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强;陈艺新;赵滨;贾湘谦;栾波;肖杰;薛向东;宋开芳
我们对12例成人锁骨骨折骨不连患者应用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固定及植骨治疗,效果较好.
作者:姚正凯;燕中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联用自体红骨髓与骨肽注射液注入骨折处治疗骨不连的疗效.方法 X线机或C臂X线机确定骨折间隙,取自体红骨髓与骨肽注射液经皮注入到骨折端间隙、骨膜及骨膜周围, 间隔2周注射1次,连续治疗4次.结果 52例中,50例从治疗起1~1.5个月形成骨痂,3~6个月骨愈合;2例因骨折端假关节形成改为手术治疗. 结论自体红骨髓与骨肽注射液联用注入骨不连部位具有明显的成骨作用,骨肽注射液可诱导红骨髓细胞转化为成骨细胞.
作者:刘增亮;王万富;王彦东;赵奋伟;乔永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肱骨远端关节内粉碎性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 10例肱骨远端关节内粉碎骨折,采用肘关节后侧正中入路,尺骨鹰嘴截骨;骨折复位后,用重建钢板和1/3管型钢板分别放置于肱骨远端的后外侧和内侧固定;尺神经常规前置皮下,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随访20~61个月,骨折全部愈合,骨折愈合时间10~16周.肘关节平均活动度110.0 °(95°~140°).Mayo评分良好9例,可1例.一过性尺神经麻痹1例,术后1个月恢复,无桡神经损伤病例.结论采用尺骨鹰嘴截骨、关节面解剖复位、双钢板固定和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方法治疗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临床疗效良好.
作者:安智全;曾炳芳;于晓雯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疗效. 方法采用THA治疗 58例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分析其疗效及并发症.结果经2.5~6年(平均4.3年)随访,按Harris评分标准:优良率93.1%(54/58);术后并发症主要为深静脉栓塞6例(10.3%),异位骨化3 例.结论 THA适应证取决于患者手术耐受性、患者的预期寿命及社会生活需求,年龄不宜作为影响手术选择的决定性因素.
作者:蔡春元;杨国敬;潘可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治疗骨折不愈合的有效方法和疗效.方法自行研制可调式单臂或半环型外固定架,根据骨折部位、稳定程度和皮肤软组织情况决定针数、针距及外固定架类型.临床应用43例,其中合并骨髓炎13例.单纯骨折不愈合病例均予髓内、外植骨;合并骨髓炎则予以冲洗及皮瓣移植控制感染,二期行植骨手术.结果1次手术治愈32例,2次手术治愈10例,截肢1例.移植皮瓣13例,皮瓣全部成活12例,部分坏死1例.结论早期稳定的外固定架配合髓内外植骨是治疗骨折不愈合的有效方法,部分合并感染者在治疗感染的同时,保持骨折端良好的对合和持久稳定,不植骨亦可达到愈合目的.
作者:林欣;潘海涛;麻松;胡宝岩;宋磊;邢汝鹏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重建型交锁髓内钉治疗复杂股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掌握手术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对18例复杂股骨骨折采用重建型交锁髓内钉固定,闭合或开放穿钉.结果 18例经6~19个月的随访,愈合时间4.5~10个月,平均6.5个月,优良率达94%,无相关并发症.结论颈干交锁,将整个固定系统与股骨头颈干构成一相对完整牢固的整体,可早期负重,功能锻炼,有利骨折愈合,重建型交锁髓内钉是治疗复杂股骨骨折的理想方法.
作者:周枫;杨惠光;张云庆;周正明;顾家烨;孙惠清;李骁伟;邓雄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对体外培养的老年关节软骨组织块进行不同性质压应力载荷干预,观察不同的载荷条件对关节软骨细胞凋亡过程的调控.方法在体外对加工成一定几何形状、未纤维化的老年关节软骨组织块予以不同频率(0.01、0.1、1 Hz与静止力)、载荷量(1.5、1.0与0.5 MPa)的压应力,并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来观察不同应力条件下凋亡基因Caspase-3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各应力组均有Caspase-3 mRNA的表达,其中对照组表达水平较低,中频各组表达与对照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在静止应力组,以及高、低频组则有较强的表达.就表达强度而言,各载荷值无组间差异.结论老年人关节软骨细胞的凋亡对于外界应力敏感,中频应力组对细胞的凋亡表现为抑制作用,其余各组则起到促进作用.
作者:王栋梁;张家红;赵慧莉;朱传敏;戴力扬;邓廉夫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脊柱侧凸的分类与手术治疗的关系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应用三维矫正技术治疗10例脊柱侧凸(先天性5例,特发性5例).结果随访6~30个月,10例脊柱侧凸矫正率平均40%,无手术并发症.结论脊柱侧凸明确分类、制定有效的手术方案是提高侧凸矫正效果的前提.
作者:肖杰;陈艺新;龙浩;李志林;刘伟;何辉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比较椎间盘镜下与开放式中空螺钉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的优缺点.方法对8例采用椎间盘镜下中空螺钉内固定(椎间盘镜组)与14例开放式中空螺钉内固定(开放手术组)治疗的齿状突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的手术切口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愈合率以及颈椎的活动度.结果椎间盘镜组的手术切口平均1.62 cm、手术时间75 min、出血量20.5 ml,均小于开放手术组(P<0.05).两组的骨折愈合率、颈椎活动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椎间盘镜下直接中空螺钉内固定术创伤较小,手术操作方便,能简化手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
作者:林斌;郭林新;练克俭;郭延杰;陈梓锋;郭志民;刘庆军;李扬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寻求预防胸腰椎骨折内固定失败的措施.方法对21例胸腰椎骨折内固定失败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脊柱内固定失败的原因多为技术因素. 结论在基层医院提高医师的技术素养是避免脊柱内固定失败的主要措施.
作者:李智勇;唐尚权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笔者2004年4、5月份收治腓肠肌内侧头外伤性断裂2例,报道如下.
作者:张成 刊期: 2005年第01期
2000年2月~2003年6月,我院对11例双侧股骨干骨折同时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效果良好.
作者:袁林;徐良;梅学良;刘强;李光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2001年5月~2003年12月,我院应用有三维远端瞄准器的交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骨折56例,效果满意.
作者:胡国锋;许杏清;陈建烈;周维锋;王沛年;虞建浩 刊期: 2005年第01期
2001~2002年我科共收治锁骨骨折25例,采用克氏针可吸收线张力带内固定治疗19例,取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杨子来;陈允震;刘海春;张剑锋 刊期: 2005年第01期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主要存在于骨髓中,此外还分别从骨骼肌、软骨膜、骨外膜、骨小梁、脐带血和外周血中分离出[1,2], 它具有向骨、软骨、脂肪、肌肉、肌腱、真皮、骨髓基质、成心肌细胞和神经细胞等组织分化的潜能[3~8].
作者:涂强;徐国洲;钟润泉;王少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感染及骨吸收的治疗方法.方法股骨干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术后感染及骨吸收13例,术后感染平均14.5个月.第一期拔除髓内钉、彻底清创、外固定支架固定,第二期植骨、抗感染;术后膝关节功能锻炼.结果随访平均4.2年.1年后骨折和感染均治愈,随访期内均无复发.结论合理的二期手术,是治疗交锁髓内钉固定股骨干骨折术后感染及骨吸收的可行方法.
作者:夏荣刚;陶海荣;张长青 刊期: 2005年第01期
2000年9月~2003年9月,笔者应用可吸收螺钉治疗后交叉韧带止点骨折17例,效果满意.
作者:徐阿炳;杨波;王斌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时机、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使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Ⅳ型32例37侧跟骨关节内骨折.结果 37侧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0个月. 足部功能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定,优20侧,良13侧,可4侧,优良率89.2%.结论手术时机应选择急诊或伤后10~14 d;切复内固定术适用于SandersⅡ、Ⅲ型及部分Ⅳ型跟骨骨折;对于骨质缺损严重、关节面塌陷者宜采用植骨术.
作者:谢秉局;李方才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经皮钢丝环扎术治疗胫骨螺旋形骨折的方法和疗效. 方法采用经皮钢丝环扎术治疗胫骨螺旋形骨折62例.经皮钢丝环扎后行穿针石膏固定12例、支架外固定34例、经皮梅花针髓内固定16例.结果 62例均获随访,时间6个月~4年,骨折全部愈合.环扎处无感染及骨髓炎发生.膝、踝关节无功能障碍,无成角及短缩畸形.51例已于门诊取出钢丝,无神经、血管损伤及再骨折发生. 结论经皮钢丝环扎术是一种治疗胫骨螺旋形骨折的辅助内固定方法.
作者:王桂春;陆建忠;魏华;葛夫贵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对健康人及肩峰撞击症患者的上臂主动和被动外展过程中的肩峰下空间宽度进行三维测定,分析肩峰撞击症患者潜在的冈上肌功能缺陷.方法用开放MRI对10例健康受试者和10例肩峰撞击症患者在臂外展过程中,有或无肩部肌肉参与下进行肩部成像.在成像过程中,在肱骨远端施加一个10 N的外展力,三维图像重建后,测出小的肩峰-肱骨距离. 结果在健康志愿者中, 外展60°时,肌肉的参与会导致肩峰-肱骨距离减少(-32%,P<0.05),而在外展120°时,此距离则增加(+44%,P<0.05).外展90°时,肌肉的参与未造成肩峰-肱骨距离变化.然而在10例肩峰撞击症患者中,肌肉的活动导致肩峰下空间宽度较正常的对侧肩减小.结论肌肉收缩和上臂的外展位置可以造成肩峰下空间宽度的改变.然而,对于早期的肩峰撞击症患者来说,在肌肉放松时外展肌的功能不全表现得并不明显.
作者:何仿;卜海富;李苏皖;马骋;肖海军;曹东;钱齐荣;苟三怀 刊期: 200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