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组织工程软骨支架材料的研究进展

邢帅;袁凌伟;鲁茂森;夏亚一

关键词:组织工程, 脱细胞支架材料, 软骨修复
摘要:近年来,采用组织工程学方法构建软骨复合组织成为软骨修复方面新的研究领域.在组织工程中,种子细胞、可降解的支架材料以及细胞生长调节因子并称为组织工程的三大基本要素,其中支架材料在软骨修复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至关重要[1].组织工程软骨支架材料的目的是为构建软骨细胞提供三维空间结构,有利于细胞的黏附、增殖,为细胞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2].
临床骨科杂志相关文献
  •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椎体成形术治疗8例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15个椎.结果 术后1~3 d所有患者疼痛消失或明显减轻,2~3 d后下床活动.随访8~12个月,所有患者疼痛无反复,无严重并发症发生.X线片显示椎体高度无进一步丢失.结论 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银网;朱建民;朱海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踝部骨折两种内固定术式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闭合复位经皮内固定和手术切开内固定治疗踝部骨折的疗效.方法 110例踝部骨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5例.经皮组:在C臂X线机透视下,采用闭合手法复位,经皮穿入导针、贯入空心螺钉,分别对外踝、后踝、内踝和下胫腓联合分离进行内固定.手术组:切开复位内固定.结果 110例随访3~17个月,根据Baird-Jackson评分系统,经皮组优良率92.7%,手术组优良率80%.结论 经皮微创内固定治疗踝部骨折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操作简单、治疗时间短、并发症少、医疗费用低、功能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陶晨;翟睿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Richards钉治疗老年性股骨转子间骨折

    2004年7月~2006年9月,我们对31例老年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Richards钉内固定术,疗效满意.

    作者:刘百伟;李云峰;王晖;陆坚;黄盛昌;刘延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后脱位的易发因素及防治

    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后脱位的易发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401例(432髋)采用后外侧入路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出现的14例早期后脱位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脱位多发生在术后1~6周.X线显示:髋臼位置不良6例、髋周软组织不平衡8例.发生率3.24%,保守治疗10例,手术治疗4例.结论 假臼位置不良、软组织不平衡是目前引起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后脱位的主要因素.闭合复位对大多数早期病例效果良好.精确的假体置入、充分的软组织修复及正确的护理可降低脱位的发生.

    作者:葛广勇;赵建宁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经腰椎椎弓根截骨并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对20例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行L2或L3椎弓根截骨矫正并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结果 全部获随访,时间1~3年.患者后凸畸形均明显改善,Cobb角术前45°~70°,术后8°~20°;能平视行走和仰卧休息;截骨处均融合.结论 经L2或L3椎弓根截骨并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矫形效果好,安全可靠,是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梁时和;廖永发;黄开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胫骨高位截骨Giebel内固定治疗膝内翻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胫骨高位截骨Giebel内固定术治疗膝内翻畸形的效果.方法 对18膝内翻畸形患者采用胫骨高位截骨Giebel内固定.手术前后摄双下肢负重位全长X线片,测量内翻角、机械轴线和解剖轴线并记录.结果 18例均获得随访,时间8~29个月.术后1例出现腓总神经麻痹,经治疗3个月后肌力感觉完全恢复.截骨处在术后12~14周均达到骨性愈合,疼痛症状均明显缓解或消失,摄片检查下肢力线维持在术后水平.结论 胫骨高位截骨Giebel内固定术治疗膝内翻畸形效果确实可靠,骨愈合率高,推迟了膝关节置换的年龄.

    作者:唐立群;王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骨折后家兔血清表皮生长因子含量表达的变化

    目的 观察骨折后表皮生长因子(EGF)含量表达的变化规律,揭示EGF表达与骨折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用成年雄性家兔30只,在骨折前及骨折后24、48、96 h及2、4周分别静脉采血2 ml,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家兔血清EGF浓度进行直接测定,测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骨折可导致家兔血清EGF浓度有一定规律升高:骨折后24 h开始升高,至48 h达到高峰,96 h开始下降,2~4周可维持较正常稍高水平,4周时接近正常值.结论 骨折后EGF的表达有一定的规律变化,从而证实EGF与骨折的愈合有一定的联系.

    作者:孔庆利;张学瑜;李明;姚仁福;王嘉明;江长海;张风才;卢少空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脊柱撑开复位内固定器治疗椎体滑移的疗效

    目的 探讨脊柱撑开复位内固定器(DRFS)治疗椎体滑移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7例椎体滑移Ⅰ~Ⅱ度患者采用DRFS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结果 全部患者平均随访25个月,下腰痛症状12例完全消失,13例大部消失,2例略有改善.腰椎X线片复查:椎体复位良好,植骨融合良好.发生长期足趾背伸无力3例,钢板断裂1例.根据Henderson标准进行临床评价:优12例,良13例,可2例.结论 DRFS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是治疗椎体滑移的一种简便、有效方法.

    作者:李禾;邢更彦;姜川;白晓东;高春华;叶启彬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再发的治疗及因素分析

    1991年1月~2006年10月,我院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36例患者进行再手术治疗,报道如下.

    作者:樊伟林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粉碎骨折

    目的 探讨肱骨髁间粉碎骨折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双钢板内固定的疗效.方法 采用尺骨鹰嘴截骨、骨折复位解剖型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粉碎骨折15例.结果 15例随访6~24个月,骨折均愈合.按改良Cassebaum评分系统评分:优6例,良6例,可2例,差1例.结论 采用尺骨鹰嘴截骨、关节面解剖复位、双钢板固定治疗肱骨髁间粉碎骨折临床疗效良好.

    作者:陈勇;王东超;陈建华;单玉良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腰椎术后脑脊液漏的处理

    1993年7月~2007年5月,我科共行腰椎手术429例,其中18例术后发生脑脊液漏,发生率4.2%,经积极处理后均治愈.

    作者:巴正国;余国庆;张焱祥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远端为蒂的隐神经-大隐静脉筋膜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

    目的 探讨远端蒂隐神经-大隐静脉筋膜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对32例足部、踝部及小腿下端的皮肤缺损创面,采用远端蒂隐神经-大隐静脉筋膜皮瓣逆行移位修复.结果 32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2例有部分皮瓣坏死,须再次行游离植皮术.32例获6个月~3年随访,28例皮瓣外观、血运、质地、色泽、弹性好,4例皮瓣须二期修整.结论 远端为蒂隐神经-大隐静脉筋膜皮瓣操作简单,不牺牲肢体主要血管,皮瓣质地好,厚度适中,是一种修复下肢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理想皮瓣.

    作者:廖德允;谢文伟;姚汉刚;熊秉刚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单纯有限减压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采用单纯有限减压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中远期治疗效果.方法 对82例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保留关节突的全椎板黄韧带切除术36例,椎板间隙相邻椎板部分切除及黄韧带切除16例,部分关节突切除神经根管扩大术30例.减压术后不做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术.结果 82例随访18~62个月,优70例(85%),良10例(12%),差2例(3%).有2例症状加重接受内固定及融合术.结论 在严格手术指征的前提下,根据腰椎管狭窄症的病因学分析选择单纯有限减压术式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作者:辛兵;王强;郭开今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

    1997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采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386例,疗效满意.

    作者:褚强;陈军军;陈彦;陈烽;黄金波;宋林波;任建锋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手术治疗腰椎间隙感染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病灶清除+置管冲洗治疗腰椎间隙感染的疗效.方法 对9例腰椎间隙感染患者行病灶清除+置管冲洗.术后冲洗至全身局部症状消失、引流液清亮、引流液3次培养无细菌生长.同时静脉用两联抗生素至拔管后1~2周,再改口服抗生素巩固治疗4~6周.绝对卧床3~6个月.结果 平均冲洗时间25.7 d.随访6~24个月,7例痊愈,2例复发.复发的2例均有炎症向上位椎间隙扩散,其中1例用同样的方法治愈,另1例经长时间使用抗生素及消炎镇痛治疗基本治愈.结论 病灶清除+置管冲洗手术治疗腰椎间隙感染,疗效确切,可缩短疗程.

    作者:康照利;李锋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目的 观察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52例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经使用rhG-CSF进行骨髓干细胞动员后,第2天进行骨髓干细胞采集,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下行股动脉穿刺,导管超选择至闭孔动脉及旋股内外侧动脉,将干细胞悬液缓慢匀速注入动脉内;干细胞移植后随访观察患者髋关节疼痛程度、性质及持续时间变化,行走间距及步态变化,髋关节外展及内旋功能变化;6个月后行股骨头供血动脉造影术.结果 52例患者随访12个月,髋关节疼痛有不同程度缓解67%,关节功能改善29.7%,行走间距延长32.5%.干细胞移植术后6个月,10例患者行股骨头供血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均显示旋股内动脉,旋股外动脉及闭孔动脉管径增粗,新生血管增多,血流速度增快,与移植前血管造影相比较,股骨头血液供应明显改善.治疗中均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结论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方法简便,安全有效,适合Ⅰ~Ⅲ期早、中期股骨头坏死的患者.

    作者:王红梅;杨晓凤;张轶斌;许忆峰;吴雁翔;吕乃武;单鸿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

    2003年2月~2005年2月,我院对23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黄常福;史景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食指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末节损伤

    目的 探讨用食指背侧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拇指末节损伤的效果.方法 采用同侧带血管或筋膜蒂食指背侧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12例.结果 12例均得到随访,时间1年6个月~7年,皮瓣全部成活,修复后的拇指既保留了长度,又保存了感觉和运动功能,且外形满意.结论 用食指背侧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拇指末节损伤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手术方法,技术难度不大,所需器械简单,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江建平;程华强;周云;张媺;冯孝志;曾炳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无透视髋关节镜穿刺的应用

    目的 探讨髋关节镜手术无透视下进行穿刺的方法.方法 对40例(50髋)采用髋关节镜无透视穿刺技术.按常规标出穿刺点,穿刺针尾端通过输液管与20ml针管相连,针管内抽入10ml生理盐水.自大转子上穿刺点进针,如针穿入关节,则与之相连的针管内的盐水会被吸入关节腔,或用针管抽吸,有黄色黏碉液体流出.结果 穿入髋关节平均手术时间仅为5~10min,效果良好.结论 无透视髋关节镜穿刺,可以缩短手术时间,操作简便,减少辐射损伤,无需透视设备,但应有准确的定位和一定的经验及技巧.

    作者:李众利;刘玉杰;王志刚;王岩;蔡胥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闭合复位骨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骨折

    2004年3月~2006年6月,笔者收治18例各类股骨中、上1/3骨折患者,均采用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疗效满意.

    作者:周嘉庆;马华;赵奎;王华;孟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临床骨科杂志

临床骨科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