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大鼠慢性失血性血虚模型造模方法的研究与评价

史旭芹;唐于平;李伟霞;朱华旭;李炜;钱大玮;段金廒

关键词:慢性, 失血性血虚模型, 放血周期, 放血剂量, 养血补血, 当归补血汤
摘要:目的 通过对慢性失血性血虚模型的研究,筛选出适宜评价养血补血中药的血虚模型.方法 3种血虚模型组大鼠分别每天于眼底静脉丛采血2.5、5.0和7.5 ml·kg-1,共持续15 d,建立3种慢性失血法血虚模型.同时每种模型均设当归补血汤给药组,各组大鼠造模的d 3、d 6、d 9、d 12、d 15所采的血样用来检测血常规,以观察模型的变化和当归补血汤的补血作用.结果 采血量为2.5 ml·kg-1组的大鼠于实验的d 12、d 15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但给予当归补血汤后对d 12各指标的改善作用无显著性,对d 15的各指标则有明显改善作用,说明该模型于d 15造模成功.采血量为5.0 ml·kg-1组的大鼠于实验的d 12和d 15均造模成功,其中d 12的改善作用优于d 15.采血量为7.5 ml·kg-1组的大鼠于实验的d 9和d 12均造模成功,但该模型组大鼠的炎症反应程度较强,实验d 15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但给予当归补血汤后对各指标均无明显改善.结论 结合动物的炎症反应程度、受试药物的补血作用和减少对实验动物的伤害等综合考虑,优选大鼠每天采血5.0 ml·kg-1且持续12 d的慢性失血性血虚模型为可靠的大鼠慢性血虚模型.该方法为研究中药养血补血作用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中国药理学通报杂志相关文献
  • Urocortin致心肌细胞肥大作用由细胞内游离钙离子升高诱导

    目的 探讨Urocortin(UCN)致心肌细胞肥大作用与细胞内游离钙离子([Ca2+]i)之间的关系.方法 使用UCN 0.1 μmol·L-1诱导体外培养乳鼠心肌细胞肥大模型,通过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检测心肌细胞体积,荧光显微镜法测定细胞[Ca2+]i,Lowry法测定总蛋白水平,RT-PCR法测定ANP mRNA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UCN处理组细胞[Ca2+]i明显提高,细胞体积明显增大,所含总蛋白含量增加明显,ANP mRNA水平明显提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CN能引起心肌细胞肥大,其过程与其引起的[Ca2+]i提高有一定关系.

    作者:梁春光;黄雷;戴红良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细胞色素P4502D6、3A4和19A1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的药物治疗

    细胞色素P450(CYP)是一种重要的氧化代谢酶,参与多种药物的代谢.CYP酶具有基因多态性,对药物的代谢呈现明显的差异,对乳腺癌用药也有差异性影响.该文主要阐述细胞色素P450 2D6、3A4和19A1亚型的多态性,并就其多态性对临床乳腺癌治疗中重要的药物如他莫昔芬、芳香化酶抑制剂、紫杉醇类在治疗学方面的影响进行综述.

    作者:李璐;王明霞;赵宝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丹参素与川芎嗪对心血管系统的协同作用

    目的 探讨丹参素与川芎嗪在心血管方面的协同效应,为其复方制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大鼠颈静脉插管滴注受试药(丹参素、川芎嗪、丹参素+川芎嗪),观察对在体大鼠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的影响;采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技术对大鼠心脏灌流给予受试药,labchart生物信号采集仪器记录观察各受试药对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发展压(LVDP)、心率(HR)、左心室内压大上升速率(+dp/dtmax)、左心室内压大下降速率(-dp/dtmax)以及冠脉流量(CF)等心功能指标的影响.结果 在体实验中,丹参素组平均动脉压降低约7%,川芎嗪组降低约12%,而丹参素+川芎嗪组降低约26%,但各组均对大鼠心率影响不明显.在离体心脏灌流实验中,丹参素+川芎嗪组与空白对照组、丹参素组和川芎嗪组相比,具有较强的负性肌力作用,能明显降低LVSP、LVDP、+dp/dtmax和HR,且升高-dp/dtmax和CF,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参素、川芎嗪联合应用对心血管的效应有协同作用.

    作者:黄文东;杨永飞;陈建文;朱邦豪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白介素-1β通过上调血管内皮细胞中FucT-Ⅶ及蛋白糖基化调控细胞间黏附作用

    目的 探讨炎症因子白介素-1β(IL-1β)是否通过α1,3-岩藻糖基转移酶Ⅶ(FucT-Ⅶ)对血管内皮细胞中功能蛋白糖基化修饰调控单核细胞与内皮细胞的黏附作用,为揭示炎症因子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建立不同浓度IL-1β损伤EA.hy926血管内皮细胞的模型,通过与荧光标记的THP-1单核细胞共培养,观察细胞间的黏附作用;采用Real time-PCR及Western blot检测EA.hy926细胞中FucT-Ⅶ差异表达;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内sLex糖支链蛋白差异表达;运用siRNA干扰FucT-Ⅶ基因,观察细胞间黏附的变化.结果 IL-1β可以促进内皮细胞与单核细胞的黏附,同时内皮细胞中FucT-Ⅶ表达上调;sLex糖支链蛋白表达也上调.当干扰内皮细胞中FucT-Ⅶ基因后,细胞间的黏附能力明显下降,且sLex糖支链蛋白表达下调.结论 IL-1β可能通过调控EA.hy926细胞中FucT-Ⅶ的糖基化修饰作用增加其对单核细胞的黏附能力,这可能是炎症早期发生时影响血管内皮功能新的重要分子机制之一.

    作者:琚娜娜;吴明军;赵德璋;屈茹楠;王应雄;杨竹;于超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大鼠丘脑和下丘脑在线索诱导的海洛因复吸中的作用

    目的 研究丘脑室旁核(PVT)和下丘脑外侧区(LH)在环境线索(CC)或条件性线索(CS)诱导的大鼠海洛因复吸中的作用.方法 SD大鼠进行生理盐水(对照组)或海洛因的自身给药训练,随后自然戒断,海洛因戒断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CC组和CC+CS组;在戒断d 14,对照组和CC组均以环境线索诱导、CC+CS组以环境线索联合条件性线索诱导测定海洛因觅药行为的恢复,模型组不测定;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所有组别大鼠PVT和LH脑区c-Fos蛋白的表达.结果 环境线索或条件性线索均能够诱导大鼠海洛因觅药行为的恢复;环境线索诱导大鼠海洛因觅药恢复时PVT脑区c-Fos免疫阳性表达明显增加(P<0.01);而LH脑区c-Fos免疫阳性表达在环境线索或条件性线索诱导大鼠海洛因觅药恢复时均明显增加(P<0.01).结论 PVT参与环境线索诱导的大鼠海洛因复吸过程,而LH同时参与环境线索或条件性线索诱导的大鼠海洛因复吸.

    作者:朱华强;刘惠芬;陈为升;陈俊丰;张茵;徐泽民;周文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白藜芦醇通过TGF-β1/ADAMTS-1信号通路抑制肺纤维化

    目的 观察白藜芦醇(Res)对博莱霉素所致大鼠肺纤维化的影响,并探讨其是否通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含I型血小板结合蛋白基序的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ADAMTS-1)信号通路起作用.方法 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0)、模型组(n=40)和Res组(n=40),后两组经气管内注入博莱霉素建立大鼠肺纤维化模型,d 2起Res组大鼠予100 mg·kg-1 Res灌胃,其余两组相同条件下给予生理盐水,模型组和Res组分别于d 7、d 14、d 28、d 56随机处死10只大鼠,而对照组于d 56全部处死作为总体对照,取出肺组织行HE染色和Masson染色,用荧光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肺组织中TGF-β1、ADAMTS-1、Ⅰ型胶原(ColⅠ)、Ⅲ型胶原(ColⅢ)mRNA及蛋白表达,分离血清,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PICP)和Ⅲ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ⅢNP)浓度.结果 Res组大鼠肺泡炎症和肺纤维化程度明显轻于模型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肺组织ADAMTS-1 mRNA和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而TGF-β1、ColⅠ、ColⅢ mRNA和蛋白表达量及血清PICP、PⅢNP浓度增加(P<0.05或0.01);相比于模型组同期,Res组各时间点ADAMTS-1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而TGF-β1、ColⅠ、ColⅢ mRNA和蛋白表达量及血清PICP、PⅢNP浓度则降低(P<0.05或0.01).结论 Res通过TGF-β1/ADAMTS-1信号通路降解肺组织ColⅠ、ColⅢ发挥抗肺纤维化的作用.

    作者:刘理静;于小华;张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山茱萸配伍组分对糖尿病大鼠心血管病变的保护作用

    目的 通过观察糖尿病大鼠血脂、血管损伤相关因子及病理变化,分析山茱萸配伍组分保护糖尿病心血管病变的作用机制.方法 链脲佐菌素(STZ)复合高脂饲料造成糖尿病大鼠模型,取造模成功大鼠按血糖值随机分组,设立模型组、格列美脲(GLMN)组(0.4 mg·kg-1)、山茱萸配伍组分低剂量(PC-L)组(60 mg·kg-1)、高剂量(PC-H)组(120 mg·kg-1),灌胃给药12周,另设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与空白组大鼠以蒸馏水灌胃.试剂盒测定血清中TC、TG、HDL-C、LDL-C、NO、T-NOS;放射免疫测定血清中TXB2和6-keto-PGF1α及血浆中ET含量.取大鼠心脏并计算脏器系数,同时观察大鼠心脏和胸主动脉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 PC-L、PC-H组大鼠血清中TC、TG、LDL-C、TXB2含量减少,LDL-C/HDL-C、TXB2/6-keto-PGF1α值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PC-L组NO、T-NOS含量有增加的趋势,而ET含量减少、NO/ET值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C-H组NO、T-NOS含量增加、ET含量减少、NO/ET值升高,但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山茱萸配伍组分可调节血脂,恢复血管收缩与舒张的动态平衡,改善血液流变性和减轻心脏及胸主动脉病变,具有保护糖尿病大鼠心血管病变的作用.

    作者:吴佳蕾;许惠琴;沈存思;刘斌;陶玉菡;李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苯并咪唑衍生物BM935抑制T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

    目的 探讨苯并咪唑衍生物BM935抑制人T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方法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CD25表达及细胞周期.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IL-2含量.结果 BM935能抑制PHA或anti-CD3/CD28活化的T细胞增殖及混合淋巴细胞反应.BM935不抑制anti-CD3/CD28活化的T细胞产生IL-2和表达CD25,但将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结论 BM935通过阻滞细胞周期进程抑制T细胞增殖.BM935可以作为一种先导化合物用于开发新型免疫抑制剂.

    作者:刘进;余小平;舒茂;罗兴燕;郭波;刘阳;林治华;邹强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scBsAb1/17双特异性抗体对小鼠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的治疗效果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scBsAb1/17对Ⅱ型胶原(CII)诱导类风湿性关节炎(CIA)模型小鼠的治疗效果,及scBsAb1/17双特异性抗体与单价抗体(anti-IL-1β scFv和anti-IL-17 scFv)在CIA模型小鼠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利用CII建立小鼠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小鼠成模后开始治疗,每2 d给药1次,治疗29 d.治疗结束后对小鼠关节炎指数进行临床评分,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CII抗体、CII特异性刺激的脾细胞增殖指数和脾脏中IL-2、IL-1β、IFN-γ、IL-6和TNF-α等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CIA模型对照组相比,所有治疗组都能明显减轻CIA小鼠的临床症状,并明显降低血清中CII抗体水平、脾细胞增殖指数及脾脏中TNF-α、IL-6、IL-2、IL-1β和IFN-γ的表达量.相同剂量下scBsAb1/17治疗组的脾细胞增殖指数明显低于anti-IL-1β scFv治疗组(P<0.05);并且scBsAb1/17治疗组小鼠脾脏中IL-6、IL-2、IL-1β和IFN-γ的表达量明显低于anti-IL-1β scFv和anti-IL-17A scFv单独治疗组(P<0.01或P<0.05).结论 scBsAb1/17及单价抗体对CIA模型小鼠都有治疗效果;不同剂量scBsAb1/17对CIA模型鼠的治疗效果呈剂量依赖性;相同剂量条件下,scBsAb1/17的治疗效果要优于单价抗体.

    作者:齐剑英;郭茉;叶贤龙;阚方明;张宇;郝智超;徐黎明;任桂萍;王文飞;李德山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17β-雌二醇对豚鼠心室肌细胞L型钙电流的抑制作用

    目的 观察17β-雌二醇对豚鼠心室肌细胞L型钙电流的影响及其与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的关系.方法 酶机械法分离豚鼠单个心室肌细胞;膜片钳全细胞模式观察17β-雌二醇对单个心室肌细胞L型钙电流(ICa-L)的影响,并通过加入雌激素受体阻断剂tamoxifen(TAM)研究该作用与雌激素受体的关系.结果 17β-雌二醇(10-9~10-7mol·L-1)使ICa-L峰电流密度值从(-3.5±0.6) pA·pF-1分别减少至(-2.4±0.3) pA·pF-1、(-1.9±0.3) pA·pF-1和(-1.1±0.3) pA·pF-1(与对照组比较,均为P<0.01,n=5).TAM(10-7 mol·L-1)预处理后,17β-雌二醇(10-7 mol·L-1)使ICa-L峰电流密度值从(-3.5±0.6) pA·pF-1减少到(-1.0±0.2) pA·pF-1(与对照组比较,P<0.01,n=5),与未应用TAM(10-7 mol·L-1)预处理时比较,ICa-L峰电流密度值无变化(P>0.05,n=5).结论 17β-雌二醇抑制豚鼠心室肌细胞ICa-L的作用呈浓度依赖性,雌激素受体阻断剂TAM不能阻断17β-雌二醇对豚鼠心室肌细胞ICa-L的抑制作用,提示17β-雌二醇对ICa-L的抑制作用可能与ER作用无关.

    作者:赵金生;李刚;高青华;郭凤;赵美眯;刘书源;朱彤;郝丽英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黄芩素对TGF-β1体外诱导肺成纤维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化的影响

    目的 观察黄芩素(黄芩苷元,baicalein,BAE)对TGF-β1体外诱导肺成纤维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化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胚胎肺成纤维细胞(WI-38),TGF-β1诱导后,通过Western blot 检测细胞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细胞形态变化.TGF-β1体外诱导肺成纤维细胞WI-38 成肌成纤维细胞模型,再给予不同剂量的黄芩素,检测转化过程中相关蛋白α-SMA、collagen 1、Smad 2、p-Smad 2 的表达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黄芩素2 000 nmol·L-1~125 nmol·L-1对TGF-β1体外诱导肺成纤维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化有抑制作用.黄芩素组以剂量依赖性下调α-SMA(P<0.01)、collagen 1(P<0.01)、Smad 2(P<0.05)、p-Smad 2(P<0.05)蛋白的表达.结论 黄芩素对TGF-β1体外诱导肺成纤维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的分化过程中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该作用与下调α-SMA,抑制细胞内胶原合成及干预TGF-β/Smads 信号通路有关.

    作者:董丽霞;蒋小岗;李梦姣;毛新妍;侯燕;顾振纶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不同频率糖皮质激素骨质疏松造模对大鼠肱骨的影响

    目的 研究地塞米松(Dex)对大鼠肱骨形态结构的影响.方法 3月龄♀ SD大鼠37只,随机分为基础组(B组)、正常对照组(C组,肌肉注射生理盐水)和实验组[低、中、高频率组(L、M、H组)分别2次/周、4次/周、6次/周肌肉注射Dex,每次1.0 mg·kg-1],给药30 d后取肱骨脱钙、石蜡包埋,骨形态计量学分析骨量、骨结构变化情况.结果 肱骨上段松质骨:B、C组差异无显著性;与C组比较,L组差异无显著性,M、H组骨小梁面积百分数(Tb.Ar%)明显降低(P<0.01),骨小梁宽度、数目明显减少(P<0.05),分离度明显增加(M组P<0.05;H组P<0.01).肱骨中段皮质骨:B、C组差异无显著性;与C组比较,L、M组变化差异无显著性,H组骨组织总面积、皮质骨面积百分数、皮质骨厚度均明显减少(P<0.05),骨髓腔面积百分数明显增大(P<0.05).肱骨生长板:B、C组差异无显著性;与C组比较,L、M和H组的生长板厚度均明显减少(P<0.05);L组肥大细胞直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M、H组的肥大细胞直径明显减少(M组P<0.01;H组P<0.05).结论 短期、低频率(30 d,每次1.0 mg·kg-1,2次/周)应用Dex不改变肱骨形态,当注射频率上升(4次/周)时仅观察到松质骨丢失,而皮质骨无变化,高频率时松质骨、皮质骨均严重丢失,3种频率用药均抑制肱骨生长板的生长发育,提示建立大鼠骨质疏松模型时应充分考虑不同用药频率对不同部位骨骼的影响,合理设计给药方案.

    作者:陈珺;李凤华;袁顺仪;吴玉娥;闵凡贵;赵宇红;陆幸妍;黄韧;李青南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β-酪啡肽-7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防治作用的研究

    目的 研究β-酪啡肽-7(β-CM-7)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 6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对照组、模型组、护肝片组(0.3 g·kg-1)、β-CM-7 高剂量组(灌胃剂量:2.0×10-1 g·L-1)、β-CM-7 中剂量组(灌胃剂量:2.0×10-2 g·L-1)和β-CM-7低剂量组(灌胃剂量:2.0×10-3 g·L-1),除对照组外均采用梯度酒精灌胃的方法建立酒精性肝损伤动物模型,同时除模型组外各组分别给予药物治疗12周.观察用药前后各组小鼠生化指标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肝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水平的变化.结果 β-CM-7高剂量组能够明显降低酒精性肝损伤小鼠血清中ALT、AST、TG、LDL-C水平(P<0.05或 P<0.01),提高血清HDL-C的含量,减少肝组织匀浆的MDA含量(P<0.05或 P<0.01),升高肝匀浆SOD,GSH-Px的水平(P<0.05或 P<0.01).结论 β-酪啡肽-7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有防治作用,可能与其调节脂质代谢,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作者:顾芳;周艳;杨浩然;魏彩;唐宜桂;李小勤;秦宜德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Tacrolimus对糖尿病大鼠肾脏巨噬细胞Toll样受体2与4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2和TLR4在糖尿病大鼠肾脏巨噬细胞的表达水平及tacrolimus对其的调节作用.方法 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tacrolimus(0.5、1.0 mg·kg-1)给药组,通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模型,4周后测大鼠血糖、相对肾质量、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应用免疫组化单染及双染方法检测肾组织ED-1+细胞、NF-κB-p-p65+细胞及ED-1+TLR2+细胞、ED-1+TLR4+细胞的表达.结果 tacrolimus 1.0 mg·kg-1给药组大鼠相对肾质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tacrolimus(0.5、1.0 mg·kg-1)给药组大鼠UAER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5或P<0.01).免疫组化显示:模型组大鼠肾组织ED-1+、ED-1+TLR2+、ED-1+TLR4+及NF-κB-p-p65+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tacrolimus 0.5与1.0 mg·kg-1给药组ED-1+细胞数与模型组比较无差异,而ED-1+TLR2+、ED-1+TLR4+及NF-κB-p-p65+细胞数则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 糖尿病大鼠肾脏巨噬细胞TLR2和TLR4的过度表达与巨噬细胞的活化及由此引发的炎症反应有关,tacrolimus可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下调肾脏巨噬细胞TLR2与TLR4表达,从而抑制与TLR-NF-κB信号转导及调控途径有关的炎症反应.

    作者:陈姗姗;齐向明;张炜;吴永贵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脑内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受体复合物研究进展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在脑内广泛分布,通过其受体复合物介导激活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发挥维持神经元功能和损伤修复等作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家族受体α (GDNF family receptor α,GFRα)和RET是其受体复合物的主要成员.GDNF和其受体复合物可能参与多种脑部病变的病理生理过程,是潜在的治疗靶点之一.

    作者:陈琳;戴建国;王中立;张绘宇;黄玉芳;赵玉男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脊髓Cx43通过JNK通路介导大鼠慢性吗啡镇痛耐受

    目的 探讨脊髓缝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 43,Cx43)在慢性吗啡镇痛耐受中的作用及其是否通过 JNK 通路介导慢性吗啡镇痛耐受.方法 Sprague-Dawley (SD) 成年♂大鼠连续7 d 鞘内注射吗啡10 μl (1.5 g·L-1) 建立慢性吗啡镇痛耐受模型.采用热辐射甩尾法测定甩尾潜伏期以观察吗啡的镇痛效果.应用 Western blot法检测 Cx43、磷酸化JNK ( p-JNK)、总JNK(t-JNK)、磷酸化c-Jun (p-c-Jun) 和总c-Jun (t-c-Jun) 的表达;免疫组织荧光染色法检测脊髓Cx43的免疫反应性( immnunoreactivity,IR).结果 吗啡耐受引起大鼠脊髓 Cx43 的表达明显增多;Gap26(特异性Cx43阻断剂,1.5 g·L-1,10 μl)可以拮抗吗啡镇痛耐受,并且明显地抑制慢性吗啡镇痛耐受所致的脊髓JNK 及c-Jun 的激活.结论 脊髓Cx43通过JNK 通路介导大鼠慢性吗啡镇痛耐受.

    作者:沈宁;郭瑞鲜;胡芬;崔宇;陈培熹;冯鉴强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新化合物D261抑制非小细胞肺癌NCI-H460细胞增殖及其作用机制

    肺癌是当今恶性肿瘤死亡率高的癌症[1].早期肺癌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并辅以放疗化疗.但是化疗药物毒副作用大,且抗药性在一些肿瘤靶向性药物中逐渐显现.因此,亟需新的抗肿瘤药物[2].天然产物是小分子新药的主要来源.我们在对天然小分子化合物的筛选过程中发现D261(从固体发酵物中提取,纯度大于95%)具有潜在的抗肿瘤活性,且对非小细胞肺癌的抑制作用显著.因此,本文对D261影响非小细胞肺癌NCI-H460及其相关机制作了初步探讨.

    作者:王萍;宋玉仙;窦静杰;侯亚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间质干细胞与肿瘤的关系研究进展

    间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来源于中胚层的一类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非造血干细胞,具有很好的组织迁移能力和肿瘤靶向性.MSCs用于抗肿瘤治疗已经开展了广泛的研究,MSCs可以作为细胞载体发挥抗肿瘤作用,同时通过促肿瘤血管生成、免疫抑制、分化为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等方式促进肿瘤的恶性行为.该文对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作者:田超;江国荣;周梁;刘兆国;朱智杰;郑仕中;王爱云;陆茵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氧化苦参碱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抑制凋亡的作用机制

    目的 探讨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OMT)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抑制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阻塞(permanen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pMCAO)方法,建立脑缺血模型,大鼠pMCAO术后通过腹腔给予OMT(30、60、120 mg·kg-1),以脑梗死体积、脑含水量和行为学症状等指标评价OMT对脑缺血的神经保护作用.通过HE染色方法观察OMT对缺血皮层神经细胞的形态变化以及数目的 影响;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OMT对缺血皮层Caspase-3、Bcl-2、Bax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 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体内模型中,OMT(30、60、120 mg·kg-1)可明显减小脑梗死体积、脑含水量和改善行为学体征(P<0.01).HE染色结果提示:OMT可明显增加神经细胞的存活率改善神经细胞的形态.Western blot 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大鼠pMCAO后3、6、12、24 h,缺血皮层Caspase-3、Bax蛋白的表达水平在3 h开始上升,24 h达到峰值;而Bcl-2的表达水平在3h开始下降,24 h降到低.给予OMT后可下调pMCAO大鼠缺血皮层中Caspase-3、Bax蛋白,上调Bcl-2蛋白.结论 氧化苦参碱对脑缺血损伤有直接的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上调Bcl-2及下调Bax 、Caspase-3蛋白水平抑制凋亡发生.

    作者:程钢;秦媛媛;程迪;杨磊;沈夕坤;黄玉宇;张慧灵;顾振纶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TGF-β/Smad3信号参与介导TRB3的促肿瘤作用

    目的 研究TRB3介导的促肿瘤作用与TGF-β/Smad3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 利用PCR扩增具有组成活性的Smad3突变体Smad3D,并将其构建至pcDNA3.1/Myc-His(-)B真核表达载体中.在稳定沉默TRB3的HepG2细胞中转染Smad3D-Myc表达质粒,利用G418筛选稳定表达Smad3D-Myc的细胞株.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3TP-lux转录活性.利用Transwell实验观察细胞侵袭能力变化.结果 成功构建Smad3D突变体真核表达质粒.成功建立稳定沉默TRB3,同时稳定表达Smad3D突变体的HepG2细胞株.过表达Smad3D能明显增强3TP-lux转录活性,并在一定程度上逆转沉默TRB3后对肿瘤侵袭的抑制作用.结论 TGF-β/Smad3信号通路参与了TRB3促进肿瘤的作用.

    作者:花芳;余娇娇;孙巍;胡卓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中国药理学通报杂志

中国药理学通报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药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