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敏俊;曹志刚;徐郑;许露伟;梁凯;刘军;苏江浩
目的:了解黄山学院教职工健康体检中腹部B超检查结果及其意义,为预防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452名教职工的肝、胆、胰、脾、肾B超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B超检查异常总检出率为67.48%;检出的前5种疾病依次为脂肪肝(29.87%)、肝囊肿(22.35%)、胆结石(16.15%)、肾囊肿(14.38%)、胆囊息肉(11.06%);50岁以上脂肪肝的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降低(P<0.05),男性为35.71%,女性为18.99%,男性高于女性(P<0.01).结论:B超检查能及时发现无症状的疾病,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朱勇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具有横纹肌样特征的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1999~2009年间RCC 135例,其中具有横纹肌样特征的RCC 7例,光镜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镜下肿瘤由经典的肾透明细胞癌区域和横纹肌样瘤区域组成,两者之间相互移行或有纤细的纤维组织分隔.横纹肌样特征的瘤细胞间缺乏黏附性或黏附性差;瘤细胞圆形或多边形,胞质丰富,嗜伊红色,细胞核偏位,空泡状,核仁明显,核旁胞质内可见红染、均质、透明的球形包涵体.免疫表型:横纹肌样特征的瘤细胞弥漫性表达vimentin(7/7)、panCK(7/7)、EMA(7/7)、CD10(7/7);灶性弱表达NSE(3/7)、S-100蛋白(1/7);desmin、myogenin、SMA、CK7、CK20、HMB45均阴性.核旁球形小体表达panCK、EMA、vimentin、CD10较具特征性.Ki-67在横纹肌样特征区表达明显高于经典型透明细胞癌区.CD34显示横纹肌样特征区血管较经典型透明细胞癌区明显减少.6例获得随访资料,随访3个月至8年,其中病死3例,转移1例,无瘤生存2例.结论:伴有横纹肌样特征的RCC是少见的具有较高侵袭性肿瘤,组织病理学、免疫表型和超微结构都与恶性横纹肌样瘤相似,可能为RCC新的亚型,预后较差.
作者:杨振忠;法文;吕永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高龄胃癌的临床特点和合理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对收治的70岁以上高龄胃癌18例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及选择适当的外科手术,其中行根治性切除10例,姑息性切除8例.结果:5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围手术期死亡2例,病死率为6.16%.结论:高龄胃癌患者多为中晚期病例,术后并发症高,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可以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少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
作者:宋在如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和总结双侧红唇瓣推进修复红唇全层缺损术的护理要点.方法:对10例行双侧红唇瓣推进修复红唇全层缺损术的患者,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进行术前、术后系统化护理.结果:10例皮瓣全部成活,无切口感染及裂开等并发症.其中1例术后皮瓣发生静脉回流不畅,经过皮瓣按摩、扩血管药物等处理后,皮瓣静脉回流通畅,皮瓣颜色恢复正常.切口均一期愈合,唇外形美观且无功能障碍.结论:把握该手术的特点,进行术前、术后科学、系统、针对性的心理和专科的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预防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因素.
作者:张素琴;葛树阳;赵永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清中氨苄西林、丙磺舒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1)氨苄西林,以诺氟沙星为内标,血清样品用0.6%的高氯酸沉淀蛋白后进行测定;色谱柱为HigginsTM C18柱(250 mm ×4.6 mm,5μm);流动相为有机相(甲醇-乙腈-异丙醇,100∶2∶5,v/v):水相(0.01 mol/L磷酸二氢钾,pH 3.5)=23:77;检测波长210 nm;流速1.0 ml/min;柱温30℃.(2)丙磺舒,以缬沙坦为内标,血清样品用乙腈沉淀蛋白后进行测定;色谱柱为HigginsTM 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有机相(甲醇-乙腈,400∶275,v/v):水相(乙酸-水,1∶60,v/v)=77∶23;检测波长280 nm;流速1.0 ml/min;柱温30 ℃.结果:氨苄西林在0.14-11.2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5),低检测限为0.14 μg/ml;丙磺舒在0.20-16.0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1),低检测限为0.20μg/ml.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操作简便、灵敏、专一性好,适用于人体药动学研究.
作者:赵素容;霍强;李见春;蒋志文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研究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86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64例,正常对照组22例;再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35例,双支病变组19例,三支病变组10例.所有患者均在入院时应用离子亲和层析法测定空腹HbAlc.结果:冠心病组HbA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05).单支病变组HbAlc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双支病变组及三支病变组之间比较,病变支数越多,HbAlc水平越高(P<0.05).结论:HbAl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
作者:罗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有创与无创机械通气序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将64例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治疗组采用有创与无创机械通气序贯疗法,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氧合指数,以及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气管切开情况等.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等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2组撤机后总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气管切开、病死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创与无创机械通气序贯疗法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明文;刘云龙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CD44v6、nm2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肝脏、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2005~2008年结直肠癌手术标本159例,均经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分析CD4v6、nm23与肿瘤分化及淋巴、肝转移等情况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CD44v6、nm23的表达与淋巴、肝转移有一定的联系(P<0.05~P<0.01).结论:CD44v6、nm23可以有效地预测结直肠癌转移,特别是肝转移发生的潜能,从而判断结直肠癌的预后.
作者:金秉巍;徐子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氧气驱动布地奈德联合硫酸特布他林佐治小儿重症肺炎的效果.方法:将54例重症肺炎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对照组24例,2组均采用相同的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氧气驱动布地奈德联合硫酸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比较2组治疗后症状、体征改善时间和治愈率.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62.5%(P<0.01);治疗组患儿的咳嗽、喘息、肺部罗音消失以及病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氧气驱动布地奈德联合硫酸特布他林雾化吸入能促进重症肺炎患儿病情恢复,缩短病程.
作者:陈贞祥;沈怀云;诸宏伟;董淮富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和p185HER-2/neu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探讨MMP-2和p185HER-2/neu联合和单一检测对卵巢癌诊断的价值.方法:利用组织芯片技术结合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0例卵巢癌组织及30例正常卵巢组织MMP-2和p185HER-2/neu的表达.结果:MMP-2和p185HER-2/neu在卵巢癌中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卵巢组织(P<0.01),MMP-2和p185HER-2/neu的阳性率与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与组织学类型无明显关系.联合MMP-2和p185HER-2/neu诊断卵巢癌的灵敏度、准确性有所上升,阴性似然比下降.结论:MMP-2和p185HER-2/neu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对卵巢癌的生长、浸润及转移起重要作用,与卵巢癌的分化、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
作者:游牧;刘文;饶圣宏;徐振山;宋礼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了解某三甲医院类风湿关节炎(RA)住院患者用药情况,探讨临床药师如何发挥作用,保障临床用药安全、经济、有效、合理.方法:抽取该医院2009年第二、三季度81例RA住院患者病历做回顾性调查,将所得到的信息根据统计学方法进行归纳、整理,分析其总量、构成比、用药频度(DDDs)值、药物利用指数(DUI)值.结果:RA患者发病年龄较高,女性多于男性,治疗疗程较长,住院花费较大.统计抗风湿病药32类,合格药品25类(DUI范围0.85~1.15),不合格药品7类.平均出院带药6.28种,其中抗菌药物占4.91%,注射剂数占5.3%,国家基本药物占31.04%,使用通用名数占38.7%.结论:RA患者整体用药合理,但仍存在不合理用药,临床医生用药水平还需不断提高,药物使用合理性尚需加强.
作者:刘学刚;蔡波;菊桦;张圣雨;刘浩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小切口切开复位后克氏针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0例肱骨髁上骨折的患儿,采用小切口切开复位后克氏针固定.结果:术后摄X片达到解剖复位28例,轻度尺偏2例,切口均一期愈合.结论:小切口切开复位后克氏针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简单方便,术后并发症少,效果满意.
作者:阮传江;周平辉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数字化三维成形钛网在大面积颅骨缺损修补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对10例应用数字化三维成形钛网进行的大面积颅骨缺损择期修补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患者均塑形满意.术后无一例切口感染、修补材料移位、外露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数字化成形三维钛网修补大面积颅骨缺损,钛网与颅骨缺损吻合效果满意,排斥反应少,可作为大面积颅骨缺损修补手术的首选材料.
作者:吴保浒;孟磊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阴性结石的疗效.方法:采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阴性结石42例.结果:手术时间15~70 min.39例均一次治疗成功,成功率93%.结论: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安全、有效的方法,尤其对输尿管上段阴性结石不失为安全、可靠的选择.
作者:戚敏俊;曹志刚;徐郑;许露伟;梁凯;刘军;苏江浩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改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低蛋白血症的护理方法.方法:TKA 40例分为20对进行配对研究,将选定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0例.干预组在围手术期给予心理护理、认知干预、饮食干预、输液顺序的调整和早期关闭引流管等措施;对照组给予膝关节置换的常规护理.观察每对患者术前、术后血浆白蛋白浓度值的变化.结果:术前2组血浆白蛋白和总蛋白的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干预组血浆白蛋白和总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减少TKA术后患者血浆白蛋白和总蛋白浓度.
作者:朱瑰丽;代莉莉;朱素芹 刊期: 2011年第05期
自1991年Clayman等[1]首次应用腹腔镜行肾切除术以来,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得到飞速的发展,并逐渐完善和成熟.目前,腹腔镜手术已涉及到泌尿及男性生殖外科的各个方面,并基本取代传统的泌尿外科开放性手术,已被公认为现代微创技术的代表.
作者:郭园园;关超 刊期: 2011年第05期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影像学发展,胆道系统疾病的定性、定位诊断有了长足的进步,影像学检查方法的多样性,使如何选择适宜的检查方法并加以合理应用成为新的焦点.
作者:杨丽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了解高校在校大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及时准确地发现大学生的发病特点及规律,为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保健、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2009年在校大学生门诊就诊情况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结果:学生门诊以呼吸道感染为首发疾病(57.03%),其次为消化道疾病(26.21%)、运动性损伤、泌尿系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年中以第二季度和第四季度为发病高峰,各季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新入学的大学生就诊率较高,各季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年中共住院36例.结论:在校大学新生普遍缺乏预防保健知识,应在校园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活动.
作者:王传翠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采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人外周血不同淋巴细胞亚群中白介素-22(IL-22)产生细胞的比例.方法:健康人外周全血用肝素抗凝管采集后与相同体积RPMI 1640培养液混匀,加入佛波酯和离子霉素,于37℃、5%CO2静置培养2 h,再加入莫能霉素后继续培养4 h收集细胞.用荧光素标记单抗进行细胞表面抗原和胞内细胞因子染色,用FCM检测表达IL-22、IL-17的细胞在不同淋巴细胞业群中的比例.结果:IL-22产生细胞在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自然杀伤(NK)细胞和B细胞的表达比例分别为1.83%、2.12%、0.67%、1.96%和1.09%,CD4+T细胞中的比例明显高于CD8+T细胞中的比例(P<0.01).另外,在CD3+T细胞、CD4+T细胞和CD8+T细胞中,均检测到共表达IL-22和IL-17的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用FCM检测IL-22产生细胞在CD4+T细胞、CD8+T细胞、NK细胞和B细胞均有表达,在CD4+T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CD8+T细胞.
作者:梁华;梁友宝;李柏青 刊期: 2011年第05期
自发性寰枢关节半脱位多见于儿童,又称为寰枢椎旋转性半脱位,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2001-2006年,我科收治小儿自发性寰枢椎半脱位26例,现就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作一探讨.
作者:刘晟;赵红玲;吕旭东 刊期: 201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