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眩晕病人的心理因素与治疗

张华

关键词:眩晕, 心理学
摘要:眩晕的发生、发展、愈后均与患者的心理因素有较密切关系,能否针对心理因素进行恰当的处理,直接影响到治疗的效果。作者对我院眩晕病人调查分析,结果发现心理因素与眩晕发病有一定关系,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相关文献
  • 苯妥英钠对鼠脑缺血再灌注时血浆细胞因子及内皮素的影响

    目的 探讨苯妥英钠对脑缺血再灌注后TNFα、IL-Ⅰβ和ET1的影响。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浆TNFα、IL-Ⅰβ、ET1的变化,以及苯妥英钠对TNFα、IL-Ⅰβ、ET1含量的干预作用。结果 缺血再灌组与假手术组相比,血浆TNFα、IL-Ⅰβ、ET1含量明显增加,应用苯妥英钠各剂量组TNFα、IL-Ⅰβ、ET1水平均降低。结论 TNFα、IL-Ⅰβ、ET1参与了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过程,苯妥英钠通过降低TNFα、IL-Ⅰβ、ET1的含量能发挥一定的脑保护作用。

    作者:戴伟娟;郭子林;刘宏;宋爱芹;王传功;刘善庭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干扰素、病毒唑抗呼吸道合胞病毒的体外观察

    目的 观察重组人干扰素、病毒唑单独及联合体外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效果。方法 细胞病变抑制法,即测定药物单独及联合应用对RSV所致细胞病变的抑制作用。结果 干扰素浓度≥5 IU*ml-1或病毒唑浓度≥24 μg*ml-1时,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抑制细胞病变的作用也增强,直至不出现细胞病变(P<0.01);两药在低于各自的有效浓度时合用,即干扰素1 IU*ml-1、病毒唑12 μg*ml-1,仍具有明显的抑制细胞病变作用(P≤0.01)。结论 重组人干扰素及病毒唑体外均有抗RSV作用,联合应用时作用更甚。

    作者:盛晓蓉;费志洁;吴亦伦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常规抗心衰药物加β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分析

    关于β受体阻滞剂用于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始于70年代中期,并取得满意的结果[1,2]。我们在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商品名:倍它乐克)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入选对象为1997年8月~至2000年3月我院心内科住院病人。所有病人根据病史、体检、X线检查和心脏超声等检查确诊为慢性心力衰竭。除原发病和诱因治疗外,经常规抗心衰治疗(洋地黄、利尿剂、ACEI类药物)1 wk,心功能改善不显著者列为入选对象。共入选病人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38~66岁;其中风湿性心脏病10例,冠心病31例,高血压病11例,扩张型心肌病8例;根据NYHA功能分级,心功能Ⅲ级48例,Ⅳ级者12例。上述病例无合并下列情况: (1) 静息状态下心率低于60次 / 分; (2) 静息状态下收缩压低于90 mmHg; (3) ⅡO以上房室传导阻滞; (4) 严重感染或肝肾功能不全; (5) 慢性阻塞性肺病。

    作者:丁韦;闫蓓;陈蓬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盐酸丁咯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24例

    应用盐酸丁咯地尔(赛莱乐)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眩晕24例,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凡符合下述条件[1]的病人入选:(1) 眩晕多因头和体位变动而诱发,有旋转感、视物晃动或不稳定感; (2) 同时至少有一种椎基底动脉发作的其它症状,如眼症、内耳疼痛、肢体麻木无力、猝倒等; (3) 有轻微的脑干损害体征。入选病人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24人。其中对照组男15例,女9例,年龄42~69岁,平均54岁。治疗组男16例,女8例,年龄41~70岁,平均52.5岁。

    作者:原广平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阿尼西坦胶囊的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

    目的 研究阿尼西坦胶囊的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12名志愿受试者单剂量口服400 mg阿尼西坦胶囊供试品与标准参比制剂三乐喜后,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阿尼西坦主要活性代谢产物对甲氧基苯甲酰氨基丁酸(ABA)的血药浓度经时变化情况,使用3p87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受试药(T)与参比药(R)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分别为(781.0±169.5)和(792.3±156.6) μg*min*ml-1,实测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40.9±9.7)和(37.3±11.5) min,实测峰浓度(cmax)分别为(10.4±3.0)和(10.5±3.0) μg*ml-1。配对t检验结果表明,两制剂的AUC0~t、cmax及tmax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生物等效性检验结果,两制剂的AUC0~t、cmax有显著性差异(P<0.05)。阿尼西坦胶囊的相对生物利用度(F)为(99.4±14.4)%。结论 阿尼西坦胶囊和三乐喜为生物等效制剂。

    作者:王川平;任进民;贾晓东;靳怡然;赵树藩;蒋俊康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甘糖酯治疗高脂蛋白血症的疗效观察

    现代医学证实,血浆总胆固醇(TC)升高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与冠心病呈正相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与冠心病呈负相关[1]。因此,降低LDL-C和提高HDL-C对防治冠心病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观察甘糖酯的降脂疗效。

    作者:蒋建玲;王伟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纯阳正气胶囊治疗急性胃肠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比较纯阳正气胶囊与片剂治疗急性胃肠炎 (寒湿内盛、 湿浊不化证) 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50例患者随机分为胶囊组30例和片剂组20例, 胶囊组用纯阳正气胶囊2粒 / 次,2次 / d,片剂组用纯阳正气丸3 g / 次,2次 / d 。结果 胶囊组治愈8例, 显效15例, 有效4例, 无效3例, 总有效率为90.0%; 片剂组治愈6例,显效8例,有效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5.5%,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μ=0.180, P>0.05) 。结论 纯阳正气胶囊能有效地治疗急性胃肠炎,临床使用安全无副作用。

    作者:傅南琳;黄守正;干磊;刘尚全;高庆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透明质酸钠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21例

    目的 观察透明质酸钠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防止早期浅前房、晚期滤过泡瘢痕化的作用。方法 41例(43眼)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全部采用小梁切除术,其中21例(23眼)术中在前房及巩膜瓣下注入少量透明质酸钠为治疗组(A组);另20例(20眼)不用粘弹剂为对照组(B组)。结果 随访6~18 mon,两组术后早期前房形成情况:A组发生浅前房2眼占8.6%,B组8眼占40%,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远期滤过泡情况:A组良好功能滤过泡20眼占87%,B组11眼占55%,两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透明质酸钠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维持前房和抑制滤泡瘢痕化效果良好。

    作者:岳秀珠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复方丹参滴丸对高粘滞血症的疗效观察

    高粘滞血症是由一个或数个血液粘滞因素升高所致的综合征。表现为微循环障碍,使心脑肺等重要脏器血液供应不足。临床上有很多疾病,如动脉硬化、脑血栓、心肌梗死、高血压等都与高粘滞血症有着密切关系。在心血管病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之前,往往一种或数种血液粘滞因素即已开始升高,它标志着无症状病程已经开始。所以,积极治疗高粘滞血症可以大大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复方丹参滴丸是治疗和预防高粘滞血症的有效药物,副作用少。作者对80例高粘滞血症病人服用复方丹参滴丸进行血液流变学观察,取得较好的效果。

    作者:张英俊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心绞痛患者心肌血流分布特征的研究

    目的 研究X综合征患者心房起搏状态下心肌血流分布特征和微血管功能的变化。方法 采用定量心肌超声显像(MCE)测定25例X综合征患者在心房起搏状态下心肌血流分布特征和微血管功能状态的变化。测定前对所有患者进行活动平板运动实验(Bruce方案),将运动中出现前壁ST水平或下斜型压低患者分配在X综合征组(X组,男5例,女6例,平均年龄52岁),而无ST段变化的患者为对照组(男7例,女7例,平均年龄46岁)。基础及心房起搏(150 bpm,共3 min)后即刻测定前降支区域心内膜和心外膜下心肌灰阶比值(ED/EP)。结果 心房起搏可诱发所有X综合征患者出现胸痛及ST段压低,而对照组则阴性。起搏后即刻X综合征患者ED/EP比值显著降低(0.98±0.10~ 0.76±0.17,P<0.01),而对照组则无变化。结论 运动负荷状态下心肌血流分布异常是导致X综合征患者出现胸痛和ST段压低的主要原因。

    作者:陈绍良;段宝祥;吴翔;张小玲;叶飞;胡作英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新疆维族与汉族肾移植后环孢素A血药浓度分析

    目的 通过监测肾移植后维族与汉族CsA全血浓度,比较不同时期维族与汉族肾移植患者之间CsA全血浓度的差别,为CsA临床用药个体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对354例次维族与汉族患者肾移植后CsA全血谷浓度进行监测,按不同时间与族别分别比较。结果 CsA在肾移植后小于1 mon、1~3 mon、4~6 mon、7~12 mon、13~24 mon、大于24 mon全血谷浓度维吾尔族为(549±166)、(475±87)、(411±96)、(370±51)、(352±91)、(257±111) μg*L-1;汉族为(392±96)、(356±89)、(301±90)、(229±73)、(194±70)、(131±42) μg*L-1。结论 肾移植后维吾尔族CsA全血浓度明显高于汉族CsA全血浓度。

    作者:范志刚;张虹;张玉萍;李进文;夏尚全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柴葛通脉口服液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小鼠血脂的干预作用

    目的 观察柴葛通脉口服液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小鼠血脂的干预作用。方法 取健康昆明系小鼠制成高脂血症模型,同时给予不同剂量的柴葛通脉口服液或烟酸4 wk,眼眶取血测定血脂,观察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的变化。结果 高脂模型组TC、TG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烟酸组TC降低不明显(P>0.05),TG降低明显(P<0.05);而柴葛通脉口服液TC、TG降低均很明显(P<0.05或0.01),且随剂量增加而增强,有明显的量效关系。结论 柴葛通脉口服液具有预防小鼠高脂血症发生发展的作用。

    作者:王志华;申庆亮;徐敬臻;刘庆军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喘乐宁、爱喘乐和速尿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儿童哮喘36例

    哮喘大多是在支气管反应性增高的基础上由变应原或其他因素引起不同程度的弥漫性支气管痉挛、粘膜水肿、粘液分泌增多及粘膜纤毛功能障碍等所致。我院自1998年开始对36例住院儿童哮喘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用喘乐宁、爱喘乐和速尿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方法1.1 病例选择 68例儿童哮喘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联合雾化治疗组36例,其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1~12岁,平均5.9岁;病情中型23例,重型13例;常规治疗组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1~14岁,平均6.4岁;病情中型20例,重型12例。

    作者:蔡艳艳;宁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通降饮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50例

    目的 观察自拟方通降饮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 对80例经内镜确诊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采用通降饮治疗50例,并以丽珠得乐治疗30例为对照。1.5 mon为一疗程。2 mon后胃镜复查,部分病人进行病理及幽门螺旋杆菌复查。结果 通降饮组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0.2%,丽珠得乐组总有效率为70%;镜下好转率通降饮组75.5%,丽珠得乐组52%;HP转阴率通降饮组64%,丽珠得乐组45.5%(P均<0.05)。结论 通降饮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较好。

    作者:罗琦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潘妥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潘妥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配对分组法将128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分为潘妥拉唑治疗组和雷尼替丁对照组。结果 潘妥拉唑对反流性食管炎的8 wk治愈率为92.19%,明显高于雷尼替丁组的68.75%(P<0.01),且副作用少。结论 潘妥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显著。

    作者:林根友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地西泮抑制交感神经节细胞钠通道电流的机制

    目的 研究地西泮对交感神经节细胞钠通道电流的抑制作用机制。方法 酶消化法急性分离SD大鼠(7~10 d)颈上交感神经节细胞,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地西泮对钠通道电流的影响。结果 在钳制电压(Vh)-80 mV, 刺激电压(Vt)0 mV条件下,0.3 μmol*L-1地西泮使钠电流峰值降低14.76% (P<0.01),其抑制作用与浓度呈正相关(r=0.99, P<0.01),IC50为6.06 μmol*L-1;钳制电位不同,抑制作用也不同(P<0.05) , Vh -60 mV时的IC50为4.60 μmol*L-1。3.0 μmol*L-1的地西泮使电流-电压曲线峰值平均降低48.94%,峰值向去极化方向移动约10 mV;对激活曲线无明显的影响(P>0.05),用药前、后50%的通道激活时的去极化电压(V1/2)分别为:-24.64 mV、-23.75 mV;3.0 μmol*L-1的地西泮使稳态失活曲线产生明显的超极化方向移动(20.12 mV,P<0.01),用药前、后50%的通道灭活时的条件脉冲电压(V1/2)分别为:-64.13 mV、-84.25 mV。结论 地西泮对交感神经节细胞钠通道电流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浓度及电压依赖性;其抑制作用主要与优先结合钠通道的失活状态而影响钠通道的失活有关。提示交感神经节参与介导地西泮的循环抑制作用。

    作者:郑吉建;庄心良;杜冬萍;茆庆洪;徐国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 比较新型抗炎免疫抑制药来氟米特(leflunomide, LEF)和阳性对照药甲氨喋呤(methotrexate, MTX)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对照方法,选择疾病活动期RA患者95例。来氟米特组用LEF 20 mg*d-1; 甲氨喋呤组用MTX 15 mg/wk 。12 wk为1疗程。结果 LEF与MTX均能显著改善RA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来氟米特组与甲氨喋呤组在12 wk总有效率分别为90.0%(n=50)、95.6%(n=45)。两组疗效在12 wk时无显著差异(P>0.05) 。来氟米特组有7例(14%)发生与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程度较轻。甲氨喋呤组有7例(15.6%)发生不良反应 。经χ2检验两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83), 但来氟米特组不良反应程度轻,病人耐受性好 。结论 LEF对我国RA患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且副作用小。

    作者:李向培;厉小梅;汪国生;单曙光;钱龙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小剂量美托洛尔联合硝酸甘油治疗老年稳定型心绞痛35例

    35例老年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合用小剂量美托洛尔与硝酸甘油,对其疗效及副作用进行临床观察,并与单用硝酸甘油32例作比较,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及分组按1979年WHO确定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标准,选择1997年10月至2000年12月我院住院病人67例,分为联合组35例,男24例,女11例,年龄60~78岁,平均(69.2±4.6)岁,平均病程12.0年;对照组32例,男23例,女9例,年龄60~81岁,平均(68.5±4.8)岁,平均病程13.5年。两组一般情况差别无显著性。除外严重心衰、心动过缓、低血压、Ⅱ°或以上房室传导阻滞、支气管哮喘等。

    作者:李学军;吴晓静;闫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缬沙坦与氨氯地平对高血压病左室肥厚影响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 用长效钙拮抗剂氨氯地平作对照,研究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对高血压病左室肥厚的影响。方法 65例高血压病伴左室肥厚患者分为缬沙坦组33例和氨氯地平组32例,分别给予缬沙坦80~160 mg和氨氯地平5~10 mg口服6 mon,疗程结束前后行24 h ABPM和心脏超声检查。结果两组24 h ABPM参数24 h SBP、24 h DBP、dSBP、dDBP、nSBP、nDBP和心脏彩色超声参数IVST、PWT、LVMI用药后均较用药前有显著下降(P<0.01);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缬沙坦能够明显降低高血压病伴左室肥厚患者24 h血压,并能使其左室肥厚明显消退,这种作用与氨氯地平相似。

    作者:姜志安;张晓光;肖文良;孙平;吕秀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新型免疫抑制剂——CTLA4Ig

    近几十年以来,随着器官移植学科的迅速发展,对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预防和治疗方面的研究日益加深,先后出现了合成药物、微生物制剂、生物制品以及中草药等免疫抑制药物,并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国内外大量研究资料表明,细胞毒性T细胞相关抗原(CTLA-4)的胞外段与人IgG恒定区重组的融合蛋白CTLA4Ig是阻断B7-CD28协同刺激途径的有效制剂,具有诱导抗原特异性免疫耐受作用[1],可作为一种有潜在治疗价值的移植免疫抑制剂。下面就近年来国外关于CTLA4Ig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徐戎;杨毅梅;曾繁典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药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