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光辉;文采连;刘燕;戚静
目的:探讨骨科临床护理中老年患者存在的护理风险,制定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方法:将156例骨科老年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8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管理,观察组根据分析评估护理风险发生的相关因素,实施干预对策.结果:实施有效的干预对策减少了护理安全隐患,降低了护理缺陷发生,患者满意度提高.结论:有效的干预,降低了护理风险系数,规避护理风险的发生.
作者:丁小丽;陈长春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临床实习是临床医学生学习和实践的重要环节,是医学生成才的关键时期.该文结合工作实际,对毕业实习带教工作进行探讨,并提出了提高临床实习质量的若干对策.
作者:李曙;洪云;李朝品;王丽;蒋韶明;余结根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建立经皮肾镜取石术工作通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某医院对32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建立经皮肾镜工作通道,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患者均成功建立理想的工作通道.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可以为经皮肾镜取石术提供实时、安全、准确的工作通道,对经皮肾镜取石术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绪凤;邓忠云;李勇刚;胡青林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调查急诊手术患儿家长的焦虑情况及焦虑的相关因素,寻找能减轻其焦虑程度的应对措施,使家长能协助患儿配合治疗.方法:应用Charles D.Spielberger等人编制的状态焦虑量表对60例急诊手术的患儿家长进行术前术后测查.结果:急诊手术患儿家长术前焦虑评分明显高于术后(P<0.01);术前祖父母焦虑评分高于父母(P<0.01);急诊手术患儿家长焦虑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术前主要因素是担心手术、麻醉及预后,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术后主要是医疗费用和缺乏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识.结论:护理人员应针对不同的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注意祖父母角色的特殊性,加强和重视急诊手术患儿家长的术前心理疏导.
作者:程亚艳;张文秀;苏曼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资料统计,发病率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它的发病常与遗传有关,40~60岁、绝经期前后的妇女发病率较高.通常发生在乳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是一种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作者:虞青;郑文琳;姚丽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经内镜胆管内支架置入术在各种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3例各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采用经内镜胆道内支架置入术行胆汁引流,其中胆道塑料支架引流术(ERBD)8次、胆道金属支架置放术(EMBE)6次,双支架1次.结果:13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黄疸逐渐消退,皮肤瘙痒等症状减轻或消失;放置胆道内支架1周后,患者的相关指标TBIL,ALT、AST、AKP及r-GT明显下降,黄疸和肝功能状况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3例患者术后出现高淀粉酶血症,3天后基本降至正常.全部患者无感染、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内镜胆道支架放置术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石向阳;杜四清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双侧精索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本院收治的25例双侧精索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2例采用开放手术,行开放性双侧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治疗组13例采用腹腔镜下双侧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两组手术均获成功,无并发症.治疗组平均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平均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亦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随访3个月~1年,两组患者均无复发,两组的症状改善率和精液改善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双侧精索静脉曲张安全、有效,患者创伤小、康复快,为手术治疗双侧精索静脉曲张提供了一种可选择的方法.
作者:庄志亮;丁宏毅;吴正凯;刘浩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总结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经验.方法:针对359例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症状实施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经系统、规范化的护理患儿全部治愈出院,无1例并发症发生,无院内交叉感染发生.结论:对小儿手足口病,尽快掌握其护理要点,可以大大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并能控制疫情的扩散.
作者:李维玲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评价奥美拉唑、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联合抗幽门螺杆菌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奥美拉唑、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联合用药;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克拉霉素、甲硝唑联合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改变情况、幽门螺杆菌根除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治愈率91.25%,不良反应率5%,幽门螺杆菌根除率89%;对照组治愈率85%,不良反应率15%,幽门螺杆菌根除率78%.结论:奥美拉唑、左氧氟沙星联合阿莫西林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幽门螺杆菌根除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可喜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早期小骨窗开颅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1年9月接受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40例,评价近期和远期疗效.结果:术后第1d血肿残留<30% 24例,30%~50% 12例,>50%4例;3~7d复查CT血肿基本引流干净.术后3~6个月情况,格拉斯哥预后分级评分(GOS):良好21例,轻残8例,中残8例,重残1例,死亡2例;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5分19例,4分9例,3分8例,2分2例,1分2例.结论: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满意,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应用.
作者:吕文革;任祖东;姜新建;李明;戴荣权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评价24h食管pH值监测、胃镜检查、胃食管反流病问卷调查(GerdQ)在胃食管反流病中诊断价值.方法:40例初诊为烧心、反流的患者,分别予以24h食管pH值监测、胃镜检查、胃食管反流病问卷调查.结果:食管pH值监测灵敏度0.9722,特异度l,Youden指数0.9722;GerdQ灵敏度0.7778,特异度0.25,Youden指数0.0278;胃镜检查灵敏度0.833,特异度0.75,Youden指数0.583.24h食管pH值监测较胃食管反流病问卷(GerdQ)有显著差异(P<0.05 );24h食管pH值监测较有胃镜检查显著差异(P<0.05).结论:24h食管pH值监测在胃食管反流病中诊断价值明显高于胃镜检查、胃食管反流病问卷调查(GerdQ).
作者:朱芳来;凌安生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伤口造口专科门诊成立后专科护士职能发挥情况.方法:成立伤口造口专科门诊,专科护士负责全院伤口造口病人的健康教育,提供护理服务.结果:实施专科护理后,伤口造口护理水平提高了一个台阶,医护人员对伤口造口相关知识知晓率与门诊成立前后相比较,患者对相关知识知晓率以及满意度及治疗依从性与就诊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伤口造口专科门诊成立后,伤口造口专科护理水平得到提高,专科护士的专业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并得到了临床各科室的肯定.
作者:黄淑英 刊期: 2012年第02期
高校教学规模的扩大,组织形态学实验教学负荷加大,而高质量组织教学切片严重不足,结合实践,探讨数字切片在人体组织学实验教学应用的可行性.采取虚拟切片技术的方式,弥补了教学资源的不足.
作者:陈晓宇;贾雪梅;吴强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不稳定骨折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掌侧LCP治疗30例桡骨远端关节内、不稳定性骨折(按AO/ASIF桡骨远端骨折分类:B2型4例,B3型9例,C1型7例,C2型8例,C3型2例)患者.结果:随访6~24个月(平均12个月),腕关节功能按Sarmiento标准评定,优17例、良9例、可3例、差1例.采用腕关节功能及X线片测量指标进行综合评定:优19例,良8例,差3例,优良率达90%.结论:对桡骨远端关节内、不稳定性骨折,掌侧LCP具有手术简便、复位准确、固定牢靠、有效防止复住丢失疗效满意的优点,辅以植骨能有效防止关节面塌陷、促进骨折愈合,避免肌腱激惹等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家宁;张科;张大鹏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改进手术室大专以上学历护生的带教方法.方法:选择106例大专以上学历的护生,改进带教方法、心理疏导、体验式模拟教学,综合评价教学效果.结果:改进带教模式,护生在综合素质和技能等各方面都明显得到提升,提高了带教质量.结论:改进带教方法在手术室带教中值得推广.
作者:程贤云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加强检验科与临床科室之间的沟通,提高检验结果的质量.方法:检验科采取主动与临床医生面对面沟通和电话沟通等多种方式,交流检验内容和临床治疗情况.结果:建立检验科与临床科室有效地沟通,能够很好地提高检验结果的质量及检验结果的应用水平.结论:加强检验科与临床科室沟通很有必要.
作者:马志锋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技术(PCNL)手术患者术期静脉留置针采用新方法固定的效果.方法:将120例PCNL术患者按照手术单双号日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法透明敷贴固定静脉留置针,观察组在常规法固定基础上加用一段普通无菌绷带缠绕和裁剪的医用手术膜包裹固定,评价术期两组静脉留置针固定后的针头脱出及重新固定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整个术期静脉留置针针头脱出及重新固定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PCNL术患者在术期采用常规法固定后用无菌绷带缠绕和医用手术膜固定静脉留置针的方法,明显减少了术期发生针头脱出及重新固定的情况,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和护士的工作效率.
作者:陈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发生切口感染原因分析和治疗及处理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经治愈的20例无张力修补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记录患者再次手术的手术时间及手术方法,并随访观察预后情况.结果:20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19例患者的补片部分取出,1例患者全部取出).术后20例患者切口愈合良好,随访中未有疝的复发及切口再次感染,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为9个月.结论: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原因与多种因素有关,积极的外科治疗,手术取出感染补片是治疗的关键.
作者:孙春磊;滕安宝;查晓光;夏群;吴家照;李煜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经验、安全性、康复价值.方法:对某院5年来施行胃癌根治术后同时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21例患者进行分析,观察其临床症状;监测术前、术后第8d体重、血红蛋白、白蛋白的变化及排气、下床活动时间与同期内胃癌根治术的21例常规输液组进行对比.结果:21例肠内营养患者均能耐受,少数患者有不适,无并发症的发生,两组之间比较术后体重及血红蛋白两种指标无明显差异,但白蛋白两组间有差异,肠蠕动恢复时间及下床活动时与对照组间有明显差异.结论: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安全、有效,较好地改善术后病人营养状态和精神状态.
作者:贺学勤;洪永智 刊期: 2012年第02期
探讨护理实验教学.通过某学院护理技术人员在护理教学中所起的作用,与毕业生的反馈信息相结合,探讨护理实验技术人员应具备的素质.认为护理技术人员应有较强的责任心,应该具有把专业知识与基础知识和临床相结合,具有组织协调、应用创新、观察沟通能力.
作者:何晓明;孙亚男;李苏丽;许佳 刊期: 201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