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立体定向手术治疗87例顽固性癫痫的远期疗效观察

王焕明;常义;肖安平;陈国志;杨纶先;马骏

关键词:癫痫, 立体定向, 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顽固性癫痫的远期疗效.方法:男64例,女23例,年龄7~54岁(平均24.8岁),病程3~37年(平均12.7年).其中全身性发作65例,部分性发作22例.手术除6例儿童采用全麻外,均在局麻下进行,33例行一侧杏仁核加Forel-H毁损,24例行双侧杏仁核加一侧Forel-H毁损,15例行双侧杏仁核毁损,6例行双侧杏仁核加扣带回毁损,5例行一侧杏仁核毁损,3例一侧Forel-H毁损,1例行双侧扣带回加内囊前肢毁损.另外有6例患者进行了两次手术.结果:通过3~13年(平均6.8年)的随访,发现18例病人(20.7%)癫痫发作完成消失;32例患者(36.8%)癫痫发作减少90%以上;12例患者(13.8%)术后癫痫发作减少50%以上;手术效果不理想者有25例(28.7%),其中1例患者(1.1%)术后因并发颅内感染而死亡.总有效率71.3%,优良率为57.5%.结论:立体定向手术是治疗顽固性癫痫的一种有效方法,但手术前应准确定位致痫灶,并选择适当的手术靶点.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颅内肿瘤的伽玛刀治疗

    目的:总结γ-刀治疗颅内肿瘤经验.方法:应用OUR旋转式γ-刀治疗颅内肿瘤486例,其中垂体瘤119例,脑转移瘤147例,胶质细胞瘤94例,脑膜瘤57例,听神经瘤35例,松果体区肿瘤19例,颅咽管瘤10例,血管网状细胞瘤5例.结果:352例随访2~18个月,其中显效69例(19.5%),有效231例(65.6%),无效52例(14.8%).结论:临床应用初步结果证实γ-刀治疗颅内肿瘤短期效果较为满意,是一种治疗颅内肿瘤安全和有效的手段之一.

    作者:孟喜军;刘守勋;李文涛;夏明;淡咏;李仁利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癫痫手术的效果评价

    作者:周蒙寅;徐福林;全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X-刀治疗伴颅高压征的脑肿瘤之方法探讨

    目的:探讨有颅高压的脑肿瘤的X-刀治疗及处理方法.方法:18例伴有颅高压症状的患者经脑室外引流2例,脑室-腹腔分流9例,常规放疗3例,肿瘤囊液穿刺抽吸法4例,以缓解病人颅高压症状.适当配合脱水,激素治疗.结果:全部病人安全接受X-刀治疗,随访3个月至2年半.病变消失8例,明显缩小4例,基本无变化3例,未能控制而手术1例,死亡2例,结论:有颅高压的患者,经缓解颅压术后可顺利完成X-刀治疗,疗效满意.

    作者:郭韬;范振增;郭非;史文化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立体定向活检在X-刀治疗颅内病变中的作用研究

    目的:明确诊断,避免X-刀应用的盲目性.方法:采用立体定向方法行86例颅内病变活检.结果:只有70例病人适合行X-刀治疗.结论:立体定向活检对指导X-刀、γ刀治疗颅内病变非常有意义.

    作者:林志国;李庆国;沈红;闫志钧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颅内病灶的立体定向活检术

    目的:为探讨立体定向活检术在颅内病灶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提高阳性率和明确适应证.方法:应用MRI引导的立体定向技术,对27例颅内病灶进行了活检.对标本进行了包括术中快速冰冻切片和石蜡包埋病理检查.结果:27例活检中26例获阳性结果,其中,胶质瘤10例;转移瘤6例,均为腺癌脑转移且均未能找到原发灶;脑脓肿4例;海绵状血管瘤3例;动静脉畸形1例;生殖细胸瘤1例;慢性炎症1例;活检未能确诊1例.无永久性致残及死亡病例.结论:采用MRI引导立体定向技术对颅内病灶进行活检具有操作简单、定位精确、确诊率高、兼具治疗作用.

    作者:崔和;申长虹;杨树源;李复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立体定向脓肿抽吸及Ommaya管置入术治疗脑脓肿42例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脓肿抽吸结合Om-maya管置入术,治疗脑脓肿的临床体会及预后.方法:对42例颅内脑脓肿病人的病例资料、病情演化、CT影像及手术治疗效果及其术后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立体定向脓肿抽吸及Ommaya管置入术,治疗脑脓肿具有定位准确,创伤小,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疗效优良的优点.结论:立体定向脓肿抽吸及Ommaya管置入术治疗脑脓肿,是一种微创而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林志国;隋立森;闫志钧;沈红;李庆国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迷走神经刺激术对脑干孤束核部位GABA含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刺激术(VNS)抗癫痫作用的机制是否为VNS引起孤束核部位GABA含量变化.方法:通过Waters高效液相色谱系统分析32只接受不同持续时间迷走神经刺激的大鼠脑干孤束核部位,主要兴奋及抑制性氨基酸含量的变化.结果:1小时持续刺激组孤束核部位GABA含量,较对照组升高且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迷走神经刺激术可能通过升高孤束核部位的GABA含量起到抗癫痫作用.

    作者:韩劲松;程阳泉;栾国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ZD立体定向手术系统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ZD(Zamorano-Duiovny)立体定向手术系统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ZD立体手术系统,将CT扫描的资料输入计算机工作站,STP软件对病灶进行精确的测量定位,制定治疗计划后,定向手术摘除78例位于脑深部或位于运动区的颅内病灶.结果:ZD系统可迅速地对脑深部的小型病灶进行精确定位,本组所有的病灶均做到了一次性定向摘除,未出现永久性的手术并发症.结论:应用ZD系统行脑深部及运动区的立体定向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王如密;王守森;陈苏;郑兆聪;李登绵;杨朋范;张锡增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伽玛刀治疗颅内小病灶的剂量计划的比较分析

    目的:探讨颅内小病灶伽玛刀治疗的优化剂量方案.方法:选取容积未超过10cm3,周围无重要敏感结构的3例形状不同的颅内小病灶,分别单一使用18、14、8mm的准直器进行治疗计划的设计.根据剂量参数进行均匀指数和适形指数的计算,绘出剂量一容积直方图进行分析.结果:不同准直器组合的剂量计划的参数显示:对球形病灶单等中心计划的剂量均匀性和适形性好,病灶周围正常脑组织接受等剂量曲线容积小.对不规则病灶增加等中心数即增加不均匀性.结论:对于单等中心即能实现良好适形性的颅内小病灶,应避免使用多等中心.对于不规则形状病灶以及邻近重要功能区的病灶,则应根据病灶形状、性质及周围邻近结构选择适当的准直器组织,以提高疗效.

    作者:张宜培;郑立高;徐德生;康春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颅内CT钙化与癫痫及其手术治疗

    目的:经脑CT扫描证实有颅内钙化病灶伴有癫痫的病人26例,经行癫痫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有25例在EcOG监测下进行手术治疗,采用三种不同手术方式:(1)前颞叶切除+病灶切除术18例.(2)颞叶以外的痫灶皮质切除+病灶切除术6例.(3)单纯病灶切除术(右额)2例.术后病理:血管畸形12例,肿瘤8例,其他6例(胶质增生3例,继发颞叶硬化2例,炎性钙化1例).结果:26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7年,平均6.3年.结果术后完全消失者19例,癫痫发作显著减少(>75%)5例,癫痫发作减少(>50%)2例.结论:CT扫描对有部分性癫痫发作疾病的病人的术前评估是很有价值的,特别是CT发现有钙化灶的病人,确诊痫灶及病灶性质和选择手术方式治疗是极有帮助的.

    作者:谭启富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颅内肿瘤X刀并发症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刘原照;肖素华;刘明远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颞叶癫痫的手术治疗(附10例报告)

    作者:杨新生;孙鹏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顽固性癫痫的外科治疗

    目的:评价几种外科手术治疗顽固性癫痫的优缺点.方法:单纯病灶切除15例,皮层电极监测下致痫灶切除及脑软膜下横纤维切断术20例,立体定向脑内靶点毁损术28例.结果:单纯病灶切除者近期效果尚好,半年后40%的病人癫痫复发,病情同术前.致痫灶切除,术后癫痫均基本停止,半年后约25%的病人复发,但症状较术前减轻,持续时间较术前短.立体定向手术,术后98%的病人癫痫停止发作,半年后约18%的病人复发,但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症状明显减轻,持续时间缩短.结论:脑内有病灶的癫痫应首先考虑切除病灶,好在皮层电极监测下切除致痫灶.脑立体定向手术,操作简便,侵袭轻微,适应证广泛,效果可靠,是一种可取的癫痫外科治疗方法.

    作者:王树新;刘明;刘玉河;史承勇;史庆轩;张洁;刘启锋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顽固性癫痫的定位与手术

    目的:探讨顽固性癫痫的术前定位及手术方法.方法:对具有手术指征的癫痫患者进行影像学、脑电生理学和局部脑血流图(SPECT)检查,确定手术方案.行单侧颞叶、海马、杏仁核切除12例;单纯病灶及致痫灶切除8例;病灶切除加周围皮质软膜下横纤维切断术12例;单侧颞叶、海马、杏仁核切除加周围皮质软膜下横纤维切断术26例;胼胝体切开、部分病人加额叶或枕叶皮质软膜下横纤维切断术9例,其它手术方式5例.结果:治愈20例,显著进步25例,好转17例,有效5例,无明显改善5例,总有效率为44.44%.结论:应用脑电生理及影像学检查定位,选择合理手术方案是取得较好疗效的重要方法.

    作者:史丙利;李海;李海宁;陈钢;魏长杰;杨贵灵;葛斯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立体定向技术治疗脑瘫

    作者:王树新;刘明;刘玉河;刘启峰;张洁;史承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X-刀放射外科治疗恶性肿瘤后顽固性脑水胂3例

    作者:解相礼;贡海;吕晓彦;司永兵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PET在颞叶癫痫诊断中的作用

    目的:评价PET检查在颞叶癫痫病人术前诊断中的意义.方法:20例顽固性颞叶癫痫病人术前均行脑电监测、头MRI及PET检查.结果:20例脑电监测中有19例监测到棘波、尖波或棘慢波,1例正常.脑电异常位于一侧11例,位于双侧8例.20例头MRI检查中有14例正常,6例一侧海马萎缩,1例双侧萎缩,1例右额顶囊肿伴垂体微腺瘤.20例PET检查均表现局部脑组织代谢减低.一侧异常16例,双侧异常4例.20例手术病人中有16例行颞叶前部及海马切除,4例行选择性海马切除.结论:PET检查对于颞叶癜痫的定位诊断敏感可靠,比MRI更有价值.

    作者:孙振荣;栾国明;张斌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微透析技术在癫痫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胡志刚;谭启富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旋转式伽玛刀治疗颅内病变1431例初步报告

    目的:探讨我国设计的新型立体定向放射外科设备OUR-旋转式伽玛刀治疗颅内病变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应用OUR-旋转式伽玛刀治疗颅内病变1431例,男769例,女662例,年龄3~83岁.其中脑血管疾病154(10.7%)例、肿瘤1086(75.9%)例、功能性疾病191(13.3%)例.治疗程序:应用VectraⅡ0.5Tesla中场超导核磁共振成像系统,行三维薄层扫描,获得定位图像;在rTPS治疗规划系统上应用Version 2.5软件交互、自动地对瘤体表预选靶点,敏感组织等结构进行三维图像重建和显示.根据病变不同类型及性质,准确地对治疗参数和治疗剂量进行计算和给定:治疗剂量:周边剂量8~75Gy、等剂量曲线30%~65%、等中心个数1~9个.结果:898例获得12~48个月(平均24.6个月)随访.脑血管畸形血管完全闭塞率44.4%,部份闭塞率41.7%;良性肿瘤生长控制率86.7%~98.8%;恶性肿瘤生长控制率75.0%~91.0%;功能性疾病症状改善率71.4%~82.3%.严重放射性水肿17例占1.2%(胶质瘤5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垂体腺瘤3例、脑膜瘤2例、癫痫3例、其它2例).8例行开颅手术减压,9例经药物治疗后缓解.结论:结果表明,OUR-旋转式伽玛刀治疗颅内病变疗效确切.严格掌握适应证,根据病变不同性质、不同体积制定合理治疗方案,是提高疗效的重要措施.

    作者:袁树斌;雷进;唐轶;廖述才;孙崇歧;邓珍萍;张兴华;庞晓霞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典型脑动静脉畸形的γ刀治疗

    目的:研究γ刀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效果.方法:对52例γ刀术后2年以上的典型脑AVM病例进行分析,总结其疗效和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随访2年后,发现该组AVM病例的闭塞率为88 5%,出血率为3.8%.大多数患者的临床症状于γ刀术后消失或改善.结论:γ刀是治疗脑AVM安全、有效、低创的新手段,其治疗效果与AVM的类型、部位、体积、照射剂量密切相关.

    作者:赵洪洋;李美华;朱贤立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主管:安徽省卫生厅

主办:安徽省脑立体定向神经外科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