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小鼠脑组织平滑肌细胞α-SMA表达的影响

陈二峰;谈启松;马春春;卞尔保;赵兵

关键词:小鼠, MCAo模型, 缺血再灌注损伤,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平滑肌细胞
摘要:目的 探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小鼠脑组织平滑肌细胞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C57BL/6小鼠模型,通过右侧大脑栓塞缺血方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小鼠模型,使用qRT-PCR、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对比观察脑缺血再灌注组小鼠组脑缺血2 h再灌注24 h(实验组)和假手术组及空白对照组大脑组织平滑肌细胞a-SMA的表达情况.结果 氯化三苯四氮唑(TTC)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小鼠脑梗死面积明显大于假手术组和空白对照组,实验组小鼠脑水肿明显. Western blot及qRT-PCR结果显示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小鼠组脑缺血2 h再灌注24 h后脑a-SMA的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能刺激小鼠脑组织平滑肌细胞a-SMA的表达.小鼠脑缺血2 h再灌注24 h后脑a-SMA的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和空白对照组.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STAG2基因在肾癌的表达及功能研究

    目的 研究骨髓基质抗原2(STAG2)基因在人肾癌组织和肾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并研究STAG2基因对肾癌细胞生物学表型的影响.方法 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STAG2基因在5株肾癌细胞、1株正常肾细胞和68对肾癌及其对应的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使用 Western blot法分析STAG2蛋白在5株肾癌细胞、1株正常肾细胞的表达特点;使用慢病毒包装感染ACHN、786-0细胞并使用qRT-PCR检测感染效率;CCK8试剂盒检测STAG2过表达后对肾癌细胞增殖的影响;Transwell法检测STAG2过表达后对肾癌细胞侵袭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STAG2过表达后对肾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①qRT-PCR结果显示,与正常肾细胞相比,STAG2基因在5株肾癌细胞的表达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②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5株肾癌细胞中STAG2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正常肾细胞;③qRT-PCR检测肾癌及其癌旁组织的STAG2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其对应癌旁组织相比,72. 06%(49/68)肾癌组织中STAG2表达水平下降(P<0. 01);肾癌组织中STAG2表达水平与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期相关(P=0.029),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组织学分级无明显相关性;④慢病毒感染 ACHN、786-O细胞后STAG2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 01); ⑤体外实验中,过表达STAG2基因明显抑制肾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促进肾癌细胞的早期凋亡(P<0. 05,P< 0.01).结论 ①在肾癌细胞和肾癌组织中STAG2的表达水平均有明显的下降,提示STAG2可能参与肾癌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STAG2低表达对肾癌的早期诊断可能提供一些帮助;②上调STAG2基因的表达明显抑制肾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促进肾癌细胞的凋亡,提示STAG2可能成为治疗肾癌的一个潜在靶点.

    作者:王翰;倪新强;曹永凯;杜端明;唐爱发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膀胱癌中miR-203的表达及其对吉西他滨化疗敏感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microRNA-203(miR-203)在膀胱癌中的表达以及其对吉西他滨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应用Vita-Blue法检测膀胱癌细胞系对吉西他滨的敏感性差异并测定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应用探针法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Taqman-qRT-PCR)检测27例膀胱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以及膀胱癌细胞系5637、Um-Uc-3、J82、SCaBER、 T24、Biu87中miR-203的表达水平.同时构建带有四环素诱导表达系统的miR-203超表达载体(pINDUCER21-EGFP-miR-203), 在吉西他滨化疗耐受的 Um-Uc-3细胞中转染 pINDUCER21-EGFP-miR-203,并用多西环素诱导表达,未诱导表达的为阴性对照,在化疗敏感的T24细胞中分别转染 miR-203 Antagomir 和 Antagomir control,同样使用 Taqman-qRT-PCR 和Vita-Blue方法检测膀胱癌细胞系中miR-203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对吉西他滨的敏感性.结果 在膀胱癌组织中miR-203的表达显著低于癌旁组织,在膀胱癌细胞系 T24中miR-203的表达水平高,Um-Uc-3细胞系中表达水平低(P<0.01).膀胱癌细胞系T24和Um-Uc-3细胞中对吉西他滨的IC50值分别为(0.46 ±0. 08)ng/ml和(5. 94 ± 0. 53)ng/ml(P<0.01);pINDUCER21-EGFP-miR-203(D +)可以明显增加Um-Uc-3细胞的化疗敏感性,而miR-203 An-tagomir可以显著抑制T24细胞对吉西他滨的化疗敏感性.结论 miR-203与膀胱癌的发生发展相关,其高表达水平将提高膀胱癌对吉西他滨的化疗敏感性.

    作者:林垚;沈洲;牛三强;许言;刘治;宣强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ERp29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结直肠癌中内质网蛋白29(ERp29)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62例结直肠癌患者病理组织切片,行ERp29免疫组化染色,统计分析癌组织及癌旁组织 ERp29表达情况,并比较不同ERp29表达水平的结直肠癌患者,其临床及病理特征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62例癌组织中ERp29表达阳性24(38. 7%)例,阴性38(61. 3%)例,癌旁组织阳性58(93. 5%)例,阴性4(6. 5%)例,癌组织 ERp29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肿瘤的TNM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结直肠癌组织中ERp29的表达水平低于癌旁组织,ERp29的表达情况可为评估肿瘤转移倾向及预后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檀祝利;余海;丁西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基因多态性与器官移植受者霉酚酸个体化治疗研究进展

    霉酚酸(MPA)是新一代抗代谢免疫抑制剂,其广泛应用于肾移植术后抗排斥治疗,然而其药动药效及不良反应个体差异大.通过查阅近5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各研究结果及发展趋势综合分析.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基因多态性与MPA药动学、药效学影响的研究,得出了与MPA及其代谢物药动学有关的是:UGT1A9 C-440T、UGT1A9 T-275A 或 C-2152T、UGT2B7 C802T、UGT2B7 G211T、SLCO1B3 G334T、ABCC2C-24T;与药效学相关的是 IMPDH1rs2278293、 IMPDHlrs2278294 和 IMPDH2rs11706052;与不良反应相关的是:UGT1A8 * 2、UGT2B7-840G> A、ABCB1 C3435T、AB-CG2 C421A、ABCC2C-24T、SLC01B3 G334T.指出了 MPA 代谢酶、转运体及药效酶基因多态性对指导器官移植受者 MPA个体化用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分析表明尚需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体内研究.

    作者:王琴;杨春兰;冯丽娟;许杜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相关膜蛋白MmpL6的表达与纯化

    目的 构建结核分枝杆菌外排泵蛋白MmpL6(Rv1557)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E. coli中诱导MmpL6蛋白高表达并进行纯化.方法 以结核分枝杆菌H37Rv菌株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目的基因片段,构建pET21b-MmpL6表达载体将表达载体转化至大肠杆菌中,加入异丙基-β-D-硫代吡喃半乳糖苷(IPTG)诱导重组蛋白表达,并针对不同表达菌株、温度进行优化,获取优表达条件.采用Ni-NTA亲和层析以及凝胶过滤色谱纯化目标蛋白.结果 成功构建pET21b-MmpL6重组表达质粒,经 IPTG诱导后,在Rosetta菌株中25 ℃条件下获得高表达量.结论 成功表达并纯化了 MmpL6蛋白,为该蛋白后续的结构与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崔克乐;李静;孙安源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小鼠脑组织平滑肌细胞α-SMA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小鼠脑组织平滑肌细胞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C57BL/6小鼠模型,通过右侧大脑栓塞缺血方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小鼠模型,使用qRT-PCR、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对比观察脑缺血再灌注组小鼠组脑缺血2 h再灌注24 h(实验组)和假手术组及空白对照组大脑组织平滑肌细胞a-SMA的表达情况.结果 氯化三苯四氮唑(TTC)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小鼠脑梗死面积明显大于假手术组和空白对照组,实验组小鼠脑水肿明显. Western blot及qRT-PCR结果显示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小鼠组脑缺血2 h再灌注24 h后脑a-SMA的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能刺激小鼠脑组织平滑肌细胞a-SMA的表达.小鼠脑缺血2 h再灌注24 h后脑a-SMA的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和空白对照组.

    作者:陈二峰;谈启松;马春春;卞尔保;赵兵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USPIO增强MRI在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模型的观察研究

    目的 探讨单纯高脂饮食建立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可行性以及超小顺磁性氧化铁(USPIO)增强磁共振成像(MRI)在兔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研究中的价值.方法 挑选30只健康的雄性新西兰大白兔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20只,对照组10只.实验组通过单纯高脂饲料饲养的方法建立兔AS模型,对照组不作其他干预.观察USPIO增强前后动脉斑块的MRI表现,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实验组成功建立兔AS模型,其中14例形成AS斑块,USPIO增强T2W1序列表现为斑块中央信号减低,血管壁信噪比值在96 h降低低,较增强前信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而对照组在增强前后管壁信号无变化.USPIO增强PJN 2D-TOF序列表现为管壁点状充盈缺损.病理检查显示USPIO颗粒主要沉积在内膜下.结论 单纯高脂饮食可以建立兔AS模型,USPIO增强MRI能反映出兔AS斑块情况,有助于对AS病变诊断作出评估.

    作者:张勇;李小鹏;徐智超;朱华庆;胡孝朋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CT-1042对SGC-7901人胃腺癌细胞抗癌效应的体外研究

    目的 探索CT-1042体外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的抗癌效应.方法 采用MTT法测定CT-1042对SGC-7901细胞的增殖抑制效应;Hoechst 33342染色观察CT-1042对细胞凋亡形态的影响;Annexin V和PI双染检测CT-1042对细胞凋亡率的影响;JC-1探针检测CT-1042对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流式检测CT-1042对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结果 CT-1042对受试细胞增殖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并能引起细胞核碎裂、浓缩;CT-1042能够诱导受试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导致细胞凋亡;CT-1042能够抑制受试细胞的周期进展,使之停滞于G2/M期.结论 CT-1042体外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并能诱导其发生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阻滞发挥抗肿瘤作用.

    作者:杨军;袁守军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锥形束CT对下颌下腺窝解剖形态的分析研究

    利用锥形束CT(CBCT)对成人下颌下腺窝解剖形态进行分析,为下颌磨牙区进行牙种植手术提供参考.选取 88例下颌磨牙缺失患者的CBCT图像进行重建,在CBCT自带的DCTViewer软件上测量缺失牙冠状面中下颌下腺窝深度.结果 显示下颌下腺窝在下颌磨牙区分布不同、凹陷深度不同,CBCT图像所测得下颌下腺窝深度符合正态性分布.其中下颌第一磨牙区存在下颌下腺窝者约占59.4%(38/ 64),凹陷深度为(1.46±0.69)mm;下颌第二磨牙区存在下颌下腺窝约为83. 3%(30/36),凹陷深度(1. 84 ±0. 86) mm.下颌骨下颌下腺窝的解剖结构变异较大,在下颌后牙区进行牙种植手术时,应给予充分重视.

    作者:吕静;刘红红;张志宏;张震东;周洋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β-隐黄素对大鼠牙槽骨吸收的影响

    目的 评估β-隐黄素对大鼠牙槽骨吸收的影响并探讨其在体内的作用机制.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正常组(N组)、牙周炎组(P组)、β-隐黄素干预组(E组).P组、E组双侧上颌磨牙用结扎加注射内毒素的方法诱导牙周炎模型.E组用β-隐黄素(12 μg/大鼠)进行干预,每48 h注射一次,共3次.动物在第8天被处死,取双侧上颌骨.右侧样本进行形态学分析,测量釉牙骨质界到牙槽嵴顶的距离.左侧样本进行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检测牙槽嵴顶附近核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骨保护素(OPG)的表达.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检测破骨细胞(OC).结果 E组与P组相比牙槽骨丧失(ABL)减少,炎症细胞浸润减少,RANKL免疫标记细胞及 TRAP阳性多核细胞减少(P<0.05), OPG表达增加(P< 0. 05).而E组与N组相比,ABL值和OC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β-隐黄素可通过上调OPG/RANKL的比值,减少成熟OC的数目从而预防牙槽骨的吸收.

    作者:轩亚茹;卫晓霞;崔晓宇;李小红;李冬雪;王国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联合血清肌钙蛋白评价蒽环类药物化疗后乳腺癌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改变

    目的 将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I)技术与血清肌钙蛋白T(cTnT)相结合,评价乳腺癌患者蒽环类药物(ATC)化疗后左室整体收缩功能的改变,并探讨左、右乳腺癌患者化疗后心功能改变有无明显差异性.方法 59例行ATC化疗的乳腺癌术后的女性患者,分为A组(左乳术后27例)、B组(右乳术后32例),分别采集化疗前、化疗3个周期、化疗 6个周期这三个阶段二维超声心动图参数及3D-STI参数.比较两组各参数的差异,探讨两组患者化疗后心功能变化有无明显差异;若无差异则将两组合并成一个整体,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整体三维应变参数评价左室整体收缩功能的临床价值.同时分别于相关时点测定cTnT值,分析其与左室整体面积应变(GAS)的相关性.结果 A、B两组左室GAS、整体长轴应变化疗中及化疗后较化疗前明显减低(P<0.05).因为A、B两组间各对应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以将A组、B组合成整体后,得到整体GAS的 ROC曲线下面积大,为0. 923,以-30. 5%为截断值,敏感度为88. 1%,特异度为83. 6%.cTnT血清含量在化疗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肌钙蛋白T与整体GAS呈负相关性(r=-0.667,P<0.05).结论 3D-STI能够早期评估蒽环类药物化疗后左室整体收缩功能的改变,并cTnT血清含量随GAS降低而升高,但左、右侧乳腺癌的心功能改变无明显差异性.

    作者:吴芳芳;王玲;陈剑琼;刘颂玉;曹雷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血清白介素-17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7(IL-17)的浓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31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分为糖尿病无神经病变组(NDPN组)46例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DPN组)85例.另选择4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NC组).根据多伦多评分结果,将DPN组分为三组:DPN轻症组(DPN1组)52例,DPN中症组(DPN2组)19例和DPN重症组(DPN3组) 12例,检测外周血IL-17含量,比较各组间IL-17水平差异.结果 NDPN组、DPN组的IL-17水平较NC组显著升高, DPN组IL-17水平较NDPN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PN三组间的血清IL-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IL-17与年龄及踝肱比呈负相关性(r=-0. 175、-0. 284,P=0. 048、0. 022). 多元 Logistic 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和IL-17水平越高,T2DM患者越易并发DPN.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外周血IL-17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677(95% CI:0. 578 ~ 0. 776),优截断点约为46. 3 pg/m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7. 1%和73.9%.结论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外周血IL-17水平明显增加,与DPN发病密切相关.血清 IL-17可作为DPN诊断的血清标志物.

    作者:郑亚虹;沈颖;许慕蓉;万丽娟;陈明卫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小气道功能与气道高反应性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分析小气道功能与气道高反应性的相关性.方法 对272例疑似哮喘患者行基础肺功能及支气管激发试验,分析其小气道功能与气道高反应性之间的关系.结果 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组患者大中期呼气流速占预计值百分比(MMEF% pred)、呼气峰值流速占预计值百分比(PEF%pred)、用力呼气75%、50%、25%肺活量的瞬时流速占预计值百分比(FEF75% pred、FEF50% pred、FEF25% pred)明显低于支气管激发试验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小气道功能异常组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组(86.0% vs 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347, P<0.01);MMEF75/25% pred、FEF75% pred、 FEF50%pred、FEF25%pred、PEF%pred 作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2(95% CI: 0.640~0.764)、 0. 654(95% CI: 0. 588 ~ 0. 720)、0. 704(95% CI: 0. 642 ~ 0.765)、0.723(95% CI:0. 662 ~0. 784)及 0. 682(95% CI: 0.616 ~0.749),各指标与参考线下面积0. 5相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PD20FEV1 与 MMEF75/25% pred、 FEF75% pred、FEF50% pred、FEF25 % pred、PEF% pred 均呈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 0. 524、0.439、0. 540、0. 418、0. 276.结论 与气道反应性正常的患者相比,存在气道高反应性的患者小气道功能明显偏低;小气道功能异常的患者行支气管激发试验可能更易出现阳性结果;小气道功能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气道高反应性的严重程度.

    作者:朱雪惠;赵磊;潮珊珊;费君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补骨脂乙素对鼻咽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

    目的 观察补骨脂乙素(IBC)对鼻咽癌CNE-2Z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IBC对CNE-2Z细胞活性的抑制作用;EdU掺入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的改变;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对 CNE-2Z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AnnexinV-FITC/ 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IBC作用后磷酸化核糖体S6激酶2(p-RSK2)、核糖体S6激酶2(RSK2)、c-Jun、B淋巴细胞瘤/白血病-2(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ax)表达的改变.结果 IBC对CNE-2Z细胞生长、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关系;与对照组相比,20、40 μmol/L IBC处理组细胞的凋亡率显著增高;IBC可引起CNE-2Z细胞中p-RSK2、c-Jun和Bcl-2表达明显减少,而Bax表达增高,与对照组相比,20、40 μmol/L IBC处理组Bcl-2/Bax比值分别下调47.24%和 69. 50%.结论 IBC可明显抑制鼻咽癌CNE-2Z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RSK2活性,进而调控 c-Jun和Bcl-2/Bax的表达有关.

    作者:杜少鹏;王佳栩;蔡伟杰;许南松;蓝文琪;陈捷芸;李彬彬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七氟醚与芬太尼对老龄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 评价七氟醚与芬太尼对老龄大鼠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120只Wistar老龄大鼠分为4组:假手术组、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组、七氟醚组、芬太尼组.术后4周和8周采集大鼠脑组织标本和血标本,流式细胞术用于测定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凋亡率以及胞质内的钙离子水平, TUNEL用于测定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指数.ELISA试验用于测定大鼠心尖血液中炎症因子含量,荧光探针用于测定大鼠海马神经元胞质中线粒体的膜电位情况.采用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术后认知功能.结果 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组相比,七氟醚组和芬太尼组学习潜伏期和记忆潜伏期缩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IL)-1β表达降低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升高,大鼠神经元凋亡率和凋亡指数降低,钙离子向神经元细胞内的转移减少,神经元胞质内线粒体膜电位活性有所升高(P<0.05)七氟醚组与芬太尼组相比,其学习潜伏期和记忆潜伏期缩短,TNF-a和IL-1β表达降低而VEGF表达升高,大鼠神经元凋亡率和凋亡指数降低,神经元胞质内线粒体膜电位活性有所升高(P<0.05).结论 七氟醚和芬太尼可提高老龄大鼠术后 VEGF表达水平,减低IL-1β和TNF-α等炎症因子的释放,七氟醚和芬太尼还能够减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的凋亡,减轻了老龄大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其中,七氟醚效果更佳.

    作者:许冰;李娟;柴小青;杨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子宫颈癌细胞中STAT3对△Np63α的转录调控机制研究

    目的 探讨△Np63α在子宫颈癌细胞株中的转录调控机制.方法 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Np63α可能转录调控因子,构建△Np63α启动子报告基因质粒,在HEK293T及子宫颈癌细胞中通过报告基因检测ANp63a及细胞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STAT3)对△Np63α转录水平的调控.通过STAT3的激活剂及抑制剂,检测子宫颈癌细胞株中 ANp63a的蛋白表达情况.通过Western blot检测ANp63a的表达水平对子宫颈癌细胞株中P-STAT3的表达影响.结果 ①成功构建了含ANp63a启动子的质粒并通过酶切及测序验证;②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显示ANp63a、 STAT3均可以激活ANp63a启动子的表达;③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TAT3激活剂及抑制剂分别可以激活或抑制 ANp63a蛋白的表达水平;④Western blot结果显示:△Np63α蛋白的过表达或沉默可以抑制子宫颈癌细胞株中STAT3的磷酸化,而对正常细胞株HEK293T没有相应的调控作用.结论 子宫颈癌细胞株中STAT3可以正性调控ANp63a的表达,而ANp63a的表达上调负反馈抑制STAT3的磷酸化,推测ANp63a可能通过与STAT3的复杂调控机制影响肿瘤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作者:钱莉莉;宋伟国;王娟;申震;吴大保;肖卫华;单革;周颖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丹皮酚逆转内质网应激诱导的HepG2细胞凋亡抵抗

    目的 探讨丹皮酚逆转内质网应激诱导的HepG2肝癌细胞凋亡抵抗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MTT及末端双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标记技术(TUNEL)观察内质网应激诱导剂衣霉素对正常人肝细胞株HL-7702及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的增殖抑制及凋亡作用;Western blot法测定内质网应激诱导剂衣霉素对正常肝细胞HL-7702及肝癌细胞HepG2的环氧合酶-2(COX-2)表达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法及TUNEL法观察COX-2的选择性抑制剂塞来昔布对内质网应激下的肝癌细胞HepG2 COX-2的表达及凋亡的影响;采用MTT及TUNEL法观察丹皮酚对内质网应激下的HepG2肝癌细胞的增殖抑制及凋亡作用;Western blot法观察丹皮酚对内质网应激诱导的HepG2肝癌细胞 COX-2表达的影响:结果与正常肝细胞HL-7702相比,在 TM诱导的内质网应激作用下肝癌细胞HepG2的增殖抑制率及凋亡率减少(P<0. 05),并且内质网应激可诱导肝癌细胞HepG2产生COX-2蛋白.而丹皮酚可下调内质网应激诱导的HepG2肝癌细胞中COX-2的表达,并使内质网应激诱导的肝癌细胞的凋亡增加.结论 丹皮酚可通过下调COX-2的表达从而逆转内质网应激诱导的HepG2肝癌细胞凋亡抵抗.

    作者:范璐璐;孙国平;查丽霞;马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雌、孕激素联合给药逆转miR-145对三阴性乳腺癌的抑癌作用

    目的 探讨雌、孕激素在三阴性乳腺癌形成中的作用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 构建MDA-MB-231/miR-145及 MDA-MB-231/miR-SCR(对照组)稳定细胞株,分5组培养细胞,分别为 miR-SCR 组、miR-145 组、miR-145 + E2 组、miR-145 + P4组、miR-145 + E2 + P4组,分别分组给药.利用 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能力,Western blot检测miR-145靶基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1(IGF-1R)、N-RAS的蛋白表达水平,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IGF-1R、N-RAS下游信号分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水平及转染后 miR-145的表达.结果 CCK-8试剂盒检测结果显示,雌、孕激素联合给药可逆转miR-145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P<0. 05).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雌、孕激素联合给药使miR-145靶基因IGF-1R、N-RAS的蛋白表达水平上升.qRT-PCR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转染后miR-145的表达水平上升(P<0.05);雌、孕激素联合给药使VEGF的表达水平明显上升(P<0.01).结论 雌、孕激素联合给药可促进三阴性乳腺癌VEGF的表达和细胞增殖,从而逆转miR-145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抑癌作用.

    作者:黄晓娟;何桂芳;尹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H2AX参与白血病细胞诱导NK细胞凋亡的研究

    目的 初步探讨H2AX磷酸化水平是否参与白血病细胞系诱导自然杀伤(NK)细胞凋亡.方法 体外培养 NK92细胞,利用Fas激活性抗体CH11作用于NK92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检测NK92细胞的凋亡情况;检测NK92细胞凋亡的同时用流式细胞学技术检测H2AX磷酸化的水平.结果 随着CH11浓度(0、2.5、5、10、20 μg/ml)的升高, NK92细胞凋亡现象明显增加,并呈剂量依赖性,表明NK细胞凋亡随着CH11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同时H2AX的磷酸化水平也随CH11浓度(0、5、10、40、80 μg/ml)逐步增高,并呈剂量依赖性,提示H2AX的磷酸化作用参与细胞凋亡过程,并且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结论 H2AX的磷酸化作用参与白血病细胞诱导NK细胞的凋亡过程.

    作者:乔婷婷;罗渊;陆承荣;段连宁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230例克罗恩病患者暴露电离辐射量的临床调查

    目的 调查克罗恩病(CD)患者接受电离辐射暴露的剂量水平,探讨暴露于高水平辐射剂量CD患者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CD患者230例,按照蒙特利尔标准进行分型,按照标准化量表回顾性计算每位患者的累计有效剂量(CED),高水平辐射剂量定义为CED≥50 mSv.以CED≥50 mSv的患者作为高水平辐射剂量组,并以同期CED<50 mSv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CD患者暴露于高水平辐射剂量下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CT肠道显像和腹盆腔CT检查分别占总辐射剂量的52. 1%和39. 6%,合计占总辐射剂量的91.7%,每位患者的平均辐射剂量为 34. 07(95% CI: 30. 845 ~ 37. 304) mSv,共计有 51 例(22.2%)CD患者的CED≥50 mSv.病程长,有CD相关手术史,回肠型,狭窄或穿透型患者,在其病程中接受了更高剂量的辐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狭窄或穿透型(OR=3.711,95% CI:2. 239 ~ 6. 151,P<0. 001),使用硫唑嘌呤(OR=4. 218,95% CI: 1. 221 ~ 14. 579,P=0. 023)是 CD 患者暴露于高水平辐射剂量下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有超过1/5的CD患者暴露于高水平电离辐射,且主要是由CT检查所致.狭窄或穿透型,使用硫唑嘌呤是CD患者暴露于高水平辐射剂量下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诊疗及随访中监测每位CD患者接收的辐射剂量,减少不必要的CT检查,或改用无辐射的影像学检查(如MRE)是至关重要的.

    作者:朱雅梦;胡乃中;梅俏 刊期: 2018年第01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