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雨诞;陈海鹰;张丽;丁安伟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肿瘤转移是造成患者死亡主要的原因,因此减少转移是提高肿瘤患者生存率的重要手段.由于肺循环中有肺动脉和支气管动脉双重血管分布,且肺动脉的凝固纤溶活性较高,很容易发生肺转移癌,而乳腺癌发生肺转移的几率也居各种癌症之首,因此,阻断肺转移对乳腺癌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1].
作者:晁振华;赵素容;蒋琛琛;张倩雯;李阳;刘浩;蒋志文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血管张力受血管平滑肌(vascular smooth muscle,VSM)收缩水平的调控,是调节外周血管阻力和血压的重要因素.血管激动剂通过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影响肌球蛋白轻链(myosin light chain20,MLC20)磷酸化水平,从而调节VSM的收缩.而MLC20磷酸化水平主要受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yosin light chain kinase,MLCK)和肌球蛋白轻链磷酸酶(myosin light chain phosphatase,MLCP)的双向调节.前者与细胞内 Ca2+ 浓度有关,后者取决于肌丝对 Ca2+ 敏感性.原发性高血压中Ca2+动员和肌丝Ca2+敏感性增强,导致VSM过度收缩,是高血压重要的病理生理改变之一.所以,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钙动员和钙敏感机制在高血压中的改变进行研究可为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新靶点.该文就VSMC钙动员和钙敏感机制在原发性高血压中的改变及其发病机制进行阐述.
作者:汪燕;周慧轩;王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建立UPLC-MS法,进行辛芍组方与单味赤芍提取物没食子酸、芍药内酯苷大鼠药动学研究,探讨中药复方对药效成分体内过程的影响.方法 色谱采用Waters BEH C18柱,0.1%甲酸乙腈-0.1%甲酸水梯度洗脱,质谱采用电喷雾电离源(ESI),扫描方式为选择性离子监测(SIR).实验大鼠分别灌胃辛芍组方、赤芍提取物,测定不同时间点大鼠血浆没食子酸和芍药内酯苷浓度,采用DAS2.0药动学软件对参数进行拟合.结果 没食子酸和芍药内酯苷线性关系、精密度、准确度和稳定性良好.没食子酸、芍药内酯苷在大鼠体内符合二室药动学模型,赤芍和辛芍组方两组没食子酸Tmax和T1/2z差异无显著性,芍药内酯苷的各药动学参数均具有一定差异.结论 中药组方与单味药材体内药动学之间存在差异,其产生的原因可能与复方间的相互配伍以及复方组成有关.
作者:何峰;牟景丽;郑林;王永林;黄勇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鱼藤酮对大鼠PC12细胞的毒性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培养的PC12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鱼藤酮50、100、500、1 000、2 000 nmol·L-1组,分别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Hoechst 33258 染色观察细胞核形态及凋亡比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α-突触核蛋白(ɑ-synuclein)的表达,JC-1染色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结果 MTT检测发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鱼藤酮50、100、500、1 000、2 000 nmol·L-1组细胞存活率下降(P<0.05),分别为(83.0±9.3) %、(79.5±11.8) %、(41.0 ±7.0)%、(26.4±5)%、(10.2±3.5)%.Hoechst 33258 染色发现,鱼藤酮组细胞核固缩、裂解;与正常组比较,鱼藤酮组细胞凋亡率分别增加了6%,21%,64%,80%,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检测ɑ-synuclein结果显示,鱼藤酮组细胞出现ɑ-synuclein聚集,部分形成球状包涵体.鱼藤酮50、100、500、1 000、2 000 nmol·L-1组线粒体膜电位的红/ 绿荧光强度比值分别为1.21±0.13、0.85±0.1、0.32±0.18、0.25±0.09、0.18±0.04,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1.92±0.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n=3,P<0.01).结论鱼藤酮对PC12细胞具有毒性作用,可诱导细胞凋亡和ɑ-synuclein聚集,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线粒体膜电位有关.
作者:竺飞燕;张雄;王百辰;胡智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对鱼腥草不同部位提取物诱导SGC-7901细胞凋亡及其机制进行研究.方法 将鱼腥草地上茎(AS)、地下茎(SS)、叶(L)的粉末经乙醇提取得浸膏;处理SGC-7901细胞48 h后,采用Alamar blue法检测其对SGC-7901细胞增殖的影响;筛选出较高活性浸膏,光学显微镜、Hoechst33258染色观察细胞形态;DNA Ladder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细胞凋亡情况;Caspase-3活性检测试剂盒测定Caspase-3酶活性.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因子的表达;Caspase-9抑制剂(Z-LEHD-FMK)验证浸膏调控的信号转导通路.结果 各部位浸膏对SGC-7901细胞均有一定的增殖抑制活性,其中SS提取物活性强;不同浓度的SS提取物作用SGC-7901细胞48 h后,细胞明显凋亡;DNA ladder条带也明显;Caspase-3的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Bax、Bid、Bak、p53、Caspase-9表达上调,Bcl-2表达下调;Caspase-9抑制剂(Z-LEHD-FMK)能够逆转SS对SGC-7901细胞的增殖抑制活性.结论 SS对SGC-790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强,且是通过Caspase-9介导的线粒体凋亡信号转导通路来调控细胞凋亡的.
作者:刘金娟;杨成流;陈永强;蒋继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京大戟为大戟科植物大戟(Euphorbia pekinensis Rupr.)的干燥根[1],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为中医临床常用的峻下逐水药.其性寒,味苦,有毒.由于其生品毒性较大,故采用醋制法降低京大戟的毒性,缓和其泻下作用[2].本课题组前期实验已经证实京大戟的细胞毒性部位为石油醚、乙酸乙酯部位[3],但有关醋制降低京大戟毒性作用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尚缺乏明确的揭示.因此,本实验拟采用整体动物模型,通过多次给予小鼠京大戟生品和醋品细胞毒性部位提取物,比较醋制前后对小鼠的肝组织形态和氧化损伤的影响,初步探讨醋制降低京大戟对小鼠肝毒性的作用机制,以期为进一步研究京大戟醋制减毒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提供依据.
作者:曹雨诞;陈海鹰;张丽;丁安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吴茱萸水煎液对大鼠、小鼠肝药酶亚型的影响.方法取KM小鼠随机分为吴茱萸高剂量组(56 mg生药·g-1)、低剂量组(28 mg生药·g-1)和正常组,另取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吴茱萸高剂量组(40 mg生药·g-1)、低剂量组(20 mg生药·g-1)和正常组,连续灌胃给予吴茱萸水煎液或等容量蒸馏水21 d后,采用药物探针法测定动物肝药酶亚型CYP1A、CYP2C、CYP2D、CYP2E1、CYP3A的活性.结果 ①小鼠实验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吴茱萸高、低剂量组均诱导肝药酶亚型CYP1A、CYP2E1和CYP3A的活性(P<0.01),低剂量组诱导CYP2C活性(P<0.05);吴茱萸高、低剂量组对CYP2D活性无明显影响.②大鼠实验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吴茱萸高、低剂量组均诱导肝药酶亚型CYP1A活性(P<0.01).高剂量组诱导CYP2C和CYP2E1活性(P<0.05或0.01);吴茱萸高、低剂量组对CYP3A活性无明显影响;吴茱萸高、低剂量组均抑制CYP2D活性(P<0.01).③实验结果对比显示,吴茱萸水煎液对大、小鼠肝药酶亚型的影响相同点是诱导了CYP1A、CYP2C及CYP2E1活性,尤其对CYP1A活性诱导更为明显.不同点是吴茱萸诱导了小鼠CYP3A活性,而对大鼠CYP3A活性无明显影响;吴茱萸对小鼠CYP2D活性无明显影响,而对大鼠CYP2D活性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 吴茱萸水煎液对大、小鼠部分肝药酶亚型活性的影响有一定的差异性.
作者:周璐;徐婷婷;金若敏;姚广涛;毛玉昌;胡卓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对ApoE-/-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36只ApoE-/-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① ApoE-/-对照组(ApoE-/- group):普通饮食饲养;②蛋氨酸饮食组(methionine diet group):普通饮食+1.7%蛋氨酸饲养;③干预组(treatment group):普通饮食+1.7%蛋氨酸+0.006%叶酸及0.0004% VitB12饲养.另取12只正常C57 BL/6J小鼠给予普通饮食,作为正常对照组(normal control group).饲养20周后,ELISA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和肝组织Caspase-12含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DAPI染色法观察肝组织细胞核形态;电镜观察肝脏组织细胞超微结构.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和ApoE-/-对照组相比,蛋氨酸饮食组Hcy浓度分别增高2.4倍(P<0.01)和2.5倍(P<0.01);ALT活性分别增高2.0倍(P<0.05)和1.2倍(P<0.05);各组AST活性无明显差异;肝组织切片DAPI染色及电镜结果显示,蛋氨酸饮食组小鼠肝细胞出现凋亡的形态学改变,蛋氨酸饮食组小鼠肝细胞线粒体肿胀、浓缩,内质网大量增生,可见细胞凋亡前体及凋亡小体;Caspase-12活性检测显示蛋氨酸饮食组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5).与蛋氨酸饮食组比较,干预组小鼠血清Hcy浓度降低,Caspase-12活性下降,肝细胞病理变化减轻,血清ALT活性明显降低.结论 HHcy可能通过影响ApoE-/-鼠内质网功能改变,引起肝细胞凋亡.
作者:王磊;田珏;曹成建;杨程;蔡欣;周龙霞;杨晓玲;姜怡邓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柚皮苷(NRG)能否保护H9c2心肌细胞对抗阿霉素(DOX)诱导的心肌毒性.方法 应用DOX处理H9c2心肌细胞建立DOX心肌损伤模型.CCK-8比色法测定细胞存活率;谷胱甘肽试剂盒检测GSSG/(GSSG+GSH)的比值;Hoechst 33258核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和数量改变;Western blot法测定葡萄糖调节蛋白78 (GRP78) 的表达水平;双氯荧光素(DCFH-DA)染色荧光显微镜摄片检测细胞活性氧(ROS)水平;罗丹明123(Rh123)染色荧光显微镜照像测定线粒体膜电位(MMP).结果 DOX在3~7 μmol·L-1 浓度范围内处理H9c2心肌细胞24 h,呈剂量依赖性降低细胞存活率,其中5 μmol·L-1 DOX能明显引起心肌细胞损伤,表现为使细胞存活率下降近50%,并呈时间依赖性上调GRP78蛋白的表达;1 μmol·L-1 NRG预处理60 min可明显抑制5 μmol·L-1 DOX引起的心肌毒性作用,表现为细胞存活率升高,GSSG/(GSSG+GSH)的比值下降,凋亡细胞数目减少,GRP78表达被抑制,细胞内ROS产生及MMP丢失减少.结论 NRG能保护心肌细胞对抗DOX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抗氧化应激及内质网应激有关.
作者:简春燕;郭润民;刘丹铭;闫海;冯鉴强;吴铿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5-氮杂-2-脱氧胞苷(5-Aza-2′-deoxycitydine,5-Aza-dC)及曲古抑菌素A(trichostatin A,TSA)对人胃癌细胞系SGC-7901细胞增殖、凋亡及移植瘤生长的影响,从体内、体外观察抑癌基因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表达,核转录因子NF-κB活性的改变,探讨5-Aza-dC联合 TSA用于胃癌临床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实验分对照组、5-Aza-dC组、TSA组和5-Aza-dC联合TSA组,利用CCK-8增殖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RT-PCR检测各组MGMT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MGMT、NF-κB p65蛋白表达及NF-κB p65的磷酸化水平.结果 5-Aza-dC、TSA单独处理均可抑制SGC-7901细胞的生长和促进其凋亡,联合用药后效果更明显(P<0.05);与对照组相比,单药组移植瘤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联合用药组较单药组移植瘤变小;5-Aza-dC、TSA单独或联合处理SGC-7901细胞和裸鼠移植瘤后,与对照组比较,MGMT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上调,联合用药比单独用药升高明显,NF-κB p65在各处理组中的表达量未发生变化,但其磷酸化程度较对照组下降,联合用药较单药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 5-Aza-dC与TSA发挥抑制胃癌生长的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的活性,提高MGMT基因的转录和表达而实现的,两药联合使用的抗癌效果更加明显.
作者:孟兰;程民;沈国栋;徐婷娟;刘林青;唐杨琛;韩晓青;沈干;胡世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随着酒精性肝病(ALD)发病率逐年增长,对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在全世界范围内受到普遍关注.ALD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以往主要集中在乙醇代谢过程引起氧化应激和谷胱甘肽耗竭、营养不良、内毒素激活枯否细胞而引起相关炎症上.新研究发现,脂代谢、肝再生和凋亡、肝脏抗氧化等多种信号转导通路、肠道菌群紊乱、细胞因子、免疫反应等多种因素参与ALD的发生发展.因此,本文将目前有关ALD新研究进展结合国内外自然病程研究、流行现状和其它影响因素,对ALD发病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邱萍;李相;孔德松;曾善静;祖亚威;王允;潘苏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导致胃癌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它的细胞毒作用.细胞毒素相关基因致病岛 (cytotoxin-associated gene pathogenicity island,cagPAI) 和空泡毒素A (vacuolatingcytotoxin A,vacA) 是Hp典型的细胞毒代表.cagPAI可诱发促炎因子的释放及增强促上皮细胞增殖信号的兴奋程度;vacA则导致上皮空泡化和病原体黏附.明确cagPAI和vacA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将有利于全面理解Hp感染对机体造成的危害以及根治Hp感染的重要意义.
作者:胡洁;孙哲;梅林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阿尔采末病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升高,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逐步深入.APP、PS1为已被明确的痴呆基因,γ-分泌酶是生成Aβ的限速酶,三者都是目前AD领域研究的热点,但是三者在AD间的具体相互作用机制及过程迄今还尚未明确,这些都可能是发现AD治疗新途径的潜在位点.
作者:韦云;刘剑刚;李浩;唐旭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Ato)对Aβ1-42诱导的A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炎症因子释放以及突触素(synaptophysin,SYP)和磷酸化JNK (p-JNK) 蛋白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选用健康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Aβ1-42组、Ato+Aβ1-42组、Ato组,每组15只,采用侧脑室注射给药.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AD大鼠海马组织上清液内白细胞介素-1β (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4(IL-4)含量;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AD大鼠的行为学变化;Western blot 法检测AD大鼠海马突触素(synaptophysin,SYP)、p-JNK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脑室注射Aβ1-42后大鼠出现明显的学习记忆障碍,即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原平台象限游泳时间占总游泳时间百分比明显降低(P<0.01);海马组织上清液中IL-1β、IL-6、TNF-α的含量明显增加(P<0.01);SYP蛋白表达量明显减少 (P<0.01);p-JNK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1).Ato给药后可明显对抗Aβ1-42引起的大鼠学习记忆障碍,抑制Aβ1-42引起的IL-1β、IL-6、TNF-α含量(P<0.05,P<0.01)、SYP蛋白表达增加(P<0.01)及p-JNK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减少(P<0.05).结论 Ato能够明显改善Aβ1-42引起的AD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炎症细胞因子释放增加及SYP蛋白表达降低,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Ato抑制JNK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有关.
作者:张玲玲;金英;隋海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对PD的药物治疗仅限于改善症状,尚缺乏能够延缓疾病进程并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的药物.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是一种位于神经元突触前末端、由140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它的突变、聚集和过度积累与包括PD在内的一系列神经退行性疾病密切相关.开发针对α-syn及其相关靶点的药物,可能是控制PD等突触核蛋白病进程的有效途径.该文主要从抑制α-syn表达和聚集、促进其解聚和降解、调节其修饰状态等方面,对以α-syn为靶点的药物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沈琮;张兰;李林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碘化N-正丁基氟哌啶醇(N-n-butyl haloperidol iodide,F2)对培养的内皮细胞缺氧/复氧(anoxia/reoxygenation,A/R)损伤及早期生长反应基因-1(early growth response gene 1,Egr-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新生SD大鼠进行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cardiac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CMECs)原代培养,取3~4代的CMECs建立A/R模型.通过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及CMECs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观察CMECs损伤程度;应用ELISA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观察CMECs炎症反应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培养CMECs中Egr-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A/R造成CMECs内MDA升高,SOD下降,上清液中LDH、TNF-α含量升高,A/R刺激下细胞Egr-1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A/R刺激前给予F2可减轻CMECs的损伤及炎症反应程度,抑制Egr-1蛋白的表达.结论 F2对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A/R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与其抑制Egr-1的表达有关.
作者:周燕琼;张艳美;高分飞;黄展勤;陈一村;郑燕珊;石刚刚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初步探讨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的抗肝癌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建立移植性肝癌小鼠模型,口服给予Res进行干预,分析肿瘤生长状况.然后采用Real-time PCR、RT-PCR等方法检测转录因子Foxp3及微小核糖核酸-21 (miR-21)的基因表达,Western blot分析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3(STAT3)的活性表达,流式细胞术观察CD4+CD25+T细胞数量的变化.结果 与荷瘤对照组相比,Res给药组CD4+CD25+T细胞数量和Foxp3表达均明显降低,同时miR-21表达减少,该效应或许与其下调STAT3磷酸化活性水平密切相关.结论 Res可能通过调控STAT3信号分子及 miR-21表达,抑制调节性T细胞产生,改变肿瘤微环境,从而发挥抗肝癌作用.
作者:李覃;王伟;张实;邢杰;王增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触液核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5(ERK5)在吗啡依赖大鼠戒断行为中的作用.方法成年♂ SD大鼠48只,体质量230~270 g,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大鼠随机分为两组(n=24):吗啡-纳洛酮-DMSO组(A组)和吗啡-纳洛酮-BIX02188组(B组).采用剂量递增法皮下注射吗啡以建立大鼠吗啡依赖模型,d 6上午经腹腔注射纳洛酮,催促戒断症状出现,即建立吗啡戒断模型.采用行为药理学方法结合免疫荧光技术,侧脑室内注射ERK5特异性抑制剂BIX02188,观察其对吗啡依赖大鼠戒断行为、戒断所致痛觉过敏及触液核p-ERK5表达的影响.结果 与吗啡-纳洛酮-DMSO组相比,吗啡-纳洛酮-BIX02188组大鼠跳跃、咬牙、湿狗样抖动、腹泻及体重减轻等戒断症状明显缓解(P<0.05),而扭体、流涎无改善(P>0.05);戒断所致痛觉过敏明显减轻(P<0.05).与吗啡-纳洛酮-DMSO组相比,吗啡-纳洛酮-BIX02188组大鼠触液核p-ERK5阳性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 拮抗触液核ERK5可减轻吗啡依赖大鼠戒断症状,提示触液核ERK5参与吗啡依赖大鼠戒断症状的表达.
作者:王春光;郭淑琴;张志强;丁彦玲;殷树欣;陈宏伟;张励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本研究旨在观察大黄素对高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MC)的增殖与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纤维连接蛋白(FN)表达的影响,观察大黄素对高糖培养的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以探讨大黄素调节p38MAPK信号通路抗糖尿病肾脏纤维化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 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Western blot方法检测FN、p-p38MAPK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高糖能够诱导大鼠GMC增殖、上调FN的表达以及促进p38MAPK活化,与正常培养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黄素可以抑制高糖诱导的大鼠GMC增殖、FN表达与p38MAPK活化,与高糖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黄素抗糖尿病肾脏纤维化的作用可能与大黄素抑制p38MAPK信号通路密切相关.
作者:李学娟;陈泽彬;魏红;王国兵;刘敏;黄河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奎尼丁对SD大鼠软脑膜动脉平滑肌细胞外向电流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应用单细胞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研究给予奎尼丁后大鼠软脑膜动脉单个平滑肌细胞(pial artery smooth muscle cell,PASMC)外向电流的变化情况.结果 (1) 奎尼丁呈电压依赖性增强PASMC的外向电流(n=6,P<0.01).(2) 奎尼丁呈浓度依赖性增强大鼠PASMC的外向电流(n=6,P<0.05).(3) 应用BKCa通道特异性阻断剂iberiotoxin (IBTX)后,不仅取消了奎尼丁增强外向电流的作用,而且抑制了对照组的外向电流(n=6,P<0.01).结论 奎尼丁通过增强BKCa通道激活的外向电流,可能参与了舒张大鼠软脑膜动脉.
作者:王洋;马克涛;张传林;司军强;张雯;李丽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