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海峰;孟勇;孙文杨
目的:探讨与改进断指再植术患者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6例33指断指再植术后患者制定护理计划,包括常规护理、专科护理、心理护理.结果:经过精心手术治疗及术后认真细致的护理,取得近90%的再植成功率,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断指再植术后给予恰当护理,可提高再植指成活率,并促进功能恢复.
作者:吴云霞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整理近年来有关亚低温治疗脑损伤的部分文献,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相关文献的内容从亚低温的分类、相关研究、亚低温治疗脑损伤的机制、适应症、禁忌症、实施策略,并发症分别展开阐述.结果:亚低温治疗脑损伤疗效显著.结论:其治疗时间窗、对血清CRP 水平的影响以及和其他治疗方法的联合应用仍旧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作者:舒志强;姜新建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经子宫动脉灌注加栓塞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介入方法治疗26例输卵管妊娠患者,行超选择子宫动脉灌注甲氨喋呤(MTX)75~90mg.再用明胶海绵栓塞子宫动脉.术前、术后观察临床症状、体征、β-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值及肿块大小变化. 结果:26例中25例成功,成功率达96.16%. 结论:经子宫动脉途径介入灌注栓塞治疗输卵管妊娠安全有效,并可预防和控制破裂大出血.
作者:王金林;江谋应;金涛;徐万里;潘功义;李斌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研究音乐对腰硬联合麻醉下妇产科手术患者的心理安慰作用和手术满意度.方法:选择腰硬联合麻醉下妇产科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干预组患者双耳戴上耳机欣赏音乐.对照组不予音乐疗法.结果:干预组平均动脉压、心率和呼吸变化幅度较小,对照组变化幅度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腰硬联合麻醉药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辅助药用量干预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过程的满意度调查显示干预组优良率96%,对照组为68%.结论:音乐疗法可以减轻或消除联合麻醉手术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减少辅助药物用量,提高手术满意度.
作者:彭洪;黎丹萍;黄素芳;谭剑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手术后康复护理.方法:206例关节镜下前叉韧带重建手术后康复护理作回顾性分析.术前进行心理护理疾病知识宣教,术后进行密切观察病情,功能训练和护理,出院指导和随访.结果:平均随访15个月,所有病例术前症状消失,关节稳定性明显改善,关节活动度正常.结论:应用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患者术后康复护理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张丽霞;汪亚兵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症(PSD)患者的发生率和发生部位的关系及其发生机制.方法:用Zung自评抑郁表对182例脑卒患者进行评定.结果: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生率33.88% .左半球发生率64.52%远大于右半球发生率35.48%,前半球发生率67.74%远大于后半球发生率32.26%.结论:PSD发生原因复杂多样,而卒中部位只是发生抑郁中的某一种原因.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能够减轻致残程度,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金雨来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盐酸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及神经功能缺损的疗效.方法:对86例脑卒中后抑郁状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加用盐酸氟西汀)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各43例进行对照观察.治疗前后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L)量表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SSS)量表进行评定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HAMD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SSS评分显著降低,BI评分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也有显著差异(均P<0.01).结论:盐酸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状态不仅对抑郁有明显效果,且可促进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的恢复,不良反应小.
作者:李云;张彩峰;李宏;杜伟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喉罩全麻下行颈动脉狭窄的造影诊断及介入治疗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DSA下颈动脉狭窄患者23例,年龄42~78岁,无明显肺部疾患及喉罩禁忌症患者,异丙酚(Propofol)泵入静脉全麻下插入喉罩完成手术,观察其不同时段的BP(MAP)、SpO2 、HR、ECG(ST-Ⅱ). 结果:各时段的BP(MAP)、SpO2 、HR、ECG(ST-Ⅱ)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喉罩全麻在行颈动脉狭窄的造影诊断及介入治疗术的临床效果是肯定的.
作者:荣海峰;孟勇;孙文杨 刊期: 2009年第02期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医学基础学科.但随着社会的进步,技术的不断的革新,交叉学科的不断涌现,人体解剖学特别是解剖学教学模式的革新成了目前的当务之急.应积极改变教学模式,革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丁小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在ICU危重病人凝血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0例ICU危重病人凝血功能障碍病人,用经皮扩张法行气管切开术,观察其术中术后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大小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与传统的气管切开术进行比较.结果:PDT组术中术后出血量明显少于传统气管切开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传统气管切开组、切口明显小于传统气管切开组,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皮下气肿、管周溢痰形成明显少于传统气管切开组,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适合于ICU凝血功能障碍的危重病人,在ICU人工气道建立中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作者:程储记;方秀花;方长太;陈玉赞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不同雾化吸入方法对儿童哮喘的疗效影响与护理. 方法:将76例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39例)予以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疗法;对照组予以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疗法,辅以正确的护理,观察两组雾化吸入前后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及临床症状消失的时间.结果:两组在改善SpO2和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不同雾化吸入方式对儿童哮喘的疗效有影响,氧驱雾化更适合于儿童哮喘的治疗.
作者:黄丽华;金利萍;齐玲;许茂莲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宫腔镜手术在妇科的临床运用.方法:应用连续灌流式宫腔镜,对136例有手术指征的病人进行宫腔镜手术治疗,其中69例行宫腔镜下部分内膜电切或活检术,16例宫腔异物取出,49例子宫肌瘤电切术,2例子宫不全纵膈切除术.结果:136例手术病人术中术后并发症共3例,术后随访6~18个月,48例内膜部分电切,月经减少17例,2例纵膈切除均妊娠, 49例肌瘤切除病人月经恢复正常46例,1例因子宫肉瘤行进腹手术,2例合并子宫腺肌症,16例宫内异物取出病人,1例因子宫疤痕妊娠行进腹手术,其余都达到满意效果.结论:宫腔镜在诊断和治疗宫内疾病中效果好,创伤小,恢复快,对于初开展者要掌握指征,提高技巧,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齐玉萍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寻找缓解药物过敏试验皮内注射局部疼痛的方法.方法:随机抽取住院病人50例,采用病人自身对照,皮试药液为0.9%氯化钠0.1ml.右前臂用教学课本上所示,前臂掌侧面下1/3段内侧,针头刺入皮肤方向与前臂呈大于90°钝角注射(对照组),左前臂腕横纹上三横指正中处,注射针头刺入皮肤方向与前臂呈90°直角注射(实验组).观察注射时局部疼痛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中疼痛率发生率为60%,实验组为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后密切观察皮丘变化,两前臂注射出的皮丘在消退过程中无明显差别.结论:采用腕横纹上三横指正中处,注射针头刺入皮肤方向与前臂呈90°直角进行皮内注射可显著减少疼痛的发生,并且不影响皮试结果判断.
作者:李旭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奥沙利铂(L-OHP)联合亚叶酸钙(CF)和5-氟脲嘧啶(5-FU)治疗晚期大肠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经病理组织学诊断的晚期大肠癌47例,奥沙利铂130mg/m2静滴3h.第1天;亚叶酸钙100mg/d,静滴2h,第1~5天;5-FU500mg/m2,静滴6~8h,第1~5天;21天为一个周期,所有患者都接受3个周期的治疗后间隔1个月评价疗效.结果:47例总有效率为40.4%.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19例.主要毒副作用为消化道毒性,末梢神经炎,骨髓抑制等.无治疗相关死亡者.结论:奥沙利铂为主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大肠癌疗效较好,毒副作用相对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汪芳林 刊期: 2009年第02期
为培养合格的临床医生,急诊外科的临床实习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急诊外科工作特点,强化教学意识,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临床教学是加强急诊外科临床教学工作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作者:谭郁宏;黄赛琼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总结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的医护配合经验.方法:对33例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中医护配合处理过程进行回顾.重点是熟练的掌握手术步骤,正确的体位摆放和气腹机的使用.结果:33例手术中医护配合顺利.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的术中配合,术中密切观察,特别是正确的体位摆放和仪器的正确使用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
作者:陆玉娟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锁骨下静脉置管的护理方法.方法:对61例置管的老年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个性化护理.结果:3例局部皮肤发红,1例堵管,予及时拔除.其余57例临床应用效果好.结论:个性化护理可减少并发症,以保证大限度的临床效果.
作者:祝敏;孙新;王利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在原有治疗桡骨下端骨折方法的基础上完善及提升.方法:利用中药外敷及夹板固定方法专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49例中,男31例,女18例;年龄20~55岁;病程为3天以内.均有摔伤史,前臂皮肤无破损.X线提示骨折类型柯氏骨折27例,史密斯骨折10例,桡骨茎突骨折12例.结果:患者均得到回访6个月~1年,平均9个月,除1例出现不良反应外,均恢复良好,骨折无畸形成角,再移位出现.结论:中药外敷夹板固定治疗桡骨下端骨折的损伤特点,具有恢复快,副作用小,费用低,有效的加速骨折的愈合.
作者:程豫;朱文彬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探讨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问题,通过总结探讨宿州市桥区发展社区卫生的途径和举措,提出合理配置资源,典型示范引路,引导医疗机构转型,落实各项配套措施,可以高起点推进社区卫生服务.
作者:曹元应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混合变应原检测对变态反应病诊断的价值.方法:应用e-Star变应原检测仪,通过RAST FEIA(荧光酶标法)进行混合变应原检测.结果:432例患者进行混合变应原检测,阳性177例,阳性率40.9%.混合吸入变应原阳性率明显高于混合食物变应原(P<0.005).混合螨类变应原阳性率明显高于混合吸入变应原(P<0.005).混合鱼虾变应原阳性率明显高于混合食物变应原(P<0.005).混合食物变应原和混合水果变应原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混合鱼虾变应原和混合水果变应原阳性率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混合变应原检测对变态反应病具有重要的辅助诊断价值.
作者:荣光生;刘思文;严玉兰;仇煜;赵世光;施德重;黄学勤;高忻 刊期: 200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