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杰;尤德玲
医药卫生事业关系亿万人民的健康,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是重大民生问题。2009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启动新医改,着力解决群众反映较多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新医改实施以来,中国医疗现状得到了很大程度改善,取得了不少成绩。实时了解新医改阶段性成果,为我国卫生决策部门调整和完善卫生政策措施提供实证支持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我校齐玉龙教授通过积极调研,对城乡居民新医改政策绩效评价体系不同指标进行了实证研究,本刊选发其几篇论文,以飨读者。
作者:齐玉龙;贺庆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构建 Max 作用蛋白1-0(Max interacting protein1-0,Mxi1-0)的真核表达载体,在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NIH/3T3)中表达,以期为深入研究 Mxi1-0的作用及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 RT-PCR 方法从人肿瘤细胞 HepG2中获得 Mxi1-0基因的编码片段,连接至增强绿色荧光蛋白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构建成 pEGFP-N1-Mxi1-0。经酶切和测序鉴定重组质粒的正确性;采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将重组质粒瞬时转染 NIH/3T3细胞,经荧光显微镜观察和 Western blot 方法检测 Mxi1-0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 Mxi1-0在 NIH/3T3细胞内的定位情况。结果:经双酶切和核酸序列测序鉴定证实含 Mxi1-0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EGFP-Mxi1-0构建成功。重组质粒瞬时转染 NIH/3T3细胞后,检测到 Mxi1-0的成功表达,并证实 Mxi1-0主要定位于 NIH/3T3细胞质中。结论: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 pEGFP-N1-Mxi1-0,并检测到 Mxi1-0的表达,实验证明 Mxi1-0定位于 NIH/3T3细胞质中。
作者:胡圳圳;李璐;吴小芸;郑大同;吴伟玲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子宫异常出血患者的子宫内膜病理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152例子宫异常出血患者诊刮子宫内膜的组织病理学资料。结果:152例子宫内膜中,增生性改变74例(48.68%),子宫内膜增殖期48例(31.58%),子宫内膜分泌期18例(11.84%),激素治疗后反应 2例(1.32%),子宫内膜息肉7例(4.61%),局灶癌变1例(0.66%),不全流产 2例(1.32%)。结论:子宫内膜增生性改变是围绝经期子宫异常出血常见的原因之一,故应重视围绝经期子宫异常出血诊刮子宫内膜的病理诊断。
作者:雷亚平;胡雪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连续股神经阻滞用于老年患者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 ASAⅠ~Ⅲ级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静脉镇痛(A)组和超声引导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B)组各30例。记录2组静息、持续被动运动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肌力评级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B 组在术后各时间点静息和运动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显著低于 A 组(P <0.01)。结论:超声引导连续股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良好,是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较为理想的镇痛方法。
作者:邴淼;叶伟光;汪琼;汪建胜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建立归红祛风酒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利用薄膜过滤消除归红祛风酒中的絮状沉淀。分别采用培养基稀释法、薄膜过滤法对样品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根据6株阳性对照菌的实验组、菌液组、供试品对照组的结果进行方法学验证。结果: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和黑曲霉的菌落回收率均>70%;通过控制菌检查,阳性实验菌均能检出。结论:薄膜过滤法能够适应菌落计数,归红祛风酒按照供试液制备法和控制菌检查法均能检出实验菌。
作者:谢芳;刘渊漪;黎向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静脉推注甲钴胺配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将12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采用针灸治疗,治疗组80例静脉推注甲钴胺配合针灸治疗,2组选穴相同,7 d 为1个疗程,共4个疗程。治疗期间 2组均不使用其他疗法或者药物。结果:治疗组患者治愈率87.5%,总有效率97.5%;对照组治愈率65.0%,总有效率90.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1)。结论:甲钴胺配合针灸治疗可以明显提高周围性面瘫的治愈率。
作者:成卓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显微神经外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23例临床资料,其中16例采用 Yasargil 翼点入路,7例采用眶上锁孔入路。结果:手术效果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恢复良好18例(78.3%),中残1例(4.3%),重残2例(8.7%),死亡2例(8.7%)。随访时间6~12个月,术后复查 CT 动脉血管成像未见夹闭不全或误夹血管。结论:对 Hunt-Hess 分级Ⅰ~Ⅲ级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进行显微手术治疗,翼点入路及眶上锁孔入路术中均能清楚暴露瘤颈,是较佳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健;赵永轩;孙涛;马骏;张少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不停泵回血法在无肝素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5例无肝素血液透析患者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依次采用密闭式回血法(对照组)及不停泵回血法(实验组)回血,每种方法为期1周。比较2种方法回血时间、回输0.9%氯化钠注射液量、透析器及管路凝血状况。结果:实验组回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 <0.01),回输0.9%氯化钠注射液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 <0.01),透析器及管路凝血程度均显著轻于对照组(P <0.01)。结论:不停泵回血法能缩短回血时间,减少回输0.9%氯化钠注射液量,降低无肝素血液透析体外循环凝血的危险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回血方法。
作者:李虹;刘丽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非脱垂子宫疾病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TVH)与经腹全子宫切除术(TAH)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非脱垂子宫(良性病变)切除术患者80例,其中 TVH 组26例,TAH 组54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镇痛率、肛门排气时间、术后感染、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体温恢复时间。结果:2组患者手术均成功,与 TAH 组比较,TVH 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轻、肛门排气时间短、下床活动时间早、术后体温恢复快、住院时间短(P <0.01)。结论:非脱垂子宫行 TVH 更符合当代外科微创理念,能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安全可行,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术式。
作者:梁茂芸;陈智明;赵珺;叶娟华;王安双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住院药房服务品质、降低住院药房药品损耗中的应用。方法:将品管圈活动应用到减少药品损耗中,分析其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并实施,同时评估该活动的效果。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住院药房药品损耗下降了39.4%,收到良好效果。结论:推行品管圈活动,可降低住院药房药品损耗,在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的前提下,实现了合理使用有限的医疗资源。
作者:张媛媛;王晓丽;潘静;肖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调查蚌埠市60岁以上人群慢性病患病情况,分析健康相关行为的作用。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蚌埠市城市社区抽取60岁以上城市居民1124人,农村社区抽取60岁以上农村居民1157人。经过专门培训的调查员使用《社区居民健康相关行为问卷》《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情况问卷》等,在社区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入户进行一对一调查,分析不同人口社会学方面慢性病患病的差异;采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人口社会学资料和健康相关行为对慢性病患病情况的影响。结果:调查人群患有高血压887例(43.2%),糖尿病251例(12.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68例(13.1%),脑卒中345例(16.8%),其他慢性病552例(26.9%)。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表明,高血压患病的风险因素是城市社区、丧偶、其他婚姻状况、吸烟、经常饮酒,口味适中、口味轻、体育锻炼和主动健康体检可降低患高血压风险;糖尿病患病的风险因素是城市社区、吸烟,体育锻炼降低患病风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风险因素是男性、年龄、丧偶、其他婚姻状况、吸烟、已戒烟和经常饮酒;脑卒中的风险因素是城市社区、丧偶、吸烟和经常饮酒,与老伴一起生活、与子女一起生活、与老伴和子女一起生活、居住条件、偶尔饮酒、吃早餐和体育锻炼降低患脑卒中风险;其他慢性病的风险因素是男性、丧偶、其他婚姻状况、吸烟、经常饮酒,居住条件已戒烟、偶尔饮酒、口味适中、吃早餐和体育锻炼降低患病风险。结论:社区、性别、年龄、婚姻状态、居住条件、与谁一起生活等人口社会学因素以及吸烟、饮酒、饮食口味、体育锻炼、是否主动体检等健康相关行为对蚌埠市60岁以上人群慢性病的患病情况有影响。
作者:杨秀木;齐玉龙;袁长江;申正付;贺庆功;马语莲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北京市海淀区老年人认知功能现况。方法:对北京市海淀区6个社区65岁以上老年人采用简易精神状况检查量表(MMSE)及一般情况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年龄的老年人认知功能正常率和 MMSE 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P <0.01),配偶合住居住形式的老年人 MMSE 得分高于与子女合住的老年人(P <0.05);已婚及丧偶的老年人 MMSE 得分均显著高于离异及未婚的个体(P <0.01)。结论:该地区老年人认知功能缺损比较严重,早期干预对防治老年痴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游秋萍;程洪丹;蔡景泉;刘学;房金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重力密闭式预冲法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血液透析患者1000例次管路(包括透析器)随机分为2组进行预冲,对照组500例次采用常规转泵密闭式预冲,观察组500例次采用重力密闭式预冲法,观察管路中残余气泡、一次排气成功率、空气报警概率、与首次使用综合征和透析充分性。结果:2组在体外循环过程无一例空气报警及首次使用综合征发生。观察组一次性排气成功率达99%,残余气泡检测得分为(1.01±0.09)分,而对照组一次排气成功率为90%,残余气泡检测得分为(1.13±0.39)分,2组残余气泡得分和一次排气成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重力密闭式预冲法可完全排净膜内的气体,减少透析器内的残余气泡,减少上机过程的空气报警概率和首次使用综合征,提高透析充分性,还可以减少感染,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刘丽;李虹;刘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肱动脉损伤诊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的38例肱动脉损伤并出现不同程度上肢血运障碍患者的声像表现进行观察,并对其在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结果:在38例患者中,超声提示肱动脉损伤并伴有血栓的患者共21例,经手术证实18例;提示肱动脉损伤可能17例,经手术证实15例。在患者治疗后1周和2周后复查显示患者肱动脉内的血栓已明显减小。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肱动脉损伤诊断以及治疗、预后观察的直接手段,准确率较高。
作者:刘明春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对重症肌无力危象、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循证方法分析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确定循证的护理问题,寻找循证支持。干预组44例应用循证护理措施,对照组38例应用常规护理。比较2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卫生经济学指标。结果:干预组患者呼吸道感染和情感障碍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和 P <0.01),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1)。结论:循证护理能减少重症肌无力危象并发症发生,对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应早期应用循证护理措施。
作者:乔娟;王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调查分析居民对新医改政策绩效的评价,为卫生决策部门调整和完善卫生政策措施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城乡居民新医改政策绩效评价调查问卷》,使用便利抽样的方法,对以安徽省为主的包括18个省市的3511名城乡居民进行入户调查。结果:3501人中有921人(26.3%)认为目前的医药卫生政策是公平的;3497人中有1155人(33.0%)认为医药卫生政策总体上是有效率的;3506人中有838人(23.9%)认为在医改中公平重要,558人(15.9%)认为效率重要,2110人(60.2%)认为都重要;3500人中有366人(10.5%)认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监管体系是完善的;3492人中有662人(19.0%)认为目前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体上来说是成功的;3435人中有1141人(33.2%)认为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政策的公益性有可能实现;3493人中有755人(21.6%)对目前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满意,629人(18.0%)不满意;不同性别居民对题项“您认为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政策的公益性有可能实现吗?”的评价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其他7个题项的评价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P <0.01);不同学历层次居民对“您认为在医改中重要的是公平还是效率?”的评价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其他7个题项的评价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不同年龄段居民对8个题项的评价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医改成效与社会期望之间存在一定差距;居民追求医改中的公平、效率和公益性,希望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监管体系。
作者:齐玉龙;杨秀木;申正付;黄慧敏;万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患者女,23岁,孕31+周。产前常规超声检查:单胎,双顶径81 mm,股骨径61 mm,胎心率151次/分,羊水深57 mm;前壁胎盘,厚31 mm;胎儿颈部探及一“U”形压迹。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探及环绕血流信号。胎儿右侧胸部内探及86 mm ×71 mm 囊性包块,外形欠规则,边界尚清晰,内探及多条光带分隔(见图1)。超声诊断:(1)宫内晚孕,单胎;(2)胎儿胸部囊性包块[先天性肺囊腺瘤样畸形(congenital cystic adenomamid malformation,CCAM)];(3)胎儿脐带绕颈1周。孕妇于外院引产后病理诊断为胎儿 CCAM。
作者:陈慧杰;屈文娟;许楠楠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置管与传统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 PICC 置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应用改良塞丁格技术置管,对照组采用传统塞丁格方法 PICC 置管。比较2组置管成功率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置管总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2组导管异位、静脉炎、感染和血栓等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超声引导下应用改良塞丁格技术具有实用、安全、损伤小、定位准的优点,较传统 PICC 置管适用性、成功率大大提高,减少了穿刺时的相关并发症,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刘春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 CT 结合重组技术对输尿管结石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确诊的输尿管结石患者64层螺旋 CT 平扫资料,在工作站进行输尿管多平面及曲面重建。结果:75例共发现结石87个,肾盂输尿管移行处22个,输尿管中段35个,下段包括输尿管膀胱壁内段30个;52例见软组织边缘征,膀胱壁内段结石3例见并发膀胱充盈缺损。与横断位图像测量相比,重组图像测量结石大小,14个结石提高了分级级别。结论:多层螺旋 CT 平扫结合重建可获得良好的输尿管成像,重组图像可校正结石大小的临床分级,为临床提供更多精准有效的信息。
作者:陈均;陆锦贵;吴青山;龚林建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从居民的视角了解新医改政策对医疗公平性的影响。方法:使用课题组自行设计的《城乡居民新医改政策绩效评价调查问卷》,采用便利抽样法,对安徽省2737名城乡居民的卫生服务公平性进行一对一入户问卷调查。结果:在健康的公平指标中,按收入状况将居民分为<1000元、1000~3000元、>3000~5000元和>5000元,从低到高收入居民2周患病率分别为36.8%、26.8%、26.8%、22.3%;慢性病患病率分别为24.6%、18.3%、17.7%、18.3%,不同收入居民2周患病率和慢性病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并随着经济水平的降低呈增长趋势。 logistic 回归显示,居民的年龄、家庭人均月收入是2周患病的影响因素;居民的年龄、学历、婚姻状况、家庭收入和支付方式是慢性病患病的影响因素。在卫生服务利用的公平性指标中,不同收入居民患病就诊率分别为13.1%、9.4%、10.1%、6.9%;过去一年的住院率分别为7.2%、4.5%、4.4%、2.3%。不同收入组2周就诊率和住院利用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logistic 回归显示,居民的文化程度越高,2周患病就诊率就越高。在卫生筹资的公平性指标中,不同收入居民年人均医药费用构成,自费比例下降,公费比例升高。结论:城乡居民健康状况存在差异,对卫生服务的需要水平不一致,低收入家庭需要更大;城乡居民主要选取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对公共卫生服务的需求和利用得到了改善;在卫生筹资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公平性。
作者:孟贝;贺庆功;马语莲;杨秀木;齐玉龙 刊期: 201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