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健康人及肩峰撞击症患者肩峰下空间宽度的三维测定

何仿;卜海富;李苏皖;马骋;肖海军;曹东;钱齐荣;苟三怀

关键词:肩撞击综合征, 肩峰下空间, 成像, 三维
摘要:目的对健康人及肩峰撞击症患者的上臂主动和被动外展过程中的肩峰下空间宽度进行三维测定,分析肩峰撞击症患者潜在的冈上肌功能缺陷.方法用开放MRI对10例健康受试者和10例肩峰撞击症患者在臂外展过程中,有或无肩部肌肉参与下进行肩部成像.在成像过程中,在肱骨远端施加一个10 N的外展力,三维图像重建后,测出小的肩峰-肱骨距离. 结果在健康志愿者中, 外展60°时,肌肉的参与会导致肩峰-肱骨距离减少(-32%,P<0.05),而在外展120°时,此距离则增加(+44%,P<0.05).外展90°时,肌肉的参与未造成肩峰-肱骨距离变化.然而在10例肩峰撞击症患者中,肌肉的活动导致肩峰下空间宽度较正常的对侧肩减小.结论肌肉收缩和上臂的外展位置可以造成肩峰下空间宽度的改变.然而,对于早期的肩峰撞击症患者来说,在肌肉放松时外展肌的功能不全表现得并不明显.
临床骨科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手术的麻醉体会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人髋部骨折的发病率越来越高,2002年1~7月我院行60岁以上髋部骨折手术391例,现就其麻醉方面的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张宝玲;张崇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疗效. 方法采用THA治疗 58例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分析其疗效及并发症.结果经2.5~6年(平均4.3年)随访,按Harris评分标准:优良率93.1%(54/58);术后并发症主要为深静脉栓塞6例(10.3%),异位骨化3 例.结论 THA适应证取决于患者手术耐受性、患者的预期寿命及社会生活需求,年龄不宜作为影响手术选择的决定性因素.

    作者:蔡春元;杨国敬;潘可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骨盆外固定支架在骨盆骨折复合伤中的应用

    我院自2000年6月以来用骨盆外固定支架治疗骨盆骨折复合伤12例,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童松林;陆文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分期微创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

    目的介绍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分期微创治疗经验.方法采用急性期临时使用石膏、跟骨牵引或外固定支架,待伤口稳定后采用微创技术,应用非扩髓交锁髓内钉或经皮插入钢板技术治疗胫腓骨开放粉碎性骨折72例.Gustilo分类Ⅰ度22例、Ⅱ度39例、ⅢA度11例.近端9例、中段41例、远端22例.结果72例患者均得到随访,伤口愈合情况良好,骨折无延迟愈合、畸形愈合,平均临床愈合时间为15周.根据Johner-Wruhs评分优良率89%.结论胫腓骨开放骨折可采用分阶段治疗,早期以软组织处理为主,二期以骨折微创内固定、关节功能锻炼为主.

    作者:龚伟华;孙月华;朱振安;史定伟;唐坚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应用外固定架治疗骨折不愈合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治疗骨折不愈合的有效方法和疗效.方法自行研制可调式单臂或半环型外固定架,根据骨折部位、稳定程度和皮肤软组织情况决定针数、针距及外固定架类型.临床应用43例,其中合并骨髓炎13例.单纯骨折不愈合病例均予髓内、外植骨;合并骨髓炎则予以冲洗及皮瓣移植控制感染,二期行植骨手术.结果1次手术治愈32例,2次手术治愈10例,截肢1例.移植皮瓣13例,皮瓣全部成活12例,部分坏死1例.结论早期稳定的外固定架配合髓内外植骨是治疗骨折不愈合的有效方法,部分合并感染者在治疗感染的同时,保持骨折端良好的对合和持久稳定,不植骨亦可达到愈合目的.

    作者:林欣;潘海涛;麻松;胡宝岩;宋磊;邢汝鹏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目的探讨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时机、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使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Ⅳ型32例37侧跟骨关节内骨折.结果 37侧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0个月. 足部功能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定,优20侧,良13侧,可4侧,优良率89.2%.结论手术时机应选择急诊或伤后10~14 d;切复内固定术适用于SandersⅡ、Ⅲ型及部分Ⅳ型跟骨骨折;对于骨质缺损严重、关节面塌陷者宜采用植骨术.

    作者:谢秉局;李方才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及手术疗效.方法 24例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均行手术治疗.结果随访3~15个月(平均8个月),优15例,良7例,可2例.结论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特殊类型,一经诊断应尽早手术,疗效满意.

    作者:李康华;王朝晖;张宏其;雷光华;廖前德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经皮钢丝环扎术在胫骨螺旋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经皮钢丝环扎术治疗胫骨螺旋形骨折的方法和疗效. 方法采用经皮钢丝环扎术治疗胫骨螺旋形骨折62例.经皮钢丝环扎后行穿针石膏固定12例、支架外固定34例、经皮梅花针髓内固定16例.结果 62例均获随访,时间6个月~4年,骨折全部愈合.环扎处无感染及骨髓炎发生.膝、踝关节无功能障碍,无成角及短缩畸形.51例已于门诊取出钢丝,无神经、血管损伤及再骨折发生. 结论经皮钢丝环扎术是一种治疗胫骨螺旋形骨折的辅助内固定方法.

    作者:王桂春;陆建忠;魏华;葛夫贵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假体周围骨溶解组织中磨损颗粒的提取与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假体周围骨溶解组织中磨损颗粒的分布情况,为体外及体内磨损试验提供颗粒.方法从一个临床严重骨溶解的髋关节翻修病例术中的骨溶解组织,采用强碱消化法提取磨损颗粒,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金属颗粒直径,通过组织学观察颗粒在组织中的分布,等离子光谱分析仪(ICP-AES)、偏光镜分析颗粒成分,扫描电镜、颗粒计数仪观察颗粒大小形态.结果磨损颗粒在骨溶解组织中分布不均匀;磨损颗粒主要成分为钛合金、聚乙烯、含硫酸钡骨水泥;组织中颗粒大小变化较大,聚乙烯颗粒直径为0.13~37.00 μm,钛合金颗粒直径为0.05~49.30 μm,金属颗粒密度梯度离心后平均直径为0.85 μm ,约90%颗粒直径在0.50~1.00 μm.结论通过强碱消化及密度梯度离心提取、纯化假体周围骨溶解组织中磨损颗粒的方法可提供符合试验需要的金属颗粒.

    作者:严孟宁;戴尅戎;贾庆卫;李宏斌;王晓庆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交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骨折56例

    2001年5月~2003年12月,我院应用有三维远端瞄准器的交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骨折56例,效果满意.

    作者:胡国锋;许杏清;陈建烈;周维锋;王沛年;虞建浩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单纯远侧桡尺关节脱位诊治体会

    单纯远侧桡尺关节脱位比较常见,但文献报道较少,如果对这类损伤认识不足,往往会导致诊断及治疗失误,势必造成患者慢性持续的腕痛、手和前臂活动受限及桡尺远侧关节不稳.近年来,我们采用手法复位长臂石膏固定治疗单纯远侧桡尺关节脱位,取得满意效果.笔者总结了1998年1月~2003年12月治疗的128例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谭宗奎;陈庄洪;黄继锋;蔡贤华;刘曦明;徐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腓肠肌内侧头断裂2例

    笔者2004年4、5月份收治腓肠肌内侧头外伤性断裂2例,报道如下.

    作者:张成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Pilon骨折

    目的探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Pilon骨折14例.根据Ruedi-Allgower骨折分型:Ⅰ型3例,Ⅱ型5例,Ⅲ型6例.按Teeny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5年,平均4.1年;骨折愈合时间6~24周(平均10.5周).踝关节功能评分,优9例、良2例、可2例、差1例.结论采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Pilon骨折,能减少并发症并获得较好疗效.

    作者:徐跃根;卢厚微;吴可沁;杨东方;沈卫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足部逆行血管蒂皮瓣修复前足皮肤缺损

    目的探讨足逆行血管蒂皮瓣修复前足皮肤缺损的效果.方法足底内侧皮瓣以足底内侧动脉浅支为蒂逆行转移,足踝背皮瓣以足背动脉分支第一或第二跖背动脉为蒂逆行转移.转移皮瓣均行浅静脉及皮神经吻合修复.结果转移皮瓣全部成活.其中1例未行浅静脉吻合术后出现静脉危象,经减张及药物治疗后存活.术后1年随访皮瓣感觉功能恢复.结论足部逆行血管蒂皮瓣转移修复前足皮肤缺损,具有手术简捷、创伤小、功用好、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李隆慧;韩国华;李铎;孔祥飞;郑良国;丁明;邵长胜;扈全德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载荷对老年关节软骨组织凋亡基因Caspase-3 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对体外培养的老年关节软骨组织块进行不同性质压应力载荷干预,观察不同的载荷条件对关节软骨细胞凋亡过程的调控.方法在体外对加工成一定几何形状、未纤维化的老年关节软骨组织块予以不同频率(0.01、0.1、1 Hz与静止力)、载荷量(1.5、1.0与0.5 MPa)的压应力,并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来观察不同应力条件下凋亡基因Caspase-3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各应力组均有Caspase-3 mRNA的表达,其中对照组表达水平较低,中频各组表达与对照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在静止应力组,以及高、低频组则有较强的表达.就表达强度而言,各载荷值无组间差异.结论老年人关节软骨细胞的凋亡对于外界应力敏感,中频应力组对细胞的凋亡表现为抑制作用,其余各组则起到促进作用.

    作者:王栋梁;张家红;赵慧莉;朱传敏;戴力扬;邓廉夫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克氏针可吸收线张力带治疗锁骨骨折

    2001~2002年我科共收治锁骨骨折25例,采用克氏针可吸收线张力带内固定治疗19例,取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杨子来;陈允震;刘海春;张剑锋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感染和骨吸收的处理

    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感染及骨吸收的治疗方法.方法股骨干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术后感染及骨吸收13例,术后感染平均14.5个月.第一期拔除髓内钉、彻底清创、外固定支架固定,第二期植骨、抗感染;术后膝关节功能锻炼.结果随访平均4.2年.1年后骨折和感染均治愈,随访期内均无复发.结论合理的二期手术,是治疗交锁髓内钉固定股骨干骨折术后感染及骨吸收的可行方法.

    作者:夏荣刚;陶海荣;张长青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形状记忆锯齿臂环抱锁骨接骨板治疗锁骨中段骨折

    2001年3月~2004年4月,我院采取锯齿臂环抱锁骨接骨板治疗锁骨严重粉碎性骨折移位或骨不连68例,获得满意疗效.

    作者:许健华;顾小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微创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

    目的研究微创技术治疗脊柱骨折的适应证和疗效.方法选择10例单纯胸腰椎骨折、损伤平面以下无神经功能损害、无需进行椎板减压的患者,在C臂X线机下定位病椎椎弓根根部,做4个1.5 cm长的切口,固定与复位均在这4个小切口内完成.结果所有患者均恢复椎体高度并矫正后凸畸形.手术时间约1.5 h,出血量约50 ml.结论微创技术治疗脊柱骨折适用于单纯胸腰椎骨折、损伤平面以下无神经功能损害、无需进行椎板减压的患者,优点是创伤小、术后康复快.

    作者:董扬;徐建广;陈旸;朱越;眭述平;曾炳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脊柱侧凸的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脊柱侧凸的分类与手术治疗的关系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应用三维矫正技术治疗10例脊柱侧凸(先天性5例,特发性5例).结果随访6~30个月,10例脊柱侧凸矫正率平均40%,无手术并发症.结论脊柱侧凸明确分类、制定有效的手术方案是提高侧凸矫正效果的前提.

    作者:肖杰;陈艺新;龙浩;李志林;刘伟;何辉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临床骨科杂志

临床骨科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