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嘉庆;马华;赵奎;王华;孟琳
跟骨骨折以往主要采用保守治疗为主,但病残率高.2005年7月~2006年3月,我科对47例跟骨骨折患者采用手术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笔者对其效果进行分析.
作者:舒怡;尹文舜;朱勇锋 刊期: 2007年第06期
2002年1月~2005年1月,我们应用闭合复位、经皮导针定位、2枚空心螺纹钉内固定的方法治疗单纯内踝撕脱骨折22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王韬;马敏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1997年2月~2006年10月,笔者运用单臂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152例胫腓骨骨折患者,疗效较满意.
作者:尚文昌;顾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股骨近段钉(PFN)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5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PFN进行固定,对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并发症进行记录分析,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66 min,术中出血平均370 ml.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5~20个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12.6周;2例发生异位骨化并发症.参照Sanders髋功能评分标准:优42例,良10例,中4例,优良率达93.5%.结论 PFN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刘文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椎体成形术治疗8例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15个椎.结果 术后1~3 d所有患者疼痛消失或明显减轻,2~3 d后下床活动.随访8~12个月,所有患者疼痛无反复,无严重并发症发生.X线片显示椎体高度无进一步丢失.结论 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银网;朱建民;朱海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胫骨高位截骨Giebel内固定术治疗膝内翻畸形的效果.方法 对18膝内翻畸形患者采用胫骨高位截骨Giebel内固定.手术前后摄双下肢负重位全长X线片,测量内翻角、机械轴线和解剖轴线并记录.结果 18例均获得随访,时间8~29个月.术后1例出现腓总神经麻痹,经治疗3个月后肌力感觉完全恢复.截骨处在术后12~14周均达到骨性愈合,疼痛症状均明显缓解或消失,摄片检查下肢力线维持在术后水平.结论 胫骨高位截骨Giebel内固定术治疗膝内翻畸形效果确实可靠,骨愈合率高,推迟了膝关节置换的年龄.
作者:唐立群;王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52例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经使用rhG-CSF进行骨髓干细胞动员后,第2天进行骨髓干细胞采集,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下行股动脉穿刺,导管超选择至闭孔动脉及旋股内外侧动脉,将干细胞悬液缓慢匀速注入动脉内;干细胞移植后随访观察患者髋关节疼痛程度、性质及持续时间变化,行走间距及步态变化,髋关节外展及内旋功能变化;6个月后行股骨头供血动脉造影术.结果 52例患者随访12个月,髋关节疼痛有不同程度缓解67%,关节功能改善29.7%,行走间距延长32.5%.干细胞移植术后6个月,10例患者行股骨头供血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均显示旋股内动脉,旋股外动脉及闭孔动脉管径增粗,新生血管增多,血流速度增快,与移植前血管造影相比较,股骨头血液供应明显改善.治疗中均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结论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方法简便,安全有效,适合Ⅰ~Ⅲ期早、中期股骨头坏死的患者.
作者:王红梅;杨晓凤;张轶斌;许忆峰;吴雁翔;吕乃武;单鸿 刊期: 2007年第06期
2003年2月~2005年2月,我院对23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黄常福;史景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2004年7月~2006年9月,我们对31例老年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Richards钉内固定术,疗效满意.
作者:刘百伟;李云峰;王晖;陆坚;黄盛昌;刘延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关节软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16例膝关节软骨缺损患者,关节镜下在其非负重区的软骨面上用专用器械凿取圆柱状骨软骨,移植至软骨缺损部位以修复缺损.术后行系统功能锻炼和MRI检查.结果 随访7~20个月,患者关节症状消失,关节活动度正常,MRI显示原关节软骨缺损区表面平整,移植骨软骨位置良好.Brittberg-Peterson评分:13例0分,2例2分,1例1分.结论 关节镜下自体镶嵌式骨软骨移植术创伤小,操作简单,能保持关节面曲度,可用于修复关节软骨缺损.
作者:徐东潭;臧洪敏;徐光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近年来,采用组织工程学方法构建软骨复合组织成为软骨修复方面新的研究领域.在组织工程中,种子细胞、可降解的支架材料以及细胞生长调节因子并称为组织工程的三大基本要素,其中支架材料在软骨修复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至关重要[1].组织工程软骨支架材料的目的是为构建软骨细胞提供三维空间结构,有利于细胞的黏附、增殖,为细胞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2].
作者:邢帅;袁凌伟;鲁茂森;夏亚一 刊期: 2007年第06期
2000年3月~2006年12月,我院使用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91例,疗效满意.
作者:景心国;张光耀;王大贵;姜大全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采用单纯有限减压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中远期治疗效果.方法 对82例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保留关节突的全椎板黄韧带切除术36例,椎板间隙相邻椎板部分切除及黄韧带切除16例,部分关节突切除神经根管扩大术30例.减压术后不做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术.结果 82例随访18~62个月,优70例(85%),良10例(12%),差2例(3%).有2例症状加重接受内固定及融合术.结论 在严格手术指征的前提下,根据腰椎管狭窄症的病因学分析选择单纯有限减压术式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作者:辛兵;王强;郭开今 刊期: 2007年第06期
1997~2005年,我科应用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开放性骨折27例,疗效满意.
作者:薛锦标;陈丹华;朱金强;姚长海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闭合复位经皮内固定和手术切开内固定治疗踝部骨折的疗效.方法 110例踝部骨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5例.经皮组:在C臂X线机透视下,采用闭合手法复位,经皮穿入导针、贯入空心螺钉,分别对外踝、后踝、内踝和下胫腓联合分离进行内固定.手术组:切开复位内固定.结果 110例随访3~17个月,根据Baird-Jackson评分系统,经皮组优良率92.7%,手术组优良率80%.结论 经皮微创内固定治疗踝部骨折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操作简单、治疗时间短、并发症少、医疗费用低、功能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陶晨;翟睿 刊期: 2007年第06期
1993年7月~2007年5月,我科共行腰椎手术429例,其中18例术后发生脑脊液漏,发生率4.2%,经积极处理后均治愈.
作者:巴正国;余国庆;张焱祥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远端蒂隐神经-大隐静脉筋膜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对32例足部、踝部及小腿下端的皮肤缺损创面,采用远端蒂隐神经-大隐静脉筋膜皮瓣逆行移位修复.结果 32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2例有部分皮瓣坏死,须再次行游离植皮术.32例获6个月~3年随访,28例皮瓣外观、血运、质地、色泽、弹性好,4例皮瓣须二期修整.结论 远端为蒂隐神经-大隐静脉筋膜皮瓣操作简单,不牺牲肢体主要血管,皮瓣质地好,厚度适中,是一种修复下肢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理想皮瓣.
作者:廖德允;谢文伟;姚汉刚;熊秉刚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椎弓根内固定加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疔退变性腰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86例腰椎不稳患者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JOA下腰痛评分标准评价临床效果.结果 86例均获随访,时间1~4年.所有患者术后X线片显示植骨骨性融合,未发现脊柱假关节形成及内固定松脱、断裂,术后无再发生腰椎不稳定.JOA下腰痛评分:术前平均(4.6±1.3)分,术后(13.4±1.6)分.平均改善率88%,优良率96%.结论 椎弓根内固定加后外侧植骨临床疗效好,骨性融合率高,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的较好方法.
作者:陆禹严;陈海;李春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对20例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行L2或L3椎弓根截骨矫正并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结果 全部获随访,时间1~3年.患者后凸畸形均明显改善,Cobb角术前45°~70°,术后8°~20°;能平视行走和仰卧休息;截骨处均融合.结论 经L2或L3椎弓根截骨并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矫形效果好,安全可靠,是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梁时和;廖永发;黄开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病灶清除+置管冲洗治疗腰椎间隙感染的疗效.方法 对9例腰椎间隙感染患者行病灶清除+置管冲洗.术后冲洗至全身局部症状消失、引流液清亮、引流液3次培养无细菌生长.同时静脉用两联抗生素至拔管后1~2周,再改口服抗生素巩固治疗4~6周.绝对卧床3~6个月.结果 平均冲洗时间25.7 d.随访6~24个月,7例痊愈,2例复发.复发的2例均有炎症向上位椎间隙扩散,其中1例用同样的方法治愈,另1例经长时间使用抗生素及消炎镇痛治疗基本治愈.结论 病灶清除+置管冲洗手术治疗腰椎间隙感染,疗效确切,可缩短疗程.
作者:康照利;李锋 刊期: 200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