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靓;沈伟;朱仁义;罗引珍;侯立光
目的 了解武汉市医疗机构消毒效果情况,以便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和消毒工作质量.方法 采用现场采样和调查方法,对武汉市辖区内医疗机构消毒效果进行监测.结果 3年共监测样品42 294份,合格39 365份,平均总合格率为93.07%.2006~2008年监测合格率分别为87.22%、92.00%、95.32%,呈逐年上升趋势.三级医院、二级医院、一级医院、个体诊所监测合格率分别为99.36%、97.91%、90.16%、82.15%.各监测项目中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效果合格率高,为99.35%;物体表面细菌总数合格率低,为87.64%.结论 武汉市医疗机构消毒质量在逐年提高,但基层医疗机构消毒质量合格率较低,需重点加强管理和监督.
作者:刘小丽;邓兵;徐桂兰;林国南;梁建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黄浦区医疗机构消毒与卫生质量,以便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方法 采用现场抽样检测方法,黄浦区20所医疗机构消毒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 不同类别医疗机构检测不合格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级医疗机构的合格率总体高于一级或二级医疗机构.医疗机构不同采样地点消毒效果有所不同,合格率低为注射室(84.91%),其次为病房、检验科等科室,这些就诊场所合格率均在90%以下,高为肠道/肝炎门诊(98.04);医疗机构不同环节消毒状况有所不同,室内空气质量合格率低(60.11%),其次为使用中消毒液、医务人员手等.致病菌共检出3件,分别为厕所门把手上和医务人员手部检测得到.结果 通过加强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监测,以便更好地指导其今后的消毒工作,提高消毒效果和消毒质量,更为卫生行政部门的执法人员在监督执法中提供更有利法律依据,从而提高卫生监督部门执法能力.
作者:张薇;袁加峰;屠悦健;陈欢;何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过氧乙酸-乙醇对同种骨植入材料中病毒的灭活效果.方法 采用细胞感染法,对过氧乙酸-乙醇灭活同种骨植入材料中病毒的效果进行了检测.结果 用含10 g/L过氧乙酸与体积分数24%乙醇组成的过氧乙酸-乙醇消毒液,在常温下对同种骨植入材料浸泡4 h,可使骨植入材料中污染的伪狂犬病毒、牛腹泻病毒和猪细小病毒滴度下降4个对数值以上,实际上已经检测不到存活病毒.在3种指示病毒中,以猪细小病毒埘过氧乙酸-乙醇抗力强.结论 过氧乙酸-乙醇对同种骨植入材料污染的3种指示病毒具有良好的灭活效果.
作者:刘明;张旗;王蕊;梁欣;褚芝凤;章金刚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临床感染标本分离的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谱及其抗消毒剂基因携带状况.方法 采用K-B试验法和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法,对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进行了药敏试验和qacE△1-sull基因检测.结果 临床分离的252株革兰阴性杆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率普遍较高,且耐药谱广.在252株革兰阴性杆菌中,有197株qacE△1-sull基因检测阳性,总阳性率为78.71%.结论 临床感染标本分离的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qacE△1-sull基因携带率比较高,对临床常用抗生素普遍耐药,应加强防范.
作者:金凤玲;易思华;王蓓;朱海平;姚立琼;陈保锦;王凤霞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医学院校实验室的安全不同于其他的实验室,根据专业特点应以生物安全为主.医学院校实验室同科研单位以及医院实验室类似,应加强生物安全防护和消毒隔离措施,建立和落实生物安全防护机制及应急事故处理措施.结合医学实验室的特点,将实验室内工作人员及实习生管理好非常必要,这是医学实验教学领域的一项重要的管理内容.
作者:王海鹰;胡蓉;卢芳萍 刊期: 2010年第03期
随着各种内镜广泛应用于临床,极大提高了诊断和治疗效果,但同时,内镜检查也带来感染的危险性[1].内镜消毒不严不仅带来幽门螺杆菌、结核杆菌等细菌感染的危险性,更危险的是乙肝病毒、丙肝病毒、艾滋病病毒等血液传播性疾病[2].内镜的精细构造,管道细长,弯角狭小,特殊材质,给清洗、消毒工作带来诸多困难,因此内镜的可靠消毒灭菌变得极为迫切和重要.目前,从本地区医疗机构调查结果看,内镜消毒与灭菌方法很多,消毒效果各有不同,必须科学选用.
作者:崔娜欣;董凤肖;马宏颖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不同包装材料的无菌包阻菌效果,分析比较其消耗成本.方法 通过储存过程中无菌检验和分析计算方法,对三种包装材料制作的灭菌包进行了评估.结果 所有灭菌包灭菌后化学指示标记变色均符合要求.棉布包装组在1周内检验18个包内器械均为无菌生长;医用皱纹纸包装组在1个月内检验18个包内器械全部无菌生长;纸塑包装组在6个月内检验18个包内器械,亦全部无菌生长.采用三种材料组合式包装比单纯全棉布包装节约经费16.29%.结论 三种包装材料中以纸塑包装储存期限长,以棉布包装成本消耗高.
作者:申瑶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医护人员在诊疗工作中发生锐器伤情况,探讨预防锐器伤的有效措施.方法 通过现场凋查方法,对本医院2006~2009年200名在岗医护人员进行了锐器伤及职业暴露防护调查.结果 所调查的200名医护人员上岗前均接受过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培训.在200名医护人员中发生锐器伤123名.发生率为61.5%.锐器伤发生时机以临床治疗期间为主.在发生的锐器伤中,注射器针头刺伤占41.3%,输液器针头刺伤占30.4%,药物安瓿割伤占21.7%.结论 医护人员诊疗工作中锐器伤发生率较高,必须提高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自我防护意识和规范医疗操作技术.
作者:曹海青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纳米银抗菌凝胶剂的毒副作用,进行安全性评价.方法 采用动物试验方法,对该纳米银抗菌凝胶进行了口服毒性和皮肤黏膜刺激性试验.结果 纳米银抗菌凝胶剂对小鼠经口急性毒性试验LD50>5 000mg/kg(体重).该抗菌凝胶对家兔皮肤刺激和皮肤变态反应的刺激指数均为0,显示无刺激性和无致敏性;对家兔阴道黏膜刺激为极轻刺激性.该抗菌凝胶对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结果阴性.无致微核作用.结论 该纳米银抗菌凝胶剂属实际无毒物,无致突变作用;对家兔皮肤无刺激性,对黏膜具极轻刺激性.
作者:刘敏;胡嘉想;秦光和;樊丽惠;王伟;景箫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聚丙烯纤维驻极体过滤材料的抗菌性能.方法 采用振荡瓶试验、载体试验和安德森采样器方法,对聚丙烯纤维驻极体过滤材料的抗菌效果和细菌气溶胶过滤效果进行了观察.结果 制备的聚丙烯纤维驻极体滤材置于振荡瓶中18 h对液体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率分别为96.02%、89.43%;对阻留在聚丙烯纤维驻极体过滤材料上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气溶胶作用30 min,平均抑菌率为45.22%.该过滤材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气溶胶的过滤效率分别为98.89%和99.20%.结论 聚丙烯纤维驻极体过滤材料具有较好的抗菌性能,对细菌气溶胶有较好的过滤效果.
作者:田涛;郝丽梅;吴金辉;林松;杨荆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1概述在物理消毒和灭菌中,热力是一种应用早、使用广泛、效果可靠的方法.人类用热力进行消毒、灭菌和防腐保存历史悠久.原始人和古代人在实践中就懂得用火加热食物,既美味又防止其腐败变质.19世纪人们认识微生物后,杀菌防病更有了针对性,利用热力防止感染的方法和设备不断得到改进和发展,至今仍被认为是方便、可靠,且在物品上不残留有害物质的消毒与灭菌方法之一.
作者:张朝武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东城区医疗美容诊所的消毒工作现状,提高医疗美容诊所的消毒工作质量.方法 采用现场查看和采样检测的方法,对本辖区医疗美容诊所进行了调查.结果 东城区21所医疗美容诊所,有71.4%的诊所建立了消毒隔离制度;仅有38%诊所的美容手术室布局基本合理;东城区医疗美容诊所消毒与灭菌质量检测总合格率为97.54%.不同程度存在消毒专业知识缺乏、制度不建全、医疗污水不消毒、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过期等问题.结论 东城区医疗美容诊所消毒与管理工作存在制度不健全和消毒知识水平低等问题,但消毒质量总体合格率较高.
作者:张淑芬;李宗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上海市托幼机构消毒质量,为做好托幼机构内传染病的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和采样检测方法,对上海市托幼机构消毒效果进行连续监测.结果 2005~2008年上海市托幼机构消毒质量合格率依次为97.88%、98.60%、98.11%和98.63%.托幼机构室内空气、餐饮具、环境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消毒质量合格率依次为98.57%、97.83%、98.65%和97.38%.幼儿嬉水池水的水质合格率为97.09%.使用中消毒液检测质量合格率为99.90%.结论 上海市托幼机构卫生消毒质量整体状况较好,工作人员手和餐饮具表面等卫生消毒质量尚存在薄弱环节.
作者:田靓;沈伟;朱仁义;罗引珍;侯立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银离子杀菌液用于预防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实用价值.方法 通过临床评价方法和放射免疫法,对银离子杀菌液用于不同手术切口预防感染的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 用银离子杀菌液清洗手术切口后再缝合伤口的实验组病人,伤口分泌物中白介素2、白介素18和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显著低于用生理盐水清洗手术切口后缝合伤口的对照组病人伤口分泌物者.实验组负压袋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实验组渗出期、切口康复期短于对照组.结论 银离子杀菌液能有效保护腹部手术切口,对手术切口感染具有一定预防作用.
作者:章焱周;牛坚;刘斌;梁磊;田力平;李向农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一种以二辛基甘氨酸盐为主要杀菌成分的消毒液杀菌效果.方法 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方法,对该消毒液进行了实验室检测.结果 以含20 g/L二辛基甘氨酸盐的该消毒液作用10 min,对悬液内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平均杀灭对数值均>5.00.以相同浓度的该消毒液对物体表面作擦拭消毒并作用5 min,对物体表面自然菌的平均杀灭对数值均>1.00.该消毒液原液经54℃放置14 d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杀灭效果无变化.结论 以二辛基甘氨酸盐为杀菌成分的该消毒液对细菌繁殖体具有良好的杀菌效果,储存性能稳定.
作者:蒋丽娟;张阿峰;王继红;张志成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和掌握汉中市托幼机构微生物污染与消毒工作质量,促进托幼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方法 2003-2008年采集汉中市39所托幼机构室内空气、人员手表面、室内物体表面等3 390份样品,进行微生物污染检测.结果 空气采样404份,细菌总数超标率为90.84%,其中,教室和寝室空气细菌总数超标率分别为93.69%、87.88%;托幼机构人员手采样789份,洗手前、后合格率分别为15.59%、88.97%,洗手前厨师与儿童手合格率均较低;物体表面消毒前、后样品704份.合格率分别为18.18%、90.63%.结论 托幼机构微生物污染较严重,要提高对托幼机构卫生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建立托幼机构安全卫生的预防性消毒工作制度,定期开展预防性消毒工作,完善托幼机构疾病预防工作的预警机制,以防止儿童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
作者:冯景雪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医院临床用止血带集中式管理方式的实用性.方法 通过统一回收和集中处理方法,提高效益和改善卫生质量.结果 经过专人回收,由供应室集中进行清洗、消毒、干燥和包装后统一下发.明显节约了清洗剂和消毒剂的用量,减少了开支,降低了成本.结论 医院止血带集中式管理,提高了卫生质量,方便了临床科室,节约了使用成本.
作者:丁君平;董思君;刘京京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持续性质量改进(CQI)措施对提高新生儿奶液合格率的可能性.方法 通过加强管理措施和细菌学评价方法,对贯彻持续性质量改进措施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通过实施CQI措施之后,新生儿奶液及其相关物品和工作人员手上检出细菌数逐渐降低,合格率不断提高,确保了奶液卫生质量.结论 CQI可在短期内改进新生儿配奶问医院感染管理成效,提高奶液合格率.
作者:董叶丽;张亚琴;李桂馥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地震灾后临时过渡性板房医院消毒与灭菌质量,给制定<灾后过渡性医院手术部的设计与感染管理方案>提供依据,加大医院感染控制力度.方法 对全市内21家医疗机构的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压力蒸汽灭菌器、使用中消毒剂、紫外线灭菌灯、一次性医疗用品、污水等进行采样检测.结果 共采样1 152份,平均总合格率为98.87%,室内空气合格率为60.87%,物体表面为99.64%,使用中消毒液为99.50%,压力蒸汽灭菌器、紫外线灯、一次性医疗用品、医院污水均全部合格.结论 什邡市医院消毒与灭菌质量整体较好,但室内空气合格率较低,少数医疗卫生单位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需加强管理、强化监督.
作者:宁治萍;闵玉钟;刘凯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消化内镜检查和治疗是一项侵入性诊疗技术,由于内镜构造精细、材料特殊,多管腔、不适宜高温消毒,多数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或灭菌.因此,加强对内镜的清洗、消毒、保养是预防和控制内镜相关医院感染的关键手段[1].1 内镜中心设置与消毒设备1.1 消化内镜中心设置2004年版<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对内镜的清洗、消毒进行了详细、具体的规定.要求内镜的清洗消毒必须与内镜诊疗检查室分开,从而克服了以往内镜检查和内镜消毒在同一室中进行,化学浸泡消毒剂清洗不彻底和浸泡消毒时间不够等弊端[2].
作者:陈娣 刊期: 2010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