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42例脑转移瘤的X刀治疗

廖贤;李春森;陈文斗;李文超;陈国勇;郝勇

关键词:脑转移瘤
摘要: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松果体瘤立体定向术下近距离内放疗

    目的:探讨松果体瘤颅脑立体定向术下近距离内放疗(SIRBT)的价值.方法:在MR引导下对9例松果体瘤实施SIRBT.肿瘤平均直径为3.8cm.利用MR确定肿瘤的边界和空间几何,贯穿肿瘤生长轴的理想穿刺道,确定肿瘤治疗计划.结果:后装管留置与术前计划符合.间质内放疗后肿瘤均迅速缩小,内放疗后肿瘤平均缩小为85%(78~96%),所有病人临床体症均有迅速减轻.结论:间质内放疗是治疗松果体瘤理想的选择.

    作者:张耀范;丁学华;王金林;卢亦成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典型脑动静脉畸形的γ刀治疗

    目的:研究γ刀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效果.方法:对52例γ刀术后2年以上的典型脑AVM病例进行分析,总结其疗效和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随访2年后,发现该组AVM病例的闭塞率为88 5%,出血率为3.8%.大多数患者的临床症状于γ刀术后消失或改善.结论:γ刀是治疗脑AVM安全、有效、低创的新手段,其治疗效果与AVM的类型、部位、体积、照射剂量密切相关.

    作者:赵洪洋;李美华;朱贤立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PET引导定位X刀治疗顽固性癫痫的初步报告

    目的:探讨PET引导致痫灶定位方法,然后采用X刀对致痫灶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方法:本组共70例,其中男50例,女20例,平均年龄23.2岁.采用PET扫描,并从轴位、冠状位和矢状位3个断面的图像进行分析定位,寻找出致痫灶.采用BrainScan X刀治疗系统进行致痫灶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定期做EEG检查.结果:随访6-12个月,适期做EEG检查,提示癫痫发作消失和EEG正常者45例(64.3%),发作次数减少或由大发作变为小发作者15例(21.4%),效果不明显者10例(14.3%),无严重并发症.结论:ET可以临床寻找致痫灶. 立体定位放射外科是治疗顽固性癫痫的一种无创、安全、有效和并发症低的微侵袭手段.随着放射生物学研究和临床研究的进展,该方法有望成为治疗顽固性癫痫的重要手段,应用前景广阔.

    作者:刘承勇;漆松涛;杨开军;王克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经颅彩电多普勒对X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分析

    目的:应用经颅彩电多普勒超声观察脑动静脉畸形患者,经X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后脑血流变伦,以便评价.方法:用电脑影像仪测量15例AVM病人治疗前后的脑血流速度(MCA、ACA、PCA、VA及BA)、阻力指数和脉动指数.结果:治疗前后脑血流速度有所改变.结论:应用经颅彩色多普勒观察分析X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脑动静脉畸形,可作一赏试.

    作者:张晓东;李长元;郑慧;李玉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以精神障碍为首发症状的颅内病灶分析

    目的:探讨颅内病灶误诊为精神障碍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以精神障碍为首发证状的颅内病灶.结果:13例颅内病灶误诊为情感性精神障碍6例,精神分裂症3例,老年性痴呆3例、癔症1例.误诊原因可能与患者年龄大,神经系统体征轻微,病烂位于颅内哑区,良性肿瘤生长缓慢,检查不仔细等因素有关.结论:对中年以上的患者,无明显精神因素,而出现精神障碍、特别是情感障碍、智力障碍、性格改变等应特别警惕,必要时做头颅CT、MR等检查,以免误诊,延误治疗.

    作者:胡天贵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伽玛刀治疗颞叶癫痫的初步报告

    目的:探讨伽玛刀治疗颞叶癫痫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应用旋转式伽玛刀治疗12例顽固性颞叶癫痫.靶点选择杏仁核、海马、颞叶前部.剂量:杏仁核、海马边缘剂量25~35Gy,中心剂量50~70Gy,颞叶前部边缘剂量15~20Gy、中心剂量30~40Gy.结果:随访18~40个月,癫痫发作完全控制6例,显著改善2例,良好2例,无效2例.结论:伽玛刀治疗顽固性癫痫,具有定位精确、创伤小、并发症少的优点.远期疗效,有待更多的病例积累及长期跟踪观察.

    作者:袁树斌;雷进;唐轶;何进宇;庞晓霞;吴高峰;张兴华;邓珍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眶部肿瘤的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

    目的:总结评价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眶内肿瘤的适应证、疗效和并发症.方法:本组32例,男10例,女22例,年龄2.5-80岁,病程3-¨3个月,32例中20例首选伽玛刀治疗,12例为术后残留或复发.神经鞘瘤6例,脑膜瘤例16例,视神经胶质瘤7例,视网膜母细胞瘤1例,静脉性血管瘤1例,脉络膜黑色素瘤1例;肿瘤大直径0.7-4.0cm,平均为2.08cm;用伽玛刀进行治疗,选定边缘剂量5~40Gy,平均15.93Gy,中心剂量8.33~80Gy,平均31.18Gy,边缘等剂量线40~60%,等中心数目3~13个,平均7.6个.结果:随访期3~59个月,平均27.5个月,其中临床好转18例,无变化10例,恶化4例,总有效率87.50%;影像学随访结果显示肿瘤消失2例,缩小17例,无变化9例,增大4例,有效率87.50.治疗后早期反应少见,中期反应多于治疗后3个月左右,可持续6个月~12个月.结论:伽玛刀放射外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眶部肿瘤的方法.既可以作为眶部肿瘤的首选治疗,也可作为手术后残余或复发肿瘤的补充治疗,弥补手术治疗不完全的缺憾.

    作者:徐德生;贾强;郑立高;张志远;李彦和;刘东;张宜培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X-刀治疗脑动静脉畸形54例

    目的:回顾X-刀治疗脑动静脉畸形后临症状和影像学的改变,并判定其结果.方法:对54例脑动静脉畸形病人进行立体定向X-刀治疗,其中男性36例,女性18例,年龄11~52岁,直径1.2~6.0cm.25例病人(46.3%)既往有脑内出血史,23例病人(42.6%)有癫痫症状.50例病人用1个等中心照射,4例病人用2个等中心照射.病变边缘照射剂量为12~23Gy.结果:随访时间14~82个月,治疗后头痛、头晕等临床症状消失的为62.2%,减轻为8.1%.23例癫痫病人中9例(39.1%)癫痫症状完全缓解,10例(43.5%)病人用药量减少且癫痫症状获完全控制,4例(17.4%)病人症状无变化.2年后的完全闭合率为44/54(81.5%).1例病人29个月后复查脑血管造影,病变明显减小,而再次行X-刀治疗.治疗后的再出血率为3/54(5.6%),均于1年内出现.2例病人(3.7%)出现症状性放射性脑水肿.结论:X-刀对治疗脑内动静脉畸形是安全有效的,尤其是脑深部和功能区的病变,能明显降低脑出血率,改变临床症状

    作者:潘隆盛;张纪;周定标;王迎选;王所亭;宋学坤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功能核磁共振引导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运动区脑肿瘤

    目的:探索功能核磁共振(fMRI)在运动区脑肿瘤显微外科手术切除中作用.方法:采用GEMEDICALSYSTEMSMri1.5机作功能核磁共振扫描,然后通过辅助计算机计算采样图象重建,得到肿瘤与功能区图像,根据fMRI确定病灶与功能区位置选择手术切口和手术入路,显微外科切除运动区脑肿瘤12例,其中脑膜瘤10例,星形细胞瘤2例.按病灶与功能区关系,分为三组:病灶在功能前5例,病灶在功能区后4例和病灶在功能区下3例.结果:功能区在病灶后,采用中央沟前切除肿瘤,病灶在功能区后和功能下采用中央沟静脉后入路切肿瘤.¨病灶被切除,1例星形细胞瘤次全切除,病人术后运动功能未加重.结论:功能核磁共振引导运动区肿瘤显微外科手术对保护运动功能有重要价值.

    作者:诸葛启钏;郭献忠;陈伟建;吴近森;潘进钱;叶盛;瞿宣兴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MRI引导立体定向开颅切除脑功能区病灶

    目的:利用立体定向技术和现代影像学的结合,对颅内功能区及其毗邻解剖结构进行精确定位,切除病灶同时又防止脑功能的缺失.方法:本组62例位于运动前区29例,感觉中枢13例,语言中枢12例,视觉中枢8例.依据三维扫描图像计算出手术转迹,包括左右倾斜和前后仰屈角度,病灶深度.然后在全麻下,小弧形切口长5~7cm,选用适当直径环钻(2.5,3.5,4.0,5.0mmm)开颅,寻找病灶,切除病灶,对于胶质瘤都以超声刀辅助完成手术.结果:本组62例位于脑内功能区的病灶,均达到全切除,未输血,无手术死亡.术后病理报告:脑囊虫24例,胶质瘤12例,转移性肿瘤9例,脑脓肿6例,脑膜瘤5例,血管畸形3例,炎性病灶2例,术后病人偏瘫加重4例,运动性失语2例,手术对侧麻木加重1例,其余病人神经功能均得以保留良好.结论:位于皮层功能区占位病灶,需要切除时,只有在立体定向技术和MRI影像导向密切配合下,能达到微侵袭的效果.

    作者:汪业汉;陈海宁;丛培雨;傅先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恶性脑肿瘤间质内放疗与放射性脑损伤的防治

    目的:为了提高间质内放射疗效:了解间质内放射治疗的效果,减少放射性脑损伤的发生.方法:在不同时间段,应用三种不同方法和剂量,对209例脑深部肿瘤进行间质内放射治疗.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随访3个月~8年零9个月同,其中Ⅲ~Ⅳ级胶质瘤1年生存率为15.2%,2年生存率为73.9%,3年生存率为10.9%.影像学随访结果表明,肿瘤完全消失21例,占10%;肿瘤直径缩小在80%以上的35例,占16.7%;缩小30~50%者96例,占45.9%.完全消失的肿瘤为颅内恶性淋巴瘤、松果体瘤、部分的多形胶质母细胞瘤和转移等.结论:为了减少照射后的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对颅内不同部位和不同性质的肿瘤,应选用不同的照射剂量,以超分割放射+外照射方法较优.

    作者:丁学华;卢亦成;王金林;张晓鹏;陈志刚;张光霁;朱诚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立体定向放射神经外科治疗

    目的:介绍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伽玛刀治疗技术.方法:三叉神经痛患者108例,平均年龄61.8岁.右侧58例,左侧46例,双侧4例.定向仪框架安装需特定位置,即框架的Y轴与病人颅基底线平行,与OM线向前夹角10.27±1.89度,X轴对准颅中线,框架两则保持水平位.根据MRH,照射靶点选择在三叉神经根桥脑进入区,单一4mm准直器,中心剂量70-90Gy,50%等剂量线限定靶点,20%等剂量线限定在桥脑表面.结果:平均随访期32.5月.优为61.11%,良为29.62%,有效为4.63%,总有效率为93.52%,无效7例,无效和复发的患者均在第二次伽玛刀治疗后疼痛完全缓解.结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伽玛刀治疗技术,定位精确、有效率高、创伤小、术后无不良反应、并发症少,无效和复发病例行第二次治疗有效等,已成为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首选的治疗方法之一.

    作者:张志远;郑立高;徐德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脑皮层和深部电图监测下手术治疗顽固性癫痫

    目的:总结用脑皮层和深部电图监测下顽固性癫痫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19例病人根据术前定位原则和术中皮层及深部脑电生理监测,采用单纯癫痫灶切除术、癫灶切除+多软膜下横切术、前颞叶切除术、选择性杏仁体-海马切除术等不同术式.结果:19例患者经2~5年的随访,满意6例(31.6%),显著改善5例(26.3%),良好3例(15.8%),较差2例(10.5%),无效3例(15.8%),总有效率84.2%,治愈率达31.6%;无一例致残或死亡.结论:在脑皮层和深部电图监测下,准确的定位癫灶、采用不同的术式切除是手术治愈难治性癫痫的有效途径.

    作者:戴荣权;李之邦;汪海关;陶荣真;周剑锋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MRI导向立体定向活检手术

    目的:探讨MRI导向立体定向活检手术,在运动障碍病领域中的应用.方法:使用CRW定位眶架,行核磁共振容积扫描定位,局麻手术.结果:患者术后无出血,无手术并发症.病理诊断:球细胞脑白质营养不良1例,肌张力障碍基底结神经元变性1例,脑胶质瘤病1例,脑囊虫(含头节)1例,脑囊虫机化1例.结论:立体定向活检手术在与CT/MRI技术结合之后,对临床诊断有极大的帮助,尤其是MRI导向立体定向活检手术更佳.

    作者:张宇清;赵国光;李健宇;遇涛;李勇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X-刀治疗伴颅高压征的脑肿瘤之方法探讨

    目的:探讨有颅高压的脑肿瘤的X-刀治疗及处理方法.方法:18例伴有颅高压症状的患者经脑室外引流2例,脑室-腹腔分流9例,常规放疗3例,肿瘤囊液穿刺抽吸法4例,以缓解病人颅高压症状.适当配合脱水,激素治疗.结果:全部病人安全接受X-刀治疗,随访3个月至2年半.病变消失8例,明显缩小4例,基本无变化3例,未能控制而手术1例,死亡2例,结论:有颅高压的患者,经缓解颅压术后可顺利完成X-刀治疗,疗效满意.

    作者:郭韬;范振增;郭非;史文化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X-刀放射外科治疗恶性肿瘤后顽固性脑水胂3例

    作者:解相礼;贡海;吕晓彦;司永兵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伽玛刀治疗结节硬化症伴发癫痫1例

    作者:袁树斌;雷进;唐轶;庞晓霞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外伤性癫痫在煤矿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分析

    目的:了解外伤性癫痫在矿区外伤中的流行病学.方法:请有经验临床医师参加重庆市某国营大煤矿55例工伤鉴定,同时采用EEG和CT检查.结果:脑电图描记中,1例中-重度异常,7例中度异常,28例轻度异常,7例为边缘性,12例正常和正常范围EEG,8例出现痫样放电.CT扫描,脑室穿通畸形1例,脑萎缩3例,陈旧性骨折4例,低密度灶6例,未见异常41例,8例痫样放电脑电图中7例CT扫描有异常改变,1例未见异常.结论:55例颅脑损伤中,临床发作与脑电图,影像学检查吻合者6人,发病率为9.17%.

    作者:杨梅华;张可成;安宁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听神经瘤伽玛刀治疗肿瘤大小、照射剂量和肿瘤控制率的关系

    目的:随访伽玛刀治疗后神经瘤的肿瘤大小、剂量和肿瘤控制率的关系.方法:收集1997年1月~2000年10月伽玛刀治疗并获得随访的43例共46个听神经瘤病例.年龄10~71岁,肿瘤平均直径28mm,10~20mm12个,21~30mm23个,31mm以上11个.采用OUR旋转式伽玛刀治疗.周边剂量10~20mm直径肿瘤平均15Gy,中心剂量32Gy,21~30mm直径肿瘤周边剂量平均14Gy,中心剂量31Gy,31mm以上直径肿瘤周边剂量平均12Gy,中心剂量28Gy.结果:随访6~36个月(增强MR).6个月时,肿瘤缩小9例,中心坏死30例,肿瘤控制率84.8%.12个月时,23个肿瘤缩小,其中3cm以内肿瘤20个占全部肿瘤的43.5%,3cm以上肿瘤3个占全部肿瘤的6.5%.18个肿瘤中心坏死但大小无变化,3cm以内肿瘤控制率91.4%,3cm以上肿瘤肿瘤控制率81.8%,肿瘤总控制率89.1%.6个月时有7例肿瘤不见缩小反见增大,应用脱水药、激素及对症治疗,并增强MR复查,其中3例追踪24个月肿瘤没有进一步增大,临床症状稳定,而另4例追踪18个月肿瘤进一步增大,症状加重而行手术治疗,术中见肿瘤血供明显减少.36个月时,30个肿瘤缩小,其中3cm以内肿瘤25个.12个肿瘤中心坏死但大小无变化,3cm以内肿瘤控制占全部肿瘤的71.7%,肿瘤控制率94.3.3cm以上肿瘤控制占全部肿瘤的19.6%,肿瘤控制率81.8%.所有伽玛刀治疗听神经瘤肿瘤总控制率91.3%.3例治疗后3个月出现脑水肿和脑积水,其中两例应用常规脱水药、激素治疗,三个月后脑水肿消失,脑积水改善,有一例治疗后无效而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情况改善.结论:伽玛刀治疗听神经瘤是安全、有效、简单的方法,特别适用于术后残存或复发、需保留听力及高危病人.根据肿瘤大小和肿瘤周边结构选择不同的周边剂量,30mm直径以下肿瘤周边剂量高于30mm以上直径肿瘤的周边剂量,而3厘米以内肿瘤控制率则高于3厘米以上肿瘤,从效果来看,肿瘤小于3厘米效果要比大肿瘤好.肿瘤小、剂量大、控制率高,并发症少.

    作者:亓树彬;于新;李士月;刘宗惠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影响立体定向活检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立体定向活检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1994年12月至2000年6月间我科收治并行MRI导向立体定向活检的156例病例.患者年龄6~72岁,平均45.5岁;其中男89例,女67例;病灶位于鞍区5例,基底节区33例,松果体区46例,中脑2例,侧脑室壁2例,三脑室底部2例,额叶深部28例,颞叶9例,顶枕叶6例,多发性病灶23例.手术采用Leksell-G型定向仪和1.0TMR机(Siemens).所有靶点活检均采用Sedan侧方开口活检针,标本立即行快速冰冻病检.结果:病理诊断阳性率97.4%(152例),其中低级别星型胶质瘤24例,高级别星型胶质瘤28例,室管膜瘤2例,转移瘤33例,感染性病灶29例,生殖细胞瘤31例,松果体母细胞瘤2例,垂体腺瘤1例,淋巴瘤2例,阴性4例.活检出血2例,术中癫痫发作1例,并发症发生率1.9%.全组病例无死亡.结论:影像导向立体定向活检术是一种安全、定位精确、高诊断率的微侵袭性脑深部疑难病变定性诊断方法.其影响因素包括影像定位技术、靶点及活检通道选择、活检器械选择、并发症防治等.

    作者:魏祥品;汪业汉;傅先明;凌至培;凌士营;李光群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主管:安徽省卫生厅

主办:安徽省脑立体定向神经外科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