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建型颈干交锁钉治疗复杂股骨骨折

李纯志;应弋阳;周荣利;陈昌伟;胡佰文

关键词:股骨骨折, 重建型颈干交锁钉, 骨折固定术, 内
摘要:目的探讨重建型颈干交锁钉固定复杂股骨骨折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重建型颈干交锁钉内固定治疗13例复杂股骨骨折.结果 12例获11~26个月(平均19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4~8个月,患肢关节功能恢复接近正常,无相关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重建型颈干交锁钉固定复杂股骨骨折牢靠,可早期功能锻炼,骨折愈合率高.闭合复位不影响骨折满意对位、骨折血运破坏少.
临床骨科杂志相关文献
  • TopoⅡ和Ki67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研究骨肉瘤中TopoⅡ和Ki67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TopoⅡ和Ki67在67例骨肉瘤、15例骨软骨瘤、10例骨样骨瘤及15例正常骨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它们表达之间的相互关系,对其中31例随访资料进行生存分析,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随访资料生存分析用Kaplan-Meier法分析及U检验.结果在骨肉瘤组织中TopoⅡ与Ki67的表达均明显高于骨软骨瘤、骨样骨瘤及正常的骨组织;在骨肉瘤组织中,TopoⅡ与Ki67的表达呈正相关;骨肉瘤组织中TopoⅡ与Ki67 表达增高,但与骨肉瘤患者临床病理、外科分期无明显相关,与患者术后生存率呈负相关.结论 TopoⅡ与Ki67的表达同细胞增殖及术后生存率相关,对骨肉瘤组织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opoⅡ可能能作为骨肉瘤患者选择化疗方案一个较为简单又有意义的指标.

    作者:周仕国;施能木;施作霖;陈文昌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股骨颈多针定位仪的研制及应用

    目的研制股骨颈多针定位仪,寻找术中股骨颈定位钻孔的新方法.方法 56例股骨上端骨折患者应用定位仪进行DHS系统内固定术.结果患者经5个月~2年(平均11个月)随访,患肢功能良好,未发生钢板断裂及髋内翻畸形等并发症.结论使用多针定位仪,术中定位准确,能快速完成手术的关键操作.

    作者:陈立军;陈国强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老年人股骨干骨折的治疗

    目的探讨适合老年人股骨干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68例老年人股骨干骨折随机分成3组:髓内钉固定组、加压钢板固定组和外固定支架固定组,临床观察结合 X线片评价骨折愈合、延迟愈合、不愈合作为判断3组临床疗效的标准.结果髓内钉组的骨折愈合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外固定支架组的骨折延迟愈合率高于其他两组,加压钢板组的骨折不愈合率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人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优于加压钢板和外固定支架.

    作者:王宵光;周建生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暴力下胸腰椎三柱结构的应力分布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暴力下胸腰椎三柱结构的应力分布及临床意义.方法建立胸腰椎活动节段的力学模型,按Denis分类法,将活动节段划分为前、中、后柱并施加破坏性载荷,计算各柱的应力分布.结果①垂直压缩载荷下,胸腰椎中柱的上、下终板及松质骨应力值高,后柱的椎弓根部、峡部及小关节等也存在应力集中区;②屈曲压缩载荷下,胸腰椎前柱的应力值高;③屈曲分离载荷下,后柱的棘突上缘、后纵韧带、棘上、棘间韧带、椎间盘纤维环后部均是应力集中的部位.结论胸腰椎三柱结构的应力分布对认识胸腰椎各类损伤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雷;裴福兴;宋跃明;邹力;周宗科;张聪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巨趾症1例

    患者,男,24岁.右足第三、四趾肥大24年,患者自出生后发现右足第三、四趾比其它趾明显肥大,并随年龄增长而增长,在劳累行走时有不适感,穿鞋困难.体检:一般情况好,右足第三、四趾巨大(图1),无红肿热痛表现.第二、五趾受到挤压,患趾背伸和跖屈受限.X线检查:右足第三、四趾自近节趾骨明显粗大(图2).诊断:右足第三、四趾巨趾症.

    作者:王胜利;李维国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11例手术处理

    1995年1月~2000年8月我院共手术治疗腰腿痛401例,其中11例术前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而手术证实并非此症,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曹德良;周泰仁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周围神经损伤端侧吻合法进展

    本世纪初Balance首先报道了周围神经端侧吻合方法,将离断的面神经与副神经作端侧吻合治疗面神经瘫,虽因术后出现面部和肩部同时产生运动而放弃了该术式,但却肯定了端侧吻合方法的有效性.几十年来,周围神经损伤缺损的外科治疗出现了许多新的方式和方法,但与临床应用均有相当的距离,特别是在神经缺损太多、无法端端吻合的情况下,仍以自体、异体神经移植为主.由于自体神经来源有限,而异体神经存在排异反应等问题,效果不尽如人意,而组织工程才刚刚起步,所以探索神经缺损的治疗方法和机制仍是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进入90年代以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又一次将目光投到90年前的端侧吻合上.

    作者:王敏;杨志焕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骨折后并发脂肪栓塞综合征的诊治

    脂肪栓塞综合征(fat embolism syndrome,FES)是骨折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笔者对近年我院551例创伤性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其中11例并发FES,现分析如下.

    作者:邹和鲜;胡鑫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腰段原发性脑脊膜黑色素细胞瘤1例

    1 病例资料患者,男,55岁,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腰痛、双下肢抽搐、疼痛伴尿潴留2个月,且进行性加重.入院前1周出现行走困难.查体:脊柱外观无畸形,腰段有压痛,双下肢肌力为Ⅳ级,会阴部、小腿内侧面及足背内外侧面感觉丧失.

    作者:岳超;甄昭卿;雷哲荣;施冲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治疗合并腰椎管狭窄的腰椎间盘突出症

    目的总结采用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APLD)治疗合并腰椎管狭窄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经验.方法对12例经CT扫描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有腰椎管狭窄患者,术前行轴位牵引下直腿抬高试验检查.对属可逆性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使用APLD治疗.结果经3个月以上随访,优7例,良4例,可1例.近期优良率91.7%.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合并腰椎管狭窄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不应列为APLD治疗的禁忌证.对术前行轴位牵引下直腿抬高试验检查属可逆性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仍可行APLD治疗.

    作者:车坚;张鹏;袁东堂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24例股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再骨折的成因与治疗

    1992年以来,我科收治24例股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再骨折的病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对其成因进行分析,并将处理情况总结如下.

    作者:王长伟;王文礼;廖光禄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髌骨纵形骨折畸形愈合的治疗

    髌骨纵形骨折临床上较少见,易被误诊[1].我科1998年1月~2000年1月共收治4例陈旧性髌骨纵形骨折畸形愈合并引起髌股关节痛,效果满意.

    作者:谢昌宏;马修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伴马尾神经综合征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伴马尾神经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治疗及预后.方法对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平均随访 3年6个月,全部病例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其中Kostuik A型2例完全恢复,4例不全恢复;B型7例完全恢复,2例不全恢复.结论该综合征是由压迫本身及压迫致马尾神经瘀血、水肿,影响脑脊液循环及血供障碍引起,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减压.急性完全性损伤预后较差,慢性不全损伤预后好.

    作者:鲁常胜;韩光明;吴兴彪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骶髂关节面形态的测量及其生物力学意义

    目的用计算机辅助图像分析测量骶髂关节面的解剖形态.方法取青年男性新鲜尸体骶髂关节标本,将增白剂涂于骶髂关节表面,分别将标准网点图用幻灯机投照于关节面和标准模板上,摄取其表面的网点图像并通过线路传输到计算机,得出骶髂关节面上任意一点的高度.结果通过测量获得骶髂关节面上任意点的高度,发现骶髂关节两侧关节面呈一种类似齿轮样相互咬合与滑槽轨迹相结合的关节面形态.结论计算机辅助图像分析的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测量迅速、全面、准确,结果显示形象、直观的特点,可瞬时获得测量范围内任意点的相对高度,在一定程度上优于传统的解剖测量方法.骶髂关节面的骶骨侧与髂骨侧的凹凸不平相互吻合、相互嵌入,呈以髂骨结节为圆心的类似圆弧形分布,形成有利于稳定的力学结构特点,提示骶髂关节沿此轴旋转运动.

    作者:钱齐荣;贾连顺;高建新;丁祖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合并腰椎管狭窄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侧凸合并腰椎管狭窄的手术方法.方法对43例适应芝患者进行椎板切除减压、CD器械矫正和后外侧融合术,术后观察疼痛改善率和测量畸形矫正率.结果术后1年腰腿疼痛较术前平均改善76.2%±8.3%,腰椎冠状面矫正率为47.2%±6.3%,矢状面矫正率为36.4%±5.7%.术后3年腰腿疼痛较术前平均改善74.8%±6.9%,腰椎冠状面和矢状面矫形丢失不明显.结论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合并腰椎管狭窄时,应重视矫正腰椎侧凸和后凸畸形、改善腰椎力学平衡,以提高术后中远期临床疗效.

    作者:郭立新;马远征;陈兴;包春龙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手术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

    腰椎的稳定性是指腰椎在载荷作用下维持自身结构正常形变的能力,即腰椎刚度的大小.手术后腰椎不稳定是指各种腰椎手术破坏了腰椎赖以维持平衡的解剖结构,从而引起手术后腰椎刚度丢失,也称为医源性不稳.腰椎不稳定是手术失败综合征的常见原因[1].

    作者:李旭明;王树茂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双侧开窗潜行扩大治疗老年人腰椎管狭窄症

    目的探讨老年人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适应证以及术中尽量保持骨性结构完整的重要性.方法 72例患者均行双侧开窗、潜行扩大椎管减压术治疗.结果 63例获1~7年随访,疗效评定:优52例(82.6%),良9例(14.3%),可2例(3.1%),优良率96.9%.结论手术治疗能解除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病痛,提高生活质量.应用双侧开窗、潜行扩大术行椎管减压,既保持了骨性结构的完整性,又减少了创伤,有利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可以减少或避免手术并发症.

    作者:赵廷宝;范清宇;怀居刚;刘晓平;周银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重建型颈干交锁钉治疗复杂股骨骨折

    目的探讨重建型颈干交锁钉固定复杂股骨骨折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重建型颈干交锁钉内固定治疗13例复杂股骨骨折.结果 12例获11~26个月(平均19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4~8个月,患肢关节功能恢复接近正常,无相关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重建型颈干交锁钉固定复杂股骨骨折牢靠,可早期功能锻炼,骨折愈合率高.闭合复位不影响骨折满意对位、骨折血运破坏少.

    作者:李纯志;应弋阳;周荣利;陈昌伟;胡佰文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经皮中空双头螺纹加压钉治疗股骨颈骨折

    我院自1994年以来采用经皮中空双头螺纹加压钉治疗股骨颈骨折68例,取得良好效果.1 材料与方法

    作者:郑开达;吴业坤;许劲羽;招健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颈椎椎体肿瘤临床特点及诊断

    目的探讨颈椎椎体肿瘤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断方法.方法分析13例颈椎椎体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点、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影像学表现.结果成人颈椎椎体肿瘤以恶性肿瘤居多;男性较女性多发;下颈椎椎体为转移性肿瘤的好发部位,尤其是C5,6节段;常见的临床表现是局限性疼痛.结论颈椎椎体肿瘤的诊断应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并注意与其它疾病相鉴别.ECT有利于早期诊断,而MRI对颈椎椎体肿瘤诊断价值大.

    作者:杨立利;贾连顺;叶晓健;贾宁阳;陈雄生;宋滇文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临床骨科杂志

临床骨科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