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肩峰骨折的手术治疗

邓雄伟;林斌;陈长青;陈梓锋;刘晖;LIU Hui

关键词:肱骨骨折, 肩峰骨折, 骨折固定术, 内
摘要: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肩峰骨折较为少见.2002年1月~2007年2月,我们收治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肩峰骨折8例,分别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和重建钢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收到良好的近、远期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临床骨科杂志相关文献
  • 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

    目的 探讨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 对42例腰椎滑脱症患者采用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术,通过随访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42例随访6~40个月,参照海涌等临床疗效评估标准:优 23例,良 14例,可 5例. 所有患者椎体间植骨均融合良好,复位无丢失.内固定未见松动、断裂.结论 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临床效果满意,植骨融合率高,是一种治疗腰椎滑脱症较为理想的术式.

    作者:徐慰凯;陈芒;周敏;宋晓斌;詹海鹏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再手术原因分析与对策

    目的 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再手术原因并探讨诊疗策略.方法 回顾分析3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表现、初次手术方案、再次手术探查结果及相应的再次手术方案.结果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再手术的主要原因有:①椎间盘突出.②腰椎不稳.③椎管狭窄.④椎管内瘢痕形成.⑤漏诊和(或)误诊.39例均获随访,时间3~36个月,腰椎术后临床疗效评定参考侯树勋等制定的评价标准:优23例,良8例,可5例,差1例.颈椎手术1例术后JOA评分17分,疗效为优;胸椎手术1例,参考脊柱手术后Beaujon-Lassale功能评分标准评分:20分,疗效为优.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初次术后,腰腿痛复发或症状无缓解甚至加重,原因大部分为医源性.应严格把握手术指征,针对不同病因对患者制定个性化再手术方案.

    作者:闫兵勇;张建湘;汤健;华兴一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72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方法 对72例(74髋)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手术相关问题进行随访和分析.结果 49例(50髋)获得8~89(38.8±18.6)个月的随访,23例失访.49例随访期内3例死亡,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人工髋关节脱位3例,假体无菌性松动3例,髋臼磨损2例.无术后感染病例.按照Harris髋评分系统对未翻修的45例(46髋)进行评分:优25髋,良12髋,中6髋,差3髋.结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疗效确切,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规范手术操作,完善术后康复,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可提高手术疗效.

    作者:黄杰烽;邓友章;陈星宇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2005年1月~2007年6月,我院采用经双切口双钢板手术内固定治疗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15例,取得较满意效果.

    作者:钟永茂;张官发;唐洪鸿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甲基强的松龙在脊髓型颈椎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甲基强的松龙(MP)在脊髓型颈椎病(CSM)对脊髓减压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脊髓型颈椎病患者67例,根据MP不同用法随机分为3组.A组21例:术中减压前30 min应用MP 1 000 mg,静脉输液,术后应用MP 80 mg,静脉输液,qd×5 d;B组24例:术中减压前30 min应用MP 1 000 mg,静脉输液,术后应用地塞米松10 mg,静脉输液,qd×5 d;C组22例:术后应用地塞米松10 mg,静脉输液,qd×5 d.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按JOA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术前3组JOA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周、术后6个月3组JOA评分改善率比较差异皆有显著性 (P<0.05).结论 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中减压前30 min和术后应用MP可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作者:张黎龙;田融;夏刚;申庆丰;江汉;田成瑞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部粉碎性骨折

    1997年4月~2006年10月,我院应用国产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转子部粉碎性骨折患者62例,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窦文杰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微创腱皮缝合治疗急性跟腱断裂的生物力学评价

    目的 评价微创腱皮缝合技术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采用微创腱皮缝合和常规Kessler缝合两种方法治疗日本大耳白兔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取生长14周时的大耳白兔跟腱标本和健侧正常跟腱各5条,分为3组,做生物力学检验.通过对不同分组跟腱的大载荷、应变值、强度、拉伸刚度、吸收能量和比能以及应力和应变的关系的检测,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通过检测和结果统计分析,3组的生物力学性能均有一定的差异,微创腱皮缝合技术的生物力学特性接近于正常组(P>0.05),并且比对照组的力学性能好(P<0.05).结论 微创腱皮缝合技术具有良好的愈合强度,优于常规直接开放手术方法.

    作者:李欢;商晓军;朱亚平;王益民;韦兆祥;王以进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可吸收螺钉治疗儿童肱骨远端T形骨折

    目的 探讨可吸收螺钉治疗儿童肱骨经髁T形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7例儿童肱骨经髁T形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术后石膏托固定2~4周后进行功能锻炼.结果 7例均得到随访,时间14~54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时间1~4个月.采用改良的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进行肘关节功能评价,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优2例,良4例,可1例.结论 可吸收螺钉治疗儿童肱骨经髁T形骨折固定安全牢靠,疗效满意.

    作者:王河忠;邵増务;熊小芊;兰观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骨水泥型长柄人工股骨头假体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2004年7月~2007年9月,我院采用骨水泥型长柄人工股骨头假体治疗高龄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19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作者:李铭;欧阳国新;王东学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改良三联术治疗复发性髌骨不稳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采用改良三联术治疗复发性髌骨不稳的效果.方法 对21例复发性髌骨不稳患者采用关节镜下髌骨内侧支持带紧缩术和外侧支持带松解术,辅以改良Fulkerson截骨治疗复发性髌骨不稳.了解髌骨不稳复发、患膝主观症状以及患肢整体功能康复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1.5~12(6.75±5.25)个月,髌骨不稳无复发,4例仍有膝前疼痛,但症状较术前明显改善,手术前后IKDC膝关节功能主观评分分别为(36.2±4.7)分和(91.8±5.2)分(P<0.01),Lysholm膝关节功能综合评分分别为(41.9±6.2)分和(92.7±6.3)分(P<0.01),所有患者运动能力均较术前有所改善.术后X线检查对比:髌骨-股骨滑车适合角由术前的28.1°±7.9°改善为1.6°±8.1°(P<0.01),髌骨外侧关节面张开角从术前的-1.2°±7.3°改善为11.6°±4.2°(P<0.01).结论 改良三联术治疗复发性髌骨不稳具有微创、可一并处理膝关节内其他病变、同时进行胫骨结节内移及抬高、减轻髌股关节压力、从根本上矫正解剖性或生理性股四头肌角(Q角)、手术技术易于掌握等优点.

    作者:李崇清;姚剑川;张长松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脊柱肿瘤的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脊柱肿瘤的疗效.方法 对不同部位、性质的肿瘤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16例脊柱肿瘤(包括肿瘤样变)患者.结果 16例均获随访,时间18~49个月.12例有脊髓神经损害者均获得神经功能改善.2例死亡,其中1例为L5神经内分泌癌术后14个月局部复发,经放、化疗处理于术后18个月死亡;另1例S2软骨肉瘤术后13个月复发再手术处理,二次术后11个月死亡.结论 对不同部位、性质的脊柱肿瘤,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配合多学科协作和综合治疗,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荆鑫;崔后春;张明建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人工骨排斥反应1例

    1 病例资料患者,男,39岁.因车祸致右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3h,于2007年9月8日入院.

    作者:陈丰涛;吴小宝;陈微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颈性眩晕

    目的 探讨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治疗颈性眩晕的机制和适应证.方法 对58例颈性眩晕患者88个突出间盘行PLDD.结果 随访6个月~2年,术后眩晕立即消除48例(82.8 % ),明显改善5例(8.6%),无效5例(8.6%),无神经损害、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PLDD使椎间盘内压骤然降低,局部直接热疗可消除椎动脉痉挛,同时减少椎间盘内的炎性因子和化学介质的含量,对治疗颈性眩晕有明显疗效.

    作者:姜永庆;刘庆鹏;董大明;王岩松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合并腰椎疾患的下胸椎黄韧带骨化临床诊治

    目的 探讨合并腰椎疾患的下胸椎黄韧带骨化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 下胸椎黄韧带骨化同时存在腰椎疾患的患者23例,诊断结合X线、椎管造影、CT、MRI检查,体征以肌张力增高和深反射异常为特点;患者均采用病变节段全椎板减压手术治疗.结果 23例均获随访,时间10~36个月,手术减压1~3节胸椎椎板,患者在末次随访时都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改善.术后功能恢复优4例,良13例,可6例.术后到末次随访时无一例患者因腰椎疾病而再次接受手术.结论 合并腰椎疾患的下胸椎黄韧带骨化需要注意将客观体征与多种影像学检查相结合,尽早诊断、早期手术.

    作者:顾晓民;贾连顺;陈雄生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丝线环扎加记忆合金聚髌器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

    2002~2005年,我科采用丝线环扎加记忆合金聚髌器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12例,疗效满意.

    作者:刘占国;郑小玲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肱骨髁间骨折术后疗效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

    目的 探讨肱骨髁间骨折术后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66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用Cassebaum标准对术后肘关节功能评分,并选取临床可能影响手术疗效的因素,如年龄、切口的选择、手术时间、骨折类型、骨折复位质量以及术后功能锻炼的时间等作为指标进行分组、赋值及单因素筛选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66例随访5个月~4年,评分结果:优23例,良25例,可15例,差3例,优良率72.7%.钢板内固定组和克氏针固定组优良率分别为81.6%和53%;肱三头肌舌状瓣入路优良率70%,尺骨鹰嘴截骨入路优良率76.9%;术后50例解剖复位(优良率90%),16例复位欠满意(优良率45.4%);伤后24 h内手术优良率为73%,24 h后为72.4%;年龄组:<40岁与≥40岁的优良率分别为73.1%和72%;功能锻炼4周内与4周后组优良率分别为89.1%、65.6%.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不同手术方式(χ2=7.606,P=0.006)、骨折复位质量情况(χ2=31.023,P=0.000)以及术后功能锻炼的时间(χ2=11.505,P=0.001)是影响肱骨髁间骨折术后疗效主要因素.结论 影响肱骨髁间骨折手术疗效的因素有手术方式、骨折复位质量和术后功能锻炼的时间;根据骨折类型使用钢板坚强内固定、解剖复位骨折和早期渐进合理功能锻炼可获得较好疗效.

    作者:侯永洋;庞施义;赵家宏;徐亚斌;庄志杰;崔吉刚;王臻;薛伟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胸椎管狭窄症手术指征及时机探讨

    目的 总结胸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结果,探讨胸椎管狭窄症手术指征及手术时机.方法 回顾性分析影像学检查狭窄及有临床症状的胸椎管狭窄症患者17例.6例影像学多间隙狭窄患者中仅对有临床症状节段行手术治疗,而无临床症状的影像学狭窄节段未予手术减压.手术前后Frankel分级评定.结果 17例随访6~57个月,Frankel A级1例无恢复;B级2例1例无恢复、1例恢复为C级;C级5例恢复为D级3例、E级2例;D级9例恢复为E级8例、1例仍为D级但有改善.结论 有临床症状且有影像学证实的胸椎管狭窄应尽早行手术减压治疗,远离目标减压节段的影像学狭窄不需手术.

    作者:康学文;王栓科;汪玉良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腓肠肌自发断裂1例

    1 病例资料患者,女,45岁.于2006年5月2日急诊入院.患者诉入院前3 h散步时突然感右小腿似被石块击伤样剧痛,休息片刻疼痛减轻即回家,发现局部开始肿胀,疼痛加重不能行走.

    作者:王义勇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滑脱术后疗效影响因素

    目的 总结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结果,分析影响术后疗效的相关因素,探讨有效的防范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58例腰椎滑脱症患者行椎弓根钉内固定及植骨术后的资料.47例采用椎板开窗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横突间及小关节突间植骨融合术.11例采用全椎板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和后路椎间、横突间植骨融合.对术后疗效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58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4~63个月.临床疗效按照邹德威综合评价标准:优47例,良5例,一般2例,差4例,优良率达89.6%.疗效不佳主要为:1例椎管减压不彻底,2例为滑脱椎体复位过度,3例为植骨未融合,其中2例滑脱复发.结论 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滑脱症是有效的方法.彻底的减压,有限复位滑脱的椎体,有效的椎间、横突间植骨融合,术后腰骶部支具外固定是影响患者术后疗效的主要因素.

    作者:车彪;邵增务;杨述华;刘勇;王凯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股后侧岛状皮瓣和肌皮瓣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应用股后侧岛状皮瓣修复大转子、骶部等处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顺行股后侧岛状皮瓣修复大转子软组织缺损4例、骶部2例;逆行股后侧岛状皮瓣修复腘窝部皮肤缺损2例;肌皮瓣修复坐骨结节褥疮4例;供区直接缝合.结果 除 1例岛状皮瓣远端发生尖部坏死经植皮愈合外,余病例术后全部成活.随访1~5年,供区愈合良好、受区外形、质地及厚薄均较满意.结论 该皮瓣以臀下动脉股后皮支及股深动脉穿动脉为其血供,解剖恒定,具有血运丰富、血管蒂长和切取容易等优点,适宜修复大转子、骶部坐骨结节及腘窝部等处软组织缺损.

    作者:陶晨;王拴科;翟睿 刊期: 2008年第03期

临床骨科杂志

临床骨科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