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燕琼;张艳美;高分飞;黄展勤;陈一村;郑燕珊;石刚刚
目的 探讨触液核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5(ERK5)在吗啡依赖大鼠戒断行为中的作用.方法成年♂ SD大鼠48只,体质量230~270 g,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大鼠随机分为两组(n=24):吗啡-纳洛酮-DMSO组(A组)和吗啡-纳洛酮-BIX02188组(B组).采用剂量递增法皮下注射吗啡以建立大鼠吗啡依赖模型,d 6上午经腹腔注射纳洛酮,催促戒断症状出现,即建立吗啡戒断模型.采用行为药理学方法结合免疫荧光技术,侧脑室内注射ERK5特异性抑制剂BIX02188,观察其对吗啡依赖大鼠戒断行为、戒断所致痛觉过敏及触液核p-ERK5表达的影响.结果 与吗啡-纳洛酮-DMSO组相比,吗啡-纳洛酮-BIX02188组大鼠跳跃、咬牙、湿狗样抖动、腹泻及体重减轻等戒断症状明显缓解(P<0.05),而扭体、流涎无改善(P>0.05);戒断所致痛觉过敏明显减轻(P<0.05).与吗啡-纳洛酮-DMSO组相比,吗啡-纳洛酮-BIX02188组大鼠触液核p-ERK5阳性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 拮抗触液核ERK5可减轻吗啡依赖大鼠戒断症状,提示触液核ERK5参与吗啡依赖大鼠戒断症状的表达.
作者:王春光;郭淑琴;张志强;丁彦玲;殷树欣;陈宏伟;张励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吴茱萸水煎液对大鼠、小鼠肝药酶亚型的影响.方法取KM小鼠随机分为吴茱萸高剂量组(56 mg生药·g-1)、低剂量组(28 mg生药·g-1)和正常组,另取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吴茱萸高剂量组(40 mg生药·g-1)、低剂量组(20 mg生药·g-1)和正常组,连续灌胃给予吴茱萸水煎液或等容量蒸馏水21 d后,采用药物探针法测定动物肝药酶亚型CYP1A、CYP2C、CYP2D、CYP2E1、CYP3A的活性.结果 ①小鼠实验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吴茱萸高、低剂量组均诱导肝药酶亚型CYP1A、CYP2E1和CYP3A的活性(P<0.01),低剂量组诱导CYP2C活性(P<0.05);吴茱萸高、低剂量组对CYP2D活性无明显影响.②大鼠实验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吴茱萸高、低剂量组均诱导肝药酶亚型CYP1A活性(P<0.01).高剂量组诱导CYP2C和CYP2E1活性(P<0.05或0.01);吴茱萸高、低剂量组对CYP3A活性无明显影响;吴茱萸高、低剂量组均抑制CYP2D活性(P<0.01).③实验结果对比显示,吴茱萸水煎液对大、小鼠肝药酶亚型的影响相同点是诱导了CYP1A、CYP2C及CYP2E1活性,尤其对CYP1A活性诱导更为明显.不同点是吴茱萸诱导了小鼠CYP3A活性,而对大鼠CYP3A活性无明显影响;吴茱萸对小鼠CYP2D活性无明显影响,而对大鼠CYP2D活性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 吴茱萸水煎液对大、小鼠部分肝药酶亚型活性的影响有一定的差异性.
作者:周璐;徐婷婷;金若敏;姚广涛;毛玉昌;胡卓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雷公藤甲素(triptolide) 灌胃给予Sprague-Dawley (SD)大鼠4周后对肝脏血红素加氧酶(HO-1)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雷公藤甲素(45、90、180 μg·kg-1)组.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4周.末次给药后隔天取材,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肝脏组织中HO-1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肝脏中HO-1的表达量和NF-κB的转位入核情况.结果给予雷公藤甲素4周后,大鼠肝脏中HO-1表达增加,其中45 μg·kg-1剂量组增加效果为明显,约为4.5倍;NF-κB的核内水平随给药剂量增加而降低,180 μg·kg-1剂量组NF-κB的降低至空白对照组的约1/3;NF-κB的核内水平随给药剂量增加而降低.结论 重复给予雷公藤甲素可诱导大鼠肝脏中HO-1表达,抑制NF-κB的转位入核,从而对抗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
作者:孙晓哲;金晶;梁金强;邱玉文;付新录;黄芝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resveratrol,RSV)对阿霉素(doxorubicine,DOX)引起的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相应机制.方法 应用DOX,RSV,SIRT1 siRNA处理H9c2细胞,对照组(CON)不做任何处理.MTT比色法检测H9c2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率,Western免疫印迹检测SIRT1蛋白表达,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染GFP的细胞,并随机选取视野计算转染率.结果 DOX降低细胞活力,诱导细胞凋亡,呈现时间、剂量依赖性.RSV时间、剂量依赖性上调SIRT1蛋白表达.RSV预处理能明显降低DOX对H9c2细胞的损伤.然而,SIRT1 siRNA预处理则加重DOX引起的H9c2细胞损伤.这种细胞损伤未能被RSV预处理所改善.结论 RSV可减轻DOX引起的H9c2细胞损伤,这种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上调SIRT1来实现的.
作者:夏洪娟;王延鹏;朱伟;辛平;魏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碘化N-正丁基氟哌啶醇(N-n-butyl haloperidol iodide,F2)对培养的内皮细胞缺氧/复氧(anoxia/reoxygenation,A/R)损伤及早期生长反应基因-1(early growth response gene 1,Egr-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新生SD大鼠进行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cardiac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CMECs)原代培养,取3~4代的CMECs建立A/R模型.通过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及CMECs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观察CMECs损伤程度;应用ELISA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观察CMECs炎症反应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培养CMECs中Egr-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A/R造成CMECs内MDA升高,SOD下降,上清液中LDH、TNF-α含量升高,A/R刺激下细胞Egr-1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A/R刺激前给予F2可减轻CMECs的损伤及炎症反应程度,抑制Egr-1蛋白的表达.结论 F2对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A/R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与其抑制Egr-1的表达有关.
作者:周燕琼;张艳美;高分飞;黄展勤;陈一村;郑燕珊;石刚刚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京大戟为大戟科植物大戟(Euphorbia pekinensis Rupr.)的干燥根[1],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为中医临床常用的峻下逐水药.其性寒,味苦,有毒.由于其生品毒性较大,故采用醋制法降低京大戟的毒性,缓和其泻下作用[2].本课题组前期实验已经证实京大戟的细胞毒性部位为石油醚、乙酸乙酯部位[3],但有关醋制降低京大戟毒性作用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尚缺乏明确的揭示.因此,本实验拟采用整体动物模型,通过多次给予小鼠京大戟生品和醋品细胞毒性部位提取物,比较醋制前后对小鼠的肝组织形态和氧化损伤的影响,初步探讨醋制降低京大戟对小鼠肝毒性的作用机制,以期为进一步研究京大戟醋制减毒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提供依据.
作者:曹雨诞;陈海鹰;张丽;丁安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Cofilin是肌动蛋白结合蛋白,在维持actin的动态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发现Cofilin与细胞的分化有关.许多机体内外因素可通过细胞内相关信号途径对Cofilin进行调控,从而调节actin骨架诱导细胞分化.该文对Cofilin的活性调节与分化的关系做一综述.
作者:雷艳萍;何洁;苏琦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肿瘤转移是造成患者死亡主要的原因,因此减少转移是提高肿瘤患者生存率的重要手段.由于肺循环中有肺动脉和支气管动脉双重血管分布,且肺动脉的凝固纤溶活性较高,很容易发生肺转移癌,而乳腺癌发生肺转移的几率也居各种癌症之首,因此,阻断肺转移对乳腺癌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1].
作者:晁振华;赵素容;蒋琛琛;张倩雯;李阳;刘浩;蒋志文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对PD的药物治疗仅限于改善症状,尚缺乏能够延缓疾病进程并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的药物.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是一种位于神经元突触前末端、由140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它的突变、聚集和过度积累与包括PD在内的一系列神经退行性疾病密切相关.开发针对α-syn及其相关靶点的药物,可能是控制PD等突触核蛋白病进程的有效途径.该文主要从抑制α-syn表达和聚集、促进其解聚和降解、调节其修饰状态等方面,对以α-syn为靶点的药物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沈琮;张兰;李林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建立UPLC-MS法,进行辛芍组方与单味赤芍提取物没食子酸、芍药内酯苷大鼠药动学研究,探讨中药复方对药效成分体内过程的影响.方法 色谱采用Waters BEH C18柱,0.1%甲酸乙腈-0.1%甲酸水梯度洗脱,质谱采用电喷雾电离源(ESI),扫描方式为选择性离子监测(SIR).实验大鼠分别灌胃辛芍组方、赤芍提取物,测定不同时间点大鼠血浆没食子酸和芍药内酯苷浓度,采用DAS2.0药动学软件对参数进行拟合.结果 没食子酸和芍药内酯苷线性关系、精密度、准确度和稳定性良好.没食子酸、芍药内酯苷在大鼠体内符合二室药动学模型,赤芍和辛芍组方两组没食子酸Tmax和T1/2z差异无显著性,芍药内酯苷的各药动学参数均具有一定差异.结论 中药组方与单味药材体内药动学之间存在差异,其产生的原因可能与复方间的相互配伍以及复方组成有关.
作者:何峰;牟景丽;郑林;王永林;黄勇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本研究旨在观察大黄素对高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MC)的增殖与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纤维连接蛋白(FN)表达的影响,观察大黄素对高糖培养的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以探讨大黄素调节p38MAPK信号通路抗糖尿病肾脏纤维化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 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Western blot方法检测FN、p-p38MAPK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高糖能够诱导大鼠GMC增殖、上调FN的表达以及促进p38MAPK活化,与正常培养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黄素可以抑制高糖诱导的大鼠GMC增殖、FN表达与p38MAPK活化,与高糖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黄素抗糖尿病肾脏纤维化的作用可能与大黄素抑制p38MAPK信号通路密切相关.
作者:李学娟;陈泽彬;魏红;王国兵;刘敏;黄河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G蛋白抑制多肽汇利欣康(HLXK)对心肌肥大时microRNAs表达的影响.方法 36只成年♂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HLXK组,每组12只.去甲肾上腺素(NE,1.5 mg·kg-1)腹腔注射造模,每日两次;HLXK组在造模同时给予HLXK(90 μg·kg-1,ip,Bid);对照组注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在造模后d 20,称量小鼠体重和左心室重量,计算左心室重量指数.将消化培养的大鼠乳鼠心肌细胞接种于96孔板,分为对照组、模型组(NE 1 μmol·L-1)、HLXK组(NE 1 μmol·L-1+HLXK 11.30 mg·L-1),用[3H]-亮氨酸参入法检测蛋白质合成.以qRT-PCR测定心肌组织中microRNAs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HLXK治疗组小鼠左心室重量指数明显降低,心肌细胞肥大明显减轻,[3H]-亮氨酸参入量明显减少.NE可使小鼠心脏中和培养的大鼠心肌细胞中miR-199、miR-1-2-5p和miR-499的表达量明显增加,HLXK可明显抑制以上效应.结论 HLXK可抑制NE导致的小鼠心肌肥大,其机制可能与调节miR-199、miR-1-2-5p和miR-499的表达有关.
作者:孙丹云;刘红梅;唐渊;李晓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血管张力受血管平滑肌(vascular smooth muscle,VSM)收缩水平的调控,是调节外周血管阻力和血压的重要因素.血管激动剂通过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影响肌球蛋白轻链(myosin light chain20,MLC20)磷酸化水平,从而调节VSM的收缩.而MLC20磷酸化水平主要受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yosin light chain kinase,MLCK)和肌球蛋白轻链磷酸酶(myosin light chain phosphatase,MLCP)的双向调节.前者与细胞内 Ca2+ 浓度有关,后者取决于肌丝对 Ca2+ 敏感性.原发性高血压中Ca2+动员和肌丝Ca2+敏感性增强,导致VSM过度收缩,是高血压重要的病理生理改变之一.所以,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钙动员和钙敏感机制在高血压中的改变进行研究可为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新靶点.该文就VSMC钙动员和钙敏感机制在原发性高血压中的改变及其发病机制进行阐述.
作者:汪燕;周慧轩;王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奎尼丁对SD大鼠软脑膜动脉平滑肌细胞外向电流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应用单细胞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研究给予奎尼丁后大鼠软脑膜动脉单个平滑肌细胞(pial artery smooth muscle cell,PASMC)外向电流的变化情况.结果 (1) 奎尼丁呈电压依赖性增强PASMC的外向电流(n=6,P<0.01).(2) 奎尼丁呈浓度依赖性增强大鼠PASMC的外向电流(n=6,P<0.05).(3) 应用BKCa通道特异性阻断剂iberiotoxin (IBTX)后,不仅取消了奎尼丁增强外向电流的作用,而且抑制了对照组的外向电流(n=6,P<0.01).结论 奎尼丁通过增强BKCa通道激活的外向电流,可能参与了舒张大鼠软脑膜动脉.
作者:王洋;马克涛;张传林;司军强;张雯;李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磷酸二酯酶(PDEs)是一类可水解细胞内第二信使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和环磷酸鸟苷(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cGMP)的酶类,可调节细胞内的多种信号传递和生理活动.PDEs由11种不同的家族组成,且各家族包含不同的亚型,各个亚型在细胞内分布、表达、调节方式以及对抑制剂的敏感性均不同,参与了炎症、哮喘、抑郁、勃起功能障碍等多种病理过程的发生发展,这些特点使得PDE作为新的药物靶点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该文将从PDE各家族生物学特点、生理病理学意义及其抑制剂的应用作一简单综述.
作者:陈昌亮;黄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柚皮苷(NRG)能否保护H9c2心肌细胞对抗阿霉素(DOX)诱导的心肌毒性.方法 应用DOX处理H9c2心肌细胞建立DOX心肌损伤模型.CCK-8比色法测定细胞存活率;谷胱甘肽试剂盒检测GSSG/(GSSG+GSH)的比值;Hoechst 33258核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和数量改变;Western blot法测定葡萄糖调节蛋白78 (GRP78) 的表达水平;双氯荧光素(DCFH-DA)染色荧光显微镜摄片检测细胞活性氧(ROS)水平;罗丹明123(Rh123)染色荧光显微镜照像测定线粒体膜电位(MMP).结果 DOX在3~7 μmol·L-1 浓度范围内处理H9c2心肌细胞24 h,呈剂量依赖性降低细胞存活率,其中5 μmol·L-1 DOX能明显引起心肌细胞损伤,表现为使细胞存活率下降近50%,并呈时间依赖性上调GRP78蛋白的表达;1 μmol·L-1 NRG预处理60 min可明显抑制5 μmol·L-1 DOX引起的心肌毒性作用,表现为细胞存活率升高,GSSG/(GSSG+GSH)的比值下降,凋亡细胞数目减少,GRP78表达被抑制,细胞内ROS产生及MMP丢失减少.结论 NRG能保护心肌细胞对抗DOX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抗氧化应激及内质网应激有关.
作者:简春燕;郭润民;刘丹铭;闫海;冯鉴强;吴铿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正交试验法验证胡黄连苷Ⅱ对大鼠脑缺血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并优化其治疗的佳剂量及时间窗.方法 应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建立大鼠前脑缺血模型,按照正交试验设计分组,经腹腔注射胡黄连苷Ⅱ干预治疗.甲苯胺蓝染色法观察神经细胞结构;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早期凋亡率;免疫组织化学法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定性、定量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表达;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NSE mRNA转录水平.结果 胡黄连苷Ⅱ治疗大鼠脑缺血损伤的佳时间和剂量:根据甲苯胺蓝染色显示为脑缺血2.0 h腹腔注射胡黄连苷Ⅱ10 mg·kg-1;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为脑缺血1.5h腹腔注射胡黄连苷Ⅱ10 mg·kg-1;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为脑缺血2.0 h腹腔注射10 mg·kg-1; Western blot分析为脑缺血2.0 h给予10 mg·kg-1;RT-PCR显示为脑缺血1.5 h给予10 mg·kg-1.结论 根据用药剂量小化和治疗时间窗大化的原则综合评价,胡黄连苷Ⅱ治疗脑缺血损伤的佳治疗时间窗为脑缺血1.5~2.0 h,腹腔注射胡黄连苷Ⅱ10 mg·kg-1.
作者:赵丽;郭云良;李晓丹;王婷婷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初步探讨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的抗肝癌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建立移植性肝癌小鼠模型,口服给予Res进行干预,分析肿瘤生长状况.然后采用Real-time PCR、RT-PCR等方法检测转录因子Foxp3及微小核糖核酸-21 (miR-21)的基因表达,Western blot分析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3(STAT3)的活性表达,流式细胞术观察CD4+CD25+T细胞数量的变化.结果 与荷瘤对照组相比,Res给药组CD4+CD25+T细胞数量和Foxp3表达均明显降低,同时miR-21表达减少,该效应或许与其下调STAT3磷酸化活性水平密切相关.结论 Res可能通过调控STAT3信号分子及 miR-21表达,抑制调节性T细胞产生,改变肿瘤微环境,从而发挥抗肝癌作用.
作者:李覃;王伟;张实;邢杰;王增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鱼藤酮对大鼠PC12细胞的毒性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培养的PC12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鱼藤酮50、100、500、1 000、2 000 nmol·L-1组,分别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Hoechst 33258 染色观察细胞核形态及凋亡比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α-突触核蛋白(ɑ-synuclein)的表达,JC-1染色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结果 MTT检测发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鱼藤酮50、100、500、1 000、2 000 nmol·L-1组细胞存活率下降(P<0.05),分别为(83.0±9.3) %、(79.5±11.8) %、(41.0 ±7.0)%、(26.4±5)%、(10.2±3.5)%.Hoechst 33258 染色发现,鱼藤酮组细胞核固缩、裂解;与正常组比较,鱼藤酮组细胞凋亡率分别增加了6%,21%,64%,80%,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检测ɑ-synuclein结果显示,鱼藤酮组细胞出现ɑ-synuclein聚集,部分形成球状包涵体.鱼藤酮50、100、500、1 000、2 000 nmol·L-1组线粒体膜电位的红/ 绿荧光强度比值分别为1.21±0.13、0.85±0.1、0.32±0.18、0.25±0.09、0.18±0.04,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1.92±0.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n=3,P<0.01).结论鱼藤酮对PC12细胞具有毒性作用,可诱导细胞凋亡和ɑ-synuclein聚集,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线粒体膜电位有关.
作者:竺飞燕;张雄;王百辰;胡智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新型水溶性卟啉类光敏剂A1光动力疗法对人黑色素瘤细胞系A375的体外及体内抑瘤效应及其相关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本研究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纯激光照射组、单纯光敏剂组及不同剂量光敏剂的光动力治疗组.MTT法检测光动力疗法对A375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A1在A375细胞中的亚细胞定位.利用Hoechst 33342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坏死情况.检测A1光动力治疗后,A375细胞中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变化.建立黑色素瘤荷瘤小鼠模型,绘制肿瘤生长曲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体外实验表明,单纯给药或光照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无或很小影响,而A1-PDT治疗组能明显抑制A375肿瘤细胞增殖.Hoechst 33342染色和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A1-PDT治疗组可以明显诱导A375细胞凋亡.与对照组比较,A1-PDT治疗组可以明显增加A375细胞中ROS含量.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显示化合物A1主要定位在肿瘤细胞的溶酶体中.体内实验显示,光动力疗法可以明显抑制小鼠黑色素瘤皮下移植瘤生长.结论 光敏剂A1介导的光动力疗法对黑色素瘤细胞及移植瘤的生长抑制作用明显.光动力疗法以细胞凋亡为主,其机制可能与光敏剂A1定位在肿瘤细胞的溶酶体,增加A375细胞中ROS含量,降低谷胱甘肽(GSH)含量相关.
作者:曹波;刘天军;牛聪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