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容;肖秀红;徐凤琴;陈伯宁;丘小红
目的 探讨医院感染患者MRCNS的分布特点、耐药性及其护理措施.方法 调查医院感染患者MRCNS的分布特点、菌株构成及其耐药性,并比较MRCNS与MSCNS的耐药性差异,并总结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医院感染患者MRCNS以溶血性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占到所有葡萄球菌的近70%,医院感染患者MRCNS以分泌物分布多;MRCNS对β-内酰胺类药物全部耐药,红霉素、四环素、左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克林霉素耐药率均在80%以上,万古霉素全部敏感;MSCNS的耐药性要低于MRCNS(P<0.05或P<0.01).结论 医院感染患者MRCNS的耐药性很强,而且要强于MSCNS,医院MRCNS主要分布于分泌物中,以溶血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必要的护理措施对控制MRCNS感染具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杜艳红;谷德权;孙永习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医院器械清洗消毒质量状况,根据发现的问题采取相应对策.方法 每年从各类清洗消毒后的复用器械中随机抽样500件采用目测、放大镜下检测、白纱布擦拭和隐血试验方法进行检测.结果 2008-2010年连续3年目测合格率为94.4%~100%;放大镜下目测合格率为93.2%~ 100%;白纱布擦拭合格率为91.2%~98.6%;隐血试验合格率为88.0%~97.6%.结论 该医院复用器械清洗质量总体较高,且呈逐年上升趋势.
作者:王雪慧;翁小杰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掌握锦州市各级医院使用中消毒液状况,加强消毒液使用的管理,预防疾源性感染.方法 2011年4-11月对锦州市各级医院使用中消毒液现场采样进行染菌量测定.结果 26家医院共采样132份,总合格率为78.79%,其中民营医院消毒液染菌量合格率低,为68.18%.结论 锦州各级医院尤其民营医院存在院内感染的隐患,需进一步贯彻落实《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相关要求,加强消毒管理,降低医源性感染的风险.
作者:张钊华;张丽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监测低温等离子灭菌器在腔镜灭菌中的应用.方法 通过物理、化学、生物三方面监测,得出腔镜低温灭菌的效果.结果 共监测426锅次观察培养均为阴性,合格率100%.结论 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技术运用于腔镜器械安全高效.
作者:邹继红;陈苇;周鹤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规范口腔门诊消毒中心的合理布局和口腔诊疗器械的规范化管理.方法 通过对口腔门诊口腔器械消毒中心实施环境改造和设备配置,规范操作流程,加强消毒与灭菌管理.结果 经过改建和完善管理,使得该口腔门诊消毒中心管理达到相关规范要求,确保口腔科诊疗器械清洗、消毒与灭菌质量.结论 该口腔门诊消毒中心通过改建和规范管理,提高了口腔诊疗器械消毒灭菌质量.
作者:王群;庄根鹰;王伟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南通市餐饮具集中消毒行业的卫生现况,以便加强餐饮具集中消毒行业管理.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和抽样检测方法,对南通市餐饮具消毒企业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 所调查的55家餐饮具集中消毒企业厂房选址选择均符合卫生要求,但只有30家持有有效营业执照.从所调查的企业共采集不同标本550份,平均总合格率为87.3%,检出污染有大肠杆菌标本60份.结论 南通市餐饮具集中消毒企业规模较小、条件较差、产品合格率较低,凡卫生设施符合要求、生产流程功能区布局合理的企业监测结果合格率较高.
作者:张周建;顾健;吴正和;刘素萍;赵云云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复方含氯消毒液对口服摆药师手消毒的效果.方法 试验组用复方含氯消毒液进行手消毒;对照组用普通洗手液进行手消毒.消毒前后采样进行细菌学检测.结果 复方含氯消毒液组未见细菌生长,效果优于普通洗手液组.结论 复方含氯消毒液具有皮肤消毒效果可靠、操作简便、不易挥发、无刺激性等优点,适合用于口服摆药师进行手消毒.
作者:陈敬然;尹晓飞;刘顺良 刊期: 2012年第07期
医院洗衣房承担着全院患者、工作人员和医疗业务重复使用的布类物品下收、洗涤消毒、整烫、下送工作.患者用后织物常被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污染,带有大量病原微生物,当回收、洗涤消毒、发放不严格按规范化操作,会成为医源性传播和医院感染的隐患[1].标准预防为认定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凡接触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2].我们按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洗衣房工作流程进行了规范化管理,收到良好效果.
作者:李媛媛;李世阳;何琨;张福清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清新县医疗机构消毒灭菌效果,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与传播.方法 对清新县医疗机构的灭菌医疗用品、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一次性使用注射器、使用中消毒液、棉签、室内空气、压力蒸汽灭菌器、紫外线强度和污水等进行采样检测与评价.结果 3年共采样5 519份,合格4 958份,平均总合格率为89.84%,2008-2010年合格率依次为75.70%,91.92%和98.68%;县级医疗机构、镇级医院、个体诊所合格率依次为98.72% 、93.95%和87.11%.结论 全县医疗机构消毒质量合格率总体不高,合格率有逐年升高趋势,大部分医疗机构较重视消毒质量,但个别医务人员消毒灭菌意识不够强,应加强医务人员消毒知识的培训.
作者:黄彩琼;欧映红;黄洁珍;林瑞芳;朱国珍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情况,分析危险因素,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某医院2011年11月10日所有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状及其相关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 该医院调查当日实查住院患者335例,发生医院感染8例、9例次,医院感染现患率为2.39%、例次感染率为2.69%.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和泌尿道为主,分别占55.56%和22.22%.调查当日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1.04%,以一联用药和二联用药为主,分别占49.71%和46.20%;治疗性用药患者病原学标本送检率为43.28%,感染性患者病原学标本送检率为75.00%.结论 该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较低,抗菌药物使用率和病原学标本送检率均接近相关规定的要求.
作者:杨代霞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医院医护人员携带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抗药基因携带情况,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细菌分离鉴定方法和基因扩增技术,对医院医护人员鼻前庭和手上采集的标本进行了细菌分离鉴定和抗药基因检测.结果 上海市医院4种岗位医护人员鼻前庭MRSA平均携带率为1.81%,手上MRSA平均携带率为0.83%,以医生和工勤人员携带率较高.鼻前庭分离的MRSA菌株qacA基因阳性率为33.33%,手分离到的MRSA菌株qacA基因的阳性率为54.55%.结论 上海市医院医护人员鼻前庭和手上MRSA携带率不高,但此类菌株抗消毒剂基因阳性率较高,提示应加强适时监控.
作者:葛忆琳;陈越火;朱仁义;沈伟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住院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以便积极进行预防控制.方法 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对某医院2010年度住院糖尿病高危人群医院感染情况进行了监测.结果 该医院2010年全年共监测糖尿病患者463例,发生医院感染患者17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3.67%.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部位主要集中在呼吸道感染、皮肤软组织和泌尿道感染,感染构成比依次为35.29%、32.41%和23.53%.结论 住院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处于有效控制范围,感染部位除呼吸道感染率较高之外,皮肤软组织感染率较高值得关注.
作者:吴天红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医院住院患者感染患病情况,分析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制定有效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某医院2011年9月14日的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进行了调查.结果 实际调查住院患者796人,发生医院感染患者27例、30例次,医院感染现患率3.39%、例次现患率3.77%.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构成比为70.37%,其中上呼吸道为37.04%,下呼吸道为33.33%.日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40.70%,以治疗用药为主.医院感染主要危险因素是泌尿道和动静脉插管、免疫抑制剂和化疗的使用、手术等有创操作等.结论 该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不高,主要危险因素是各种置管和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应有针对性地加强防控措施.
作者:王美婷;张鑫;王首亚;任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一种手消毒凝胶替代消毒耦合剂进行B超检测的效果.方法 通过B超应用效果和涂抹采样及细菌检测方法,对该手消毒凝胶作为耦合剂使用时B超实时图像显示和使用后除菌效果进行了观察.结果 在乳腺肿物切除术过程中,用该手消毒凝胶取代耦合剂进行B超监测显示,图像清晰可靠.使用中的消毒凝胶开启后在2周内可保持无菌生长.用该手消毒凝胶涂抹过的皮肤上未检出存活细菌.结论 该手消毒凝胶替代超声耦合剂不影响图像清晰度,可抑制或杀灭皮肤上细菌.
作者:陈丽容;肖秀红;徐凤琴;陈伯宁;丘小红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比较医院Ⅲ类环境开窗自然通风与紫外线消毒后空气中的菌数.方法 对60间Ⅲ类环境病房进行自然通风与紫外线消毒后效果比较.结果 紫外线照射结束后30 min与自然通风结束后30 min空气中的菌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有效通风可以达到Ⅲ类环境的空气要求,能弥补目前医院紫外线照射消毒的不足及局限性.
作者:袁丽洁;孙杨;郭剑;邢美丽;李连香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北京市某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消毒效果现状,为加强消毒管理、预防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抽样方法对该城区3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其下设卫生服务站的消毒效果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连续2年共采样2 698件,平均总合格率为95.37%.各检测项目中,物体表面、使用中消毒剂和压力蒸汽灭菌器合格率均在95%以上,污水消毒效果合格率低.结论 该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消毒效果较好,但医护人员手卫生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医院污水处理应加强监督管理力度.
作者:王会平;王仲华;张洪江 刊期: 2012年第07期
为了解平顶山市直医疗机构的消毒灭菌工作状况,强化对医疗机构消毒灭菌效果质量监督,加大对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监测的力度,我们于2007-2011年对医院消毒工作质量进行了监测.
作者:张锦娟;邢东民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加强社会化洗涤污染织物收集转运过程的医院感染质量管理,预防污染织物引起的院内感染.方法 深入了解医院病房污染织物收集暂存、病区工作人员与社会化洗涤公司人员交接过程中存在的感染控制问题,对污染织物收集、转运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对污染织物分类、收集、转运过程,医院感染危害点进行控制,加强感染科、护理部、总务科协同监督及考核.结果 对污染织物实施规范管理,可减少因污染织物收集转运不当造成二次污染.结论 加强医院社会化洗涤污染织物收集转运过程的监管,对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陈晓婷;梁建生;邓斌 刊期: 2012年第07期
随着儿科学的发展,新生儿学已成为一个专门的学科.特别是围生医学的出现,使新生儿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明显下降.但近10年来,新生儿医院内获得性感染有明显增加的趋势.究其原因,除了医院内广泛大剂量应用广谱抗菌药物,使一些原本为条件致病菌或致病力很低的细菌过量繁殖外,创伤性检查与治疗及来自医院环境中的危险因素都对新生儿的生命构成威胁.病原微生物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飞沫、空气中的浮游菌尘、输液等途径而传播,尤其是医务人员不注意无菌操作,就会在围产期通过接生、检查等操作中将病原微生物带给新生儿.消毒灭菌和隔离技术是切断微生物传播,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手段,也是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预防医院感染不仅是为了保护新生儿的健康,同时也是防止医护人员遭受病原微生物的危害.
作者:费春楠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两种不同的消毒包装方法对氧气湿化瓶的消毒效果和保存期限影响,选择一个佳消毒包装方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方法 采用棉拭涂抹采样和细菌定量检测方法,对集中清洗消毒包装常规流程法和集中消毒包装优化流程法消毒保存氧气湿化瓶的效果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 经优化流程法消毒干燥后的氧气湿化瓶消毒合格率100%,保存7d后的氧气湿化瓶保持良好率98.3%.经常规流程法消毒干燥后的氧气湿化瓶消毒平均合格率为95%,保存7d后的氧气湿化瓶保持良好率平均为75%.结论 优化流程法对氧气湿化瓶的消毒和保存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流程法,前者消毒效果有保证,保存期限长.
作者:宋志燕;方筱妹;吕玉芳 刊期: 2012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