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雅
美国前总统里根在同早老性痴呆进行了长达10年的抗争后于近去世.目前全球早老性痴呆患者可能已达1700万,其中80岁以上的人平均每5人就有一位该病患者.早老性痴呆已成了21世纪的灾难.
作者:涂梅花 刊期: 2004年第11期
芝麻油是老百姓餐桌上不可缺少的调味品,芝麻油也叫香没,是脂麻科植物--芝麻的种子用冷压制得的.
作者:刘静忠 刊期: 2004年第11期
一切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的单位和个人,都必须严格遵守和执行食品卫生法的规定,切实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1995年10月30日公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第八章对违反本法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做出了明确具体的规定:
作者:李文成 刊期: 2004年第11期
在儿童保健门诊,我常常听到家长们抱怨他们的孩子挑食,例如不愿喝牛奶.一般来说,3岁以下儿童,牛奶仍是他们的主要食物.由于蛋白质营养不足,这些孩子的体格生长发育不尽如人意.那么,为什么有些孩子不愿喝牛奶呢?
作者:文斌 刊期: 2004年第11期
如今,癌症成为人类大的杀手之一,许多人谈癌色变,避之唯恐不远.其实,致癌物到处存在,躲是躲不过去的.科学的办法是,尽量少吃含有致癌物的食品,注意平衡膳食,均衡吸收各种营养物质,增强人体免疫力.
作者:谭文 刊期: 2004年第11期
作者:小皮 刊期: 2004年第11期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中年时期体重超重者在步入老年后其健康状况较那些在中年时期体重正常者要差许多.
作者:方留民 刊期: 2004年第11期
我们平日进食不能只顾食物好看、鲜美而忘了有毒.很多食物,如果食用不当很容易中毒,甚至会危及生命.现将一些常见的会因食用不当而引起中毒的食物作些简单介绍.
作者:薛胜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维生素是维护人体生命必不可少的一类营养素,它们在祛病保健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其应用的不断拓展,人们发现有些维生素在防治癌症方面也有不凡的表现.
作者:张永军 刊期: 2004年第11期
吃什么,怎样吃,一直是人类关注的热点.近年来,通过众多科学家的探索,一些有利于健康的膳食模式相继露出水面.本文择其部分介绍于后,供读者参考.
作者:兰政文 刊期: 2004年第11期
作者:小陈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皮肤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它与人体的各个脏器组织乃至神经系统都有极为复杂而密切的联系,而绝非仅仅是身体的外衣.
作者:吕斌 刊期: 2004年第11期
很多宝宝不喜欢吃有怪味道的蔬菜,像胡萝卜、芹菜和苦瓜什么的.宝宝的味觉还未发育成熟,这一生理特点决定了他们更喜欢单纯的味道,也就是甜味儿和鲜味儿.
作者:秋莳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牛奶对很多疾病具有辅助治疗作用,这已经为不少医务工作者所证实.国外科学家的进一步研究还令人震惊地发现,牛奶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
作者:谭敦民 刊期: 2004年第11期
诸多文艺作品之中,受不了的就是描写血肉亲情的.写的人饱含热泪,说来说去都是为了歌颂亲人对他是多么的爱,而看的人却有如掉进冰凌,周身粟起.想起从前上学时念过的一篇课文《背影》,觉得矫情,不喜欢.因为我觉得,亲情和吃饭睡觉一样是生理需要,不应该把它神化.说得太多了,就过火了.所以当时看哭遍街的《妈妈,再爱我一次》的时候,一滴眼泪都没有掉.
作者:弥雅 刊期: 2004年第11期
吃饭,可以说人人都会.民以食为天,每个人都不能不吃饭.但是,如何吃饭,却是大有学问的.注意养成吃饭的正确习惯,将对健康大有好处.
作者:史春生 刊期: 2004年第11期
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但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是一位精通烹饪的美食家.在他的诗词中,咏叹佳肴的足有上百首,还记述了当时吴中(今苏州)和四川等地的佳肴美馔,其中有不少对于饮食的独到见解.
作者:徐海军 刊期: 2004年第11期
在古老的中国饮食文化中,筷子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自古以来,许多名人都留下了与筷子有关的轶闻趣事.
作者:林文 刊期: 2004年第11期
宝宝的胃酸成分与成人的基本相同,但是宝宝胃酸的比率要比成人低得多.所以,妈妈在给宝宝烧菜时注意加点儿醋,这对宝宝的健康成长是大有益处的.
作者:晨星 刊期: 2004年第11期
预防骨质疏松的实质即是①增加峰值骨量;②减少达到峰值后骨质的丢失.要做到这两条,重要的就是注重饮食结构和积极运动锻炼.
作者:魏开敏 刊期: 200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