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用中医扶正祛邪法治疗老年性坐骨神经痛的疗效分析

覃敏

关键词:扶正祛邪法, 老年性, 坐骨神经痛
摘要:目的:探究用中医扶正祛邪法治疗老年性坐骨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对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我院门诊收治的116例老年性坐骨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8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联合应用西药布洛芬缓释胶囊和强的松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采用扶正祛邪法进行中医治疗,并对比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0.7%,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6.2%。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中医扶正祛邪法治疗老年性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消除患者腰部及坐骨神经区域疼痛、肢体麻木等临床症状及体征,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当代医药论丛杂志相关文献
  • 采用辛伐他汀与贝那普利单用或联用的方法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采用辛伐他汀与贝那普利单用或联用的方法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4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87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1组(29例)、对照2组(29例)和试验组(29例),单纯使用贝那普利为对照1组患者进行治疗,单纯使用辛伐他汀为对照2组患者进行治疗,联合使用贝那普利与辛伐他汀为试验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三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在治疗前,三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TG水平、HDL-C水平、LDL-C水平、TC水平、BG水平、Scr清除率、AlB水平、尿清蛋白水平及尿清蛋白排泄率等指标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经过半年的治疗,实验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1组患者和对照2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应用辛伐他汀和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更好地保护患者的肾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尚秀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浅谈细节管理对临床上输液治疗护理品质的影响

    目的:探讨分析细节管理对输液治疗护理品质的影响。方法:对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我院急诊输液室收治的100例患者及在我院急诊输液室工作的50名护理人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50例患者。对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服务进行细节管理,对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服务未进行细节管理。护理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护理管理结束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急诊输液室的护理服务进行细节管理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减少护理差错事件及护患纠纷的发生。此管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顾佳慧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在肾内科护理工作中实施风险管理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在肾内科护理工作中实施风险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4年3月间我院肾内科收治的患者97例及在编护理人员12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包含患者48例、护理人员6名,观察组中包含患者47例、护理人员6名。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观察组患者及护理人员实施风险管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医疗风险的发生率及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医疗风险的发生率为6.1%,对照组患者医疗风险的发生率为22.9%,观察组患者的医疗风险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5.9%,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75.0%,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肾内科护理工作中实施风险管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患者医疗风险的发生率,提高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汪向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对高血压患者实施用药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对高血压患者实施用药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间我院心内科收治的高血压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护理组(40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护理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用药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收缩压及舒张压的变化,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实施护理干预前,护理组患者的收缩压为(152.9±23.4) mmHg,舒张压为(91.9±12.4)mmHg,对照组患者的收缩压为(153.7±25.8)mmHg,舒张压为(92.6±13.8)mmHg,二者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实施护理干预后,护理组患者的收缩压为(135.6±14.2)mmHg,舒张压为(84.2±14.2)mmHg,对照组患者的收缩压为(142.6±15.9)mmHg,舒张压为(90.2±17.5)mmHg,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较护理前均有明显的下降,且护理组患者的下降幅度更为明显,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实施用药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明显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杰恩斯古力·帕提汗;帕孜拉提·肉扎洪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对重症胰腺炎并发肠外瘘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对重症胰腺炎并发肠外瘘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5年3月~2014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例重症胰腺炎并发肠外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院对这8例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在这8例患者中,有7例患者的治疗结果为痊愈,有1例患者由于多次并发肠外瘘导致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结论:对重症胰腺炎并发肠外瘘患者进行引流护理、瘘口护理,营养支持及心理护理等综合护理干预可促进其康复,提高其临床治愈率。该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沈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康复期脑梗塞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康复期脑梗塞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本院进行康复治疗的80例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40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西医治疗,为治疗组患者在进行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进行治疗,在为两组患者治疗3个疗程后对比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进行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得到明显的改善,治疗组患者的NIHSS评分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康复期脑梗塞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治疗可取得显著的疗效,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吴燕琴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为肺结核及肺外结核患者进行结核蛋白芯片检查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为肺结核及肺外结核患者进行结核蛋白芯片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50例肺结核患者、50例肺外结核病患者及50例非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对其进行结核分枝杆菌蛋白芯片检测,并对比分析其检测结果的阳性率。结果:非结核病组患者与肺结核组患者、肺外结核组患者检测结果的阳性率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肺结核组患者和肺外结核组患者检测结果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非结核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肺结核患者及肺外结核患者进行结核蛋白芯片检测的阳性率均较高。但与肺外结核患者相比,肺结核患者进行结核蛋白芯片检测的阳性率更高。在临床上,结核蛋白芯片检测可作为辅助诊断肺结核的首选方法。

    作者:刘云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用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宫外孕的疗效对比

    目的:探讨用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宫外孕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5月~2013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8例宫外孕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78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39例患者。我院为实验组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为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手术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的时间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住院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宫外孕具有患者的创伤小、住院的时间短、术中的出血量少、术后恢复速度快等优点。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耿洪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浅谈定期的血压监测对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定期的血压监测对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对2012年5月~2013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唐山国矿楼小区的108例1级、2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1]。我们将这10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48例)。为两组患者均进行饮食护理及生活指导,在此基础上,为观察组患者进行定期的血压监测。1年后,对两组患者均进行问卷调查,比较其服药的依从性及血压的控制情况。结果:护理结束后,观察组患者服药的依从性、血压的控制情况均好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定期血压监测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稳定其血压。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邸艳荣;艾华;师芳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联合使用异丙托溴铵、沙丁胺醇和布地奈德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进行用雾化吸入治疗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联合使用异丙托溴铵、沙丁胺醇和布地奈德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进行雾化吸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2月~2014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6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116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58例患儿。我院对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治疗,对观察组患儿在进行常规治疗(方法与对照组患儿相同)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异丙托溴铵、沙丁胺醇和布地奈德进行雾化吸入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儿治疗的效果、各种临床症状得到完全缓解的用时和住院的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儿各种临床症状得到完全缓解的用时和住院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联合使用异丙托溴铵、沙丁胺醇和布地奈德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进行雾化吸入治疗具有疗效好、起效快和治疗时间短等优点。因此,此疗法可作为临床上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首选方法。

    作者:蒋小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应用高频彩色超声技术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疾病的临床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高频彩色超声多普勒技术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72例患有肠系膜淋巴结疾病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高频彩色超声多普勒技术对其进行检查和诊断,着重对患儿的右侧腹部及肚脐周围进行检查,对淋巴结的长短径、形态、大小及数量进行记录,并将检查的结果及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经检查,这72例患儿高频彩色超声多普勒图像的特征主要是:在其肚脐周围和右侧腹部可以很容易地观察到多个大小不等的低回声结节,结节的数量均为3个以上,其中存在回盲部结节的患儿有26例,存在脐周结节的患儿有19例,存在混合型结节的患儿有27例,这些结节通常以圆形或椭圆形的形式存在,大面积为22mm×13mm左右,小面积为7mm×5mm左右,长短径比均大于2.3,且边界清晰明显,光点呈均匀分布状态。CDFI检查结果显示在淋巴结内有一些树枝状的血流信号和条状血流存在。结论:高频彩色超声多普勒技术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疾病的技术,具有方便、快捷、无痛等优点,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卢先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用生活干预疗法联合药物疗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用生活干预疗法联合药物疗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5月~2014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34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这13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67例患者。我院给对照组患者使用埃索美拉唑进行治疗,给观察组患者在使用埃索美拉唑(用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基础上,加用生活干预疗法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52%,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6.57%。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生活干预疗法联合药物疗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显著,可有效地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陈绮丹;王圣博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对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实施腰-硬联合麻醉的疗效探析

    目的:探讨对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实施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年4月~2013年4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子宫切除术的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运用随机数字法将这84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有43例患者,对照组有41例患者。我院对对照组的患者实施硬膜外麻醉,对观察组的患者实施腰-硬联合麻醉。手术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局麻药的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行子宫全切术的患者实施腰-硬联合麻醉具有麻醉效果好以及进行麻醉诱导的时间短等优点。该麻醉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张凌英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对糖尿病肾病合并感染患者进行有针对性护理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对糖尿病肾病合并感染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7月~2014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肾病合并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0例患者。我院为对照组患者在进行治疗的同时进行常规护理,为实验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方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护理的效果。结果:在对照组的40例患者中,其感染的症状得到有效控制的患者有21例,其感染的控制率为52.5%。在观察组的40例患者中,其感染的症状得到有效控制的患者有33例,其感染的控制率为82.5%。观察组患者感染的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糖尿病肾病合并感染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能够有效地缓解其临床症状,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而提高其治疗的效果。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高学叶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与钼靶X线诊断乳腺疾病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与钼靶X线诊断乳腺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乳腺疾病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钼靶X线检查,观察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及钙化病灶的检出率,并将对比的结果及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钼靶X线检查对恶性病灶的确诊率明显高于超声检查,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超声检查对良性病灶的确诊率明显高于钼靶X线检查,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钼靶X线检查的钙化病灶检出率为53.12%,超声检查的钙化病灶检出率为23.96%,钼靶X线检查的钙化病灶检出率明显高于超声检查,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钼靶X 线检查对于乳腺微小病灶及恶性肿块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检出率明显高于超声检查,而超声检查在检测良性病灶方面的准确率则明显高于钼靶 X 线检查。在临床诊断乳腺疾病的过程中,超声检查与X线钼靶检查均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将两者联合应用进行诊断的检出率更高,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曹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早期妊娠孕妇进行药物流产后口服屈螺酮炔雌醇片预防其相关并发症的效果

    目的:探讨妊娠49d内的孕妇进行药物流产后口服屈螺酮炔雌醇片预防其相关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7月~2014年7月期间在我院进行人工流产的284例妊娠49d内的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284例孕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142例孕妇。为对照组孕妇使用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进行流产。为观察组孕妇在使用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进行流产后,在其孕囊排出以后为其口服屈螺酮炔雌醇片。然后,比较两组孕妇治疗后的各项临床指标及其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孕妇治疗后的各项临床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孕妇,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孕妇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孕妇,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妊娠49d内的孕妇进行药物流产后口服屈螺酮炔雌醇片,可减少其流产后的流血量,促进其子宫内膜的恢复,降低其生殖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朱福香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用高密度脑电图进行癫痫痫灶定位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用高密度脑电图进行癫痫痫灶定位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近年来我院收治的痫灶定位困难的顽固性癫痫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进行256导联高密度脑电图源定位检查及SPECT检查,观察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准确性,并将对比的结果及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颅内电极脑电图检查结果显示,在这30例患者中,存在局部性病灶的患者有8例,存在一侧多灶的患者有16例,存在双侧病灶的患者有6例。256-chdESI检查结果显示,在这30例患者中,存在局部性病灶的患者有8例,存在一侧多灶的患者有15例,存在双侧病灶的患者有6例,定位的准确率为96.67%。SPECT检查结果显示,在这30例患者中,存在局部性病灶的患者有6例,存在一侧多灶的患者有12例,存在双侧病灶的患者有4例,定位的准确率为73.33%。256-chdESI检查的定位准确率明显高于SPECT检查,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用高密度脑电图进行癫痫痫灶定位的准确性较高,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游里立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对1例患儿使用氨溴特罗口服溶液治疗后出现利尿反应的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1例患儿使用氨溴特罗口服溶液治疗后出现利尿反应的原因。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例咳嗽、喘息患儿使用氨溴特罗口服溶液治疗后出现利尿反应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出现利尿反应的原因。结果: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该例患儿使用氨溴特罗口服溶液治疗后出现的利尿反应与该药具有改善微循环、增加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松弛尿道平滑肌、升高血糖、降低血钾的作用及患儿的年龄较小,体质较敏感等因素有关。结论:支气管炎患儿使用氨溴特罗口服溶液进行治疗时容易出现利尿反应。此情况应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

    作者:高丽霞;霍会敏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与脑梗死复发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分析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与脑梗死复发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入院时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水平将其分为Hhcy组(高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组)和Nhcy组(正常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组),对两组患者3年内的病情复发率及死亡率进行观察和比较。再根据这100例患者的病情复发情况将其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检测并对比两组患者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水平。后将上述对比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Hhcy组患者的病情复发率为68%,死亡率为6%;Nhcy组患者的病情复发率为30%,死亡率为2%。Hhcy组患者的病情复发率及病死率均明显高于Nhcy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血清hcy水平为(20.36±3.87),对照组患者的血清hcy水平为(11.64±5.05),观察组患者的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是导致脑梗死患者病情复发的高危因素。

    作者:刘少静;王艳玲;张秀海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对注射用头孢匹胺和氯诺昔康配伍液稳定性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注射用头孢匹胺和注射用氯诺昔康配伍液的稳定性。方法:将注射用头孢匹胺和注射用氯诺昔康进行配伍,并在25±1℃的环境下观察和检测这两种药物的配伍液在配伍后8h内外观、pH值及两种药物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在配伍后的8h内,注射用头孢匹胺和注射用氯诺昔康的配伍液其外观和pH值均未发生明显的变化,而且配伍液中氯诺昔康的含量也未发生明显的变化。但在将这两种药物配伍8h以后,其配伍液中头孢匹胺的含量下降为96.6%。结论:在25±1℃的环境中,注射用头孢匹胺和注射用氯诺昔康的配伍液较为稳定。但在配伍8h以后,该配伍液中头孢匹胺的含量会明显下降。因此,临床医护工作者应在注射用头孢匹胺和注射用氯诺昔康配伍后的8h内使用其配伍液。

    作者:杜红柯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当代医药论丛杂志

当代医药论丛杂志

主管:吉林医药学院

主办:吉林省当代医药论丛杂志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