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理干预对青光眼患者焦虑情绪和皮质醇的影响

雷宁玉;石寿森

关键词:心理干预, 青光眼, 皮质醇
摘要: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青光眼患者焦虑情绪、皮质醇及术后前房恢复的影响.方法将入选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实施心理干预,观察治疗前后2组病人的焦虑情绪、血皮质醇变化及术后前房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焦虑情绪和血皮质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前房恢复较快.结论心理干预可降低应激引起的青光眼患者情绪焦虑和血皮质醇的分泌增加,促进青光眼的好转.
临床眼科杂志相关文献
  • 视网膜血管瘤病的激光治疗

    视网膜血管瘤又称为Von-Hippel病,是一种眼底视网膜血管先天发育异常疾病,发生于30岁左右,多呈染色体显性遗传,伴有中枢神经系统或其它脏器同类病灶则称为Von-Hippel-Lindau病.早期视网膜瘤体较小,渗液较少,不影响视力;瘤体较大时,可导致视网膜出血、继发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出血及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等,严重影响患者视功能,必须早期治疗,主要的方法是激光光凝[1].我们采用氩离子激光治疗2例视网膜血管瘤病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细芝;刘业滋;高汝龙;吴德正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霰粒肿切除术并发症分析

    目的分析霰粒肿切除术的并发症及其处理措施.方法 509例(515只眼)霰粒肿常规手术切除,术后随访1周至半年,观察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1)术中出血1只眼(0.19%);(2)术中切断睑缘2只眼(0.39%);(3)术中剪破皮肤1只眼(0.19%);(4)术后皮下遗留硬结2只眼(0.39%);(5)术后睑缘变形3只眼(0.58%);(6)术后复发5例6只眼(1.16%).结论霰粒肿虽是小手术,但其并发症值得重视,轻巧的操作,必要的药物,物理治疗能减少并发症.

    作者:夏云开;欧良;谭敏英;区爱英;梁瑞颜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遗传性泪囊炎一家系

    例1,Ⅲ8(先证者),女,31岁,农民,汉族.于2001年9月18日来院就诊,自述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地出现双眼流泪,伴有粘液样物自内眦部溢出,尤以右眼为著.询问病史既往身体健康,现已经停经5个月(中期妊娠),父母非近亲结婚,同胞中姐妹二人已发病,且父辈有兄妹二人发病.全身检查无异常,眼部检查:双眼远视力均为1.2,色觉正常,右眼内眦部稍隆起,指压内眦可见脓性分泌物溢出,内眦部球结膜充血,冲洗泪道双眼不通,右眼可见大量脓性分泌物溢出,其他眼部检查无异常.

    作者:赵凤元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真空负压环钻在部分穿透性角膜移植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真空负压环钻在部分穿透性角膜移植术中的应用.方法对191例(193只眼)采用真空负压环钻制作植片进行部分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分析其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裸眼视力≥0.1者158只眼(82%),植片透明180只眼(93%),移植排斥反应6只眼(3%),继发性青青光眼3只眼(1%),虹膜前粘连3只眼(1%),散光(≥6D)22只眼(11%).结论使用真空负压环钻,可明显提高手术疗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真空负压环钻在手术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娟;鲁建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角膜移植治疗园锥角膜8例

    一、资料和方法1.一般资料:我科从2001年11月至今共收治园锥角膜患者8例(9只眼),其中男性5例(5只眼),女性3例(4只眼).患者平均年龄30.5岁(16~38岁).术前诊断:急性园锥角膜3只眼,园锥角膜6只眼.

    作者:苗云坤;袁援生;罗庭浩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转换术式的原因探讨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转换术式原因.方法对982只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26只眼转换术式.结果高度近视8只眼、Ⅴ级核6只眼、外伤性白内障6只眼、玻璃体切除术后3只眼、马凡综合征1只眼.结论后囊膜破裂与硬核是术式转换的主要原因,而提高手术技巧则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刘秀伦;吕志刚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羊膜移植行结膜囊成形术的临床病理研究

    目的评价保存人羊膜移植在结膜囊成形术中的疗效.方法 17例(17只眼)结膜囊缩窄患者行结膜囊成形术时,结膜缺损用羊膜移植.术后6~10月剪除少量结膜及结膜下组织做常规病理检查及CD20、CD45RO、PCNA免疫组化研究.选择13例无羊膜移植正常大小结膜囊中央结膜作对照.结果术后22~30天移植的羊膜被结膜上皮覆盖,无继发感染及排异反应,16例放置正常大小义眼片,外观满意,1例于术后4月出现结膜囊轻度收缩.在移植术后6~10月的常规病理检查及CD20、CD45RO及PCNA的表达上与无狭窄之结膜囊无明显差别.结论保存人羊膜移植治疗结膜囊缩窄取材方便,移植后的结膜组织在结构和功能上与结膜组织无明显差别,治疗效果好.

    作者:宋斗;方丽;苏书;高方;孙桂珍;俞江燕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自发性眼球破裂脉络膜暴发性出血3例

    脉络膜暴发性出血为一种罕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约为0.05%~0.2%,常发生于术中或术后1周内[1].而发生于眼球自发性破裂者报道甚少,现将我科收治的3例患者报告如下.

    作者:胡明生;幸宜春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玻璃体视网膜术中保留人工晶状体的疗效观察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广泛开展,特别是高度近视及各种并发性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网膜脱离的病例也日渐增多,视网膜脱离是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常采用巩膜外加压与环扎术,但对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和黄斑区病变的病例效果较差.近年来,我院对严重PVR、全脱离、波及黄斑区的病例,常采用玻璃体切除法结合环扎、外垫压、激光、冷冻、气体或硅油填充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特别是术中保留、调整、清洁人工晶状体,不仅提高了视力,而且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现就术中保留人工晶状体意义和方法作一介绍.

    作者:陆一希;赵培泉;陆骏麒;陆洲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角膜上皮脱落28例临床分析

    角膜上皮脱落是角膜上皮病变的一种类型,是指一定面积的上皮全层细胞剥落,而基底膜、前弹力层和基质层正常者[1].我科2001年~2002年治疗28例(34只眼)角膜上皮脱落患者,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左宏宇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及处理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出现浅前房的原因、处理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23例(23只眼)的原因及处理.结果 23例(23只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原因主要为滤过过盛(56.5%)、结膜切口渗漏(26.1%)、脉络膜脱离(8.7%)、恶性青光眼(8.7%),采用保守治疗和/或手术治疗后前房均形成.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主要为滤过过盛、结膜切口渗漏、脉络膜脱离、恶性青光眼,应针对不同病因作出相应处理以形成前房.

    作者:徐常山;郁建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实体瘤关系研究进展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VEGF-A)是内皮细胞特异性的多肽因子,可促进内皮细胞增生、迁移及分化,对于实体瘤新生血管生成、肿瘤的发展、转移以及预后的判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贾仁兵;范先群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人工晶状体术后视网膜脱离48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人工晶状体术后视网膜脱离的原因,探讨治疗方法,提高治愈率.方法分析48例(48只眼)人工晶状体术后视网膜脱离原因及治疗方法,对术后成功率进行统计.结果 48例(48只眼)人工晶状体视网膜脱离术后随访半年至1年.单纯视网膜复位术(环扎+外垫压术)18只眼,14只眼复位(77.8%);视网膜复位术+玻璃体切割术+注气6只眼,5只眼复位(83.3%);视网膜复位术+玻切术+取出人工晶状体+注油或注气7只眼,7只眼复位(100%);视网膜复位术+玻切术+注油17只眼,15只眼复位(88.2%).所有未复位眼中,除2例因年龄及经济原因放弃治疗外,其余均行二次玻璃体手术获得成功.结论人工晶状体术后视网膜脱离术前检查对手术方式的选择至关重要,玻璃体切割手术是治疗人工晶状体术后视网膜脱离的主要方法.

    作者:朱忠桥;王丽丽;朱赛林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遗传性视神经萎缩一家系9例

    家族遗传性视神经萎缩是由Von Graefe等于1858年首先报告,Leber于1871年于16个家族中收集55例,明确为一种独立性疾病,故又称Leber病[1].我科于2002年6月发现一家系,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益龙;王大双;王柏仁;黄瑜斌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全眼球炎合并眶尖综合征1例

    患者,男,11岁.因一次性注射器扎伤右眼,致红、肿、痛、视物不见2天入院.查体:神志清晰,精神极差,呈嗜睡状态.眼科检查:视力:右眼光感(-),左眼0.8.右眼眶部红肿,眼球突出,眶压高,触之坚硬如石,触痛明显,上下睑红肿呈闭合状,球结膜高度充血水肿,部分球结膜突出于睑裂外,角膜雾状混浊,前房内充满灰白色脓液,内眼不能窥见,眼球固定,指测眼压:右眼Tn+3,左眼Tn.入院后查血常规:WBC 20.6×109/L,GRA59.8%,LYM34.7%,RBC4.39×1012/L,HGB139.0G/L,PLT348.0×109/L.

    作者:朱卉;康建华;王洁;李医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真菌性角膜溃疡病灶切除后覆盖治疗软镜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真菌性角膜溃疡病灶切除后用亲水性治疗性接触软镜(以下简称治疗软镜)替代结膜瓣掩盖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角膜病灶切除后覆盖用0.2%二性霉素B眼药水浸泡过的治疗软镜,每3天取下治疗软镜清洁消毒1次.12天摘除治疗软镜.结果 28例(28只眼)患者术后2周治愈,无复发.2个月后复诊角膜均透明愈合.结论角膜病灶切除后用治疗软镜替代结膜瓣掩盖创面,减化了手术,提高了疗效.

    作者:王弘光;郎雪华;陈明华;王法周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心理干预对青光眼患者焦虑情绪和皮质醇的影响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青光眼患者焦虑情绪、皮质醇及术后前房恢复的影响.方法将入选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实施心理干预,观察治疗前后2组病人的焦虑情绪、血皮质醇变化及术后前房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焦虑情绪和血皮质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前房恢复较快.结论心理干预可降低应激引起的青光眼患者情绪焦虑和血皮质醇的分泌增加,促进青光眼的好转.

    作者:雷宁玉;石寿森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加丝裂霉素C棉片浸放与新鲜羊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对比观察

    目的探讨控制翼状胬肉切除复发、重建正常角膜缘结构的有效方法.方法分3组:第1组常规手术方法,裸眼下的切除术;第2组羊膜移植术;第3组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加丝裂霉素C棉片浸放.结果第1组复发率为40%(6/15例);第2组复发率为8.2%(2/24例);第3组追踪6~13个月未见复发.结论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加丝裂霉素C棉片浸放双重抑制了增生组织的侵入,并使角膜缘正常结构恢复;显微镜下的分离避免了裸眼过度盲目清除角膜残留病变组织对不可再生的前弹力层及其透明性的破坏.

    作者:石一宁;李颖;杨华;常宝琴;郭建强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脉络膜黑色素瘤脱色素处理后Caspase-3的免疫组化研究

    目的观察凋亡基因Caspase-3在脉络膜黑色素瘤(choroidal melanoma)中的表达及分型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收集20例脉络膜黑色素瘤标本,对其进行Caspase-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表达情况及染色强度.结果 Caspase-3在脉络膜黑色素瘤有较好的表达,在梭形细胞型中5例/6例呈阳性表达,在混合型中6例/8例呈阳性表达,在上皮样瘤细胞型中3例/4例呈阳性表达,在坏死型中1例/2例呈阳性表达,且在各型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凋亡在脉络膜黑色素瘤中存在;Caspase-3在脉络膜黑色素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孙红;惠延年;王立勤;马吉献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PRK与LASIK治疗近视术后的角膜地形图分析

    目的了解PRK和LASIK矫正近视术后的角膜形态变化及其对矫正视力的影响.方法对98例(175只眼)近视患者进行PRK与LASIK,术后1、3月时做角膜地形图检查.结果二组角膜形态随时间的延长,平滑型比例增加,LASIK组较PRK组的平滑型角膜更多,角膜形态的异常和偏心切削是PRK和LASIK术后矫正视力下降的主要因素.结论角膜地形图的检查对术后角膜形态的改变提供了定量的方法,有利于手术者经验的总结和技术提高.

    作者:陶黎明;朱美玲;张晓苹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临床眼科杂志

临床眼科杂志

主管: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眼科研究所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眼科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