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来娣
目的:探讨分析在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的工作中加强护患沟通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11月间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65例)和观察组(65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患沟通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护患纠纷的发生率,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6.92%,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84.62%,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在住院期间护患纠纷的发生率为0%,对照组患者在住院期间护患纠纷的发生率7.69%,观察组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护患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的过程中加强护患沟通的临床效果显著,此护理方法不仅能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率,还能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提升医院的整体形象,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高秀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高频彩色超声多普勒技术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72例患有肠系膜淋巴结疾病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高频彩色超声多普勒技术对其进行检查和诊断,着重对患儿的右侧腹部及肚脐周围进行检查,对淋巴结的长短径、形态、大小及数量进行记录,并将检查的结果及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经检查,这72例患儿高频彩色超声多普勒图像的特征主要是:在其肚脐周围和右侧腹部可以很容易地观察到多个大小不等的低回声结节,结节的数量均为3个以上,其中存在回盲部结节的患儿有26例,存在脐周结节的患儿有19例,存在混合型结节的患儿有27例,这些结节通常以圆形或椭圆形的形式存在,大面积为22mm×13mm左右,小面积为7mm×5mm左右,长短径比均大于2.3,且边界清晰明显,光点呈均匀分布状态。CDFI检查结果显示在淋巴结内有一些树枝状的血流信号和条状血流存在。结论:高频彩色超声多普勒技术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疾病的技术,具有方便、快捷、无痛等优点,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卢先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用蛋白琥珀酸铁治疗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妊娠期缺铁性贫血患者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2例患者,为观察组患者采用蛋白琥珀酸铁进行治疗,为对照组患者采用富马酸亚铁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的结果、铁代谢指标及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与进行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HCT、Hb、MCV的指标明显较高(P<0.05),MCH的指标明显较低(P<0.05),RBC的指标有所降低(P>0.05)。在进行治疗后,两组患者SI的指标明显升高,FEP的指标明显降低,与进行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X2=6.37,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用蛋白琥珀酸铁治疗妊娠期贫血的效果确切,安全性较高,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杨雪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对比分析进行不同剖宫产术的产妇发生术后并发症的几率和手术切口愈合的情况。方法:对2011年8月~2014年8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剖宫产的9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9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5例产妇。我院使用传统剖宫产术对对照组产妇进行剖宫产,使用改良的剖宫产术对观察组产妇进行剖宫产。剖宫产结束后,比较两组产妇发生术后腹腔粘连的几率、发生腹腔损伤的几率、疼痛症状的评分和手术切口的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发生术后腹腔粘连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产妇发生腹腔损伤的几率和疼痛症状的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产妇手术切口的甲级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与进行传统的剖宫产术相比,用改良式剖宫产术对产妇进行剖宫产可有效地降低其发生腹腔粘连和腹腔损伤的几率,减轻其术后疼痛的症状,提高其手术切口的甲级愈合率。此剖宫产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甄斐斐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用美沙拉秦(莎尔福)与益生菌酪酸梭菌活菌胶囊(阿泰宁)治疗活动期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2012年6月至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使用酪酸梭菌活菌胶囊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联合应用美沙拉秦和酪酸梭菌活菌胶囊进行治疗,在为其用药治疗8周后对比分析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与结肠镜下病变的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结肠镜下病变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t值为4.85),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单用酪酸梭菌活菌胶囊相比,联合应用美沙拉秦与酪酸梭菌活菌胶囊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更理想,安全性更高,可更有效地保护肠道黏膜,促进病变组织的愈合,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申云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分析用干扰素和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副作用。方法:对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对这40例患者均使用干扰素和利巴韦林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分析这40例患者副作用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在这40例患者中,有8例患者出现了副反应,对这8例患者进行对症治疗,其副反应未影响临床治疗的效果。其中,出现变态反应的患者有6例,出现血液系统副反应的患者有1例,出现消化系统副反应的患者有1例,其中,以变态反应为常见。结论:用干扰素和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但副反应的症状均较轻微。在临床用药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病情的变化,一旦发生副反应,应立即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进而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作者:祁建锋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析应用多层螺旋CT诊断急性腹部假性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4例经病理学检查确诊患有急性腹部假性动脉瘤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12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采用动脉插管血管造影技术进行检查,为研究组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技术进行检查,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相应的检查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的符合率及其病情得到诊断所需的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相关的检查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的符合率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病情得到诊断所需的时间相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多层螺旋CT技术诊断急性腹部假性动脉瘤的准确率较高,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潘小平;赵菁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分析动态心电图检查与食道电生理检查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将2012年12月~2013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50例动态心电图患者的检查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选取R-R间期超过1500ms的患者进行食道电生理检查,有36例患者被确诊患有病态窦房结综合症。结果:窦房结恢复时间≥2000ms,窦房结传导时间≥220ms,校正窦房结恢复时间≥750ms,患者动态心电图的检测结果显示长R-R间期>1500ms,有部分>2000ms,呈现明显的窦性心动过缓及窦房传导阻滞。结论:当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显示患者的长R-R间期>1500ms时,应为患者进行电生理检查,在临床检查中将两者结合起来能更好地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作者:杨玲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对行宫腔镜检查手术的不孕症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年6月~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宫腔镜检查手术的186例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18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93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方法与对照组相同),进行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进行护理前后的SDS评分、SAS评分,并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在进行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DS评分和SAS评分相比差异均不具有显著性(P>0.01)。进行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DS评分和SAS评分均显著低于进行护理前的水平,且观察组患者的SDS评分和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对行宫腔镜检查手术的不孕症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伍冬春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究用分子靶向单抗类药物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为实验组患者在施行GP化疗方案(顺铂+吉西他滨)期间加用分子靶向单抗类药物西妥昔单抗进行治疗,为对照组患者仅采取GP化疗方案进行治疗,在为两组患者进行6周的治疗后比较其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癌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等临床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5.0%,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52.5%,二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CA125、CEA、EGFR等临床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5.0%,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0.0%,二者相比差异显著(X2=4.11,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施行化疗期间加用分子靶向单抗类药物西妥昔单抗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导致不良反应的几率较低,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南翔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对住院治疗的老年COPD(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5月~2014年8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24例老年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12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有63例患者,对照组有61例患者。在这两组患者住院治疗期间,我院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方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能力的评分、心理能力的评分、生活能力的评分、住院的平均时间、住院的平均费用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结果:在治疗前,两组患者运动能力的评分、心理能力的评分和生活能力的评分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后,两组患者运动能力的评分、心理能力的评分和生活能力的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提高,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运动能力的评分、心理能力的评分和生活能力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其住院的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住院治疗的老年COPD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可有效地促进其运动能力、心理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恢复,缩短其治疗的时间,降低其治疗的费用,提高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李慧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大方县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该县手足口病的发生发展、降低重症手足口病的发病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大方县2013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期间发生手足口病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这些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该县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2013年大方县共有583例患儿发生手足口病,该县手足口病发病的高峰期为4月到9月,其中5岁以下的患儿占总病例数的95%,1岁患儿占重症病例数的50%。大方县大方镇手足口病的发病率高。有75例患者的病情经实验室检验确诊,其中EV71病毒感染的患者较多。结论:大方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加强对本县儿童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控制,对重症手足口病发生率较高的乡镇进行重点防治,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大对居民进行健康教育的力度。
作者:罗祖芬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对临床检验过程中部分项目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方法进行探究。方法:使用三种不同型号的全自动分析仪(sysmex XT1800、STA compact及R oche c6000)对生化、血液及免疫项目进行检验,选择其中的14项指标,对其测量的不确定度进行评估。结果:采用扩展值表达(平均值±不确定度)来表示测量结果,其中配套检验系统对14项指标进行了不同浓度不确定度的测定,并做出了详细的评估和报告。结论:评估临床检验当中部分项目测量的不确定度,可充分显示出被检验指标测定结果的分布特征,总结测量结果的概率分散趋势及分布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胡晓春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黄体酮注射液联合乐孕宁颗粒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先兆流产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6例)和研究组(56例),单纯使用黄体酮注射液为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联合使用黄体酮注射液和乐孕宁颗粒为研究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43%,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6.79%,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4%,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57%,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黄体酮注射液联合乐孕宁颗粒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菲 刊期: 2015年第04期
葡萄糖调节蛋白78在胃癌患者体内呈高表达,被证明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胃癌恶性程度的重要指标,亦可作为靶点应用于肿瘤的探测和治疗,可为胃癌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研究证实,钙离子螯合剂BAPTA-AM、钙离子载体A23187、维生素E琥珀酸酯、衣霉素及饥饿诱导均可引起GRP78表达水平的改变。
作者:李玄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用改良的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联合剥脱术治疗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8例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7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39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的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联合剥脱术进行治疗,对观察组患者使用改良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联合剥脱术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各项临床指标及其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的各项临床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改良的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联合剥脱术治疗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显著。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寇吉林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调查分析中小学生肠道寄生虫的感染情况,为制定相关的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年我市7所中小学校的976名学生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本次研究的对象是2013年我市7所中小学校的976名学生。我们按照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随机选择我市城区、农村的各1所初级中学、小学,在小学,选择三、四、五年级的学生,在初级中学,选择初一、初二年级的学生,每个年级各选择1个班。对这些中小学生肠道寄生虫病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在这976名学生中,检出存在肠道寄生虫感染的学生有57人,其感染率为5.84%。小学生出现肠道寄生虫感染的几率大于中学生,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不同学校的学生发生蛔虫感染的几率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不同学校的学生发生肠道蛲虫、鞭虫、钩虫感染的几率相比差异均不具有显著性(P>0.05)。农村学生发生肠道寄生虫感染的几率大于城区学生,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不同地区学生发生肠道蛔虫、蛲虫、鞭虫、钩虫感染的几率相比差异均不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相关单位应加大对中小学生卫生知识的宣传力度[4],为不同地区、性别、年龄的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加强其自我防护意识,使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减少中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的发生。
作者:徐宗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用前路手术治疗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7月~2014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2例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7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36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使用后路手术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使用前路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脊柱恢复的情况及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脊柱的融合率及解剖高度的恢复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前路手术治疗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的效果显著,患者脊柱恢复的效果好,且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低。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赵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对比分析应用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为对照组患者实施开腹手术,为观察组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症状缓解率高于对照组患者,但差异并不十分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病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患者,但差异并不十分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开腹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受孕率高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茜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B超检查在诊断妇科盆腔肿瘤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103例经治疗性诊断及病理检查证实患有妇科盆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为其进行B超检查在诊断其肿瘤类型及病情分期方面的准确性。结果:在本组103例患者中,有95例(占92.23%)患者在进行B超检查后其肿瘤类型得到准确的诊断。在本组患者中有26例恶性肿瘤患者,其中有19例患者的病情分期经B超检查得到明确的诊断,其诊断的准确率为73.08%。结论:为妇科盆腔肿瘤患者进行B超检查可准确诊断其病情,降低其病情的误诊率,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莲霞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