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金萍;杨余;郭玲;王斌;柳兆芳
目的:探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 2016年5月在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住院的25名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患者的病历资料. 结果: 25例患者中女性17例 (68%), 平均年龄为 (28.2 ± 11.3) 岁. 发热者16例 (64%); 24例 (96%) 为颈部淋巴结受累及, 淋巴结触痛者16例 (64%). 白细胞为 (3.6 ± 1.7) × 109 /L; 血沉为 (34.4 ± 12.3) mm/h. 病理示组织细胞反应性增生, 凝固性坏死, 但不伴有中性粒细胞浸润. 免疫组化示泡沫样组织细胞CD68 (+ ) 以及残存生发中心B淋巴细胞CD20 (+ ).结论: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炎以青年女性更为多见; 多伴发热; 颈部淋巴结肿大常见, 多伴触痛; 可见白细胞降低及血沉增快; 特征性的病理学改变有助于明确诊断.
作者:杨进孙;王文节;杨江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胃癌多层螺旋CT (MSCT) 平扫及增强三期扫描的影像特点, 并结合多平面重建 (MPR) 探讨其对胃癌T分期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病理或手术证实63例胃癌患者的CT资料, 分析MSCT三期扫描的影像特点, 对其进行术前T分期, 并与临床术后病理分期进行对比. 结果:横轴位图像T1a期准确率为20% (1 /5); T1b期准确率为40% (2 /5); T2期准确率为57.1% (4 /7); T3期准确率为58.3% (7 /12); T4a期准确率为66.7% (18 /27); T4b期准确率为71.4% (5 /7);总准确率为58.7% (37 /63). 横轴位结合MPR T1a期准确率为60% (3 /5); T1b期准确率60% (3 /5); T2期准确率为71.4% (5 /7); T3期准确率为75.0% (9 /12); T4a期准确率为81.5% (22 /27); T4b期准确率为100% (7 /7); 总准确率为77.8% (49 / 63); 比较两者对胃癌术前分期的准确率可以发现横轴位结合MPR对T分期的准确率高于横轴位T分期准确率 (P < 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SCT横轴位结合MPR图像能提高胃癌患者术前T分期的准确性.
作者:孙启飞;张敏;诸晓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评估腹腔镜直、乙状结肠癌根治术中保留雷替曲塞腹腔化疗的耐受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 2016年12月68例行腹腔镜直、乙状结肠癌根治术 (Dixon术) 病例资料, 所有病例分为2组: A组 (术中保留雷替曲塞腹腔化疗组) 31例行腹腔镜直、乙状结肠癌根治术+术中保留雷替曲塞腹腔化疗; B组 (对照组) 37例行腹腔镜直、乙状结肠癌根治术+术中热蒸馏水灌洗.观察2组术后消化道症状、腹腔及切口感染、包裹性积液、肠梗阻、吻合口瘘发生率.比较术后拔除骶前引流管时间、自主排尿时间及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前1周内及术后第7天检测2组患者的肝肾功能、白细胞计数及免疫细胞活性. 结果: 2组围手术期不良反应及并发症中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2组腹痛发生率、术后切口感染、包裹性积液、肠梗阻、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2组术前与术后肝肾功能、白细胞计数及细胞免疫功能指标的差值、术后骶前引流管拔除时间、自主排尿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腹腔镜直、乙状结肠癌TME术中保留雷替曲塞腹腔化疗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 未明显增加术后并发症.
作者:朱群山;王昊;郑广万;陈平;王霏宇;吴正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 (MSCTA) 在腹部占位性病变中的定位诊断价值.方法: 26例腹部占位性病变行多期增强扫描, 重建动脉期数据获得CT血管成像 (CTA) 图像、静脉期数据获得多平面重组 (MPR) 图像. 研究分两种方法, A方法轴位图像结合MPR图像做出定位诊断, B方法在A方法基础上再结合CTA图像做出定位诊断, 采用配对卡方检验比较2组定位诊断的准确性. 结果: 26例病例A方法准确定位18例, 准确率69.2%; B方法准确定位25例, 准确率96.2%. B方法准确率高于A方法, 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CTA作为腹部增强扫描的补充, 有助于显示腹部占位性病变的供血动脉及与周边血管的关系, 结合MPR图像能够有效提高病变定位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张敏;余翔;修智;李洋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获得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人格特点, 为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管理工作提供更好的基本措施. 方法: 运用卡特尔16种性格测试量表 (16PF) 对2014 ~ 2016年级的学生进行测试. 结果: 2014级与2015级学生在聪慧性等10项人格因素、适应与焦虑型等6项综合因素上存在差异, 2014级与2016级学生在乐群性等13项人格因素、内向与外向等4项综合因素上有差异, 2015级学生与2016级学生在乐群性等7项人格因素、内向与外向型等3项综合因素上有差异; 男生与女生除了聪慧性和敏感性2个因素无差异 (P > 0.05) 外, 其余22个因素均有差异 (P < 0.05); 不同生源地学生除了乐群性、聪慧性、忧虑性及专业成就4个因素无差异 (P > 0.05) 外, 其余20个因素均有差异 (P < 0.05). 结论: 2014 ~ 2016级3个年级卡特尔16种性格测试量表 (16PF测试) 存在差异, 并且3个年级的学生在城乡及性别上也存在个别差异.
作者:余亮;李娜;鲁玮;饶婷婷;杨积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比较采取不同静脉通路方式输注榄香烯注射液治疗时所引起静脉炎与疼痛的情况.方法: 观察并比较采用PICC导管通路和留置针通路输注榄香烯注射液治疗肿瘤时, 患者输液后静脉反应情况. 结果: PICC导管通路组肿瘤患者输液后静脉炎发生率及刺痛感小于留置针通路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1). 结论:榄香烯注射液在临床输注治疗过程中, 更适宜选用PICC导管通路, 不仅能明显减轻患者的刺痛感, 而且能有效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作者:秦楠;郑峰娟;康涤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提高对Castleman病 (CD) CT表现的认识. 方法:回顾性分析弋矶山医院2014年11月~ 2016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为CD的12例CT表现特征. 结果:面颈部5例、胸部3例、腹部3例、多发1例. 临床分型: 11例局限型, 1例多中心型. 病理分型: 10例透明血管型, 2例浆细胞型. 12例CT平扫为较均匀软组织密度影, 其内伴有分支状钙化者3例 (病理均为透明血管型); 12例中有10例行增强扫描, 且增强后净增CT值增加40 HU者8例 (透明血管型7例、浆细胞型1例), 20 ~ 40 HU者2例 (透明血管型1例、浆细胞型1例), 且10例延迟期强化程度均减退不明显; 增强扫描周围可有点条状强化血管影者5例 (透明血管型4例、浆细胞型1例); 病灶内见条状或裂隙样低密度、且低密度延迟期强化2例 (透明血管型1例、浆细胞型1例). 结论: CD具有典型CT表现时, 术前能够明确诊断及病理分型.
作者:徐静雅;翟建;马培旗;张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分析血液灌流联合解磷定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15年5月~ 2017年3月我院急诊并住院治疗的96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 随机分为实验组 (48例) 、对照组 (48例), 对照组采用解磷定+ 阿托品+ 对症处理的治疗方案, 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联合应用血液灌流, 观察分析2组患者疗效及预后. 结果:实验组治愈率为91.67%, 高于对照组 (70.83%), 重要脏器损害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实验组解磷定及阿托品用药量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实验组昏迷时间、阿托品化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住院24、48、72 h后, 实验组患者胆碱酯酶的活性高于对照组 (P < 0.05), 实验组死亡、中间综合征及反跳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解磷定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可在降低药物使用量的前提下, 提高治愈率, 降低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同时可缩短患者恢复时间.
作者:纪海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水胶体敷料在新生儿高渗性液体外渗皮肤护理中的作用.方法: 786例高渗性液体外渗新生儿依据入院时单双号分为2组, 每组393例. 对照组患儿通过硫酸镁湿敷对伤口进行护理, 观察组患儿通过水胶体敷料对伤口进行护理. 对比2组患儿经过护理后的肿胀消退时间以及皮损修复时间.结果:观察组6 h以内消退肿胀以及在7 d内修复皮损的比率 (60.27%、83.33%) 高于对照组 (44.03%、31.25%), 且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水胶体敷料能够帮助新生儿尽快消除肿胀、修复皮肤损伤.
作者:陈小霞;杨小苑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皖南地区中青年与老年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的差异.方法:选择在弋矶山医院住院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337例, 按年龄分为中青年组 (< 60岁) 和老年组 (≥60岁). 分析2组之间男性比例、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冠心病家族史、血脂水平等危险因素的差异.结果:老年组冠心病患者的吸烟比例及有高血压病史的比例均高于中青年组 (P< 0.05), 但中青年冠心病组则具有更高的BMI、TC、TG、LDL-C 水平 (P < 0.05). 按性别区分后, 男性中青年冠心病组具有更高的BMI、TG 水平以及更低的HDL-C 水平 (P < 0.05), 而男性老年冠心病组有高血压病史和吸烟史的比例更高. 女性中青年冠心病组的LDL-C 水平高于女性老年冠心病组 (P < 0.05), 女性老年冠心病组有高血压病史的比例更高 (P < 0.05). 结论:皖南地区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可能应注重体质量指数和血脂的控制, 而老年患者则可能更应关注控制吸烟及高血压.
作者:谢向荣;汪和贵;汪茗;查林涛;潘大彬;朱正才;曹蘅;柯永胜;汤圣兴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对芜湖地区饮用水中残留的四环素类抗生素进行检测, 以评估抗生素残留现状. 方法: 从芜湖7个地区采集自来水末梢水水样21份, 采用固相萃取联合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自来水末梢水水样中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和强力霉素的含量. 结果:四种抗生素的线性范围为0.05 ~ 10 mL/L, r > 0.999, 方法检出限为0.0272 ~ 0.2241 μg /L, 方法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1.82% ~ 151.11%, 相对标准偏差为0.73% ~ 8.40%, 末梢水中目标抗生素含量低于检测限. 结论: 芜湖地区饮用水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残留量较低.
作者:丁苗苗;金晨;胡春媛;于荣;刘飞;文育锋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哮喘气道重构小鼠肺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 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 将60只雌性SPF级BALB/C小鼠分为哮喘组、辛伐他汀组、对照组, 每组20只. 观察和比较各组小鼠肺组织和气管的病理改变, 同时采用图像分析软件测量各组小鼠肺组织中支气管壁面积 (WAi) 、平滑肌层面积 (WAm) 和支气管基底膜周长 (Pbm); 使用Real time 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小鼠肺组织TGF-β1 mRNA和TGF-β1蛋白表达.结果: 哮喘组小鼠肺组织病理改变程度严重, 辛伐他汀组病理改变程度虽高于对照组, 但较哮喘组减轻; 哮喘组小鼠支气管壁厚度及平滑肌层厚度高于辛伐他汀组和对照组; 哮喘组小鼠肺组织TGF-β1mRNA水平高于辛伐他汀组和对照组, 哮喘组小鼠肺组织TGF-β1蛋白水平高于辛伐他汀组和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辛伐他汀可能通过减少肺组织TGF-β1表达而抑制哮喘气道重构.
作者:汪向海;尹成胜;金艺凤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 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2014年3月~ 2017年6月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的4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0例全部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取石成功率100%, 全部T管引流, 中转2例, 术后残留结石5例, 平均手术时间 (150 ± 20) min, 平均出血量 (60 ± 5) mL, 术后腹腔引流时间为4 ~ 6 d; 术后平均 (24 ± 2) h即可进食, 平均 (2 ± 0.5) d可下床活动, 平均 (8 ± 2) d即可出院. 结论: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是一种微创、安全高效、价格相对低廉的治疗方法, 尤其适合伴有胆囊结石的病例.
作者:叶晨东;黄勇;伍先久;郭盖章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总结胸腔镜微创二尖瓣成形术的手术配合体会.方法:分析6例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术前准备 (了解病史、参与讨论、器械准备) 、术中配合、突发事件处理等措施. 结果: 6例均在胸腔镜下完成瓣膜成形术, 切口小且隐蔽, 手术顺利, 早期下床活动, 住院时间短. 结论:胸腔镜微创二尖瓣成形术是心脏大血管外科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 护理人员应不断更新思维模式, 加强专科知识学习, 适应外科新手术方式, 保证手术迅速安全地开展.
作者:王珊;江凤英;许友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胃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临床及病理特征, 探讨外科治疗原则和策略. 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术前经内镜活检诊断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者临床资料, 其中姑息手术2例,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4例, 根治性手术30例 (全胃切除21例, 远端胃切除9例), 腹腔镜下探查1例, 并将术后病理与术前病理作比较. 结果:术后病理提示只有3例仍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1例为异性增生, 余33例均为腺癌 (淋巴结转移26例, 7例无淋巴结转移). 结论: 术前病理活检为胃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病例与术后病理结果一致性较差, 我们需结合病灶的部位﹑大小﹑内镜下的大体形态及临床分期, 做出个体化﹑精准化﹑规范化的治疗.
作者:陶俊;王贵和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儿童失血性休克后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康复治疗方法.方法:分析患儿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表现及康复评定结果, 采取综合康复治疗, 治疗前后评估其肌力、转移与平衡能力、认知与言语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等. 结果: 患儿肌力、 MMSE评分、Berg评分、ADL评分均提高. 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可改善患儿认知、言语、运动能力, 促进功能全面恢复, 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张雪;柳军;许业松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部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胆红素的关系.方法: 经头颈CT血管造影 (CTA) 检查确诊有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60例, 无斑块者60例; 根据检查结果, 将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分为钙化斑块组84例, 混合斑块组142例, 非钙化斑块组34例; 以及颈部动脉轻度狭窄组73例, 中重度狭窄组89例, 无狭窄组98例;比较不同组别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差异及血清胆红素与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结果: 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均低于无斑块组 (P < 0.01); 钙化斑块及混合斑块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高于非钙化斑块组 (P < 0.05); 中重度狭窄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低于无狭窄组 (P < 0.05); 轻度狭窄组仅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低于无狭窄组P < 0.05). 结论:高血清胆红素是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保护性因素, 与颈部动脉狭窄程度呈负相关.
作者:王磊;庞洪波;费世早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不同氨基酸营养支持方案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及代谢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4年6月~ 2016年9月我院妇产科出生的早产儿74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分别行初始大剂量方案和快速增加方案, 对比2组患儿生长发育指标、代谢指标、喂养不耐受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患儿体质量下降幅度降低, 体质量、头围、身长增加速度增快, 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静脉营养支持时间缩短 (P < 0.05); 出生后14 d, 观察组患儿血清Pre-ALB、IGF-1、瘦素、MOT、VIP水平较对照组升高 (P < 0.05), Cr、BUN、DBiL、TBA、CO2CP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观察组喂养不耐受率较对照组降低 (2.7% vs. 21.6%) (P < 0.05);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早期给予大剂量氨基酸营养支持有利于早产儿的生长发育, 促进胃肠道功能成熟, 减少喂养不耐受率, 且对机体代谢影响小, 安全性良好.
作者:温艳芬;苏增玲;赖家慧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椎管内血管脂肪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和诊治情况, 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例经病理确诊为椎管内血管脂肪瘤患者资料, 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椎管内血管脂肪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 MRI是该病有效的检查方法, 但无特异性, 确诊需依赖病理检查. 结论: 手术切除是椎管内血管脂肪瘤的有效治疗方法, 术后复发少.
作者:唐尚文;王弘;王凌挺;赵泉来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总结Stanford A型夹层的外科手术治疗经验. 方法:分析我院2012年2月~ 2016年11月外科手术治疗Stanford A型夹层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Bentall术1例, Bentall术+半弓置换1例, Bentall +孙氏手术5例, 升主动脉置换+半弓置换2例, 升主动脉置换+孙氏手术12例; 其中同期行行冠脉搭桥术2例. 结果: 4例患者死亡, 其中手术直接死亡1例, 术后死亡3例, 住院病死率为19.0%. 1例死于活动性出血, 3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 术后出现顽固低氧血症4例, 手术切口严重感染1例, 右侧大面积脑梗2例, 肾功能急性衰竭3例, 严重肝功能急性衰竭1例, 均治愈或改善. 17例随访5个月~ 5年, 均存活, 生活质量良好. 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有效手段.
作者:汤天生;张大发;聂军;钱红波;韦俊;朱雪双 刊期: 2018年第01期