人生酸甜苦辣,书中五味杂陈,文字的书写,是另一种“舌尖上的中国”.可口:意犹未尽的好菜米饭是人们的重要主食之一,比起山珍海味来,让人在心里惦记到痒痒的,是那些能让你连下三碗饭还觉得意犹未尽的好菜.
作者:古滕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夏天来了,运动健身时人们可以穿单薄的衣服,裸露出胳臂、腿,可以在大汗淋漓时捧一把清水随意撩在身上,真的好惬意!但是朋友们,在炎热的环境中锻炼身体,千万不要忘记预防热疾病.人体体温调节的中枢在下丘脑,在它的控制下,产热和散热处于动态平衡,维持体温的正常.在夏季炎热的环境中进行体力活动,机体代谢加速,产热增加,人体会借助于皮肤血管扩张,汗腺分泌增加、呼吸加快等将体内产生的热量送达体表,通过辐射、传导、对流及蒸发等方式散热,保持体温在正常范围内.据研究,人的循环系统末梢组织热传导值在热环境中可以增加5~6倍,这被称为热应激.生物体具有的这种应激能力保证了他们在热环境下的生存.
作者:谭思洁 刊期: 2014年第07期
谚语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一年四季保健康”.生姜是家常调味品,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应用历史,《礼记》中有“楂梨姜桂”之句.姜也是常用中药材,入药以老姜佳,中医认为其性温、味辛,入肺、胃、脾经,有解表、散寒、温中、兴奋、发汗、止呕、解毒等功效.近年来发现,姜有预防胆结石、降低胆固醇、抗癌等多种用途.小小生姜能解决很多疾病烦恼,尤其在夏季食欲不振、吹空调感冒的时候吃上,还真管用啊.
作者:李红珠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炎热的夏日,不少人对啤酒和软饮料的消费热情又高了起来.有些人甚至将软饮料当成水,每天都喝五六瓶.医学专家称,水是人体必需的,软饮料却不是.很多人靠软饮料补充水分,只会给身体带来伤害.软饮料、啤酒更容易让人得痛风,近年来痛风患者年龄下降和多发趋势,应该和这不无关系.
作者:李艳鸣 刊期: 2014年第07期
随着气温的升高,有些中老年人发现脚肿了,有的人会到医院去看医生,有的认为没有其他不舒服,就没太当回事.那么,脚肿到底要注意些什么呢?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为好呢?其实,脚肿属于有的“要紧”,有的“不要紧”.那么,又有哪些脚肿是要紧的呢?
作者:温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做法1.三文鱼肉用清水冲净后,用厨房纸巾将表面的水分吸干.将盐、黑胡椒碎均匀撒在鱼肉表面,用手轻轻按压几下,并将柠檬汁挤在鱼肉上涂均,腌20分钟左右.2.胡萝卜去皮切细丝,洋葱去皮切细丝,西葫芦洗净切细丝(这三种食材基本切成等长、等粗的丝即可).3.锅中放入黄油,用小火将其融化后,先放入洋葱丝炒半分钟,接着再放入胡萝卜丝炒半分钟,后放入西葫芦丝炒半分钟,然后把所有的菜盛出.
作者:文怡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