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青;曹洪娟;李开春;王德斌
目的::探讨全身化疗联合肝动脉栓塞灌注化疗( TACE)在乳腺癌肝转移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8例乳腺癌肝转移患者分别采用全身化疗(化疗组)32例、TACE(栓塞组)13例及两者联合治疗(联合组)23例,比较3组的疗效、不良反应及患者生存时间。结果:全组总有效率为41.18%,化疗组的有效率为43.75%,栓塞组为7.69%,联合组为56.52%;联合组的疗效优于栓塞组(P<0.01),但与化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中位随访时间为18个月。全组总中位生存时间为16个月,其中化疗组与联合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均为19个月,而栓塞组为13个月,3组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脱发及肝功能损害。结论:全身化疗联合TACE在乳腺癌肝转移中疗效较好,且不良反应较轻,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解华;刘宏杰;李凌云;张华满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鼻咽癌放疗后张口困难的预防作用。方法:鼻咽癌放疗患者1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75例和对照组73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同时给予集束化护理干预。分别于放疗前、放疗结束时及放疗后每3个月测量门齿距离,观察张口困难程度至放疗后1年。结果:2组患者在放疗期间即可发生张口困难,2组患者放疗期间及放疗后3个月张口困难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放疗后6、9和12个月张口困难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集束化护理可有效降低鼻咽癌放疗患者张口困难发生率,减轻张口困难程度。
作者:杨秋燕;林月双;黄春叶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青春期至成年早期小鼠经饮水暴露铅和镉对肝脏和肾脏功能的影响。方法:健康4周龄雄性ICR小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铅组、镉组、铅+镉组,各15只。4组小鼠分别经口饮用纯净水、醋酸铅水溶液、氯化镉水溶液和醋酸铅+氯化镉混合水溶液,暴露40 d后摘眼球取血,处死小鼠后取肝脏和肾脏,称脏器质量,计算脏器系数,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与碱性磷酸酶(ALP)活力以及血清肌酐(Cr)和尿素氮(BUN)含量,用HE染色观察肝脏和肾脏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对照组、镉组和铅+镉组小鼠的每日饮水量均少于铅组(P<0.05~P<0.01),铅组和镉组小鼠每日进食量均少于对照组和铅+镉组(P<0.05~P<0.01),而4组小鼠4~10周龄体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暴露40 d后,均未引起铅、镉组和铅+镉组小鼠体质量、肝脏质量、肝脏系数、血清ALT和ALP活力以及肝脏组织形态学改变。镉+铅组小鼠肾脏质量低于单纯镉组(P<0.05),但铅组、镉组和铅+镉组小鼠肾脏质量、肾脏组织形态学、血清Cr和BUN含量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春期和成年早期经饮水暴露一定剂量铅与镉均未引起雄性小鼠肝脏和肾脏功能损害。
作者:胡仁宜;张莉;杨露露;胡永方;王碧伟;王颖;张桂彬;徐德祥;王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按照数字表法将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2组均给予健康教育、心理护理、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用药指导、康复训练及饮食指导等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再给予中医针灸和按摩护理。护理干预4周后,比较2组日常生活能力( ADL)、肢体运动功能及治疗有效率。结果:2组患者护理干预后ADL及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均较护理干预前明显改善(P<0.01),且观察组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可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ADL和肢体运动功能。
作者:王静;张勤;崔璨;迟丽娟;王嫣频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研究膝髋骨关节炎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与疼痛自我管理行为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127例膝髋骨关节炎手术患者于入院时进行基本资料评估;术后24 h、48 h、72 h使用疼痛评估调查表评估患者接受调查时的疼痛强度和过去24 h痛、轻及平均疼痛程度;术后3d使用患者术后疼痛自我管理行为问卷进行调查,并对疼痛程度和疼痛自我管理行为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患者术后接受调查时、痛、轻以及平均疼痛程度达到中度以上分别占29.13%、100.00%、3.94%和59.84%。患者术后疼痛自我管理行为总分为(18.99±3.67)分。男性、城镇居民、文化程度高和有手术史的患者术后疼痛自我管理行为评分均高于女性、农村居民、文化程度低和无手术史患者(P<0.05~P<0.01)。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与疼痛自我管理行为评分呈负相关关系(P<0.01)。结论:膝髋骨关节炎患者术后疼痛控制不佳,疼痛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在临床疼痛管理中,应重视患者自身的作用,不断提升患者的疼痛自我管理能力,以达到有效镇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徐培培;雷婷婷;孙婷;朱宁宁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小儿机械通气治疗后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上VAP伴心力衰竭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行机械通气治疗并发生VAP的患儿共98例,分为并发心力衰竭组( A组)40例和未并发心力衰竭组(B组)58例。详细记录2组机械通气时长、呼吸机通气模式、体温、呼吸、血压、脉搏、血常规、肝肾功能、细菌培养、胸部X线片检查、血气分析及心电图,分析感染相关危险因素;采集呼吸道吸出标本检测比较2组病原菌种类及比例;将患儿好转出院和病死作为终点事件,记录好转出院和病死患儿的人数。结果:A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长、昏迷、误吸、休克和急性肾衰竭均是发病的可能危险因素(P<0.05~P<0.01);A组患儿常见的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等革兰阴性杆菌(40.00%),B组常见的为肺炎克雷伯杆菌(43.00%)等,2组患儿病原菌种类及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儿病死率为45.00%,高于B组的20.69%(P<0.05)。结论:婴幼儿VAP并发急性心力衰竭,应努力减少机械通气时长,避免昏迷、休克,加强护理;避免窒息,强心、利尿、镇静综合治疗,使用血管活性药物避免发生急性肾衰竭,针对性地运用抗生素,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才能有效地提高好转出院率,降低病死率。
作者:朱俊岭;李卫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是一种少见的梭形细胞软组织肿瘤,由KLEMPERER等[1]在1931年首次报道。曾被认为起源于间皮细胞,而命名为纤维性间皮瘤、局限性间皮瘤、间皮下纤维瘤等。随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的发展,人们发现该肿瘤细胞没有间皮细胞的特征,如不表达间皮细胞标记,而显示出间叶细胞的特征[2]。目前认为SFT可能起源于CD34阳性的树突状间叶细胞,且向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血管外皮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分化[3]。2002年版WHO 软组织肿瘤分类将 SFT 归入纤维母细胞性/肌纤维母细胞性肿瘤类,属于中间性(偶见转移型)。 SFT发病率低,发病部位广泛,人们对该肿瘤的认识也较为局限。本文报道肝脏SFT 1例,并复习相关文献,以进一步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
作者:李小祺;崔培元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商环包皮环切术与袖套式包皮环切术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包皮过长或包茎的成年人130例,其中采取商环包皮环切手术78例(商环组),传统袖套式包皮环切术52例(袖套组)。比较2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结果:商环组术后2周内疼痛均较袖套组明显(P<0.01),商环组术后3周和4周基本恢复术前基础水平,疼痛程度均轻于袖套组(P<0.01)。术后2周内商环组患者情绪变化均较袖套组大(P<0.05~P<0.01);2组术后3周和4周情绪变化基本恢复术前基本水平。商环组患者术后3 d日常活动明显优于袖套组(P<0.01),2组术后3周和4周日常活动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商环组患者术后1~2周体能综合评分和术后3 d至2周思想综合评分均显著高于袖套组(P<0.01)。术后6周包皮环切手术后患者自慰相对困难,自慰快感减低,但对性生活质量无明显影响。结论:2种手术方式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影响各有侧重,包皮环切手术对性生活质量无明显的提高,对自慰有影响。
作者:王肖;钱永;杜永强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青年人肱骨近端骨折的Muller分型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青年人肱骨近端骨折患者180例,根据Muller分型:A1型20例,A2型40例,A3型80例,B型40例。所有患者均予微创小切口手术内固定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期骨折愈合,A1型与A2型的愈合时间明显短于A3和B型(P<0.01)。术后3个月,A1型、A2型、A3型、B型患者的肩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90.0%、80.0%、75.0%和6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4种类型骨折在术后3个月内血管损伤、感染、出血和钢板断裂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Muller分型患者的疼痛、日常生活、活动范围与力量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青年人肱骨近端骨折采用手术治疗愈合率高,Muller分型的应用能短期辅助指导手术与判断预后。
作者:遇呈祥;王忠平;邱渝江;姜光财;李一川;舒华;刘乐洪;游利君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同步放化疗与序贯放化疗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72例Ⅲ期NSCLC患者随机分同步放化疗组和序贯放化疗组,各36例,同步放化疗组采用调强放疗同步2周期多西他赛+顺铂( DP)方案化疗,放疗结束后再行2周期化疗;序贯放化疗组先行DP方案化疗2周期,2周后行调强放疗,放疗结束后再行DP方案化疗2周期。结果:同步放化疗组与序贯放化疗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5.0%和3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及消化系统反应,同步放化疗组患者Ⅲ~Ⅳ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序贯放化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步放化疗治疗Ⅲ期NSCLC疗效优于序贯放化疗,且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作者:刘艳平;王燕燕;蒋友芹;裴冬;陈斌;朱海文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复发性脑实质内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将脑出血患者260例的年龄、性别、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及影像学等纳入研究范围,并记录患者第一次脑出血发生年龄及时间、间隔发生的时间、出血量、部位、发病因素和入院时GCS评分。结果:260例中有62例(23.8%)发生再出血,主要为基底核出血(62.9%),时间间隔为3 d至118个月。舒张压>95 mmHg者脑出血复发率为44%,舒张压在临界值以下者为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舒张压控制越好,脑出血复发的危险性越低。
作者:刘志刚;孙宜芬;孟红旗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路径式护理对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患者的影响。方法:将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垂体腺瘤切除术治疗的垂体瘤患者80例,按照非同期队列研究方法分为2组,对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4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照组),对2013年7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40例患者采用路径式护理模式(观察组),比较2组并发症、住院时间和患者满意度。结果: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7.5%,对照组为8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辅助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治疗垂体瘤的护理至关重要,采用路径式护理,可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孙静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调查本科和专科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整群抽取本科和专科护生共500名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工具包括一般情况调查表和中文版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采用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科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总分为(254.33±9.11)分,专科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总分为(227.53±8.88)分,本科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7个维度评分及总分均明显高于专科护生(P<0.01)。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性格类型、是否参加学校社团活动和教师是否运用仿真模拟教学(P<0.05~P<0.01)。结论:本科和专科护生具备正性评判性思维能力,但总体处于中等偏下水平。
作者:薛芳;赵静;宋松 刊期: 2016年第11期
多原发癌又称重复癌( multple primary carcinoma,MPC),是指同一机体先后发生2种或2种以上的独立原发性恶性肿瘤,临床少见,而胆囊和胃同时发生极少见。近年来随着相关诊疗技术的提高,第一肿瘤早期癌诊断率已明显提高,同时MPC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也成为临床面临的重要挑战。本文报道原发性胆囊癌伴原发性胃癌1例。
作者:周硕;鲁正;吴华;谷从友;崔培元;马翔 刊期: 2016年第11期
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疾病谱的改变,老年人慢性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与此同时,由于计划生育的实施,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转变,家庭结构日趋小型化、核心化[1],导致家庭人力资源不断减少,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受到严重的冲击。老年人希望得到多种形式的照顾支持,因此对长期照护服务需求不断的增长[2]。然而,我国对老年人长期照护的发展尚处于初步阶段,长期照护人力资源相对不足。本文就老年人长期照护人力资源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侯培娇;谢晖;陈佩雯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的同时补充硒酵母胶囊,对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 GD)患者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所需时间及缓解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初发GD患者64例,随机分为:赛治加硒组,每天服用硒酵母胶囊200μg加甲巯咪唑;赛治组,仅服用甲巯咪唑。治疗前后检测患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FT3)、游离甲状腺素( FT4)、促甲状腺素、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1(GPx-1)活力水平。结果:治疗12个月后赛治加硒组的FT3、FT4、TPOAb及TRAb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促甲状腺素水平和GPx-1酶活力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且TPOAb、GPx-1酶活力水平与赛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赛治加硒组抗甲药物治疗12个月后的缓解率为90.63%,优于赛治组的68.75%(P<0.01)。结论:硒制剂能降低TPOAb、TRAb的水平,增加GPx-1酶活力水平,缓解自身免疫及抗氧化损伤,从而提高GD患者抗甲药物治疗的缓解率。
作者:李丽;王鹏远;池莲祥;薛冀苏;郑信华;钟丽娣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医用水凝胶眼疗贴在全麻俯卧位眼部保护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需要采用俯卧位并接受全麻手术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涂抹红霉素或金霉素软膏,并用3M静脉贴敷贴;观察组采用医用水凝胶眼疗贴敷贴于患者眼部。手术结束后24 h和72 h观察2组患者眼睛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眼睛不适或异物感、疼痛畏光、结膜红肿、角膜溃疡等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Ⅱ级以上眼睛不适、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且观察组患者眼部不适或并发症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医用水凝胶眼疗贴在全麻俯卧位手术中可较好地保护眼部,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吴文利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血清脂多糖结合蛋白( LBP)与胎膜早破( PROM)的关系,为早期诊断PROM、亚临床型绒毛膜炎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选取60例PROM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早产PROM( pPROM)组30例,足月PROM( tPROM)组30例;另取同期住院的正常足月妊娠孕妇(正常组)30例作为对照。 ELISA法检测3组孕妇分娩前血清LBP水平;分娩后,留取胎膜组织做病理检查。结果:pPROM组、tPROM组和正常组血清LBP水平分别为(125.22±37.51)、(102.87±20.90)、(66.09±31.17)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发现,pPROM 组和 tPROM 组孕妇血清 LBP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 <0.01)。PROM组孕妇绒毛膜炎程度与血清LBP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1);随着破膜时间的越长,血清LBP水平呈增高趋势(P<0.01)。结论:血清LBP水平对PROM的诊断及其是否合并亚临床型绒毛膜羊膜炎有一定的提示价值。
作者:徐霞;尤子善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电磁导航支气管镜( electromagnetic navigation bronchoscopy,ENB)是一种以电磁定位技术为基础,结合计算机虚拟支气管镜与高分辨 CT 特点,经支气管镜诊断的新技术。 ENB对肺外周病变的诊断价值已被许多研究证实[1-3]。本文就ENB在临床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张婷(综述);李伟;刘超(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开启后胰岛素注射液保存期与开瓶时间及抽吸药物频次的关系,确定临床使用开启后胰岛素的安全使用时间。方法:在临床使用胰岛素的条件下,按胰岛素注射液穿刺抽吸频次分5组,第一组2次/天,第二组5次/天,第三组10次/天,第四组20次/天,第五组30次/天,然后采样0.1 mL进行细菌培养,培养连续3 d阳性停止采样。结果:胰岛素注射液在开启后30 d内,抽吸药物次数95次内均无细菌污染。结论:胰岛素注射液在开启后30 d内可安全使用。
作者:徐贵霞;段缓;陈桂华;高霜 刊期: 201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