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炜滨;胡军;郑大海;李会光;王博
目的:为了提高间质内放射疗效:了解间质内放射治疗的效果,减少放射性脑损伤的发生.方法:在不同时间段,应用三种不同方法和剂量,对209例脑深部肿瘤进行间质内放射治疗.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随访3个月~8年零9个月同,其中Ⅲ~Ⅳ级胶质瘤1年生存率为15.2%,2年生存率为73.9%,3年生存率为10.9%.影像学随访结果表明,肿瘤完全消失21例,占10%;肿瘤直径缩小在80%以上的35例,占16.7%;缩小30~50%者96例,占45.9%.完全消失的肿瘤为颅内恶性淋巴瘤、松果体瘤、部分的多形胶质母细胞瘤和转移等.结论:为了减少照射后的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对颅内不同部位和不同性质的肿瘤,应选用不同的照射剂量,以超分割放射+外照射方法较优.
作者:丁学华;卢亦成;王金林;张晓鹏;陈志刚;张光霁;朱诚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总结CT辅助下脑立体定向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6例颅内深部小病灶,临床神经影象学难以确诊病例,经辅助立体定向活检后得以明确病理诊断.结果:此种活检病检阳性率高.结论:对于颅内深部病灶,应用CT辅助立体定向活检方法,可以取得创伤小,并发症少,提高病理诊断阳性率,对于小脓肿可达到治愈.
作者:李广兴;孙涛;张庆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寻找一种治疗脑脓肿的微创手术方法及给药途径,避免复发后再次手术.方法:CT引导下,通过立体定向技术将Ommaya囊置入脓腔,多次抽吸脓汁并注入敏感抗生素.结果:12例脑脓肿患者治愈10例,显效2例,无手术死亡、致残.结论:立体定向ommaya囊置抽入吸术,能提高脑脓肿的治愈率,避免多次穿刺.
作者:刘晓东;佟正中;张跃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作者:张群;夏纯;杨晓燕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软膜下横切术联合其它治疗癫痫手术方法,对难治性癫痫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5例难治性癫痫采用软膜下横切联合手术进行临床观察、分析,判断其治疗效果.结果:15例难治性癫痫病人采用联合手术方法,术后除2例病人有不同程度功能障碍及较轻癫痫发作外,其余病人均得到满意治疗效果.随访13例,失随访2例.满意8例(61.54%),显著改善4例(30.77%),良好1例(7.69%),总有效率100%.结论:软膜下横切联合手术是难治性癫痫有效的外科治疗方法.
作者:夏玉成;师维红;宋军;孙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对胼胝体切开和局部病灶切除治疗癫痫术后并发症原因的分析,达到尽可能手术治愈癫痫而无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通过术后并发症和局部解剖学相关原因回顾分析,找出并发症的发生与相应解剖学的必然联系.结果:术中脑组织受压迫,血管痉挛所引起的并发症大部分都能恢复,血管损伤,脑神经组织误切,所引起的并发症在较长时间内很少有恢复,甚至不能恢复.在106例手术,有29例发生并发症,术中损伤大脑前动脉分支2例,破入第三脑室8例,发生脑裂综合征3例,一侧肢体瘫10例,高热昏迷2例,运动性失语伴右侧瘫1例,顽固性脑水肿2例,脑积水1例.结论:术后所发生的并发症都与术中损伤相关脑组织和血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手术操作技巧和熟悉解剖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
作者:郭振杰;郭银海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无创性脑电图影像融合技术对致痫灶定位作用.方法:对4例临床确诊为癫痫的患者,术前视频脑电监测有异常放电,脑电图异常部位分别在右额颞、左颞、右中央顶区和右顶枕部.根据脑电图表现和脑电地形图分析结果,建立单或多偶极子模型.后将标准头颅MRI模型与偶极子模型融合,确定致痫灶对应的解剖位置和空间坐标.结果:致痫灶对应的解剖位置1例在右额中回的中部,1例在左颞后部皮质,1例定位在右侧中央沟,1例在右顶上小叶.偶极子参数随时间变化可反映异常脑电在脑内的传播方向.结论:高分辨率三维MRI影像与定量脑电图分析的信息融合,可以直观地显示致痫灶的位置及异常放电传播方向,与真实头颅模型的融合无疑更会提高致痫灶手术前定位,对减少有创性检查,深部电极的准确放置也能起到促进作用.
作者:张国君;王玉平;王德全;李勇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采用功能性大脑半球切除术治疗的8例顽固性癫痫病人的经验.方法:采用Rasmussen's的方法,个别应用改良的功能脑半球切除术行手术治疗,即切除感觉运动皮质和颞叶,并将残留的额叶及其顶枕叶的部分脑组织失去连接.结果:本组随访3~11年,平均6.7年,8例病人的癫痫得到了满意的控制,病人的生存质量都得到提高,已上学或参加工作,没有发生晚期的脑表浅含铁血黄素沉积症.结论:功能性大脑半球切除术可使频繁的癫痫发作终止或减少,可使病人独立生活.
作者:谭启富;孙康健;潘云曦;孙克华;华长春;乔梁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作者:杨次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X-刀在肺癌及并发脑转移瘤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1例肺癌合并脑转移瘤病人进行X-刀治疗的临床研究.平均放射剂量分别为22±6Gy和65±8Gy.结果:X-刀治疗一年后局部肿瘤控制率分别为83%,一年后因神经系统疾患死亡率为39%.结论:X-刀联合应用是一种微侵袭和安全的方法,对于肺癌合并脑转移瘤的治疗是有效的.
作者:柳宪华;于效良;华庆云;林野;胡殿雷;庄会林;孙光远;滕志丹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研究颅咽管瘤的佳治疗方法.方法:对40例囊性颅咽管瘤病人,采用立体定向穿刺囊内置管定期抽吸囊液并注入放射性同位素32P,行肿瘤内放射治疗.我们使用ASA-601S型高精度脑立体定向仪,CT导向下,定向穿刺,并导入内经约1.5cm硅胶管,连接头皮下的Ommaya贮液囊并固定于颅骨钻孔处,然后行32P间质内放疗,每次按每克肿瘤组织0.15~0.2mCi,放射剂量计算,单次剂量为0.7~11.25mCi,平均2.48mCi,注入胶体磷酸铬体积0.4~6ml,平均2.5ml,给药间隔时间一个月.共治疗2~3次.结果:临床症状均立即改善,双眼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视野增宽,高颅压症状缓解.全组病人术后均未出现内分泌及神经损害症状,出院时复查视力,除术前视力丧失的4例无恢复外,其余病人视力平均提高0.4.结论:立体定向穿刺囊内置管定期抽吸囊液并注入放射性同位32P行肿瘤内放疗治疗囊性颅咽管瘤为一方法简单、疗效确切的手术方法.
作者:史锡文;陈航;李太平;梁庆华;柴昌;步星耀;张佳栋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总结我院用X-刀治疗脑转移瘤的经验.方法:用Brain ScanⅡX-刀治疗脑转移瘤79例,共117个病灶.治疗计划:病灶体积12.60±6.11cm3,等中心数2.17±1.19个.放射弧数8.66±3.37个,周边剂量17.16±2.23Gy.结果:全组病例均随访,随访时间为3-24个月,疗效满意,局部控制率为94.94%.极少数病人有一过性头痛、头晕、恶心及后期局限性脑水肿等并发症,经激素和脱水治疗后好转.结论:X-刀治疗脑转移瘤,局部控制率好、并发症少.
作者:吉宏明;张树平;崔淑敏;张汉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大型垂体腺瘤部分切除术后,残留肿瘤经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后复发的因素.方法:11例直径2.1~5.5cm的大型垂体腺瘤病人,经部分切除术后再行直线加速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结果:随访1~3年,残留瘤体直径在2.0cm以上者,治疗1年后复发2例.2例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后半年内,发现瘤体坏死的放射影像学改变和临床内分泌症状恶化.结论:残瘤肿瘤直径大于2.0cm和侵袭型垂体腺瘤的病例,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后复发率高.此现像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惠金明;李云伟;余红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技术治疗脑深部病变的疗效.方法:利用ASA-601S和Fischer脑立体定向仪治疗82例脑深部病变患者,行定向活检治疗22例,血肿清除治疗5例,脑脓肿抽吸术2例,囊性颅咽管瘤置入Ommaya管治疗53例.结果:活检确诊为胶质瘤10例,生殖细胞瘤4例,脑寄生虫3例,肺癌脑转移4例,1例第三脑室后部病变活检为胶质细胞增生.4例胶质瘤行手术治疗后病情好转,其余肿瘤行放射治疗,有6例痊愈(4例生殖细胞瘤,2例转移性肿瘤).3例寄生虫经对症治疗后痊愈;2例脑脓肿经抽吸、抗炎治疗后痊愈;脑血肿5例经治疗痊愈;53例颅咽管瘤置放Ommaya管后3例痊愈(行囊内放疗),50例好转.结论:立体定向治疗脑深部病变定位精确、损伤小、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值得提侣.
作者:孙康健;谭启富;孙克华;潘云曦;华长春;印红霞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作者:郝晓屹;郝晓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颅内病灶误诊为精神障碍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以精神障碍为首发证状的颅内病灶.结果:13例颅内病灶误诊为情感性精神障碍6例,精神分裂症3例,老年性痴呆3例、癔症1例.误诊原因可能与患者年龄大,神经系统体征轻微,病烂位于颅内哑区,良性肿瘤生长缓慢,检查不仔细等因素有关.结论:对中年以上的患者,无明显精神因素,而出现精神障碍、特别是情感障碍、智力障碍、性格改变等应特别警惕,必要时做头颅CT、MR等检查,以免误诊,延误治疗.
作者:胡天贵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总结分析脑立体定向技术的实用方法及结果,提高立体定向技术的实用价值.方法:立体定向、靶点毁损、肿瘤热凝、囊肿(或脓肿)穿刺、血肿排空、脑组织移植、异物取除、肿瘤活检.结果:无手术死亡和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3月~9年,帕金森病有效率98%,优良率76%;癫痫病有效率92%,优良率56%;部分精神病有效率92%,优良率48%;脑性瘫痪有效率90%,血肿、囊肿排空、异物取除治愈率100%;脑脓肿治愈率98%;脑瘤活检成功率100%;小型脑瘤热凝有效率100%,肿瘤消除50%、缩小50%.结论:脑立体定向技术侵袭轻微、适应证广泛、效果可靠,合理使用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作者:王树新;刘明;刘玉河;吴承远;史承勇;刘启峰;张洁;史庆轩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使用皮层电极监测切除致痫性脑胶质瘤,探讨致痫性脑胶质瘤的治疗方法.方法:本组病人35例,男19例,女16例.术前行EEG、CT或MRI检查.EEG示轻度异常脑电图7例,中度异常脑电图22例,重度异常脑电图6例.CT或MRI检查皆可见占位改变.其中额叶11例,颞叶8例,额顶叶7例,顶叶5例,颞枕叶3例,岛叶深部1例.常规手术开颅显露相应部位使用VEEG1161型伟思脑电图仪对皮层脑电进行监测.监测范围包括全部肿瘤,重点于肿瘤周边脑组织.确定大体致痫范围,行肿瘤切除.肿瘤切除后再行脑电监测若仍有癫痫波,根据皮层电极之定位切除致痫灶.直至致痫灶全部切除.对疑有深部癫痫灶者,使用深部电极经皮层穿刺对深部脑组织进行监测描记.对重要脑功能区予以保护.结果:全部病人皆行显微镜下肿瘤全切除.病理证实星形细胞瘤8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13例,少突胶质细胞瘤7例,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5例,胶质母细胞瘤2例.术后随访6个月~5年.未再发生癫痫者29例(82.9%);总有效率94.3%.结论:只有在切除胶质瘤时一并切除致痫灶,才是治疗肿瘤并根治癫痫的佳方法.使用皮层电极监测胶质瘤的切除,具体很多优点.
作者:孙鹏;杨新生;孟庆海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总结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经验.方法:72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伽玛刀治疗,靶点为三叉神经根近脑干段,4mm准直器,中心剂量70-80Gy.结果:随访2年以上者51例,治愈39例(76.5%),有效7例(13.7%),无效5例(9.8%),总有效率90.2%.19例(37.3%)出现一过性轻度面部麻木,感觉减退,无其它并发症.结论: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确切,无严重并发症,是较好的微侵袭治疗方法.
作者:杨建林;隋邦森;孙永文;张颖东;张海鸥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作者:沈红;林志国;闫志钧;隋立森 刊期: 200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