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呼吸机经口气管插管2种固定方法比较

张金凤

关键词:气管插管固定器, 口气管插管滑脱, 口腔护理
摘要:目的:评价并比较一次性使用气管插管固定器和牙垫白寸带固定方法在呼吸机经口气管插管中口腔护理、更换固定材料的难易度及固定的效果. 方法:将70例呼吸机经口气管插管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 对照组采用牙垫白寸带固定,观察组采用一次性使用气管插管固定器;观察经口气管插管中口腔护理、更换固定材料的难易度及固定效果(1周内插管是否被咬坏、有无插管滑脱、插管刻度的观察是否方便).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经口气管插管的固定操作简单,口腔护理及更换固定材料方便、省时. 观察组固定效果可靠、插管刻度容易观察. 结论:一次性使用气管插管固定器是一种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的气管插管固定方法.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肌钙蛋白I和脑钠肽升高的预测作用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钙化积分( CACS)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左前降支支架植入后肌钙蛋白I( cTnI)和B型脑钠肽( BNP)升高的预测作用. 方法:选取行左前降支支架植入的48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均术前测BNP和cTnI,术前行64层冠脉CTA并CACS扫描,根据左前降支钙化程度将病例分为2 组:A组315 例( CACS<100 分)和B组165 例( CACS≥100分). 480例均在左前降支行支架植入术,术后24 h测BNP和cTnI. 结果:2组患者术前血cTnI和BNP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2组患者术后血cTnI和BNP含量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 01),而B组术后血cTnI和BNP含量亦显著高于A组(P<0. 01). 结论:高冠脉钙化积分(CACS≥100)对冠脉支架植入术后肌钙蛋白I和BNP升高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作者:陆卫红;张涛;羊镇宇;薄小萍;杨传高;鲍小京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癌痛患者护理需求的质性研究

    目的:了解癌痛患者护理需求的真实内容,为癌痛患者护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择癌症患者20例,对其进行癌痛护理需求的深入访谈,并采用内容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癌痛患者的护理需求呈现4个方面的主题:患者对护理相关知识及药物相关知识需求高;患者对环境护理的要求较高;患者希望医护人员能够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护理服务. 结论:针对癌痛患者的护理需求,医护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教及用药知识的培训,改善住院环境,提供更加人性化的个体服务,提高癌痛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红;姚正娟;蔡茂怀;朱寒贫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氧化还原反应与男性2型糖尿病合并勃起功能障碍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氧化还原反应与男性2型糖尿病合并勃起功能障碍( type 2 diabetes erectile dysfunction ,DED)的关系,为DED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方法:选择60例中老年男性作为参试人群,对照组、2型糖尿病无勃起功能障碍组(NED组)和DED组各20例. 检测血清中过氧化反应产物4-羟基壬烯酸、血清丙二醛(MDA)以及一氧化氮(NO)含量的表达,初步判断DED与氧化还原反应之间的关系. 结果:DED组体质量指数与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高于NED组和对照组( P<0. 01);NED组糖化血红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1);DED组血清总睾酮值与国际勃起功能障碍-5评分均显著低于NED和对照组(P<0. 01);NED组血清总睾酮值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1). DED组中4-羟基壬烯酸和血清MDA值均明显高于NED组及对照组(P<0. 01);且NED组血清MDA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DED组血清NO含量均明显低于NED组及对照组(P<0. 01),而NED组血清NO含量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1). 结论:氧化还原反应可能通过NO介导的阴茎血管内皮损伤对DED的发生、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作者:陈其超;曹志刚;赵树立;蒋超;罗勇;王凯;许立;戴玉田;陈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中医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脑卒中后气虚血瘀型患者运动功能的效果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脑卒中后气虚血瘀型患者运动功能的效果. 方法:将96例脑卒中后气虚血瘀型住院患者按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 对照组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脑卒中患者中医护理方案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中医综合护理干预,包括膳食护理、艾灸疗法、中药泡洗与热敷. 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42 d后,观察2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变化情况. 结果:2组患者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 01),观察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 01). 结论:中医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气虚血瘀型患者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作者:邹生燕;马凤荣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和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 MPCNL)和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 RLU)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142例,根据所行术式分为MPCNL组和RLU组,比较2种术式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结果:RLU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均明显少于MPCNL组(P<0. 01),术后3 d净石例数多于MPCNL组(P<0. 05);而2组D-J管留置时间、术后1个月净石例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费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MPCNL和 RLU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疗效确切,RLU具有术后恢复快、短期净石率高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巩加存;周亚;林长丰;鲁可权;李永;曹亚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根本原因分析法对肝硬化患者再入院的影响

    目的:运用根本原因分析法( root cause analysis,RCA)对肝硬化患者再入院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找出肝硬化再入院患者的根本原因. 方法:组建RCA小组,分阶段实施RCA,通过查阅病历资料,并发放问卷收集200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探讨患者再入院的根本原因. 结果:RCA小组成员对所有的影响因素进行了逐一论证和排除,终确定疾病本身特点、缺乏特效治疗、患者疾病知识缺乏、医护宣教及院外干预措施不到位5个因素为肝硬化患者再入院的根本原因. 结论:将RCA运用于肝硬化再入院的患者,对再入院影响因素进行探讨,能清晰地了解患者再入院的影响因素,有利于制定解除影响因素的针对性措施.

    作者:章红燕;周秀琳;周美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子宫异常出血子宫内膜病理研究

    目的:探讨子宫异常出血患者的子宫内膜组织病理学及不同年龄阶段各种子宫内膜类型的分布情况. 方法:分析294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诊刮子宫内膜的组织病理学资料. 结果:不同年龄阶段子宫异常出血患者子宫内膜病理组织学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不同年龄阶段子宫内膜增生类型及息肉类型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子宫异常出血的子宫内膜病变与年龄阶段不具有明显相关性.

    作者:雷亚平;胡雪涛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原发性前列腺尿路上皮癌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前列腺肿瘤,特别是原发性前列腺尿路上皮癌的认识. 方法:报道经治的1例原发性前列腺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 结果:患者首次因血尿住院,诊断为前列腺增生,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前列腺结节性增生,灶性腺上皮瘤变1~2级;半年后再次因血尿住院,诊断为前列腺尿路上皮癌浸润膀胱,行根治性膀胱切除+回肠代膀胱术,随访至今未见转移及其他异常. 结论:原发性前列腺尿路上皮癌早期确诊困难,病程进展快,预后差. 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手段,放疗和化疗尚缺乏临床经验.

    作者:詹运运;孙毅伦;蒋敏;王胜利;王刚;周浩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低剂量硼替佐米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改良后的低剂量硼替佐米联合化疗方案在多发性骨髓瘤临床治疗中的效果. 方法:将58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 观察组采取低剂量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和阿霉素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剂量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和阿霉素治疗,观察2组疗效和不良反应. 结果:2组治疗有效率、疾病控制率、血液毒性不良反应、生活质量评分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2组患者治疗后周围神经损害、胃肠道毒性和带状疱疹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低剂量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和阿霉素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疗效与常规剂量相当,是一种有效、安全、经济的治疗方案.

    作者:吴雅荣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与乙肝病毒核酸检测在抗病毒治疗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 HBV-LP)与乙型肝炎病毒核酸( HBV-DNA)检测在抗病毒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300例乙型肝炎患者,均给予核苷(酸) 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6、12个月采集血清标本进行HBV-LP、HBV-DNA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不同HBV-DNA拷贝组的HBV-LP吸光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 HBV-LP含量与HBV-DNA拷贝数具有正相关关系;HBV-LP、HBeAg、HBV-DNA阳性率均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1),但在治疗6个月及12个月HBV-LP的阳性率均高于HBV-DNA的阳性率(P<0. 01). 随着抗病毒治疗时间的延长,HBV-LP的灵敏度降低,特异度升高,阳性预测值降低,治疗后12个月时,HBV-LP的灵敏度低(93. 28%) ,特异性高(53. 01%). 结论:HBV-DNA阴转并不意味着肝内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消失,联合检测HBV-LP以检测病毒复制,对抗病毒治疗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袁军;张艳;詹颉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中血脂的变化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血脂、载脂蛋白与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关系及其意义. 方法:选择65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病例组,同期健康体检者57名为对照组,受试者均禁食12 h以上,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脂及载脂蛋白,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 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及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1),而高密度脂蛋白和载脂蛋白A1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1). 结论: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明显,早期血脂干预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娟;徐家新;王春;吕高友;金国玺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实施D3根治术的临床疗效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实施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3年3月右半结肠癌入院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 对照组予以传统开腹手术,观察组予以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 对比2组患者一般手术情况、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术后1年及3年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恢复肠道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 01). 观察组术后生理功能、心理情绪和社会功能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1). 观察组3年的无瘤生存率、1年和3年总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P<0. 05 ~P<0. 01).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腹腔镜下实施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相比于传统开腹手术,具有创伤小、临床疗效佳、术后复发率低和安全性高的特点,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王扬州;蒋清华;张秀芹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腹腔镜下子宫切除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治疗子宫肌瘤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治疗子宫肌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将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的子宫肌瘤患者80例分为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组(阻断组)和不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组(对照组) ,比较2组患者的术中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 结果: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无中转开腹手术患者. 阻断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首次肠胃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疼痛评分均明显少于或优于对照组(P<0. 01). 2组患者术前白细胞介素(IL-1)、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 阻断组术后3 d血清IL-1、IL-6 和 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1). 2组患者随访过程中,阻断组患者术后月经过多缓解率高于对照组(P<0. 05),而月经量和肌瘤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 01和P<0. 05). 结论:接受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的患者,手术耐受性好,出血少,术后炎性指标明显较低,随访远期疗效复发率较低,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屠伟文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多次献血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多次献血健康正常人和非多次献血健康体检正常人的免疫功能有无区别. 方法:选取多次献血健康正常人400名(多次献血组) ,非多次献血健康体检正常人100名(正常对照组) ,分别检测2组血浆免疫球蛋白( Ig) A、IgG、IgM水平、全血淋巴细胞亚群、自然杀伤细胞百分率及全血白细胞计数. 结果:多次献血组的血浆IgA、IgG、IgM水平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 全血淋巴细胞亚群(CD4 +辅助性T细胞、CD8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百分率和白细胞计数与正常对照组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多次献血不会导致献血者的免疫功能下降.

    作者:储磊;冯友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超低出生体质量儿肠内营养及护理支持研究进展

    超低出生体质量儿( 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 infant, ELBWI)由于生命体征不稳定,宫内储备差,同时各器官系统功能极不成熟,因此适时合理地提供类似于宫内营养,保证ELBWI从宫内至宫外的平稳过渡,使其达到理想的生长状态,成为新生儿科医生面临的挑战. 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的建立及呼吸支持、营养支持技能的快速发展, ELBWI成活率逐年上升.

    作者:陈多姿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白藜芦醇对食管鳞癌Eca-109细胞侵袭迁移及EMT的影响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 RES)对食管鳞癌 Eca-109 细胞侵袭迁移及上皮间质转化( EMT)的影响. 方法:用不同浓度(50和100 μmol/L)的RES处理Eca-109细胞,采用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迁移侵袭能力,荧光定量PCR检测EMT蛋白 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 和 MMP-2、MMP-9 mRNA 的表达, Western blot 检测 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MMP-2和MMP-9蛋白表达.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RES各浓度(50 μmol/L和100 μmol/L)组均可明显抑制Eca-109细胞侵袭迁移(P<0. 01),下调N-cadherin、Vimentin、MMP-2、MMP-9 mRNA和蛋白表达(P<0. 05~P<0. 01),增加E-cadherin mRNA和蛋白表达(P<0. 01). 结论:RES抑制Eca-109细胞侵袭迁移能力,其机制可能通过下调MMP-2、MMP-9的表达,调控EMT蛋白( E-cadherin、N-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抑制上皮间质转化过程.

    作者:臧春宝;刘云琴;葛宁;冯继红;赵芳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锥颅与钻孔置管冲洗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对比

    目的:探讨局麻下床旁锥颅置管冲洗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可行性. 方法:对216例非随机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123例在局麻下行床旁锥颅置管冲洗引流术(锥颅引流术组) ,93例行传统钻孔冲洗引流术(钻孔引流术组),对比2种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血肿复发情况、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锥颅引流术组的治疗效果和血肿复发情况与钻孔引流术组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但锥颅引流术组的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钻孔引流术组(P<0. 01).结论:局麻下床旁锥颅置管冲洗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是一种安全、可靠、经济的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

    作者:别小华;冯清亮;薛俊刚;袁武军;常树林;曹磊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腹腔镜手术在异位妊娠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132例经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异位妊娠和63例同期开腹手术治疗的异位妊娠患者,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2组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2组手术均成功完成,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 01). 结论:腹腔镜手术诊治异位妊娠具有准确性高、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和安全可靠等优点,可作为治疗异位妊娠的首选方法.

    作者:杨晓东;王才智;张兰玲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水胶体敷料预防手术患者药物性静脉炎的效果

    目的:探讨水胶体敷料在预防手术患者药物性静脉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经腹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分为实验组125例,对照组120例. 实验组采用水胶体敷料固定留置针;对照组采用3M敷料固定留置针. 2组患者使用相同的静脉麻醉药物及术中术后用药,对比患者对留置针部位疼痛的主诉、静脉炎发生级别及发生率. 结果:实验组静脉炎的发生率、发生级别及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 05~P<0. 01). 结论:水胶体敷料相较于传统留置针3M敷料,可降低手术患者药物性静脉炎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郑旭薇;刘琪;付琴;宋丽萍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肺栓塞误诊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1例

    患者男,60岁,因胸闷气促伴心前区疼痛1周,于2015年3月16日以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收住我科. 患者1周前受凉感冒后出现活动时胸闷气促,休息后可以缓解,发作时伴心前区疼痛,呈绞痛,持续数分钟. 当地县医院胸部CT示左侧支气管扩张伴感染,给予抗感染治疗,症状曾一度好转,继而加重,轻微活动即可诱发.

    作者:李妙男;张宁汝;吴士礼;包宗明;王洪巨 刊期: 2015年第12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