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抑制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应激反应

葛春林

关键词:麻醉, 全身, 硬膜外,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应激, 老年医学
摘要:目的:比较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和单纯全麻用于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时应激反应的差异.方法:老年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为单纯全麻,Ⅱ组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分别测定不同时段的皮质醇、血糖、SBP、HR等.结果:Ⅰ组的皮质醇、血糖、SBP在二氧化碳气腹后到排放二氧化碳后明显高于Ⅱ组(P<0.05~P<0.01).HR仅在排放二氧化碳后明显高于Ⅱ组(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可有效抑制应激反应,从而对老年患者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提供了一定的安全性.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非小细胞肺癌p53、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p53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与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S-P法)检测60例NSCLC中p53和PCNA表达情况.结果:在NSCLC中p53表达率(53.3%)及PCNA增殖指数均高于癌旁组织(P<0.001~P<0.05),且两者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和临床病理分级有一定关系(P<0.05~P<0.005).p53、PCNA表达与组织类型无相关性(P>0.05).结论:p53参与了NSCLC的发生发展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肿瘤分化程度相关.有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在肿瘤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东华;胡华震;黄文斌;王莹;徐国祥;张丽琴;张菊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低浓度罗哌卡因用于颈丛阻滞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低浓度(0.25%)罗哌卡因用于颈丛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行甲状腺腺瘤切除术40例,随机分为R组20例颈丛阻滞注入罗哌卡因,L组20例注入1%利多卡因+0.19%布比卡因.观察临床效果、并发症及其恢复时间,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结果:两组麻醉起效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并发症声音嘶哑的恢复时间R组快于L组(P<0.05).结论:0.25%罗哌卡因用于颈丛阻滞在临床效应和安全方面较为理想.

    作者:金钟;赵佑君;唐雅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弓形虫感染涉及的细胞免疫

    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是人类和动物体内的专性细胞内寄生原虫,在宿主机能正常情况下,感染的弓形虫在机体内多形成休眠状态的组织包囊,呈隐性感染状态,同时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但在宿主免疫损伤或防御机能下降时,弓形虫可突破包囊形成急性感染,导致宿主发病和死亡,如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可继发弓形虫合并症;恶性肿瘤放化疗、器官移植使用免疫抑制剂时,都可使隐性感染转为急性或亚急性,出现严重的全身性弓形虫病;孕妇感染弓形虫后可影响胎儿生长发育,严重的可致畸胎或引起胎儿死亡;家畜中羊围产期弓形虫可导致流产、死产发生[1].现已证明,弓形虫感染后机体的免疫是以T细胞介导为主的细胞免疫,参与机体免疫反应的主要有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NK细胞及其多种细胞因子,近年来在细胞免疫方面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本文就细胞免疫方面的几个问题作一综述.

    作者:陈兴智;孙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清开灵治疗外感发热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清开灵注射液治疗外感发热的疗效.方法:在给予西药抗生素静脉滴注、对重度发热者均配合物理降温的基础上,治疗组予清开灵注射液3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每天2次.对照组予清热解毒口服液,一次20 ml,一天3次.两组疗效标准均按用药后记时观察,以体温恢复正常和症状消失时间的长短而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78%,对照组总有效率68.14%,两组总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清开灵注射液治疗外感发热有较好疗效,且无明显副作用.

    作者:虞建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β受体阻滞剂的围手术期应用

    β受体阻滞剂是一种对心血管系统有多种影响的药物,它与外源性和内源性肾上腺素竞争受体.从目前的研究来看,β肾上腺素受体至少有β1、β2、β3三种亚型,它们都是G蛋白藕联受体.β1受体激动时可引起心肌收缩力增强(正性肌力作用)、心率增快(正性变时作用)、冠状动脉舒张和肾素释放.β2受体激动时可引起正性变力和正性变时作用.新研究表明,β3受体可能介导负性肌力作用.

    作者:王忠;戴红波;陈红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扩髓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

    目的:总结扩髓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经验.方法:应用扩髓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20例,均采用有限切开复位,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结果:随访半年以上18例,骨折均愈合.其中断钉1例,延迟愈合1例,成角畸形1例.结论:采用有限切开复位、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具有骨折稳定性可靠、有利于骨折愈合和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是治疗股骨干骨折的理想方法.

    作者:董德凡;凌能本;陈跃;刘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金黄色葡萄球菌L型产B型肠毒素及其基因的研究

    目的: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L型肠毒素B的产生量及其基因存在情况.方法:将金葡菌诱导成稳定L型后,用ELISA法检测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用PCR法检测SEB基因.结果:金葡菌L型SEB的产生量与原菌比差别无显著性(P>0.05),PCR发现478 bp的阳性条带.结论:金葡菌变异为L型后SEB产生量不变,其基因也未丢失.

    作者:管俊昌;夏佩莹;唐素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银屑病的临床观察和护理

    目的:总结29例银屑病患者临床护理的经验.方法:采用普鲁卡因静脉封闭等治疗,并进行系统的护理.结果:29例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3.1%,护理效果较满意.结论:在银屑病的治疗及护理过程中,护士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重视心理护理、皮肤护理,加强对激素用药的观察和健康指导.

    作者:杨洪霞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脾动脉部分性栓塞治疗儿童血吸虫性脾功能亢进

    目的:探讨部分脾栓塞对血吸虫性脾功能亢进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例脾功能亢进患儿实施数字减影成像下部分脾栓塞,采用改良Seldinger技术,经右股动脉穿刺,引入5F导管鞘,将导管经腹主动脉引入脾动脉主干近端,插入5F Cobra导管,注入造影剂,先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后,采用低压流控法注入2 mm×2 mm×2 mm明胶海绵12~40粒,行周围性部分性脾栓塞.结果:3例栓塞面积分别为60%~70%、50%、70%,栓塞后1天内白细胞均明显上升,维持1周左右,逐渐恢复正常;血小板在第2~3天开始上升,恢复情况与栓塞面积有关;红细胞恢复较慢.结论:部分脾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症创伤小,方法简便、安全,疗效确切.

    作者:何宏勋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10 kg以下儿童心内直视手术54例分析

    目的:探讨低体重(≤10 kg)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手术疗效及时机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低体重的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法洛四联症、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患儿的手术治疗情况.结果:术后存活52例,并发症以呼吸道居多,尤其是感染;病死2例.随访1~20个月,50例情况良好;其中1例残余分流、慢性心功能不全,1例非窦性心律.结论:适时选择手术治疗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可以获得满意疗效.

    作者:丁力;胡英超;张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老年人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反应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低血糖反应在糖尿病(DM)治疗过程中极易发生,如未能及时发现和纠正,易造成心脑等重要器官损害,导致严重后果,甚至引起患者死亡.老年人DM患者由于年龄大,常合并有其他疾病,对正确用药了解不够易发生药物性低血糖,且由于临床症状不典型,常易误诊而不能得到及时抢救,病死率较高.为了有效地预防DM患者治疗中的低血糖反应的发生,做到早发现、早治疗,现将我院1999年7月~2003年7月收治的老年人DM住院患者中并发低血糖30例进行分析.

    作者:骆玉乔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尾加压素的变化

    目的:检测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血浆尾加压素(urotensinⅡ,UTN)的变化,探讨其在心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心衰组30例,NYHA心功能为Ⅱ~Ⅲ级;对照组19例,NYHA心功能分级Ⅰ级,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UTN.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UTN在治疗前心衰患者血浆中明显升高(P<0.01),并且不受年龄、性别、NYHA心功能分级和心脏疾病种类的影响(P>0.05).结论:UTN是一个比较独立的危险因素,在心衰的诊断中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周亚刚;张海婴;蒋克泉;伍旭升;张高峰;曹健敏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阴道炎患者假丝酵母菌、滴虫检验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假丝酵母菌与滴虫在阴道炎中的感染,以指导对该病的防治.方法:对我院附属医院817例门诊阴道炎患者及232名我院健康体检者取阴道分泌物涂片镜检,常规培养鉴定.结果:817例阴道炎患者中,分别检出假丝酵母菌214例和滴虫54例,检出率分别为26.19%和6.61%;我院健康体检者232名,分别检出假丝酵母菌28例和滴虫2例,检出率分别为12.07%和0.86%;两者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5).结论:假丝酵母菌、滴虫是阴道炎常见病原菌.

    作者:唐素兰;赵芳芳;冯锡才;刘从森;李英欣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乳腺癌pS2、neu癌基因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目的:探讨女性乳腺癌pS2、neu的表达及其意义. 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65例乳腺癌组织蜡块进行回顾性检测. 结果:在65例乳腺癌中,pS2阳性表达率为50.8%;neu阳性率为46.2%,且淋巴结转移组和未转移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 结论:neu基因蛋白的过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检测neu表达情况可以作为判断乳腺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作者:承泽农;武世伍;王萍;于东红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自体血清皮肤试验在慢性荨麻疹中的应用评价

    目的:评价自体血清皮肤试验在慢性荨麻疹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自体血清皮肤试验,对121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和16名健康对照者进行检验.结果:121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自体血清皮肤试验有41例阳性,阳性率为33.9%,而健康对照组全部阴性,两组间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是否存在自身抗体的初筛检查中,自体血清皮肤试验具有临床实际应用价值.

    作者:谷梅;梁春梅;颜爱萍;钟山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囊外摘除术与超声乳化术治疗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临床分析

    目的:比较现代囊外摘除术(ECCE术)与超声乳化术(Phaco术)治疗青光眼滤过术后的白内障临床疗效.方法:53例(62眼)青光眼滤过术后并发性白内障患者,其中行ECCE术30例(35眼)行Phaco术23例(27眼),随访术后两组患者视力、并发症及眼压,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后视力≥0.5者,Phaco组为17眼(62.96%),ECCE组为13眼(37.14%),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术后房闪(++)以上,有纤维素性渗出或晶体表面有色素沉着者ECCE组高于Phaco组(P<0.05).术后眼压随访两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术式中,Phaco术优于ECCE术.

    作者:谢维;姚淑玲;李玉虹;许长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静脉-静脉血液滤过透析对MODS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氧代谢的影响

    目的:探讨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VVHDF)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氧代谢的影响.方法:24例MODS患者经股静脉留置单针双腔导管,使用Hospal BSM 22 SC血滤系统行床边VVHDF治疗,治疗期间留置Swan-Ganz导管监测VVHDF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动脉和混合静脉血气变化,并计算氧代谢指标.结果:VVHDF治疗6 h后心率、右心房压、平均肺动脉压、肺动脉嵌顿压、肺血管阻力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01),平均动脉压、体血管阻力指数、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含量、氧输送和氧消耗均显著增加(P<0.01~P<0.001);而心脏指数、血红蛋白、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混合静脉血氧分压、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混合静脉血氧含量、氧摄取率在VVHDF治疗前后均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VVHDF用于MODS的治疗能改善MODS患者的全身血流动力学状况,提高氧供.

    作者:何先弟;汪华学;邓晰明;吴强;石建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硝酸甘油治疗小儿难治性心力衰竭68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硝酸甘油治疗小儿难治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68例难治性心力衰竭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在常规强心、利尿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硝酸甘油治疗,对照组加用酚妥拉明治疗;观察两组治愈率及气促、肺部罗音的消失情况.结果:治疗组治愈率92.5%高于对照组71.4%(P<0.05).气促缓解天数治疗组(4.52±1.23)天少于对照组(6.18±1.36)天(P<0.01);肺部罗音消失天数治疗组(5.24±1.18)天少于对照组(6.67±1.34)天(P<0.01).结论:硝酸甘油是治疗小儿难治性心力衰竭的有效药物.

    作者:罗厚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下腔静脉扩张、内置支架联合脾肾分流术治疗Budd-Chiari综合征

    目的:评价下腔静脉扩张、内置支架联合脾肾分流术治疗下腔静脉节段性病变伴肝静脉闭塞型Budd-Chiari(布-加)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布-加综合征14例采用本术式治疗.其中2例下腔静脉仅轻度狭窄只行经皮下腔静脉扩张成形术,然后行脾肾分流术.结果:无手术死亡及肝性脑病发生.2例术后发生肝功能衰竭自动出院.下腔静脉压力和门静脉压力分别由术前16~23 cmH2O和28~43 cmH2O降为术后9~14 cmH2O和20~28 cmH2O.随访12例,随访时间12~38个月,无腹胀、腹腔积液及下肢凹陷性水肿.结论:下腔静脉扩张、内置支架联合脾肾分流术是下腔静脉节段性病变伴肝静脉闭塞型布-加综合征较好的选择.该法创伤小,疗效确切.

    作者:周为民;李晓强;余朝文;聂中林;孟庆友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肝硬化患者胆囊壁厚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胆囊壁厚度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肝硬化患者B超及肝功能检查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肝硬化患者有胆囊壁增厚者达76.7%,且有腹腔积液者胆囊壁增厚发生率为87.1%,高于无腹腔积液者50.0%(P<0.05).胆囊壁厚度与门静脉宽度呈正相关关系(P<0.01),与血浆清蛋白呈负相关关系(P<0.01). 结论:肝硬化患者往往伴有胆囊壁增厚,且伴发腹腔积液者胆囊壁增厚发生率高于无腹腔积液者.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门脉高压及低蛋白血症可能是主要因素.

    作者:杨清峰;张旭;施光亚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