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洪昌;李秀凤;宋?
目的:探讨危重型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气管切开并发症的护理措施.方法:对71例危重型GBS气管切开并发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气管切开术后均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发肺部感染64例;气管粘膜出血32例;肺不张22例;气管导管阻塞19例等.本组死亡2例.结论:有效的护理措施可减少GBS气管切开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徐秀月;孙荣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心房颤动(Af)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约占急性心律失常的34.6%[1].Af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递增,且男性较女性更常见.50~ 59岁年龄组Af发生率约0.5%,而80~89岁年龄组高达8.8%[2].Af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增加卒中和心脏病病死率.本文就新近对有关Af药物治疗策略作一综述. 1 以3P分类确立治疗对策既往Af分类混杂,对指导治疗缺乏针对性,而目前公认3P分类具有较大临床指导意义 [3,4].3P即指阵发性(paroxymal)、持续性(persistent)和永久性(permanent),3P 分类可作为临床治疗心房颤动确切的对策.
作者:周育夫;王雪胜;王受益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经超选择性插管腔内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起病至溶栓时间<6 h 2例,>6~12 h 2例,均采用微导管技术经造影证实,于靶血管起始部进行溶栓.结果:起病至溶栓时间<6 h 2例血管完全再通,>6~12 h 2例,1例部分再通,1例无效.再通后相应神经功能障碍均得到不同程度恢复.结论: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与其时间生物学密切相关,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具有潜在临床价值.
作者:华元人;谭玉林;张阳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比较CO2激光(以下称激光 )、电熨和电熨加激光联合应用治疗子宫颈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对205例子宫颈炎患者分激光组、电熨组、电熨加激光联合组三种治疗方法,观察各组疗效和副反应.结果:三种方法均能使子宫颈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改善.激光组治愈5 4例,好转6例,无效2例;电熨组治愈42例,好转6例,无效1例;联合治疗组治愈93例 ,好转1例,无效0例.三组间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05).结论:电熨加激光术联合应用治疗子宫颈炎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少.
作者:刘靖;邢惠敏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子宫颈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 ALT-ML)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分析6例临床表现.病理常规染色及ABC法免疫组化染色. 结果:6例均为B细胞性;CCL细胞型和淋巴浆细胞型4例,大细胞型2例.结论:大多数子宫颈MALT-ML为低度恶性,手术为首选治疗方法; 若发生大细胞转化,则预后差.
作者:邢晓皖;吴红阳;王晓秋;虫岂国铮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寻找泌尿系梗阻所致肾功能不全患者术后促进胃肠道功能尽早恢复的方法.方法:患者被随机分两组.A组(30例):术后第1天起每天应用门冬氨酸钾镁(PMA)3.0~6.0 g;B组(30例):术后第1天起每天应用氯化钾3.0 g.用药至胃肠功能恢复正常停药.对B组治疗1周后胃肠功能不能恢复者,改用PMA治疗.结果:A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早于B组(P<0.01),B组失败者,改用PMA后,胃肠功能均很快恢复.两组肾功能恢复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泌尿系梗阻致肾功能不全的手术患者,术后早期应用PMA,可明显加快胃肠道功能的恢复,预防低镁血症的发生,是补镁的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刘建民;胡永泉;张青川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为了探讨高温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笔者对175名高温作业工人进行心电图观察并作分析,现作报道.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观察组:选择本市轧钢厂、玻璃厂高温作业工人175名. 男130名,女45名;年龄25~50岁,工龄2~25年.对照组:同单位不接触高温作业的行政人员,男130名,女45名;其年龄、工龄分布与观察组差异均无显著性.两组均剔除既往有呼吸和循环系统疾病者.
作者:黄晓梅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总结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2例胸部创伤并发ARDS的患者进行分析;其中,肺叶切除术后6例 ,食管贲门癌术后10例,胸部严重外伤6例.救治方法主要包括去除病因,给予呼吸支持及结果:抢救成功18例,死亡4例.死亡原因主要是多器官功能衰竭及严重的肺部感染.结论:ARDS确诊后,应尽早应用机械通气治疗,其中包括使用呼气末正压通气、间歇正压通气等方法.
作者:徐勉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术中置管术后分次放射治疗晚期或复发性妇科恶性肿瘤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分析、比较术中置管、术后分次放射治疗的11例和单纯体外放疗的1 2例晚期或复发性妇科肿瘤患者的疗效、放疗并发症及影响因素.结果:术中置管放疗的11例中,有8例肿瘤完全或基本控制,随访1年无复发,放疗反应较轻.体外放疗的12例患者有4例完全控制,放疗反应较重.结论:术中置管术后分次放疗对于手术无法切除的晚期或复发性妇科肿瘤是一疗效较好、可行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群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是一项新的心肌损伤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指标,同其它检测指标相比,CTnI在血液中出现早、持续时间长、特异性强,作为心肌轻度受损的指标,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等疾病的诊断、病情监测、疗效观察及预后评估都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武文娟;章尧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患者32岁.2000年7月30日因孕40周、不规则腹痛10 h入院. 既往身体健康,孕前有4年不孕史,曾在外院多次治疗,B超示子宫附件无异常.孕期产检无异常,无阴道流血及流液史.入院查体:T 36.8℃,P 80次/分,R 20次/分,BP 105/7 5 mmHg(1 mmHg=0.133 kPa),体重73.5 kg;宫高32 cm,胎心144次/分,宫缩不规则,先露头位,宫口开1指.B超示 :LOT,胎儿脐带绕颈2周可能.入院诊断:足月临产,珍贵儿,脐带绕颈可能,G1P0,LOA .
作者:鲍小红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高龄高血压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麻醉处理.方法: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将40例患者分为3组.A组(13例):抗高血压治疗后,舒张压<100 mmHg;B组(17例):抗高血压治疗后,舒张压100~115 mmHg;C组(10 例):未进行正规治疗.结果:三组患者均获满意麻醉效果,并安全度过手术期,但首次剂量后,A 组血压下降水平明显低于B组和C组(P<0.01).结论:高龄高血压患者施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时,选择硬膜外阻滞麻醉, 并注重围术期针对高血压进行治疗,术中适当扩容等措施,可使麻醉过程更趋平稳.
作者:韦鹏;戴惠芳;唐雅莉 刊期: 2001年第05期
鼻位于面部中央突出于体表,多因外伤、感染、肿瘤切除后发生缺损,严重影响患者容貌,给患者造成精神和心理上的创伤,对治疗要求较为迫切.1998年以来,我院开展以面动脉为蒂的下颌缘皮瓣鼻再造术[1],临床应用16例,取得较满意效果.现将手术配合作一报道.
作者:孙青;沙子英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总结食管中上段癌患者行改良左进胸颈部吻合术的经验.方法:对61例食管中上段癌患者手术入路、吻合方法进行改良,术中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术后早期流质管饲等.结果:术后并发症10例,无死亡.主要并发症:吻合口瘘5例;肺部并发症 2例;喉返神经麻痹7例.无吻合口狭窄.结论:手术入路改进后,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操作简单;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早期流质管饲,可促进肠蠕动早期恢复,补充营养;该方法是切除食管中上段癌的理想方法.
作者:刘以尧;周晓;李亚伟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地尔硫艹卓)治疗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并发心房颤动(房颤)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11例慢性肺心病并发持续快速房颤的患者,口服地尔硫 (艹卓)30~60 mg ,每天3次,10天1疗程,治疗1个疗程,观察心率、症状及心电图等改变.结果:治疗前后的心室率分别为124.5±8.8次/分和91.4±14.4次/分,心室率下降达-33.2±12.5次/分(P<0.01);有效率为81.8%,9例患者的哮喘及心功能都有一定程度改善.7例伴有ST-T改变的心电图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其中2例ST段基本恢复正常.结论:地尔硫(艹卓)治疗肺心病并发房颤较为有效.
作者:李志强;陈力生;陆志伟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评价丝裂霉素(MMC)及MMC加干扰素(IFN )腔内灌注对预防膀胱癌复发的影响.方法:对1992年2月~2000年2月收治的37例膀胱癌术后患者分成4组,分别膀胱内灌注MMC 10 mg、20 mg、40 mg及MMC 40 mg加IFN,对肿瘤复发进行观察.结果:MMC与IFN联合用药肿瘤复发率较低,但与其他各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化学免疫疗法可提高肿瘤对药物的敏感性.
作者:王名伟;张志伟;郭喜勇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筋膜内侧入分离法腹膜外剖宫产术的效果.方法:采用筋膜内侧入分离法行腹膜外剖宫产术46例,与同期顶入法腹膜外剖宫产术23例及层次分离法腹膜外剖宫产术25例比较,观察三种术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膀胱损伤及腹膜破裂、一过性血尿、术后病的发生率.结果:筋膜内侧入分离法腹膜外剖宫产切皮到胎儿娩出时间及总手术时间缩短,膀胱损伤及腹膜破裂发生率减少,与顶入法和层次分离法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中出血量、一过性血尿及术后病率,三种术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筋膜内侧入分离法腹膜外剖宫产术操作简便、安全,优于顶入法、层次分离法.
作者:胡南英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双纸片试验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双纸片试验检测已知产ESBL的参考菌株和临床菌株.结果:纸片间距为20 mm时,双纸片试验检测产ESBL参考菌株的敏感性为90 .9%,间距小于或大于20 mm时敏感性显著下降.双纸片试验检测临床菌株的阳性检出率为91 .43%,特异性均为100%.4种抗生素纸片单用对产ESBL菌总的检出率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 >0.05),但均低于4种纸片联用(P<0.05~P<0.01).结论:双纸片试验检测产ESBL菌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时,纸片间距对其敏感性有较大影响,多种抗生素纸片联用可以提高本试验的敏感性,因其操作方便,成本低,易于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穆新林;闵宏林;周昭彦;倪才妹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评价经门-体侧支循环介入性治疗6例胃底静脉曲张临床运用的可行性.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穿刺股静脉插管至门-体侧支分流道,用球囊导管阻塞分流道并经其缓慢注入鱼肝油酸钠栓塞胃底曲张静脉,术后1、3、6、12个月分别行胃镜和增强CT检查进行评估.结果:6例治疗后胃底静脉曲张几乎完全消失.结论:经门-体侧支介入性治疗胃底静脉曲张,创伤小,可重复治疗 ,是安全可行的技术,对消除胃底静脉曲张有良好效果.
作者:张厚安;李玉柏;张金山;唐德明;唐朝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认识小儿伤寒并发心脏损害的变化规律.方法:ECG、心肌酶及心钠素(ANP)检查,并对小儿伤寒进行动态观察.结果:小儿伤寒所致的心脏损害多发生于起病后4~6天,同时多伴有低钠血症.结论:高度重视伤寒所致心脏变化,力争早期作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卢伯良 刊期: 200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