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希福;贺瑞;胡飞;方诗元;朱亚林;史国光;姚刚;李府;谢涛
目的 探讨微创弹性髓内钉固定治疗儿童长骨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经皮钛制弹性髓内钉固定治疗儿童下肢长骨骨干骨折35例.结果 所有患儿均获随访,时间5个月~1年,骨折全部愈合,邻近关节活动和患肢功能完全恢复正常.无钉道感染和畸形愈合,1例过度生长0.8 cm的患儿在随访25周时已自我改善,1例发生<5°的外翻成角.所有患儿6个月后患肢行走和负重功能完全正常.结论 钛制弹性髓内钉适合于儿童和青少年股骨,胫骨干横形、短斜形骨折,具有微创、安全、简便等优点.
作者:温辉林;王友华;王洪;顾永强;刘璠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治疗股骨远端及胫骨近端复杂骨折的疗效.方法 使用LISS闭合复位治疗股骨远端及胫骨近端复杂骨折16例.观察术后软组织恢复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16例随访4~12个月,术后骨折复位、对线良好, 无内固定松动或失效等并发症.结论 LISS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牢固、骨折愈合时间短、大程度保护膝关节功能的优点.
作者:侯斌;姜丽春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采用后路椎间盘镜治疗老年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技术特点及疗效.方法 对19例老年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后路椎间盘镜治疗.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随访,时间3个月~2年.疗效评定按Macnab标准,优15例,良3例,可1例.结论 后路椎间盘镜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的优点,是治疗老年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且安全的手术方法.
作者:周强;蒲小兵;代飞;谢肇;何清义;徐格;许建中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总结关节镜下前、后交叉韧带(ACL、PCL)及膝内外侧复合体重建的经验.方法 关节镜下移植中1/3骨-髌腱-骨组织、4股腘绳肌腱及LARS人工韧带重建膝关节ACL、PCL.合并膝内、外侧结构损伤患者在重建的同时进行膝关节侧副韧带和关节囊的修补.术后佩戴可调式膝关节固定带3个月行康复训练.结果 53例随访2个月~5年4个月,Lysholm评分由术前平均(20±4.6)分提高到(85±7.3)分.所有患者术前抽屉试验及Lachman试验存在阳性体征,术后1例后抽屉试验阳性,4例Lachman试验弱阳性.所有患者关节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在关节镜直视下交叉韧带重建能准确定位ACL、PCL解剖止点,具有损伤小,关节粘连率低,恢复快的优点,能达到坚强固定,早期功能锻炼的目的 .
作者:李百川;张明;徐友高;石丹;石展英 刊期: 2008年第01期
1993年1月~2003年5月,我科应用小切口手术治疗双侧臀肌挛缩症11例,疗效满意.1材料与方法
作者:谢煜波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应用髓芯减压+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疗效.方法 对61例Ⅰ、Ⅱ期的ANFH患者采用髋关节髓芯减压入路+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方法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6~32个月,疼痛均消失,行走正常,髋关节活动范围正常或接近正常, CT或MRI片示股骨头轮廓清晰,囊性变消失,骨密度均匀,关节间隙正常.结论 髋关节髓芯减压+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手术治疗早期ANFH具有损伤小、简便、准确、有效的优点.
作者:徐军;田军;许超蕊;郑伟卓;吕松岑;陶树清;陶天遵 刊期: 2008年第01期
2003年1月年1月,我院对20例有移位的髋臼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骨盆重建钢板、螺钉、可吸收螺钉内固定,疗效满意.
作者:李跃辉;王纯育;秦祖恩;梁刚;钟晓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动力髋螺钉(DHS)、γ钉治疗股骨转子间粉碎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股骨转子间粉碎骨折患者180例,随机分成PFN组、DHS组、γ钉组(每组60例) 进行治疗.结果 优良率:DHS组为88.33%,γ钉组为91.67%,PFN组为96.67%;PFN组优于DHS组和γ钉组(P<0.05).结论 PFN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粉碎骨折操作简单、疗效可靠,是比较理想的内固定方法.
作者:朱孟勇;滕晓 刊期: 2008年第01期
2002年8月~2005年12月,我科采用微型钛镍形状记忆环抱器治疗掌指骨骨折,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李有宏;杨勇;付翔;张永禄;张亚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微型钢板固定治疗腕肘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 方法 采用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16例肘、腕关节内骨折患者,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结果 16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28个月,切口均Ⅰ期愈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5~11周.均无骨折再移位、钢板及螺钉断裂,1例出现肘关节异位骨化.肘腕关节功能评分:优7例,良8例,可1例. 结论 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腕肘部关节内小骨折,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固定可靠的优点,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为腕肘部关节内骨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郭志民;丁真奇;练克俭;林山;林斌;陈卫;叶文斌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切开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粉碎性长斜形不稳定肱骨干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36例粉碎性长斜形肱骨干骨折患者采用有限切开复位、可吸收螺钉内固定以及结合有羟基磷灰石表面涂层螺钉的外固定架进行治疗. 结果 36例经6~15个月随访, 骨折均获临床愈合, 愈合时间3~6个月.肩、肘关节功能评价按Rodriguez-Merchan标准:优28例, 良6例, 可2例, 优良率91.9%, 无感染、医源性骨折及周围神经损伤等并发症. 结论 改良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切开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损伤小,结合羟基磷灰石表面涂层螺钉,提高了稳定性.
作者:夏荣刚;韩本松;曾炳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成人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伴骨性关节炎的经验、方法及疗效.方法 采用THA治疗成人DDH伴骨性关节炎患者24例(26髋),手术均采用非骨水泥的人工关节,髋臼的骨覆盖率70%,术中9例行转子下截骨术.结果 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脱位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Ⅳ型患者术前患肢短缩均显著改善,平均0.9 cm.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78个月,Harris 评分平均术前为45分,术后为85.5分.结论 THA是治疗DDH伴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术前周密的计划、术中根据需要考虑假体的选择、截骨与否及髋臼骨床的定位、准备与安装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尚希福;贺瑞;胡飞;方诗元;朱亚林;史国光;姚刚;李府;谢涛 刊期: 2008年第01期
2003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对37例股骨转子周围骨折患者行动力髋螺钉(DHS)治疗,术中无C臂X线机透视条件,简单点片定位,取得良好疗效.
作者:余第龙;石岩;彭正武;江巨川;袁自哲 刊期: 2008年第01期
骨结核易造成误诊误治,2005年5月~2005年11月,我院收治2例误诊误治跟骨结核患者,报道如下.1 病例资料
作者:黄超;肖继青;刘方荣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经皮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小切口经皮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12例,伴有腓骨骨折者1/3管形钢板固定.结果 全部获8~16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9~20周,未出现感染及骨不连等并发症.参照Tormetta 评分标准:优9例,良2例,可1例.结论 小切口经皮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创伤小,保护了骨折端血运,固定牢靠,愈合快,并发症少,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较好的方法.
作者:程国林;汤立;李继春 刊期: 2008年第01期
腱鞘滑膜巨细胞瘤是一种以滑膜增生、棕黄色绒毛结节突出及含铁血黄素沉着为特点的软组织肿瘤,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复发率较高.2001年7月~2007年1月,我院收治腕部腱鞘巨细胞瘤4例(经病理证实),手术治疗后疗效满意.
作者:余爱玉;陈长青;练克俭;林斌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是一种新的脊柱微创技术, 采用经皮穿刺的方法,通过椎弓根或直接向椎体内注入人工骨,以达到增强椎体强度和稳定性,防止塌陷,缓解腰背疼痛,甚至部分恢复椎体高度的目的.近年来PVP逐渐推广用于脊椎血管瘤、骨髓瘤、溶骨性转移瘤,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合并顽固性疼痛的患者[1-4],具有增加椎体强度、稳定椎体、止痛作用.
作者:黄洪斌;范顺武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和陈旧性髋关节脱位患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适应证和髋臼假体安放位置的选择.方法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10例(13髋)和陈旧性髋关节脱位6例(6髋),均采用改良Gibson入路,髋臼假体安放在髋关节假臼位置,关闭切口时尽可能修复髋关节周围软组织结构.结果 16例均经1~3年随访,疗效评定参照Charnley标准,关节功能优10例(11髋),良好3例(5髋),可3例(3髋).结论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和陈旧性髋关节脱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髋臼假体位置的选择不能一概而论,应根据移位的远近、骨质条件和重建软组织平衡的难易程度而定.
作者:冉学军;邓长青;李君慧;曾礼学;胡兆洋;蒲川成;胡波 刊期: 2008年第01期
2004年2月~2007年4月,我科采用螺钉内固定治疗踝部骨折29例,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 本组29例,男20例,女9例,年龄16~65岁.右侧18例,左侧11例;三踝骨折2例,双踝骨折20例,单踝骨折7例.受伤机制按Lansen-Hansen分类:外翻外展型2例,内翻内收型6例,内翻外旋型12例,外翻外旋型9例.
作者:孙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于观察下颈椎小关节脱位早期治疗选择前路手术复位、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 早期前路切开颅骨牵引下旋转撬拨复位,一期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41例.结果 一期复位成功36例,失败5例,成功率87.8%.33例获6~24个月随访,植骨均融合,无内固定松动及滑脱.神经损伤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 早期前路手术复位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优于手法复位及颅骨牵引复位,手术可早期进行,术后并发症少,康复良好,并可减轻护理难度.
作者:闫占明;周权;杨物鹏;付万有;王新亮;杨永晨;白锋;杜宝在 刊期: 200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