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一体化灭菌监测表格的设计和应用

张云平;司慧君;崔海燕;王惠玲;张娟;王颖;赵贾;刘绍倩

关键词:灭菌, 监测, 表格设计
摘要:2009年,原国家卫生部颁布了《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其中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明确规定“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SSD)应建立质量管理追溯制度,完善质量控制过程的相关记录,保证供应的物品安全”[1]的规范要求,每台灭菌器均应做相应的监测,灭菌监测记录应存档3年.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3]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的实施,使详细、客观、真实地记录医疗过程中的大量信息变得越来越重要[4].保证无菌物品的质量是CSSD工作的核心[2],如何全面记录灭菌监测内容,有效进行灭菌监测,达到有效质量控制,是CSSD关注的重点.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消毒供应中心设计使用了专门的监测表格,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中国消毒学杂志相关文献
  • 酸性氧化电位水与含氯消毒剂性能的比较

    目的 比较酸性氧化电位水与含氯消毒剂的消毒相关性能,为实际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和理化分析方法,对两类消毒剂的消毒相关性能进行比较观察.结果 酸性氧化电位水和二氯异氰尿酸钠均以有效氯浓度65 mg/L,pH为2.36的条件下,对大肠杆菌杀灭率达到100%需作用3 min,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杀灭率达到100%需作用30 min,二者无差别.在上述条件下,两种消毒剂对不锈钢均轻度腐蚀,对铜、碳钢、铝均为中度腐蚀.随着pH的升高,两种消毒剂的杀菌效果及对金属的腐蚀性会逐渐减弱.结论 酸性氧化电位水与含氯消毒剂在有效氯浓度和pH相同时的杀菌效果及对金属的腐蚀程度基本相同.

    作者:赵斌秀;王妍彦;李炎;沈瑾;张流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聚维酮碘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效果与浓度的关系

    目的 研究聚维酮碘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效果与浓度关系,为科学使用此类消毒剂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方法,对某国外进口聚维酮碘消毒液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效果与浓度的关系进行观察,同时与其他指标菌作平行比较.结果 该聚维酮碘消毒液在有效碘浓度4 000 ~ 500 mg/L范围内作用1.0 min,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株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菌株杀灭对数值范围在3.14 ~ 4.50之间;在有效碘浓度250 ~ 100 mg/L范围内作用1.0 min,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株和MRSA菌株杀灭对数值范围在7.65 ~7.64之间,且对标准株与MRSA菌株杀灭对数值基本一致.对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杀灭效果与有效碘浓度之间未出现倒置现象.结论 该聚维酮碘消毒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杀灭效果与有效碘浓度出现倒置现象,而对其他消毒试验指标菌则未出现此现象,原因值得进一步探讨.聚维酮碘用于采血、注射、输液前皮肤消毒时,由于处理时间非常短暂存在使用风险.

    作者:魏兰芬;潘协商;倪娜;许激;朱一凡;蔡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消毒供应中心骨科外来手术器械流程管理及质量控制

    目的 探讨消毒供应中心(CSSD)对骨科外来手术器械的规范化管理方法.方法 对骨科外来手术器械管理流程进行规范,完善管理制度,优化工作流程.结果 改进后外来器械的清洗、消毒及灭菌质量得到了保证,外来器械合格率明显提高,同时完善了外来手术器械的清点、发放、使用等管理措施.结论 对外来器械及植入物规范管理流程,提高了满意度,保证了质量安全.

    作者:金萍;唐丽萍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葡萄糖酸氯已定皮肤消毒液在新生儿外周静脉穿刺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20 g/L葡萄糖酸氯己定皮肤消毒液在新生儿外周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某医院新生儿科外周静脉置管的14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静脉留置先后随机分组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0例,观察组采用20 g/L葡萄糖酸氯已定皮肤消毒液消毒皮肤,对照组采用50g/L聚维酮碘消毒,比较两组消毒待干时间、皮肤细菌学培养结果、感染的发生情况及一次性静脉留置的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消毒待干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皮肤上自然菌总数与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但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 g/L CHG更适合于抵抗力低,易感染的危重症新生儿静脉置管,不仅可节约时间,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与规范操作的依从性,还可降低相关的并发症.

    作者:陈晓春;陈赢赢;吴益玲;潘迎洁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我国食品企业清洗消毒现状调查

    食品加工生产过程中的清洗消毒对食品安全至关重要,食品企业进行系统规范的清洗消毒是有效降低食品安全风险,确保产品质量,保证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环节.食品用消毒剂作为食品相关产品,目前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负责监督管理.

    作者:沈瑾;段弘扬;王佳奇;李涛;姚孝元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氯己定洗浴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相关性的Meta分析

    目的 探讨医疗机构病患每天使用氯己定洗浴(daily chlorhexidine bathing,CHB)对预防导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的作用.方法 采取荟萃分析(meta-analysis)的方法探讨住院患者每天使用氯己定(又称洗必泰)洗浴与获得性尿路感染之间的相关性.检索PubMed,Blackwell,EMBASE和Cochran数据库,筛选截止2015年7月31日前发表的文章获得入选文献.根据异质性检验结果选择固定效应模型,分析CHB在预防获得性CA-UTI中的作用.用Egger法估计出版偏倚.采用GRADE法评价各项研究证据等级.结果 共有10篇研究论文符合纳入标准,其中处理组病例住院日74 831天,对照组住院日82 388天.固定效应模型结果显示,CHB不能显著降低住院患者CA-UTI的发生,但在综合性ICU中可显著降低CAUTI的发病风险.结论 CHB并不能显著降低住院患者获得性CAUTI的发生.

    作者:李连红;周立英;饶友花;刘新姿;周晓玲;王冬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根本原因分析法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根本原因分析法(RCA)在提高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质量巾应用的可行性与效果.方法 采用RCA分析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缺陷的根本原因,针对物体表面卫生学监测、手卫生以及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隔离措施落实等关键要素制定改进方案,落实完善体系、明确职责、针对性培训、规范操作、考核评估、监督问效以及循环改进等措施.评估实施前后的效果.结果 应用RCA后,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中的物体表面卫生学监测合格率及手卫生监测合格率、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隔离措施落实率均有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RCA方法是提高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质量,促进质量持续改进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何旗群;齐辉;吴宗波;黄洁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生物监测方法探讨

    目的 探讨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的佳生物监测方法,以便及时、准确地判断灭菌效果,保证无菌物品的质量.方法 2013年4-12月,每天第一锅次同时使用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自含式生物指示剂(嗜热脂肪杆菌芽孢)和环氧乙烷(E0)灭菌快速生物培养指示剂(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对2台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进行生物监测.结果 2台灭菌器共进行两种生物监测各520次,其中合格515次,不合格5次,合格率均为99.04%,两种生物监测结果一致,快速生物监测结果合格后可及时放行灭菌物品,满足了手术和诊疗需要;监测不合格时及时处理.结论 自含式生物指示剂(嗜热脂肪杆菌芽孢)和EO灭菌快速生物培养指示剂(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配合使用是目前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理想的生物监测方法.

    作者:保建芳;何东平;吴美琴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现患率与感染病原菌监测报告

    目的 了解湖北省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病情况与感染病原菌特点.方法 利用医院感染监测网络系统统计和分析2014年10月77家二级及以上综合和专科性医院实施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的资料.结果 发现77家医院中共1 090例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感染患病率为1.43%;14 880例手术患者中有241例肺部感染,手术后肺炎患病率为1.62%.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高发的科室是综合ICU、神经外科、新生儿科、血液科、胸外科.从送检的病原学标本中共分离阳性感染病原体66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77.93%,革兰阳性菌占14.41%,真菌占6.31%,主要检出病原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分别占23.42%和21.92%.结论 综合ICU、神经外科、新生儿科、血液科、胸外科为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为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各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应与相关科室建立目标责任制管理措施,主动提高控制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能力.

    作者:薛菊兰;胡晓原;詹嘉琪;王向荣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三种消毒方法在ICU物体表面消毒的应用比较

    目的 研究不同环境清洁方法对降低重症监护室(ICU)内物体表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鲍曼不动杆菌的作用,为选择合适的物体表面消毒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分别采用抹布+含氯消毒液、抹布+含氯消毒液+烘干机、消毒湿纸巾3种方法对ICU物体表面进行清洁消毒,比较不同消毒方法在消毒前后MRSA和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结果 抹布+含氯消毒液+烘干机的消毒清洁方法能显著降低ICU内物体表面MRSA和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而抹布+含氯消毒液及消毒湿纸巾方法在进行清洁消毒前后的检出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抹布+含氯消毒液+烘干机的消毒清洁流程能有效去除ICU物体表面污染的多重耐药菌,可作为医院病房物体表面消毒的理想选择.

    作者:徐敏;许川;王振玲;曾铁英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多重耐药菌的科室分布及院内感染控制

    目的 探讨常见多重耐药菌(MDROs)科室分布特征,寻找有效措施控制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5年1-9月医院住院患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耐碳青霉烯类的肠杆菌科细菌(CRE)及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感染的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其来源及科室分布特征.结果 常见多重耐药菌感染452例,其中属于医院感染222例,占49.12%,属于社区感染230例,占50.88%.分布于33个病区,主要分布在综合ICU、烧伤整形科、皮肤科和小儿内科,构成比分别为29.65%、11.50%、6.42%、5.09%.多重耐药菌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MRSA(209株,占46.24%)、MDR-AB(159株,占35.18%)、MDR-PA(56株,占12.39%)、CRE(28株,占6.19%)、VRE(0株,占0%).结论 多重耐药菌来源于社区或医院内,科室分布广,有分类聚集现象,不同科室院内感染控制侧重点应有不同.

    作者:龙盛双;胡潇云;张殷鹏;秦桂英;邱隆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某教学医院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与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现况,发现重点人群,制定有效的医院感染防控措施.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2015年4月15日0:00-24:00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情况调查.结果 实际调查3 140人,其中医院感染95例,现患率为3.0%.医院感染现患率较高的科室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病房(29.9%);医院感染部位主要为下呼吸道(48.6%)、泌尿道(20.0%)、手术部位(13.3%)和血流感染(8.6%).医院感染患者分离出的病原菌主要有鲍曼不动杆菌(20.7%)、铜绿假单胞菌(19.5%)、金黄色葡萄球菌(13.8%)和大肠埃希菌(12.6%).结论 ICU是医院感染防控的重点部门,下呼吸道、泌尿系统和手术部位感染是医院感染防控的重点内容,手术后患者是医院感染防控的重点人群.

    作者:易光兆;曾倩倩;张为华;袁喆;杜渝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五种常用消毒剂对乳制品中阪崎肠杆菌杀灭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五种常用化学消毒剂杀灭乳制品中阪崎肠杆菌的效果.方法 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方法,对乳制品工业加工中常用的五种常用化学消毒剂杀灭乳制品中阪崎肠杆菌的效果进行实验室观察.结果 在清洁条件下,分别用浓度为50 mg/L过氧乙酸、二氧化氯、双链季铵盐、聚维酮碘和次氯酸钠消毒液作用30 s,对悬液内阪崎肠杆菌的杀灭对数值均>5.00.在菌悬液内含有机干扰物条件下,对上述五种消毒剂杀灭阪崎肠杆菌的效果有一定影响.结论 五种常用消毒剂在较低浓度条件下对乳制品中阪崎肠杆菌具有快速杀灭效果,有机干扰物对杀菌效果有明显影响.

    作者:陈维;张丽蓉;黎洪周;邓金花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医护人员鼻前庭带菌情况及其耐药性研究

    目的 了解天津市医疗机构医护人员鼻前庭部带菌情况及其耐药性.方法 采用现场采样、细菌分离鉴定技术和药敏试验方法,对天津市医疗机构部分医护人员鼻前庭带菌情况及其耐药性进行研究.结果 1 085名医护人员鼻前庭带菌率为72.53%,其中女性组带菌率显著低于男性组,低学历组带菌率低于其他两组,春夏季带菌率明显低于秋季.检出的908株致病菌中,革兰阴性菌269株,革兰阳性菌639株,革兰阴性菌耐药性高的是氨苄西林(82.90%),其次是头孢唑林(50.93%)、四环素(21.56%)和头孢噻肟(15.61%),对左氧氟沙星、诺氟沙星和庆大霉素等耐药率较低.革兰阳性菌总体耐药率为78.40%,89株金黄色球葡萄菌中,12株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7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结论 天津市医疗机构医护人员鼻前庭带菌情况严重,且对主要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应加强医护人员鼻前庭卫生清洁,减少由鼻前庭带菌所致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刘贺;费春楠;董杰;沈芃;刘军;纪学悦;宋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江苏省医院手术室外科洗手用水及水源水微生物污染情况调查

    目的 了解医院外科洗手水及水源水的微生物污染情况,为预防医院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现场问卷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对江苏省医院的外科洗手水和水源水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共采集医院的水源水108份,其中直供水68份,水箱水40份.直供水细菌总数合格率100%,水箱水细菌总数合格率90%,二者均未检出大肠菌群和致病菌.共采集手术室外科洗手水140份,其中采用直供水方式的外科洗手水75份,细菌总数合格率为90.7%.采用水箱水的外科洗手水65份,细菌总数合格率为84.6%,二者均未检出大肠菌群和致病菌.真菌总数总体情况良好,个别样本污染严重.结论 江苏省医院手术室外科洗手用水和水源水总体情况良好,但存在少数样本细菌真菌污染严重的情况,需要引起关注.

    作者:王晓蕾;陈越英;吴晓松;王嵬;张伟;王玲;孙巍;谈智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一种复方外科手消毒液消毒效果及毒性观察

    目的 观察一种复方外科手消毒液的杀菌性能及其毒性.方法 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和动物试验方法,对该手消毒液进行实验室和现场消毒试验研究.结果 该复方外科手消毒液原液含双烷基二甲基氯化铵2 400mg/L和聚六亚甲基双胍3500 mg/L.以其原液作用1.5 min,对悬液内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的平均杀灭对数值均>5.00,对悬液内的白色念珠菌的平均杀灭对数值>4.00.对小鼠急性经口毒性LDs0>5 000mg/(kg.bw),属实际无毒;多次完整皮肤刺激试验属轻刺激性;急性眼刺激试验属无刺激性.结论 该复方外科手消毒液对细菌繁殖体和真菌有较好的杀灭效果,属实际无毒级,对皮肤和黏膜均在安全范围内.

    作者:宋晓红;李淑琴;王晓瑞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常压低温等离子体对玻璃表面消毒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一种常压低温等离子体装置对玻璃表面的消毒效果.方法 采用载体定量杀菌试验方法,对自制常压低温等离子体消毒装置杀灭玻璃表面污染菌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经该常压低温等离子体装置消毒处理2、5、10和20 s,对紧贴在等离子体反应器玻片上污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杀灭对数值分别为2.87、4.00、4.30和5.74;作用5s,对玻片上白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杀灭对数值依次为4.00、3.40和3.60.该常压低温等离子体装置杀菌效果随着作用距离的增加或染菌量的增加,均有所下降.结论 该常压低温等离子体消毒装置能快速杀灭玻璃片表面的细菌繁殖体,作用距离和染菌量直接影响其杀菌效果.

    作者:郑超;寇艳芹;刘振;姜红强;黄逸凡;闫克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碘伏与苯扎溴铵在腹腔镜子宫全切术中的消毒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腹腔镜子宫全切术前应用碘伏与苯扎溴铵进行阴道灌洗的消毒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某院成功施行全腹腔镜子宫全切术1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根据术前阴道消毒情况选出对照组(500 mg/L碘伏阴道灌洗)90例和实验组(20 mg/L苯扎溴铵阴道灌洗)90例,比较术前两组宫颈和穹隆细菌培养,术后外周血象改变、体温升高、阴道残端愈合情况.结果 实验组细菌培养的阴性率、术后体温升高率、外周血白细胞升高率、阴道残端愈合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术前选择20 mg/L苯扎溴铵阴道灌洗的消毒效果明显优于500 mg/L碘伏阴道灌洗阴道灌洗.

    作者:周薇;余军辉;陈玲萍;尚贤文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硬式内镜手术器械清洗架的研制及应用

    硬式内镜手术因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在临床广泛应用.海南省人民医院消毒供应中心针对器械集中管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专门研制了一种硬式内镜手术器械清洗架,有效提高了器械清洗质量.1 设计制作方法硬式内镜手术器械清洗架为不锈钢材质,规格为610mm×610mm×580mm,主框架由直径10 mm和5 mm的圆柱组成基座,组件包括136个不同口径快速链接插头,4个长托盘(505mm×280mm×50mm)内有10个硅胶底座圆筒插头,4个U型托盘(505mm×280mm×50mm)内有21个硅胶底座插头,托盘架下层设置长度为500 mm的喷淋臂,2个加盖精密清洗大篮筐,2个清洗篮筐,4个加盖密纹清洗小筐,12个多功能出水接头,一次可清洗消毒3~4套硬式内镜器械及附件,见图1.

    作者:俞诗娃;李淑妮;黄钦松;周淑萍;万新翠;孙诚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某妇幼保健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调查

    目的 了解妇幼保健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以加强手卫生管理.方法 采用现场查看和考核的方法,对某妇幼保健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 经观察不同岗位医务人员在372个手卫生指征条件下,手卫生总体执行率为36.29%,洗手方法正确率为29.03%.临床护士、医生和实习进修生手卫生执行率依次为41.27%、35.24%和24.00%.在接触体液之后和进行无菌操作之前等重要手卫生指征下,手卫生执行率分别为52.24%和23.86%.结论 该医院妇幼保健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较低,需要加强培训和管理.

    作者:覃婷;桂秀芝 刊期: 2016年第10期

中国消毒学杂志

中国消毒学杂志

主管:消毒与灭菌

主办:军事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