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之江;史传衣
目的探讨初期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中后囊膜破裂的原因及防治方法,评价Ⅰ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68例188只眼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中后囊膜破损29例29只眼,分析后囊膜破损的原因,Ⅰ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结果后囊膜破损29只眼(15.4%).其中超乳术中22只眼(75.9%),注吸皮质中7只眼(24.1%).并发障3只眼(33.3%),Ⅳ级核12只眼(16.7%).前期18只眼(18%),后期11只眼(12.5%).Ⅰ期囊袋内植入19只眼(65.5%),Ⅰ期睫状沟植入8只眼(27.6%),Ⅰ期缝线固定1只眼(3.4%),放弃植入1只眼(3.4%).术后随访3~6个月,裸眼视力,0.5~1.5,23只眼(79.3%).0.1~0.4,6只眼(20.7%).结论术前严格培训,细致的动物实验,严格选择合适病例,眼、脑、手、脚有机配合,可以预防或减少后囊膜破损发生率.对于术中后囊膜破损伴有玻璃体溢出者,清除前部玻璃体,利用前或后囊膜作为支撑,仍可Ⅰ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且视力恢复良好,与后囊膜完整者比较无明显差异.
作者:任百超;杨蕊;杨建刚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LASIK治疗高度近视中的学习曲线.方法150只眼(93例病人)选自1996年8月~1997年8月一年间在本中心行LASIK手术治疗高度、极高度近视的系列病例,按手术先后顺序,分别从病例的首、尾及中段随机抽取病例50份,定为早期组、中期组和后期组.结果术后3月早、中、晚期三组平均裸眼视力分别为0.65、0.67、0.75(F检验,P<0.01).矫正视力等于或好于术前好矫正视力眼,术后3月三组分别为72.92、85.71、91.67%.(x2检验,P<0.01),在早、中、后期三组中,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6%、12%、4%.结论LASIK手术有一个较长时间的学习曲线,上岗前需进行严格地培训.
作者:王丹梅;金红颖;孟觉天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治疗儿童外伤性眼内容炎的疗效.方法儿童外伤性眼内容炎38例(38眼)行经扁平部闭合式玻璃体切割术.结果38例患儿炎症均得到控制,其中30例视力有进步,占79.7%.结论玻璃体切割术儿童外伤性眼内容炎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孙思勤;万川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的脉络膜循环特征,探讨视网膜色素变性的发病因素.方法14例(28眼)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按常规方法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和吲哚青绿脉络膜血管造影.结果14例(28眼)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动脉显影时间12.92±2.14s.造影早期脉络膜背景荧光暗淡,周边视网膜可见细点状色素上皮萎缩透见荧光及色素斑块遮蔽荧光,中晚期周边及后极部视网膜荧光素渗漏,呈斑片状强荧光.吲哚青绿造影动脉显影时间13.86±2.73s.造影显示周边及后极部脉络膜大片毛细血管无灌注.结论FFA和ICGA造影结果表明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脉络膜毛细血管萎缩造成的脉络膜微循环障碍可能是导致视网膜色素上皮及视网膜感光细胞营养不良的因素之一.
作者:陈青山;王润生;彭静;朱赛林;王煊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患者男,32岁,农民.因右眼疼痛、畏光、流泪伴视力下降2天,于1999年9月25日来我院就诊.全身检查无特殊.眼部检查:视力右眼0.08,结膜混合充血(++),角膜呈弥漫性水肿,且见大小不等的环形白色病灶,前房积脓,脓液呈黄绿色,余正常.入院诊断:右眼绿脓杆菌性角膜溃疡.
作者:何珩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介绍用玻璃体切割技术摘除眼内后极异物的临床体会.方法自1993~1998年收治的眼内后极异物23例23眼,利用玻璃体切割技术全部成功摘除.其中磁性异物11例,非磁性异物12例,均位于或嵌于视盘周围2~3PD之内的视网膜面上.结果眼内后极异物23例23眼全部成功摘除,术后并发症少.多数病例不仅保存了有用视力,而且术后有明显提高.术前0.1以上者14例,占60%,术后18例,占78%.有并发症者还可接受其他治疗,争取视功能的恢复.结论对于滞留眼内的金属异物,应大限度地将其摘除,以避免因化学反应产生的铁锈或铜锈对眼组织的严重损害.但位于后极球壁的异物,不论是磁性还是非磁性,常因难以暴露或无法摘除而束手无策,玻璃体切割技术是解决这一难题唯一有效的方法.
作者:韩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肝豆状核变性又称威尔逊氏病(Wilson's disease).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铜代障异常的疾病,好发于6~20岁的青少年.主要是铜在肝脏内的代谢障碍导致其在脑、眼及肾等部位的沉积而产生相应的临床表现.而在眼部角膜沉积出现的Kayser-Fleischer(K-F)环对本病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张旭峰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患者女,24岁,农民.因发热10天、复视2天,于1997年6月4日入院.患者近一月常在树丛中劳动.入院前13天感头隐痛,10天前始发热,体温持续在38~40C之间波动,两天前出现复视.既往无斜视病史,家中无眼肌疾病者.入院时体查:T37.6 C,P82次/分,R20次/分,BP15/10kPa.神志清楚,急性病容.皮肤粘膜未见出血点及皮疹,右肩部见一直径0.8cm的焦痂.全身浅表淋巴结均肿大,以右腋下淋巴结肿大为甚,触痛明显.心肺无异常.
作者:陈晓珍;陈友鹏;王磊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带虹膜隔人工晶状体在儿童白内障术后的应用.方法对12例(12只眼)伴无虹膜或虹膜缺损的先天性或外伤性白内障儿童施行白内障注吸术和带虹膜隔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随访平均4.33月,所有病例的视力都较术前有所改善,其中8眼(66.67%)的矫正视力≥0.1,好者达0.6.术后并发症视网膜脱离1眼,严重色素膜炎2眼,人工晶状体移位3眼.结论带虹膜隔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儿童无虹膜或虹膜缺损眼白内障术后的一种有效的矫正无晶状体眼的方法.
作者:周华;李含玉;魏咏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评价国产准分子激光眼科治疗仪的疗效.方法应用AOV-FB准分子激光眼科治疗仪对38例70眼进行LASIK手术,随访观察术后裸眼视力、矫正视力、残存屈光度及hze情况.结果术后有63眼(90%)裸眼视力≥1.0,60眼(85.71%)术后残存屈光度在±1.0D以内,未发现感染、上皮植入、切削偏心、角膜中央岛、不规则散光等并发症.结论AOV-FB治疗近视是安全有效的,进一步临床应用有待继续进行.
作者:邵之江;史传衣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对9例(9只眼)儿童复杂性视网膜脱离(retinal detachment,RD)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vitreoretinal surgery,VR术)效果及失败原因进行评价.方法采用玻璃体切割、视网膜前膜剥除、气液交换、冷凝或激光封孔、眼内C3F8气体或硅油填充.结果出院时(平均23天),手术成功8只眼,失败1只眼.采用眼内填充硅油可提高手术效果.术后平均追踪期为12个月,终手术成功7只眼(77.77%).结论采用VR术可提高儿童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成功率.
作者:吕东平;吕秋灵;吕高杰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评价儿童各种斜视手术的疗效.方法对102例患者施行手术,随访1~2年,手术方法包括双侧外直肌缩短术,双侧内直肌徒后术;单眼内直肌徒后和外直肌缩短术.双眼内直肌徒后并附着点下移,或行双眼外直肌缩短并附着点上移,或单眼内直肌徒后并附着点下移加外直肌缩短附着点上移.双眼外直肌徒后并附着点上移,或行单眼外直肌徒后并附着点上移加内直肌缩短并附着点下移.如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者,则行下斜肌徒后术.结果术后95例斜视均明显改善.随访1~2年的102例斜视患者中,78例(76.47%)斜视得到治愈,17例(16.67%)斜视得到美容治愈,7例(6.86%)手术失败.结论各种类型斜视通过各种手术方法后,均能得到良好的矫正而无严重并发症.
作者:汪金方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比较有或无可拆除巩膜瓣松解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验证方法,将129例(129眼)青光眼分为试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对A组施行有可拆除巩膜瓣松解缝线的小梁切除术,对B组施行无可拆除巩膜瓣松解缝线的小梁切除术.A、B两组年龄、性别、青光眼类型、术前视力和眼压、前房深度、%值、视野及房角闭合程度、术前使用降压药种数等临床参数无显著差异.比较两组术后前房形成情况、眼压、滤过泡情况及手术并发症.结果试验组术后第1天无一例发生浅前房,对照组术后第1天12例出现浅前房,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有显著性差异.试验组及对照组术后眼压在术后3周内对比有显著差异,3周后差异无显著性.试验组术后功能性滤过泡累积存活率86.61±9.51%,对照组为71.91±9.88%,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显微小梁切除术联合可拆除巩膜瓣松解缝线术不仅能通过调控缝线来控制滤过量,而且能明显减少并发症,提高抗青光眼手术成功率.
作者:张德秀;史传衣;郑爱贤;宋哲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报告经鼻内窥镜行鼻腔泪囊吻合术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由鼻内进路经鼻内窥镜施行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共15例.结果本组15例,14例治愈,1例无效;经随访,治愈者无一例复发.结论本术式操作简便,损伤小,并发症少,面部无疤痕,疗效好,值得推广.
作者:李奇志;汪文晓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对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术中、术后并发症进行总结分析,以便总结经验教训,指导临床.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年11月至1999年6月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577例619眼术中、术后出现并发症情况.结果术中并发症:后囊破裂或晶状体悬韧带断裂43眼(6.95%),虹膜损伤21眼(3.39%),角膜后弹性层局限性脱离2眼(0.32%);术后并发症:角膜水肿混浊218眼(35.22%),晶状体皮质残留14眼(2.26%),术后早期眼压增高角膜上皮水肿57眼9.21%),人工晶状体前纤维素性渗出12眼(1.94%),前房积血10眼(1.62%),后囊明显混浊6眼(0.97%),人工晶状体瞳孔夹持3眼(0.48%).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并发症的发生与操作熟练程度和乳化核的方式有关.
作者:陈永和;林如英;陈迎月;何晓璐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探讨柔红霉素预防白内障术后的后囊膜混浊的作用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柔红霉素5.0μg/ml、7.5μg/ml两种浓度在兔眼晶状体囊外摘除术中行囊袋内灌注5分钟.通过裂隙灯显微镜观察其术后反应.术后3个月取眼球做病理切片观察组织的毒性反应.结果随访3个月,用药组后发障的发生率明显减低,未发现角膜、葡萄膜及视网膜的毒性反应.结论柔红霉素术中一次性囊袋内灌注,可减少后囊混浊的发生率,并对周围组织无损伤.安全、有效、方便使柔红霉素在后囊混浊预防方面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新宇;刘晓宁;孙艳西;吴登雷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常见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中央静脉或动脉阻塞及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等,而由尿毒症肾性视网膜病变引起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临床少见,现将我科所遇1例报道如下.
作者:贾淑琴;贾慧萍;施莉 刊期: 2001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