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集束化护理在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治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应用

宣翠香;魏东燕

关键词:流感病毒A型, H7N9亚型, 感染, 护理
摘要:人感染H7N9禽流感是由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甲型流感的H7病毒是一组通常在鸟类中传播的流感病毒[1].H7N9型禽流感是一种新型禽流感病毒,并且可导致人类感染,于2013年3月31日在中国上海和安徽两地率先报告,在国内流行趋势为散发.H7N9病毒感染后可在早期出现发热等症状.传播途径为经呼吸道传播,直接接触病毒也可被感染.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双叶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掌侧软组织缺损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带神经双叶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掌侧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根据14例拇指掌侧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创面的大小,在中指尺侧、环指桡侧设计带神经双叶指动脉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患处,供区创面植皮修复.结果:14例皮瓣全部存活.随访1 ~38个月手指外形满意,感觉、功能良好.结论:应用中指尺侧环指桡侧带神经双叶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掌侧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创面,克服了常见皮瓣的缺点,且具有设计合理、切取转移方便、供受区邻近组织结构合理、修复后外形满意等优点.

    作者:赵遵江;张保德;刘勇;章荣涛;梁其国;胡育栋;徐良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达肝素钠抑制人肺腺癌细胞增殖作用的实验观察

    目的:探讨达肝素钠抑制人肺腺癌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达肝素钠处理后A549细胞的细胞周期变化.建立肺腺癌鼠模型后,将12只荷瘤鼠随机分为达肝素钠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达肝素钠1 500 IU/kg(0.2 ml)皮下注射和0.9%氯化钠注射液0.2ml腹腔注射,1天1次,连续用药35 d.定期测量瘤体大及小直径,计算瘤体积、绘制肿瘤生长曲线.第35天用戊苯巴比妥钠全身麻醉处死裸鼠,剥取瘤体称重、计算抑瘤率,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瘤组织中细胞周期蛋白E(Cyclin E)的表达.结果:肺腺癌细胞株A549处理48 h后,与对照组比较,达肝素钠组G0/G1期细胞比例升高,S期细胞比例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达肝素钠组瘤重明显减小(P<0.05);达肝素钠组抑瘤率为0.000%和64.081%;对照组及达肝素钠组瘤组织中Cyclin E的表达阳性率为6/6、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2);达肝素钠组主要表现为低表达(5/6),对照组为高表达(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1).结论:达肝素钠可阻滞人肺腺癌A549细胞于G0/G1期,使进入S期和M期的细胞减少,减少DNA的合成,抑制细胞增殖,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细胞周期调控因子Cyclin E的表达有关.

    作者:芮艳;胡丹凤;黄礼年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2型糖尿病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

    目的:调查2型糖尿病(T2DM)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和应对方式的状况,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抽取106例T2DM患者,分别采用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和医学应对方式量表进行测量,对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T2DM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处于中等水平,疾病不确定感与“面对”应对方式呈负相关关系(P<0.01),与“屈服”应对方式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护理人员应该重视对T2DM患者疾病不确定的评估,帮助患者采取有效的应对方式,降低疾病不确定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欣宇;许华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缺血性脑卒中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关系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之间的关系,以及维生素B12和叶酸联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意义.方法:分别检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2例(卒中组)和无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老年消化系统疾病住院患者30例(对照组)血浆Hcy水平;将卒中组6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常规组,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维生素B12和叶酸联合治疗;治疗后再次检测卒中组患者血浆Hcy水平.结果:卒中组患者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维生素B12和叶酸联合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浆Hcy水平明显下降(P<0.01),而且降低Hcy效果优于常规组(P<0.0l).结论:血浆Hcy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存在相关性;维生素B12和叶酸联合治疗可以降低血浆Hcy水平,对防治缺血性脑卒中有一定意义.

    作者:赵宏;张成斌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新生大鼠视网膜干细胞分离培养及其生物学特性

    目的:探讨新生大鼠视网膜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机械酶-分离法体外扩增培养SD大鼠视网膜干细胞,观测细胞增殖能力,绘制CCK-8检测生长曲线;诱导细胞分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细胞巢蛋白、溴脱氧尿核苷、微管缔合蛋白-2、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胸腺糖蛋白1.1的表达.结果:原代视网膜干细胞形成大量的细胞球悬浮生长,传代后的细胞也可以形成细胞球,呈线性生长,巢蛋白和溴脱氧尿核苷表达阳性;诱导分化后的细胞部分原纤维酸性蛋白、微管缔合蛋白-2、胸腺糖蛋白1.1表达阳性.结论:新生SD大鼠视网膜干细胞可在体外分离培养和扩增,表达干细胞特性,并可向视网膜节细胞分化.

    作者:王能;栾文斌;李茂;赵海洋;项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多种方法在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多种方法在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a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中的选择应用及治疗效果.方法:8例CSP患者中,2例外院治疗失败转入后阴道大出血,急诊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术后予甲氨蝶呤化疗.另外6例首诊患者中,1例单纯米非司酮治疗;1例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过程中突发阴道大流血,急诊行子宫动脉栓塞术,1周后行宫腔镜CSP病灶切除术;2例行宫腔镜CSP病灶切除术;1例宫腔镜检术中大出血、1例宫腔镜检发现子宫瘢痕处憩室妊娠,均改行经腹CSP病灶切除修补术.结果:8例患者均治愈,且成功保留子宫.其中1例单纯米非司酮治疗成功;4例药物治疗失败后,2例行宫腔镜手术成功,2例行宫腔镜手术失败,改行经腹手术成功;3例阴道大量出血者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成功止血,再予药物或宫腔镜手术治疗成功.结论:CSP的单纯药物治疗以及宫腔镜手术治疗均应掌握一定的适应证,子宫动脉栓塞术可以迅速止血,栓塞术联合药物或手术治疗是可选择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长虹;王晖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腹水超滤浓缩回输腹腔治疗顽固性腹水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

    目的:观察腹水超滤浓缩回输腹腔治疗顽固性腹水的临床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以腹水超滤、浓缩回输系统对66例顽固性腹水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纳差症状、体质量、腹围、血液电解质、尿素氮、白蛋白和球蛋白水平变化,并总结护理要点.结果:治疗后患者纳差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治疗后患者体质量、腹围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血清白蛋白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血清球蛋白、尿素氮、血清钾、血清钠与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后5例出现低热,2例穿刺部位渗液,1例穿刺部位出现皮下血肿,经对症治疗后逐渐消失.未发现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腹水浓缩回输腹腔操作简便,能迅速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存质量,不良反应少.治疗过程中加强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可确保治疗顺利进行,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顽固性腹水的方法.

    作者:汪燕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重症手足口病155例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方法:对155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相关临床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患儿在抗感染及对症治疗基础上,均给予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甲泼尼龙,根据病情给予降颅压、改善循环、营养心肌、呼吸支持等综合治疗.结果:155例重症患儿多发生在3岁以内(91.6%),其中1~2岁占60.6%;以男孩多见,男女比例1.5∶1;农村患儿121例(72.2%);均有易惊、皮疹,其中发热147例,嗜睡、精神差110例,肢体抖动32例,恶心呕吐14例,出冷汗3例.血常规WBC升高75例,肌酸激酶同工酶升高68例,血糖升高45例,C反应蛋白升高37例,血压升高33例,心率增快16例.150例患儿行脑脊液检查,其中异常148例.治愈153例,其中1例曾出现急性迟缓性麻痹;2例死亡.结论:针对临床手足口病患儿尤其是年龄<3岁,伴有发热、嗜睡、打惊等精神症状者,要高度重视,密切观察血压、血糖、心率等生命体征变化,早期识别重症手足口病,早期干预治疗是降低病死率、减少后遗症、改善患儿预后的关键.

    作者:叶晓琴;高侠;沈虹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集束化护理在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治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应用

    人感染H7N9禽流感是由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甲型流感的H7病毒是一组通常在鸟类中传播的流感病毒[1].H7N9型禽流感是一种新型禽流感病毒,并且可导致人类感染,于2013年3月31日在中国上海和安徽两地率先报告,在国内流行趋势为散发.H7N9病毒感染后可在早期出现发热等症状.传播途径为经呼吸道传播,直接接触病毒也可被感染.

    作者:宣翠香;魏东燕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Dicer在胃癌组织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Dicer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0例人胃癌组织和40例癌旁正常胃组织标本中Dicer的表达,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Dicer在胃癌组织中阳性率为47.5%,癌旁正常胃组织为85.0%,Dicer阳性率低于癌旁正常胃组织(P<0.01);胃癌组织高、中度分化、有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早期患者Dicer阳性率均高于低度和未分化、无淋巴结转移、临床进展期患者(P <0.05~P <0.01),而在性别、年龄和癌灶原发部位间Dicer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Dicer表达明显降低,并且Dicer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一定关系.

    作者:毕国斌;张伊莉;郭安河;苏玉璇;马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食管癌术后胃瘫综合征23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胃瘫综合征(PGS)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23例食管癌出现PG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不同食管癌手术方式及吻合口位置PGS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残胃制作方法PGS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例患者经胃肠减压、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酸碱代谢平衡、应用促进胃肠蠕动的药物、减轻胃壁水肿等治疗,18例3周内胃功能恢复,3例4周恢复,1例8周恢复,l例保守治疗3个月无好转后经胃-空肠吻合术治愈.结论:食管癌术后PGS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及消化道X线造影、超声和胃镜等辅助检查,采取非手术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方明;张荣新;朱金海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PICC与外周静脉留置针在肺癌化疗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探讨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肺癌长春瑞滨联合顺铂(NP)方案化疗中应用的静脉炎发生率.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60例应用NP方案化疗的肺癌患者分为2组,30例使用PICC导管,30例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观察2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PICC组静脉炎、局部疼痛、红肿发生率显著低于外周静脉留置针组(P <0.05 ~P <0.01),2组硬结和血管闭锁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可以有效地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保证化疗过程的顺利进行.

    作者:吴子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血清胱抑素C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评价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 C)水平的变化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临床心功能变化评价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CHF组80例,健康体检正常者(对照组)30名.心力衰竭程度按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各组血清Cys C水平,并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及左心室舒张末内径评价患者左心室功能,同时记录住院期间及出院6个月内患者的病死率和因CHF再次发作住院率.结果:CHF组患者血清Cys 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高,血清Cys C水平也逐渐升高(P<0.01).患者血清Cys C水平与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呈正相关关系(P<0.05),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关系(P<0.05).高、低血清Cys C组中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清Cys C组出院6个月病死率及因心力衰竭再住院率均升高(P<0.05).结论:Cys C对于评价CHF患者临床心功能变化及评估预后具有一定意义.

    作者:赵甫;黄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结核分枝杆菌PPE68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表达和鉴定

    目的:建立结核分枝杆菌PPE68蛋白基因重组质粒的真核表达载体,为以后对PPE重组蛋白的免疫原性分析奠定基础.方法:提取结核分枝杆菌总DNA,PCR法扩增出PPE68编码基因,通过线性T克隆载体pGEM-T连接,亚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后,转染至HeLa细胞中表达,Western blot鉴定表达产物.结果:PCR产物、pGEM-T-PPE68及pcDNA3.1(+)-PPE68分别经双酶切后均获得同一大小基因片段,表达产物经Western blot鉴定相对分子质量约为40 000.结论:成功构建了结核分枝杆菌PPE68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并获得了表达产物.

    作者:曹元应;房功思;孟德娣;汪学龙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专项整治前后清洁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对比分析

    目的:统计分析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前后外科系统清洁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评估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的成效.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别抽取2012年第一季度(A组)和第四季度(B组)清洁手术病历,针对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B组各科室清洁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用药指征合理率、用药时机合理率、疗程合理率和药物品种选择合理率均较A组有明显提高(P<0.01).结论:马鞍山十七冶医院清洁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合理性明显提高,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卓有成效.

    作者:张荣嘎;朱文莉;王利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microRNA在甲状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microRNA (miR)是一种由21 ~ 25个碱基组成的非编码RNA,通过与mRNA互补,诱导mRNA降解或翻译抑制.miR表达异常出现在多种肿瘤中,据此推测miR在人类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甲状腺癌为内分泌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miR在甲状腺癌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其有可能成为诊断甲状腺癌的分子标志,并为甲状腺癌的治疗带来新的机遇.本文就miR在甲状腺癌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刘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磁共振成像诊断乳腺疾病的研究进展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应用,磁共振成像(MRI)在乳腺疾病检查中的作用及优势也越来越显著.据报道[1-2] MRI对乳腺恶性肿瘤的敏感性高达94%~ 100%.MRI是目前无创性检测活体内代谢、生化和其他功能信息的有效方法,近年来发展迅猛,逐渐应用于乳腺疾病的诊断,旨在提高乳腺疾病诊断的特异性.本文就MRI的原理及其在乳腺疾病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王玲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依帕司他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依帕司他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将76例DPN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9例,静脉滴注前列地尔10μg/d,口服依帕司他3次/天,每次50 mg;对照组37例,口服维生素B1,每次10 mg,3次/天代替依帕司他,其余同治疗组.2组均治疗4周.记录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及肌电图的改变.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和神经传导速度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依帕司他联合前列地尔治疗DPN安全有效,且临床疗效优于维生素B1联合前列地尔.

    作者:何启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同种异体脂肪干细胞复合脱钙骨材料修复兔尺骨缺损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脂肪于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组织工程骨修复兔管状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获取新西兰大白兔的肩胛部脂肪,分离培养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ADSCs;第三代兔ADSCs与脱钙骨复合后,体外成骨诱导培养(LG-DMEM)设为对照.制造兔两侧尺骨临界大小(长度15 mm)的缺损,分别植入兔ADSCs-脱钙骨复合物(实验侧)和单纯脱钙骨材料(对照侧);12周后取样本,三维CT和组织学检测观察成骨情况.结果:细胞-材料复合物植入12周后,三维CT显示实验侧有新生骨基质长成,对照侧未见骨组织生成;组织学检测显示实验侧缺损区被典型的骨组织取代,可见新生骨小梁附着于脱钙骨表面,而对照侧只有少量的骨组织和纤维组织充填.结论:兔ADSCs能在脱钙骨上很好的黏附和生长,兔ADSCs-脱钙骨材料复合物植入体内能成功修复临界大小的管状骨缺损.

    作者:方小魁;华栋;李光早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医学生媒介素养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医学生媒介素养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为制定媒介素养教育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安徽省四所高等医学院校l 798名在校医学生从媒介的基本知识、媒介接触途径及偏好、媒介接触目的、媒介传播信息的选择与评价等方面进行调查.结果:医学生媒介的基本知识掌握程度明显高于2009年全国公众水平(P<0.01).医学生喜欢接触媒介途径是互联网,医学生接触媒介的目的主要有休闲娱乐1 123人(62.46%)、放松身心845人(47.00%)、聊天752人(41.82%)、人际交往680人(37.82%)、学习知识543人(30.20%)、了解信息536人(29.81%)、打发时间169人(9.40%)、排遣寂寞158人(8.79%)、其他26人(1.45%).结论:医学生媒介知识掌握程度高于全国公众水平,接触媒介的目的存在一种自发的状态,需要教育工作者加强媒介素养教育,正确引导医学生理性使用各种媒介.

    作者:申正付;贺庆功;杨秀木;马嬿 刊期: 2014年第03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