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Budd-Chiari综合征和因子V Leiden突变

周为民;李晓强

关键词:布-加综合征, 因子V, 基因, 突变
摘要: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全球性疾病,其病因很多,其中因子V Leiden(factorV Leiden,FVL)突变是常见的病因学之一.其发病机制主要是突变后所致的抗活化蛋白C现象(activated protein Cresistance,AFCR)而引起的血液高凝状态.本文就BCS与FVL突变的相关性研究作一综述.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前列腺局部注射加尿道药物灌注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

    目的:探讨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治疗方法.方法:对92例经不同方法治疗失败的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行前列腺局部注射联合尿道药物灌注治疗.结果:92例患者治愈86例,显效6例,随访6~12个月无复发,无明显副作用.结论:前列腺局部注射和尿道药物灌注联合应用是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疗效较好的方法.

    作者:舒启安;邱广阔;孙友文;诸禹平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肝细胞癌患者血清可溶性Fas水平检测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息者血清可溶性Fas(sFas)受体与肝细胞癌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45例HCC、30例肝硬化(LC)患者血清sFas水平.结果:HCC血清sFas浓度为16.5±3.1ng/L,明显高于LC 8.4±2.5 ng/L和正常对照组3.1±1.1ng/L(P<0.01).结论:肝细胞癌患者血清中高水平的sFas受体,竞争性地与Fas受体的天然配体FasL(Fas Ligand)结合而抑制肝癌细胞凋亡,这可能是肝癌细胞逃避机体免疫监视得以生存和转移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王凤超;吕美荣;钱宛馨;柏平;崔琢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布-加综合征术野血自体回输的临床应用

    目的:观察人工心肺机在布-加综合征术野血回输法的临床效果.方法:34例使用人工心肺机回收术野血,氧合、去泡后,经右颈内静脉回输给患者.结果:可明显减少库血用量,并改善动脉血气,血流动力学亦很稳定.结论:本法可以有效减少布-加综合征患者手术中的库血用量,并纠正其病理生理紊乱.

    作者:吴玉美;黄萍;李晓强;陈兰仁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CD69在人外周血活化的γδT细胞表面的表达

    目的:观察CD69在人外周血γδT细胞表面的表达及与γδT细胞活化的关系.方法:抗CD3单克隆抗体及结核杆菌低分子多肽刺激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及纯化的T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时相γδT细胞表面CD69分子的表达率.结果:抗CD3单抗、Mtb抗原刺激PBMC后3h,γδT细胞表面即表达CD69,24h达高峰;单独抗CD3或Mtb抗原刺激纯化的T细胞,CD69分子表达升高不明显,加入激发型抗CD28单抗作为第二信号,CD69表达率明显升高.结论:CD69分子在活化的γδT细胞表面高表达,可作为γδT细胞完全活化的一个指标.

    作者:吴俊英;侯彦强;李柏青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急性癌性结肠梗阻的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急性癌性结肠梗阻的围手术期处理与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急性癌性结肠梗阻的外科治疗.结果:一期切除、吻合38例,一期切除、二期吻合6例,肿瘤无法切除行近端肠造口3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5%,无吻合口漏及死亡病例发生.结论:提高对急性癌性结肠梗阻的认识、合理选择手术方式、做好围手术期处理,是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的关键.

    作者:王子岩;王振杰;郑士友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大面积脑梗死23例临床分析

    大面积脑梗死是指梗死灶面积>20 cm2或累及两个脑叶、临床症状重、预后差者.1999~2000年,我科共收治大面积脑梗死23例,现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试图探讨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特点,以利于诊断与治疗.

    作者:邓晰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类风湿性关节炎31例临床分析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以慢性进行性对称性关节炎为主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在我国的患病率约为0.3%.虽然RA致残率高,但早期诊断及早期合理的治疗,仍可完全控制甚至可能治愈[1].1998年5月~2000年4月,我科收治RA 31例,现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

    作者:袁红丽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胃肠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形态与功能研究进展

    1902年,英国两位著名生理学家Bayliss和Starling发现胃肠激素(gut hormone)--促胰液素.胃肠激素是指产生于消化道的一组小分子或肽类活性物质,分子量<10000,无二级以上构型,除5-羟色胺等少数活性物质外,绝大多数胃肠激素是多肽,因此又称胃肠肽.除表皮生长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等多肽由胃肠组织细胞或免疫细胞产生外,绝大多数胃肠激素是由散在分布于胃肠黏膜中的内分泌细胞或胃肠神经组织(黏膜下神经丛、肌间神经丛)产生的[1].本文就胃肠激素的组织形态与功能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陈晓宇;贾友苏;陈晓蓉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怀远县自然人群血清HBsAg检测

    无症状的HBsAg携带者,在人群中数量较多,也是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的一种传播源.为了解我县人群HBsAg携带感染的情况,笔者对部分机关、学校健康人群血清标本进行HBsAg检测,现作报道.

    作者:刘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系统性硬皮病心包积液的治疗

    目的:探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激素)、甲氨喋呤(MTX)治疗系统性硬皮病(SSC)心包积液的临床疗效及青霉胺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2例SSC患者(7例大量心包积液,15例中至少量心包积液)分别应用激素、MTX、青霉胺治疗的预后分析.结果:发现SSC患者中、15例少量心包积液者用小剂量激素(强的松龙<0.7 mg@kg-1@d-1)治疗均有效;7例大量心包积液用中等量激素(强的松龙<1~1.2 mg@kg-1@d-1)治疗,3例有效,2例顽固者加用MTX获效,2例未停青霉胺并发硬皮病肾危象(SRC)死亡.结论:SSC患者伴心包积液者用中小剂量激素疗效良好,MTX可增强疗效,须慎用肾毒性药物,尤其青霉胺,以免诱发SRC.

    作者:孙家英;屠文震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显微神经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目的:探讨神经血管减压术对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效果.方法:31例患者施行神经血管减压术,采用局麻耳后切口乙状窦后入路行神经血管减压治疗,并进行随访.结果:术后切口一期愈合,疼痛完全消失,近期有效率达100%.经术后6~12个月随访,无1例复发,面部痛觉、温觉正常.结论:神经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袁五一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原发性高血压血尿酸浓度与肾损害的关系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浓度及其与血肌酐之间的关系.方法:测定9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与90例血压正常患者的血尿酸与血肌酐浓度.结果:与血压正常组比较,高血压组血尿酸浓度明显增高,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血尿酸与血肌酐呈正相关关系(r=0.380,P<0.01).结论:血尿酸浓度增高有利于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识别.

    作者:郦忆文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慢性硬膜下血肿5例误诊分析

    慢性硬膜下血肿发生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幕上血肿,按血肿症状出现的时间,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三型.所谓慢性型系指伤后三周以上的颅内血肿,多为脑原发外伤所致,伤势轻,症状消失快,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康复期后,再次出现脑受压和颅内压升高症状[1].此病多见于儿童与老年人,约占硬膜下血肿的25%.其特点为起病隐袭,症状不明显,临床易误诊[2].由于病程长,患者回忆困难,多数患者不在脑外科首诊.1989年以来,笔者发现有5例此类患者误诊,现作报道.

    作者:夏明武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急性有机磷中毒中间型综合征16例临床分析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cute 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spoisonng,AOPP)是基层医院常见的内科急症,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AOPP急性症状期病死率逐渐下降,中间型综合征(intermediate syndrome,IMS)已成为AOPP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1994年3月~2001年4月,我院共收治IMS患者16例,现作一分析.

    作者:戴光华;姚海权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异丙酚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观察

    目的:观察异丙酚和硫贲妥钠静脉诱导气管插管的心血管反应.方法:40例择期全麻患者,随机分两组,每组20例.异丙酚组:诱导时以25 mg/kg异丙酚静脉注射;硫贲妥钠组:以5 mg/kg硫贲妥钠静脉注射,分别记录插管前后血压、心率的变化.结果:异丙酚组诱导后血压有一过性下降,心率无明显变化;硫贲妥钠组,插管后血压、心率增加明显,与诱导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异丙酚诱导插管与硫贲妥钠相比,前者对心血管的反应轻微.

    作者:唐怡菲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治疗病房获得性肺部感染分析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治疗病房(ICU)获得性肺部感染的流行病学及细菌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近3年ICU颅脑疾病患者痰培养检出的致病菌菌株及其耐药性.结果:154株获得性肺部感染中,G-菌109株(70.8%),G+菌45株(29.2%).以铜绿假单孢菌及肠道杆菌为主.G-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性高.结论:ICU颅脑疾病患者获得性肺部感染发生率较高,致病菌仍以G-菌为主,但G+菌逐渐增加;早期、定期进行痰培养和药敏试验可及时发现致病菌、指导选用抗生素.

    作者:黄艳芬;李建文;左万里;李智斌;冯正健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放射治疗对食管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放射治疗(放疗)对食管癌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单扩散(SRID)法、酵母花环法检测65例食管癌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红细胞免疫功能.结果:放疗后食管癌患者免疫球蛋白无明显变化(P>0.05);与放疗前相比,总T细胞(CD3+)无明显降低(P>0.05),CD4+T细胞明显下降(P<0.01),CD8+T细胞上升(放疔后3个月时)(P<0.05);CD4+/CD8+明显低于放疗前(P<0.01),一直延续到放疗后6个月(P<0.01);与放疗前比较,红细胞C3b受体花环(RBCC3bRR)明显下降(P<0.01),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RBCC3bICR)无明显变化.结论:食管癌患者放疗后,免疫功能受损或抑制,调节功能紊乱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增加宿主对抗肿瘤的功能,放疗的同时就增加免疫治疗,以提高患者的免疫能力.

    作者:王颖杰;卢杨;吕美荣;王凤超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小脑脑桥角区肿瘤和瘤样病变的MRI诊断

    目的:提高小脑脑桥角(c-p角)区肿瘤和瘤样病变的MRI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10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p角区肿瘤患者采用1.0 T超导MRI系统行常规SE序列或快速SE序列T1加权和T2加权成像扫描,其中80例加做Gd-DTPA增强扫描.结果:105例c-p角区肿瘤和瘤样病变中:听神经瘤68例,脑膜瘤17例,三叉神经瘤11例,胆脂瘤2例,蛛网膜囊肿1例,转移瘤1例,脑干胶质瘤2例,血管母细胞瘤1例,室管膜母细胞瘤1例,颈静脉体瘤1例.c-p角区肿瘤中多见的是听神经瘤(64.8%),其次是脑膜瘤(16.2%)和三叉神经瘤(10.5%),该区肿瘤大部分有特征性的MRI表现.结论:MRI是检查c-p角区肿瘤和瘤样病变的首选方法,对c-p角区肿瘤和瘤样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朱广辉;尉传社;吴新生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PET15b-BCG HSP65-GP2重组质粒的构建与鉴定

    目的:构建表达卡介苗热休克蛋白65(BCGHSP65)与人HER-2/neu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表位(GP2)构成的融合蛋白(BCG HSP65-GP2)的重组质粒.方法:将用PCR方法扩增并回收的BCGHSP65-GP2基因片段与原核表达质粒PET15b重组,经过酶谱分析筛选出正向重组质粒,DNA序列分析正向重组质粒.结果:筛选出3个正向重组质粒.结论:重组表达质粒PET15b-BCG HSP65-GP2的构建是成功的,为进一步表达奠定基础.

    作者:王丽娟;吴士彬;于永利;王丽颖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急性高原肺水肿63例临床分析

    急性高原肺水肿为高原地区特有的一种疾病,也是内科急诊病例.本文对63例急性高原肺水肿患者的临床发病特征及以酚妥拉明为主的综合治疗结果进行临床分析.

    作者:郭立河;王安陵 刊期: 2002年第05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